A. 印度的寶萊塢和中國的香港,哪個在國際的影響力更大(電影方面)
如跟香港電影行業比,毫無疑問是寶萊塢的影響力大。能跟龐大的寶萊塢進行對比的,目前只有好萊塢。對比影響力,不能只看一兩部片子,而是應該從發展歷史、製作能力、受眾范圍、電影行業產值、文化傳播的影響等多方面去綜合衡量。
簡單來說吧,印度電影已經有1個多世紀的歷史了,香港電影?
觀眾群來說,印度電影是除好萊塢電影外,擁有最多電影觀眾市場,且還以每年15%的速度在遞增。加上受宗教因素等影響,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不能看好萊塢以及其他地區的電影,但是可以看印度電影。可以不誇張的說,印度電影起碼占據了地球上將近1/3的人口及地區的有絕對壟斷的地位。(甚至英國,每年都有幾十部印度影片在院線上映,印度影片占據了英國院線總票房的35%,香港影片能在別的國家或地區做到這一點嗎?)
從電影行業產值來說(以近五年為例),別說香港電影,就算整個中國電影的年產值加起來,與寶萊塢電影年產值比較,還不夠人家一半呢;
剩下的就不詳細分析了,如果有人認為寶萊塢的電影國際影響力為零的話,我只能說那你對於印度電影或者是寶萊塢的認識及了解基本為零。甚至就算比單部影片,《無間道》當然是港產影片的精品,但是僅憑說無間道被好萊塢改編就盲目認為港產影片的國際影響力超過了寶萊塢,這就太片面了。遠的不說,印度電影《印度往事》《德芙達斯》還接連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呢;而李安的《卧虎藏龍》,你說它是港片還是好萊塢片?
B. 在全球電影市場低迷的環境下,印度的寶萊塢電影為何還能發展那麼快
因為印度寶萊塢的電影非常的有教育意義,引人深思,所以才能發展得如此之快。全球電影市場因為經濟方面的下滑,所以出現低迷的環境。而印度寶萊塢一直穩扎穩打,努力改進不足。
而且印度寶萊塢的發展一直處於穩扎穩打,持續發展的狀態。因為印度寶萊塢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一直學習並改進。而且這些年來印度寶萊塢的影片可謂是全世界出品最多的。他們每年光自己出品,就要出品幾千部影片。所以說因為影片數量很多,因此質量優秀的影片也就提高很多。所以說這也是全球的電影市場低迷,但是印度寶萊塢的發展卻非常好且迅速的原因。
C. 印度的電影怎麼樣請舉例。
印度電影首推《阿育王》,畫面很漂亮,歌舞很好看,本人覺得應該算是印度電影的代表作了
演員就是印度的頭號男星:沙魯克·汗(shahrukh khan),他有蠻多的作品,有興趣可以去挑幾部看看的。
他的另一部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很感人,也推薦看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很好看,雖然片名不怎麼滴,但還是很有內容的
演員就是印度票房排第一的阿米爾·汗(Aamir Khan)
另一部電影《未知死亡》,有點模仿《記憶碎片》,如果你《記憶碎片》看不下,看看這部也不錯的,還多了很多溫馨感動的畫面,遠沒有《記憶碎片》來的悶
D. 印度電影的國外票房如何
在印度,不論國營公司、私營公司還是外國公司,只要拿到進口許可都能進口影片,並且國家對進口外片沒有指標限制,然而除了《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能在印度引起轟動的好萊塢大片可謂鳳毛麟角。在全球電影市場形成席捲之勢的好萊塢平均每年在印度所取得的票房成績大概只佔印度總票房的5%左右。
21世紀以來,寶萊塢也積極改變了以國內觀眾為主的策略,開始了積極向海外發行之路。現在印度的電影出口已僅次於美國排世界第二,英國和北美是印度最大的海外世界。而印度電影在美國取得的收入也是美國電影在印度所取得收入的數倍。2010年,《風箏》在北美票房周末排行中沖入前十名,再一次證明了寶萊塢電影在北美開拓市場的勇氣。2009年在印度打破多項票房紀錄的《三個白痴》至今為止的總票房收入裏海外票房佔到一半。
由於文化的差異,多數印度人對歐美甚至是中國的片子並不感冒,相對的,歐美,中國等等也是如此,除了少數幾部在國外取得不錯的票房外,印度的影片市場還是幾乎集中在國內,因為大多數的國家都不能理解好好一個影片突然要又唱又跳的是什麼意思,但近幾年印度出了幾部不錯的片子開始讓印度的影片逐漸走俏,由此可見印度電影正在加快進軍世界的腳步,中國值得反思
E. 印度電影怎麼樣,在國際上口碑如何
近幾年印度電影發展得很好,在國際上的口碑也很高,是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
印度的很多電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這其中以《三傻大鬧寶萊塢》最為突出。影片以學習為切入點,探討了到底是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死學更好呢?還是讓學生自由發揮,創造性地學習更好呢?電影中還穿插著友情線、愛情線,整體以搞笑幽默的風格為主,結局既出人意料,又彷彿在情理之中,值得人深刻反思。
不得不說,印度的很多電影都是注入了極大心血的,精湛的演技、輕松歡快的節奏再加上深刻的教育意義,口碑怎麼能差得了?
F. 印度電影在國際影壇是不是相當牛逼
傳統意義上的印度電影主要面對的是國內龐大的觀眾群體,因為國內市場龐大,所以印度電影基本不重視國際市場特別是西方市場,只是因為近年來電影製作成本的增加,才開始要走向國際市場的。所以印度電影聲名鵲起的確是近來的事情。
所謂的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中心之一,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尤其是南非)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G. 談談印度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的地位
印度電影在亞洲是排第一的,印度電影工業的達到了遠超其經濟發展水平的成果,幾乎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以獨樹一幟的風格立於世界影壇。
H. 為什麼印度電影走向了世界
1、審核。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例如
我的神啊,諷刺了各種 宗 教,在中國就是破壞團結,第一時間就被pass了。
摔跤吧,爸爸,雖然在中國放映了,但是有些字幕採用星號代替。
2、印度電影直面社會當中所存在著的問題,而中國則很少提及,原因很簡單,中國一黨制。所有問題都是我黨的問題。自然提的就少了。
印度電影在中國風靡的,基本都是反映深刻社會問題,勵志、溫情等電影。例如起跑線,諷刺教育;摔跤吧,爸爸,是勵志片。
3、中國電影只能在華語文化圈播放,問題是華語圈大多跟中國政治制度不同(例如新加坡),而且都在保護國內市場(例如韓國泰國)。所以中國電影就比容易走向世界。
而且中國市場太大,一般不注重外國市場。戰狼2,僅靠國內市場就可以達到世界票房55強!
I. 印度電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是什麼水準
我們知道美國有個好萊塢,可是你知道印度還有一個寶萊塢嗎?來看看寶萊塢的十部經典電影。
《寶萊塢生死戀》是由印度寶萊塢製作的182分鍾歌舞劇情影片。該片由桑傑·里拉·彭薩里執導,沙魯克·汗、艾西瓦婭·雷、瑪德胡瑞·迪克西特等主演,於2002年7月11日在印度上映。 該片改編自Saratchandra Chatterjee所著小說,講述了一段青梅竹馬戀人遭受命運玩弄的愛情故事。
1960年代到1980年代,印度的藝術電影主要由政府資助。導演可向政府申請撥款拍攝印度主題的非商業電影。這些導演主要從政府的電影學校畢業。
印度電影中演得較成功的有沙魯克·罕和阿米爾汗,他們基本上代表了印度電影。
J. 印度人眼中的印度電影是怎麼樣的呢
印度對外的環境是很開放的,但好萊塢的電影佔有不超過10%,中國更不用說了,周星馳的《功夫》可以被認可,印度電影產量全球第一主要還是因為本國可以消化的了,所以印度人眼中的印度電影可以理解是相當受歡迎的了。探索頻道做過一期印度國寶演員沙魯克汗的節目,「如果印度是宗教,那沙魯克汗就是神」,阿米爾汗在中國很有知名度,但沙魯克汗大多人都聞所未聞,說明中國的觀眾很不成熟了,沙魯克汗是幾個世紀都不會再出現的了。《速度與激情》大賣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觀眾的品味欠缺而且喜劇更容易存活,成本相對低,傳播快,票房相當風險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