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西雅圖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西雅圖之戰》,《西雅圖夜未眠》
還有一部電影就是《西雅圖風暴》,拍攝所在城市: 華盛頓州 西雅圖市
B. 西雅圖形象公館怎麼樣,西雅圖形象公館好不好
巴金的《家》
作者:司馬長風
巴金自己偏愛《霧、雨、電》,但最受讀者歡迎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關於愛情三部曲,劉西渭在《咀華集》里已有透闢的分析和批評,這里評介一下新文學史上擁有最多讀者一部小說棗《家》。
我最初讀的巴金作品,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給我的印象很壞。不但文字談不上精美,所寫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從沒發生過它那其主義的革命,對那些虛無而瘋狂的角色無從理解。因此,巴金自己雖然每讀一遍便「淚浪滔滔」,但是在絕大多數讀者則味同嚼蠟。《家》則完全不同,所寫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讀者不但熟悉,並且有好多東西,直到今天還附在父輩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這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從家族本位社會向個人和國家本位社會的變革。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之後是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國人的安樂窩,在新時代的風暴里則成了牢籠)掙脫出來,面對國家和社會。《家》給予這一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這一大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是還沒有完全過去,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歡。
假如我們單從題材的風上,變革的典型來肯定《家》這部小說,未免太不公道,太輕視它了。其實自新文學誕生以來,大多數的小說,都在描寫上述的變革,可是為什麼《家》獨擁有最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呢我們必須化點功夫去探求。這里先概述一下全書的梗概。……
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間去。」
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之後,使人不能立刻離開書中的世界。
《家》雖然有不少缺點值得推敲,卻不愧是三十年代長篇小說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諸大家並耀爭輝。
《家》的主要缺點是通篇缺乏藝術錘煉。我手頭的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訂本,已改去「用字不妥當的地方」及「刪去一些累贅的字句」,可是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總括說來這部小說,描寫和敘述參半,「難以下咽」多在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讀來好象聽演講。
這些缺點與當時巴金的文學觀點有關。他無數次的表白:「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讀過一本文學的書。」又:「我不是為做作家才來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可知他對文學的粗暴和輕蔑。這當然是一種無知的幻稚。不論你出於什麼動機寫小說,只要你當做文學作品出版,投進文學的世界,你就要受藝術尺度的衡量。
正因為在寫《家》時(當時二十八歲),巴金還對文學這樣蒙昧無知,居然寫出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見他天賦之高。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左列幾點:
(一)作者抓住了那個變革時代的焦點,抓住在變革中舊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時用一連串的典型沖突事件,表達了變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長歌。換個方式說,《家》的角色、情節和主題三者的配搭甚是勻稱、和諧。由於整體的結構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澀和粗糙顯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為紀念他大哥寫的,他必須放下自己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成為一部人情味最純、生活味最濃的小說。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後記》最後一行寫道: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寫的《激流》總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樣意思的話重復了三次:(1):「這裡面有愛,有恨,」(2)「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3)「……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後記中,無數次的重復類似的話。讀者或許誤解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不,他是愛得深,恨得淺,愛得如火燒,恨得如雪融的人。換言之,他愛得認真,恨得軟弱。這因為他的恨根源於愛。因此在《家》里,我們覺得可愛的人十分可愛,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憫(含有同情的憐憫)。這里使人記起「哀而不傷、怨而有怒」那兩句話,《家》具有這兩種恰到好處之美。
般,人總愛把《家》《春》《秋》中的高家,來對照四川成都北門政通順街的李公館,即巴金的老家。這原是很自然的。因為作者既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激流》中的高家正是當年李公館的投影。但這並不能就此可以把《激流》中的每個角色,去對照李公館里的每個人物。像人們不應把《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去對照生活中的曹雪芹一樣;誰如果把《家》中的覺慧,去當作少年巴金來看待,那他就永遠不會認識作為一個中國作家的巴金的少年時代生活形象的豐富性、真實性和復雜性。
大家知道,巴金自己說過他在少年時代有三個「先生」。這就是他的母親,轎夫老周,和與他一起辦《半月》雜志的青年夥伴吳先憂。
1923年4月離家前和繼母及四位兄弟合影。巴金(右一)
1904年11月25日,即農歷甲辰年10月19日,暖暖的陽光照在李公館右上房的窗前,時間已經過午了,房間里響起一陣嬰兒的啼哭聲,一個男孩出生了,面孔清秀,五官端正,滾圓的臉,寬闊的頭額,這就是巴金。他從混沌中來到人間,睜開明亮的眼睛,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第一個景象,那便是他那溫柔和善良的母親的形象:她那胖胖圓圓的臉,永遠微笑著的慈祥的面容,和她用刨花水梳得光滑的頭發。她把他緊緊摟在懷里。雖然是冬天,人間的母親的愛,卻是這樣溫暖。出人意料,這一天,也正是巴金母親陳淑芬自己的生日。
母親出生在山明水秀的浙江省一個小城裡,她從小跟著她弟弟在私塾里伴讀,背熟了不少首唐詩宋詞,也許正是秀麗的山河與純真的詩詞藝術,陶冶了她的性情,她待人謙和,同情下人,經常教育子女不要搭主人架子,要愛護人,要憐惜婢僕,不要隨便責罵身邊的人。她認為「主人是人,丫頭傭人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樣的。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高」。她勸導巴金的父親坐堂也不要對犯人隨便使用體罰。她給孩子們各人准備一本小簿子,每天用娟秀的筆跡,為他們從《白香詞譜》里抄上一首詞,然後向他們進行講解,要他們把它背誦出來,引導這些幼小的心靈,接觸文學與音樂,走向藝術的殿堂。
巴金的母親還有一個與她婆家的人很大的區別,這就是李家有人生病,總是燒香拜佛,請神求道,急了才請中醫上門,搭脈開方;她卻相信西醫,還結交四聖祠醫院的幾個英國女醫師,請她們為女兒(巴金的二姐)看病。有時還帶著巴金去醫院玩,使巴金有機會在幼年時代就直接接觸外國朋友,看到她們送給他母親的《新舊約全書》,它的封面裝幀,迥異於中國的線裝書,使他感到驚奇,並引起濃厚的興趣。這與他的祖父、父親既害怕外國人,又輕視外國人,是完全處在兩種心態中。這也為巴金在家中自學外語,後來又急於進外國語學校讀書的思想奠定了基礎。
巴金的第二個「先生」轎夫老周,他豐富的流浪閱歷,使閉鎖在深室大院中的巴金大開眼界。巴金經常在老周黝暗的住處馬房聽他講各地風物,世道盛衰,並訴述人間不平。「做人要公道,要忠實,不能騙人,不要佔人便宜」。老周通過他的經歷,所持的人生態度,也影響了巴金以後的為人。
和巴金一起辦刊物的吳先憂,被青年巴金當作第三個「先生」。他熱心為公,經常犧牲自己利益,成就別人。他律己嚴,堅持信奉不飲酒,不吸煙,不食肉,不坐車轎,不用僕役,為了辦刊物,維持經費,他實行「勞動神聖」,停學去做裁縫,有時工資還不曾領到,而刊物交付印刷費的日子卻到了,他就脫掉自己的衣服去當鋪換錢救急。吳先憂這種言行一致的獻身精神,給巴金的印象極深,直到幾十年以後,他還說:「朋友吳教給我『自己犧牲』,他還教給我勇氣,我雖然到現在也還不能夠做到他那樣子;但我的行為卻始終是受著這個影響的支配的。」
青年巴金受這三個「先生」的思想影響,是不言可喻的。但是不是就這么三個人呢我看也不全是這樣。巴金雖然並沒有把他父親稱作「先生」,但父親對他的影響還是有的。特別是他十歲了母親後,父親對他比從前關心,經常帶他去看戲,使他從少年時代就有機會接觸川劇。巴金的父親雖然按著祖父的安排,一直向官宦路上爬行,但他的官運並不亨通,雖然他待人和氣,不搭架子,但他性情爽直,不善鑒貌辨色,奉承拍馬,討不了上級的歡心,最後好不容易做了三年偏僻山區的縣官,就回成都老家不幹。不久就在一場流行的瘟疫中去世。在他前的幾年中,把精力都花在一個叫可園的戲園事務上,凡是邀請戲班子,安排演員生活以及決定演出的劇目,他都親自出主意作安排。甚至家裡孩子們興起演話劇,他有時也看得津津有味,還為他們編了一個題目叫《知事現形記》的劇本,用來嘲笑地方封建官僚,讓他們演出,自己看得哈哈大笑。當時父親在官場失意,曾寄希望幹革命,一聽到「遜清退位」,民國成立,在家裡攤開一塊洋布,親自取剪刀,拿針線,縫制新的國旗,把它掛到公館大門口去,但是不久事實證明清帝統治與民國成立,不過是換湯不換葯,所以他編《知事現形記》,讓孩子們演出,實際是反映了他當時對官場的反感。父親這種情緒不能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巴金對現實的看法。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後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了。她性情溫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從那本書里,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里有許多可怕的人物,但都是她的榜樣: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里起火,她甘願燒,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有個女子,明知父親在河裡淹,她自己不會游泳,仍投水去找她父親屍體。二姐熟讀這本書後,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郁。母親在時,還給她請西醫看病吃西葯,現在母親了,她家就與四聖祠醫院的幾個英國女醫師斷絕來往,因為祖父與父親不相信西醫,而那時中醫對肺結核毫無辦法。二姐不斷咳嗽,氣息奄奄,公館大廳里卻仍在演了三天大戲,為的是慶祝祖父生日。巴金看到二姐孤單可憐,讓父親把她扶到大廳看戲,她坐在一把藤椅上,失神的眼光停在戲台上,也不知道她看到了什麼。只聽見她在昏暗中輕輕喊了一聲「我要進去」,就讓女傭把她扶了進去,從此就再也看不到她出來,三天後,她那16歲的生命就結束了。
二姐後不久,正碰到川軍與滇軍的軍閥混戰。成都街頭到處都是戰壕,槍聲日夜不斷。巷戰的子彈還從李公館的牆頭穿過。戰禍經年,疫病流行,巴金二叔家的二哥和五弟在這場瘟災中,接著是巴金的十妹和他父親的去世。父親臨,把巴金的大哥叫到床邊,對他說:「你媽臨終時,把你們兄弟姐妹全部託付給我,現在十妹了,我怎麼對得起你母親我自己的病看來也不會好了,現在我把繼母和弟妹交給你,你要好好看顧他們。」他還把這些話寫成遺囑,當著巴金兄弟的面交給大哥。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了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錶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後來沒有成功,因為父親徵得祖父同意,在如潮而來的三姑六婆所媒介的婚姻對象中,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寸腸欲斷,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父親後,大哥作為長房長孫,成為整個大家庭中的眾矢之的;幸有祖父撐腰,還在一個時期維持了幾房暫且相安無事的局面。後來祖父了,長房長孫更成為出頭椽子,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村去生產,說離開家裡越遠越好。
面臨著這樣的現實挑戰,巴金起初並不曾想到他自己要離家出走,而是感到憤怒與痛苦。因為大哥雖然理解巴金,但他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服從慣了,並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後還是拿著衣被陪著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並不像《家》里的瑞珏那樣難產而,但當孩子彌月以後,大嫂抱著孩子回家,巴金看著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同樣,在他的周圍並不曾發生過覺民逃婚、鳴鳳跳水、淑貞投井等事件。但是他從六姐被他父母攔阻,不讓接近三哥,不準參加長房巴金兄弟在「五四」以後所舉辦的讀新書小組;丫頭翠鳳被她的父親包攬婚姻;一個堂妹被逼纏腳;四姐被二叔逼嫁給一個胸無點墨的財主;三姐在臨嫁上轎時苦苦哀哭等景象,他接觸到的實際,要比覺慧看到過的悲劇,更為復雜多樣。而且這些都是鐵一樣的當時新一代人的現實生活。
巴金是覺慧嗎誠然,從某種角度說來,覺慧似乎要比巴金經受的痛苦更直接,因為他所愛戀的對象鳴鳳投池塘自殺了,使他的心靈刻下永生難忘的創傷。但從更深一層的意義說來,高家的悲劇源於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珏、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後,最後才演化成了小說《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因此我說,巴金是覺慧,但又不是覺慧。
內容梗概:成都高公館,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為父母早亡,現在是大哥覺新當家。
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
覺民與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對家中的丫頭鳴鳳有朦朧的好感。高老太爺要將鳴鳳嫁給自己的朋友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做妾,鳴鳳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決心脫離家庭。
高老太爺發現最疼愛的兒子克定騙妻子的錢去組織小公館,並在外欠下大筆債務,老四克安也大嫖戲子,在此打擊下一病身亡。家中大辦喪事,將要生產的珏被高老太爺的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趕到郊外生產,覺新不敢反對,因照顧不周,珏難產而。覺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認這個家庭應該出個叛徒,他支持覺慧離家去上海。
相關評論:《家》也許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一本,可是它的問世並非一帆風順。最初,小說在《時報》上連載,每天一千字左右,後來因為戰爭中斷過一段時間,《時報》又換了編輯。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說太長,報社不想繼續登下去。收到信後巴金將剩下的稿子全寄了過去,並聲明如果報紙願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費。用他的話說,「為讀者寫作」的他「總算盡了作家的責任」。這樣,《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C. 西雅圖是不是美國電影名城
對,我記得有首歌里也唱到了西雅圖,而且中國第一個好萊塢演員李小龍的墓就在西雅圖,西雅圖就是美國的一個城市,而且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也跟李小龍一起葬在了西雅圖……
D. 西雅圖這個地方好不好
我是因為電影"西雅圖不眠夜」知道這個城市的。覺得是個很不錯的城市。下面是我找到的介紹,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西雅圖簡介
• 面積:220平方公里
• 所屬州:華盛頓
• 人口:537000
• 時區:格林威治標准時間-8(GMT-7 in summer)
• 共用語:英語,少數人用西班牙語
• 貨幣單位:美元
西雅圖位於華盛頓州的西北部一個港口城市,阿拉斯加的關口,華盛頓州最大,西北部最美的城市,被稱作水城。東部是華盛頓湖,西面是3個國立公園。一般所說的西海岸是指LA和聖弗朗西斯科等組成的加里弗尼亞,和他們相比西亞圖具有完全不同的魅力。地上607米的展望台,是1962年的西亞圖萬國博覽會的象徵,世界上最高層的旋轉式展望餐廳。生機勃勃的市場和舊城的遺跡,地下世界等市內到處都是值得看的地方。尖端科學,航空事業,半導體事業,木材加工業等十分發達。
氣候
西雅圖因雨而出名,並且霧氣很重,溫暖的氣候。冬季最高氣溫50°F(10°C),夏季最高氣溫75-85°F(25-30°C)。11月至4月間降雨較多,很少下雪。偶爾下一次便很大,夏季是來西雅圖旅遊的好季節。清晨被霧籠罩,下午才出太陽。春季和秋季天氣交替。
觀光名所
西雅圖中心
為綜合公園,有花園,廣場,噴水池。亦是個文化的集散地。境內有歌劇院,劇場,游樂園…等文化中心。
太空針瞭望台
為西雅圖的象徵。其頂端的造形類似幽浮的圓頂狀,十分特別。下面還有瞭望台,旋轉餐廳,在此能俯看西雅圖360度的全景,雷尼耳山,奧林匹克山脈也都盡收眼底。塔上並設有能影像合成的機器,能讓你和太空針塔合照喔。
太平洋科學中心
由6棟建築物組成,這里提供具體裝置,讓遊客可以親身經歷各種科學的體驗。如孩童區的聲光影系統的特別展出,及科技區可以創作自己的音樂,天文台的大型屏幕秀---艾麥克斯劇場(IMAX Theater)及雷射魔幻秀(Laser Fantasy Show),都非常精彩,老少咸宜。國際噴泉: 噴泉會隨音樂而特別擺動,非常特別。尤其夜晚時還有燈光的互相輝映下更是美麗多姿。
單軌電車(Monorail): 連接西雅圖中心和西湖中心的一個交通工具,坐在裡面還可以俯看西雅圖的夜景,非常特別的經驗。
地下之旅
西雅圖之前有分地上和地下兩個世界,現在地下世界廢棄轉而為觀光用途。可參加當地的旅行團,由Doc Maynard 餐廳出發,買了票之後,約30-10分鍾之內就可以跟隨導游展開一段奇妙的地下之旅。在裡面可以觀看先人當時住在這個秘密基地的史跡。並有紀念品可供購買。
渥淪提爾公園
為了紀念西班牙戰役中那些自告奮勇的英勇戰士而蓋的。境內還有一個玻璃暖房,依照氣候劃分,種植著各式各樣的植物。里頭亦有當年為供應西雅圖足夠水源才興建的水塔,在上面亦可登高望遠,欣賞城市的風景。
E. 西雅圖這個城市怎樣
美國西北部重要工商業城市、港口。臨通連太平洋的普吉特灣。人口48.8萬(1984),大市區(包括埃沃雷特)160萬(1980)。美國西北部地區大貿易港,有巨大的海港設施,是去阿拉斯加和遠東航空海運的門戶。金融中心。始建於1852年。工業發達。波音航空公司總部工廠所在地,生產世界噴氣客機總數50%以上。其他有鋼鐵、鋁製品、服裝、木材和木材加工、紙漿、罐頭食品、造船、汽車裝配等工業。漁船隊和遊艇基地。風景美麗,東南有雷尼爾山國家公園,西有奧林匹克山公園。著名旅遊地。市南郊有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有華盛頓大學(1861年建)等高等學校。
這里不是威尼斯,但處處可以見到藍湖汪洋;這里不是賭城,卻可以作著淘金的美夢;這里不是巴黎香榭大道,那咖啡飄香浪漫的氣氛卻絲毫不減;這里正是美國西北最熱鬧的城市─西雅圖。
想到西雅圖這個城市,除了浪漫,實在也找不出更適合的字眼來形容它。曾經因為電影「西雅圖夜未眠」而聲名大噪的浪漫形象,並沒有被當作是觀光的號召,在市區也找不到相關的產品或是電影海報的圖像標志。但是,西雅圖所散發出來的氣息還是脫離不開浪漫的味道,那是一股自然的呈現,沒有經過媒體包裝,也沒有刻意炒作的商業文化。
追溯西雅圖的歷史,只有短短的150年,而且大部分的資料記錄都是源自於拓荒者廣場(Pioneer Square),一群移民客,在公元1851年從紐約來到西雅圖,在靠近拓荒者廣場的附近登岸扎營,這群人被視為西雅圖的拓荒者,因此,有許多街道都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作為紀念,例如Denny、Yesler、Bell、Boren等。西雅圖位於華盛頓州普捷灣(Puget Sound),海岸線和湖岸線總長80公里。面積共有218平方公里,人口54萬,而距離美國加拿大邊境113里(182公里)。
自遠古時期就居住在北美地區的印地安人,靠著打獵和捕魚為生,在深山林野中過著自給自足的部落生活,他們就是這兒的原住民,只不過他們的歷史並沒有記錄在美國通史里。西雅圖的拓荒者們,尊重這群長久居住在艾略特灣(Elliott Bay)一帶的度瓦米許(Duwamish)原住民族,就直接將這塊移民地的新生地命名為酋長席爾斯(Sealth)的名字,這中間因為一些口語誤傳,最後便成為Seattle,這就是西雅圖市名的由來。
而主要名勝,最受歡迎的城市觀光娛樂點包括有西雅圖中心和太空針、派克市場、開拓者廣場,著名的Nordstorm百貨公司、Starbucks咖啡等。喝咖啡,對於西雅圖的人而言,是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就好象是陽光、空氣、花和水一般,是自然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而不必贅述的一件事。盡管如此,走進西雅圖,還是免不了為滿街的Espresso而傾倒。從頗具國際連鎖架勢的Starbucks Coffee、以西雅圖直接命名的The Seattle's Best Coffee、來勢洶洶遠從義大利入侵的Torrefazione Italia以及受到日本媒體青睞的Tully's Coffee,四種知名品牌,在西雅圖這個浪漫的咖啡之都,紛紛各領風騷,占據了各個街頭,以及重要的商場大樓、購物中心或是機場及車站,都有其不同的風格與特色。此外,還有許多個性咖啡館躲藏在各社區里不知名的街角,或是街頭巷尾經常不奇然出現的Espresso Bar,在西雅圖,平均每一百公尺就會看到一個Cafe這樣的字眼,多到數不清的咖啡店,讓遊客也看到傻眼。對於西雅圖一詞,人們可以很自在地窩在咖啡館里冥想,可以撐把小傘隨意的走在大街上扭腰擺臀。西雅圖就是這樣的深具格調,應該如何界定,就留給你來此慢慢體驗唷。
F. 美國西雅圖怎麼樣
美國西雅圖很不錯,是美國華盛頓州核心城市。
西雅圖(Seattle),位於美國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位於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普吉特海灣和華盛頓湖之間,西臨奧林匹克山脈,東臨華盛頓湖,距離加拿大與美國邊境約174千米。
西雅圖始建於1869年12月2日,得名於西雅圖酋長。西雅圖下轄塔科馬、奧林匹亞、斯波坎、貝爾維尤、奧本、肯特等區。西雅圖河流、森林和湖泊廣布,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西雅圖在航天、計算機軟體、生物信息科學、基因科學、遠程醫療、電子設備、醫療設備、環境工程等先進技術處於領導地位。西雅圖是一個表演藝術的中心。西雅圖交響樂團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出版唱片最多的交響樂團之一;西雅圖在流行音樂和現代音樂方面也非常多樣和活躍。西雅圖被認為是垃圾音樂的誕生之地,也是油漬搖滾的誕生地。本區知名人物眾多,如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等。
1995年,西雅圖被《貨幣》雜志評為「全美最佳居住地」,1996年被《財富》雜志評為「最佳生活工作城市」,1998年是全美公認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西雅圖也是傳統的會議旅遊中心。
G. 西雅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盼了很久的西雅圖之旅終於成行了。開始時相當的不順,後來才漸入佳境。
一早起來,拉開百葉窗一看,頓時心情不佳:陰雨連綿啊。真不想去了。不過還是決定動身,畢竟進入雨季之後是很難找到天氣好的日子出去玩的,如果一定要等天晴才出門的話,就要明年見了。坐車倒是非常順利,因為沒有從Parkland直達西雅圖的車,必須要在中途換乘,而在美國換乘是不收費的,所以我們只花三塊錢就到了西雅圖,而我之前以為要先花一塊五到Lakewood 再花三塊到西雅圖呢。車程大約要一個多小時,車窗外景色迷人,不知不覺天已放晴,華盛頓州的天氣就是這樣的unpredictable。道路兩旁盡是松林,因為沒有高樓的阻擋,視野格外開闊,可以一直看到天際線,光是那藍天上大片大片變幻多姿的雲就讓我看痴了過去。在四川風景秀美的地方長大的同伴覺得我大驚小怪,可她哪裡知道像我這樣一直在北方一個毫無色彩的城市生活的人,眼睛已經飢渴了多久啊。
西雅圖果然是大城市,我又看到了高樓大廈,象徵著現代文明的摩天大樓,百貨商店,遍地皆是的飯店咖啡館(主要是星巴克)。雖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的規模,這樣的城市在美國也算得上數一數二了的。來美半個月,所到之處盡是人煙稀少的田園風光,這回算是從鄉下進了城。重新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居然有幾分興奮,全忘了在國內時是如何抱怨人多的了。
第一站就是名聲在外的PIKE PLACE MARKET。原來就是一個幾百個攤位組成的大自由市場,有農產品攤位,有賣首飾、禮品等各式小玩意的小店,有酒吧,有飯館,眼花繚亂。因為這里是西雅圖必游景點之一,那天又是周末,世界各國的遊客簡直把那裡擠得水泄不通。一進門就看到很多人都圍住一個賣魚的攤子,好似靜靜等著看什麼,原來這就是那個上演 「飛魚秀」的著名魚攤。只要有人買了魚,伙計們就會齊聲喊上幾句號子,然後一個伙計就會把魚朝櫃台凌空拋去,大家等的就是那一刻,可惜我攝影技術不佳,怎麼也捕捉不到那個瞬間,身邊一位老太太同情地跟我說這確實很難,她也照不下來。可惜那天似乎買魚的人並不多,大多都是看客,於是賣魚的伙計向大家幽默地表示「我們不光是表演,我們也真的賣魚」,所有人都大笑。
我們的午飯是在市場里一家中式餐館解決的。我要了一個叉燒肉串和一個叉燒包,叉燒串馬馬虎虎,我反正是有肉吃就行。叉燒包可是意想不到,准確地說應該是「叉燒麵包」。市場里有waterfront viewpoint,可以坐在那裡一邊吃東西一邊遠眺碼頭海景,非常愜意。
按照書上說的,我們又去找那個著名的Seattle Center。參觀之後的結論是:後悔跑了這一趟。這是我們西雅圖之旅的一大敗筆,這里簡直就像兒童活動中心,除了一個西雅圖標志物太空針塔之外幾乎沒什麼可看的。至於那個塔,國內這樣的塔到處都是,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在這里照上一張相只怕回去之後人家還以為就在水上公園拍的哪。
還好後來我們灰心之餘,又回到了碼頭附近,去水族館看了看,還算找回了一點樂趣。這里的水族館和我以前在國內看過的水族館相比,看點主要有三個:一是可以看到我特別喜歡的海狸。看到它們仰卧在水面上,用短小的前肢抱著東西啃的樣子,實在忍不住要笑。另外一個就是可以親手摸到海星、珊瑚什麼的。我握了海星的小爪,捏了海參的胖胖身子,碰了珊瑚敏感的觸手,感覺很過癮,光這一點就值回票價了。再一個就是那個「生命之環」:一個拱門一樣的大玻璃圓環,裡面無數透明的水母在緩緩游動,還隨著燈光一會兒變成紅的,一會兒變成藍的,煞是好看。這個水族館的票是十二塊五,和國內的差不多,感覺還是比較劃算的。
最後去碼頭上看海景,水天遼闊,人像是置身畫中,美得讓人難以置信。西雅圖有一點是北京上海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那就是它的無敵海景。整個城市其實有點像青島,全都是高高低低的坡地,最陡的地方坐公車下去的時候彷彿過山車,路兩旁也時常可以看到青島隨處可見的梧桐。而就城市規模來說,西雅圖可比青島大多了,而且更加現代和國際化,非常的繁榮。對這個城市,我已經一見鍾情,我知道自己一定會一來再來。
美中不足:其實我是一個喜歡獨自東走西逛的人,雖然是個路盲,我喜歡那種無心插柳的感覺。跟別人一同出遊的話,如果是志同道合還好,否則往往要遷就對方,感覺不夠盡興。這次就是這樣。我都沒有仔細逛一逛PIKE PLACE MARKET,還沒來得及找到歷史悠久的第一家星巴克店,我還想找一找三毛在書里寫過的那個阿富汗人阿敏的小店呢。可是同伴對逛商場買打折的衣服鞋子更有興趣,光是在Ross OUTLET裡面就花了一個小時,我也沒辦法。下次一定自己來。
一點花絮:找車站著實花了我們一番氣力。最後向一位店員問路時,和藹可親的金發女店員居然主動問我們要不要回程的車票,我簡直不能相信。她還問我們會不會再來西雅圖,看樣子是還想再給我們一些。我實在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再要了,我的同伴倒是反應很快,打蛇隨棍上地說我們還來,結果給了我們一沓子票。她的解釋是因為她有年卡,這些票對她沒有用,所以就送我們了。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要是在國內,誰也不肯把一點便宜送給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啊,寧願給親朋好友做順水人情。美國,不一樣的地方。
H. 很多朋友都看過《北京遇上西雅圖》,應該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北京遇上西雅圖》有兩個好的品質一是平靜,這部電影里有很多話題,比如婚外情、代孕等,話題劇的風險就是隨著話題的消亡,它可能不再有力量,但是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讓話題支撐話題,不做過多的評述和詮釋,讓每個人做出自己的決定。電影的深度就是擺事實。
吳秀波在影片中飾演的好男人形象讓很多女生為他傾倒,看到湯唯飾演的文佳佳離開Fank那幕時不禁落下眼淚,不過後來文佳佳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讓我很感動。我覺得看這部電影別太糾結小三這個話題,主要是找到真愛和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夠了,導演還有一個聰明之處就是男主角和女主角,湯唯和吳秀波的演技真的值得贊一個。
I. 西雅圖怎麼樣,有上海好么
howmance means the romance actors engage in for the run of a show. Once the run is over so is the romance.
熒幕戀情(showmance, show romance)是演員在戲劇表演中上演的戀情。表演結束時,戀情也隨之終結。
The term originated in the theater and moved to movies and scripted television and then reality television. The term has now moved to the populace to describe any contrived romance in which people fake being in love because they have ulterior motives for doing so
這個說法初現於劇院表演,後來適用范圍擴展到電影、電視劇以及真人秀電視節目。現在,這個詞已經可以用來描述任何形式的虛假戀情,人們假裝戀愛來達到其他的目的。
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A: I didn't know Anthony and Cicely were dating.
我沒聽說安東尼和西塞莉在談戀愛啊。
B: It's just a showmance, Cicely is just dating Anthony just to make Edgar jealous.
那不過是假裝的而已,西塞莉跟安東尼約會就是為了讓埃德加嫉妒。
不過,現在showmance又有了新的含義:
A showmance is a relationship which develops between performers in a play, film or television series. Though there are a number of notable cases of these kind of romances leading to lasting relationships (such as for example the marriage in June 2011 of actors Rachel Weisz and Daniel Craig, who began dating while working together on a film in the previous year), a key attribute of a showmance is that it tends to only last for the ration of the show in which the indivials work together, usually coming to an abrupt end shortly after the final episode or performance.
Showmance指影視劇中兩位演員之間建立的戀愛關系,有人稱為「假戲真做」。雖說這一類的戀愛關系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發展成為長期穩定的戀情(比如,女星Rachel Weisz和「007」扮演者Daniel Craig在2010年因戲生情,並於2011年6月結婚),但是,此類戀情的一個核心因素就是這段感情通常只能維持到兩位演員合作的影視劇完結,一般來說,劇終以後不久,這段戀情也就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