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狐步舞的基本舞步
1、男子舞步
右腳向前一步,這步並非直線前進,而是略微向左方開步 ——慢
左腳沿著右腳前進方向,貼在右腳旁邊向前進一步,這一步也不是直線前進的,而是左腳略微斜向右方前進 ——快
右腳沿著左腳前進,在經過左腳旁再向前移動時,右腳應向右上方微微斜出,此時左右兩腳已成一前一後,有如走路一樣,而且身體方向已略轉向右 ——快
左腳沿著右腳前進,貼著右腳左方前進,在經過右腳右方後,左腳向右上方斜出——慢
2、女子舞步
左腳後退一步,這一步是直線後退,與男伴舞步略有不同 ——慢
右腳沿左腳後退路線在左腳右方後退,當經過左腳位置後,右腳就應略向左移,以配合男伴這一步的舞步 ——快
左腳後退一步,沿著右腳右方後退,與右腳位置成一直線,此時身體已與開步時的方向有所改變,即已略向左轉 ——快
右腳後退一步,後退時沿著左腳邊緣作曲線形後退 ——慢
(1)狐步舞電影怎麼樣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狐步舞起源於美國黑人舞蹈,早在1900年就出現狐步舞,是由美國舞廳舞專家維隆.凱薩賢伉儷模仿馬走路而創編,舞步簡單,當時十分流行。
1913年哈利.福克斯在這個基礎上編創含著美國新黑人爵士節奏的舞蹈,推出了自行設計的滑稽歌舞在紐約電影院的屋頂花園首次公演,由福克斯與燕奇.杜麗主演,出乎意料地獲得滿堂喝彩,掌聲雷鳴,人們高呼「foxfox"!
因此在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迅速風行,其稱為「福克斯」舞,後由英國舞蹈專家約瑟芳.賓莉改編成為英國式舞蹈。
1928年方始進入我國第一個碼頭上海灘,由於「福克斯」英文翻譯是狐狸的意思,我國人稱做狐步舞,其實狐步舞與狐狸毫不相干,但是這種舞步卻有的象小跑的感覺,不過叫什麼都一樣,只不過是舞蹈的一種名稱代號,是對是錯也不用追究。
劇荒必備!這28部電影不僅好看,裡面的家也美得讓人想穿透屏幕住進去!
01《戲夢巴黎》
作為文青必看經典的《戲夢巴黎》,是導演貝托魯奇對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一封情書。我們透過主人公西奧和伊莎貝爾姐弟的房間,除了可以看到影片的迷影色彩——譬如卧室內掛著的巨大的戈達爾導演的《中國姑娘》的海報,《放大》劇照和紅寶書,還能看到貝托魯奇對於藝術品的熱愛。
28《雙層公寓》
而這個日本真人秀節目同樣也有國內山寨版,但.....依舊是看了幾眼國內山寨才越發覺得原版的可貴與不尷尬。劇情簡單,3 個好看的男孩與 3 個好看的女孩住進同一座房子里,沒有刻意安排的戀愛或分手狗血劇情,他們該上班照常上班,該找不到工作照常焦慮,男孩和女孩可能會擦出愛的火花,但也可能好幾集都毫無進展。每一集取經於一個公寓里,最新這一季,正取景於東京有錢中產街區世田穀區的一座雙層公寓,裝修以如今東京最為流行的設計風格,一種不是 MUJI 不是侘寂的「新日式」風格,以白色為主色調,雜糅各種天然材質,很現代又很放鬆。
『叄』 狐步舞的起源
狐步舞起源於美國黑人舞蹈,早在1900年就出現狐步舞,是由美國舞廳舞專家維隆.凱薩賢伉儷模仿馬走路而創編,舞步簡單,當時十分流行。1913年哈利.福克斯在這個基礎上編創含著美國新黑人爵士節奏的舞蹈,推出了自行設計的滑稽歌舞在紐約電影院的屋頂花園首次公演,由福克斯與燕奇.杜麗主演,出乎意料地獲得滿堂喝彩,掌聲雷鳴,人們高呼「foxfox!因此在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迅速風行,其稱為「福克斯」舞,後由英國舞蹈專家約瑟芳.賓莉改編成為英國式舞蹈。1928年方始進入我國第一個碼頭上海灘,由於「福克斯」英文翻譯是狐狸的意思,我國人稱做狐步舞,其實狐步舞與狐狸毫不相干,但是這種舞步卻有的象小跑的感覺,不過叫什麼都一樣,只不過是舞蹈的一種名稱代號,是對是錯也不用追究。
『肆』 狐步舞起源於哪國
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狐步舞蹈是結婚典禮上、宴會上和社交會上的流行舞蹈,結婚新人通常選擇一支狐步舞蹈或者一支浪漫的華爾茲舞蹈作為結婚典禮上的第一支雙人舞蹈,預祝結婚新人從此以後開始幸福的、美好的、浪漫的嶄新生活。狐步舞蹈每一音樂節拍為4拍,第1拍為重拍,第3拍為次重拍,節奏為慢等於2拍,快等於1拍。狐步舞起源於美國黑人舞蹈,1914年夏,美國演員哈利·福克斯從模仿在慢步行走時的動作,得到靈感,設計出了狐步舞這一新的舞蹈形式,從此,狐步舞迅速在全美風行,人們稱其為「福克斯」舞。舞曲4/4拍,每分鍾30小節左右,跳狐步舞時要求身體挺直,膝關節放鬆,臀部和髖要固定。由於狐步舞的特點是舞步平穩、自由悠閑、動作流暢、行雲流水,加上音樂優雅、恬靜、婉柔流利,故上身動作多變,大多數採用了反身動作位置,使其舞蹈特性更加文雅,跳舞舞步變化多樣,需要舞伴之間配合更加默契,同時狐步舞技術中大量運用了足跟旋轉,更加突出了舞蹈特性。[1]
狐步舞中的「狐」字是個頗讓中國舞迷們捉摸不透的字眼。實際上,這個「狐」字與狐狸毫不相干,因此我們在這種舞步找不到任何狐狸的痕跡。這個「狐」字是從創造了狐步舞的美國雜技演員哈利.福克斯的名字中來的,因為「福克斯」在英文中是「狐狸」的意思,所以筆者懷疑最早把這種舞翻譯成「狐步舞」的老先生十有八九是犯了翻譯中的第一大忌「望文生義」的錯誤。但既然「狐步舞」這個詞已在中國約定俗成地流傳開來了,我們也就不必去糾正它。從根本上說,「狐步舞」這個詞不過是代表這樣一種自娛性舞廳舞的符號。
狐步舞傳說最早出現在1914年夏天,藝名為福克斯的雜技演員應邀在世界最大劇院之一的紐約電影院屋頂花園作歌舞表演,影院老闆本想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電影觀眾,卻不曾料到由此掀起了一場新的舞廳舞運動。
『伍』 求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全文
全文:
《上海的狐步舞》
——穆時英
上海,造在地獄上面的天堂!
滬西,大月亮爬在天邊,照著大原野。淺灰的原野,鋪上銀灰的月光,再嵌著深灰的樹影和村莊的一大堆一大堆的影子。原野上,鐵軌畫著弧線,沿著天空直伸到那邊兒的水平線下去。
林肯路(在這兒,道德給踐在腳下,罪惡給高高地捧在腦袋上面)。
拎著飯籃,獨自個兒在那兒走著,一隻手放在褲袋裡,看著自家兒嘴裡出來的熱氣慢慢兒的飄到蔚藍的夜色里去。
三個穿黑綢長褂,外面罩著黑大褂的人影一閃。三張在呢帽底下只瞧得見鼻子和下巴的臉遮在他前面。
「慢著走,朋友!」
「有話盡說,朋友!」
「咱們冤有頭,債有主,今兒不是咱們有什麼跟你過不去,各為各的主子,咱們也要吃口飯,回頭您老別怨咱們不夠朋友。明年今兒是你的周年,記著!」
「笑話了!咱也不是那麼不夠朋友的——」一扔飯籃,一手抓住那人的槍,就是一拳過去。
碰!手放了,人倒下去,按著肚子。碰!又是一槍。
出處:出自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5)狐步舞電影怎麼樣擴展閱讀:
創作歷程:
1929年開始小說創作,當穆時英在1930年2月15日《新文藝》第1卷第6號上發表他的第一篇小說《咱們的世界》時,當時的編輯施蟄存曾用「使我非常驚異」來描述這篇小說給他帶來的震動,因而大力推舉,不僅置於篇首,而且還向讀者特別推薦,認為穆時英雖然是「一個生疏的名字」。
但卻是「一個能使一般徒然負著虛名的殼子的『老大作家』羞愧的新作家」。施蟄存對穆時英的這番激賞也標志著穆時英正式登上文壇嶄露頭角。
隨著穆時英陸續發表以底層民眾生活為素材的小說,一下子引起了當時文壇的注意,「幾乎被推為無產階級優秀文學的作品」「一時傳誦,彷彿左翼作品中出了個尖子」。
但實際上左翼文壇對穆時英的作品相當敏感,盡管肯定了穆時英從舊小說中探索出了屬於民眾的簡潔、明快、有力的語言風格;熟悉了無產者大眾獨特的為一般知識分子所不熟悉的語匯,但仍一致認為穆時英的作品在思想上有著「非常濃厚的流氓無產階級意識」。
後來穆時英著意學習和運用日本新感覺派橫光利一等人的現代派手法,還嘗試去寫作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小說,其內容和風格都迥然有別於《南北極》。此後,穆時英又出版了小說集《白金的女體塑像》、《聖處女的感情》、《夜總會里的五個人》、《上海的狐步舞》等代表性作品。
『陸』 最近有哪些好看高分的電影推薦
電影市場發展在如今的娛樂圈和演藝界之中是十分迅速的,這也因此讓眾多優質的電影作品紛紛涌現上映播出,而我想要推薦的高分的電影作品就有《少年的你》、《流浪地球》、《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著對於電影作品不一樣的理解和認知,而這樣子的認知和了解也讓大家對於電影影視作品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和感悟,這也因此導致了大家所喜愛的電影作品有所不同,在如今電影產業發展迅速的狀態之下,我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電影影視作品不斷產出的。
我想要推薦的高分電影影視作品有《少年的你》、《流浪地球》、《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三部。
1、《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近段時間上映播出的優質電影作品,它的整體評分也達到了8.6分之高,這樣子的影視作品講述了“高考”“校園欺凌”等熱點題材內容,這也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同時引起大家對於校園生活關注和熱議的優質作品,這也因此讓它獲得了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優異成績。
以上三部電影影視作品就是我所喜愛且想要推薦的,當然不一樣的人群擁有著不一樣的態度與看法,你心中的電影作品又是什麼呢評論區告訴我吧!
『柒』 大家說說看張曼玉的電影~~
「我見猶憐」之最-----------《阮玲玉》1991年
張曼玉說,一個完全脫離了我自己的影子的角色,就是「阮玲玉」。她看到《阮玲玉》時,感覺像是跟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人在舞台上演繹。
在舊式旗袍的映襯下,張曼玉與阮玲玉的衣香鬢影重疊,已成復古風中的翹楚,一抹親密的疏離,溫潤的憂傷貫穿始終。任憑美術做得何等懷舊精緻,鏡頭多麼別具匠心,台詞怎樣言簡意賅,結構多能引人入勝,用意如何耐人尋味,均抵不過一個女人的低眉顧盼,娉婷風姿,後人膜拜的禮贊展示了圖騰式的重現,香港電影從此舊貌換新顏。由男性主宰下的暴利美學向吾本痴情,奈何薄命的紅顏過渡,盡管後來證明這個渡口太遙遠,僅靠翠翠的一葉獨木舟不過是杯水車薪,然而它畢竟打破了固有的電影格局,讓女人從此不再只是躲在一個角落裡的花瓶,如此說來阮玲玉以卑微的姿態,高貴的死亡總算是物超所值了。猶是春閨夢里人,這種穿越時空觀念,友好協商電影與真實關系的懷舊電影,即將成為大香港飯店的一道華美大餐。從此,香港人要在穿越密密麻麻的人行道時,不忘抬起頭,蘊育一下惆悵憂傷了。
一曲支離破碎式完美的狐步舞,抽離出電影史中的一段精彩截片,傳遞美人吟的前塵往事,到了我們這里,除去斑斕紛呈的慶功宴和光彩奪目的小金人,也完成了張曼玉最驚鴻一瞥的一次轉身,而她的背後承載的是另一個女人依稀可聞的嘆息聲。莫驚醒,春閨夢里人。
「我行我素」之最----------《新龍門客棧》1992年
這是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武俠時代,可惜故事發生在大漠里,在朔風的洗滌下,荒蕪大漠只剩下了一個至情至性風騷入骨的老闆娘,游刃有餘地行走於各個勢力之間,在浩浩黃沙間怡然打出一片天地,其中的獨具匠心,與江湖已經相當接近了。張曼玉在這里讓人刮目相看,跟同時間《阮玲玉》里的驚鴻一瞥截然相反。繼《滾滾紅塵》後,與林青霞的二次對決,張曼玉贏了大滿貫,青霞受角色之限,已失韶華的精緻,雖好看,卻韻味全無,相比之下,金鑲玉我行我素的潑辣性格實為曼玉增色不少,一個女人的狂妄在此一覽無疑,風情萬種也好,放浪不羈也罷,都難以隱藏其卓爾不群的鋒芒必露。信手拈來的演技為這場血雨腥風的武林浩劫平添了幾分濃艷和從容,原來風騷也是種極致的,而她則是沙漠里傲然獨立的一株仙人掌,渾身是刺,這刺則是她生存的通行證,金鑲玉拒絕墓誌銘。
一個開黑店的老闆娘,憑借堅強意念撐起柔弱身軀,非黑非白,百無禁忌,洋溢著一個女人的寂寞追逐,她成就一次脫胎換骨的涅磐重生,猶如火中飛出的鳳凰,原因是她義無反顧地愛上了一個人,天涯海角任平生。女人的傲氣和執著,拿得起便永不放下,承接起另一個女人的光輝使命,英雄在夕陽深處,一把火燒了自己心血無數,腰仗三尺正義劍,胸懷柔情千萬千,那叫一個盪氣回腸。
「嫵媚妖嬈」之最---------《青蛇》1993年
誰能抵擋住情天恨海中的嫵媚誘惑,流水浮燈的星光點點,照亮了遲到千年的愛戀,冒著被顛覆的危險,成就西子湖畔最後一次纏綿,從此,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的謊言被牢牢揭穿。一次對白蛇傳脫胎換骨的解構演繹,了了青蛇的夙願,結下一段孽緣。
是柳腰細裙兒盪的翩翩,還是此恨無絕期的綿綿,肆意鋪灑的流光溢彩,讓人眼花繚亂, 如夢似幻。流光飛舞的繁華瞬間,點綴了荒蕪的命運軌跡,歲月痕跡。白蛇一如既往地行走於自己選擇的生命輪回之上,青蛇的游移,則始終如一個不甘寂寞的孩子,一次不經意的轉身,頓時光怪陸離,風生水起。
看那荷花,嬌嫩如伊,一樣的痴情女子,兩種別樣的風情,白蛇的傾美絕媚,永遠是荷花池的主人,青蛇是那擦身而過的流連,游離於她的邊緣,生命註定被姐姐籠罩大半。當西子湖畔姐妹倆於鶯歌燕舞間的扭腰擺尾已成過眼雲煙,小青對許仙暗潮湧動的媚惑不過是對白蛇淡忘姐妹情義的懲戒,一種張揚的示威,換取五百年盤錯的理會。真正的受害者是許仙,他不可避免地在姐妹前暴露其意志不堅。而白蛇踏上的不歸路促使她一往無前,水漫金山,小青的搖旗吶喊,讓她們冰釋前嫌,芳心永伴。在這個層面上,法海幫了兩姐妹的忙,化了怨,結了緣。
李碧華的小說初看上去,令人嘖嘖稱贊,久而久之,不覺望而生厭。她最擅長將紅塵間的俗世情真蹂躪撕爛,再讓它結疤重現。徐老怪則抱著對女性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幽微探秘的復雜心理,發誓要揭穿女人間盤根交錯的愛恨纏綿,於是釀造出青蛇與法海的孽緣,白蛇與許仙的纏綿,在莫呼洛珈的咒語中,一段奢靡的千年神話,華美地誕生。
塵埃落定,原知紫竹林中,年年是為情生。誰還能有拈花微笑的從容?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緣生緣死,誰知,誰知?
「黯然神傷」之最----------《東邪西毒》1994年
時間的灰燼沖刷著黃沙的掩埋,流年鐫刻、風描雨繪的隔世輕煙,陪伴著白駝山上的絕美雕塑。在夜裡,我掩面哭泣,青春的花火若即若離。很少有人了解一花一沙漠,一劍一江湖的真義,而懂得的人又難免狷介輕狂。一年又一年,我總是一襲紅衫佇立在白駝山上,向西眺望,很遠的地方有我要等一生的人。有人說,我一個背影就能傾國傾城,而我希望說這句話的人卻始終沒有開口,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心愛的人不在你身邊,縱然長生不死,又有什麼意義。懂得愛的人和懂得恨的人一樣都是蒼涼、寂寞的,他們不會忘卻妒忌,不會忘卻孤獨。
張曼玉最清楚如何演繹女人的孤單寂寞。兩個驕傲的戀人,都想知道對方愛自己更多一點,於是,對於愛情的傷,總是那麼慷慨淋漓,不絕饋贈。直到,知道回不去了,曾經。一場沒有輸贏的戰爭。把自己丟棄在愛的陰影里,讓自己釀造的愛情的傷,先刺穿自己,再刺痛他,為之為在愛人面前撐起高傲虛無的自尊。我們深知用摧殘自己的方式來懲戒對方是多麼的奏效,到頭來,你的心意他未盡知,等他悉數皆知,一切都晚了,兩個心愛的人,最害怕心的距離,
笑厴如花,淚如玫的曾經,已然如夢初醒,俯於窗前,波影漣漣,看心之碎片,凄婉纏綿,我寄情於他在沙漠里的自我放逐,傾聽漫漫黃沙上,隔夜的駝鈴,那些個無望的期待和未曾絕望的等待,如雨中飛花,暗自妖嬈。殘陽,朔風,一種等待,一種寂寞,錯過了,一個凝望的眼神,遺失了,一次桃花盛開的周期,誰還能明知做錯了事又不後悔,那種蒼白,不值一提。又是大漠風起,殘旗揮舞,苦澀妒忌。
在隱忍江湖和孤獨荒漠里,時間的灰燼能否融化一盤愛情殘局?
「平凡真實」之最----------《甜蜜蜜》1996年
不知道要說《如果.愛》是陳可辛的一次回歸,還是遠行?假如如果的愛跟甜蜜蜜的情做對比的話。一曲飽含深情和漂泊感的歌曲貫穿了香港社會發展最美好的十年時光。
而愛情就像繞指柔,繞來繞去繞回起點。也正因為此,才成為人類永恆的話題,中間的過程或許撐得人胃都痙攣,可是少了這些,愛情就是白開水,怎麼品都沒味。沒有李翹和黎小軍,香港電影該損失多少痴男怨女的影迷,痛並幸福著的愛和情從來都是攫取人視線的尚方寶劍,特別是揉合進時代背景變遷的愛情,悲歡離合,皆在人心。或許要印證那句真金不怕火煉的老話了。《甜蜜蜜》掏出了沉甸甸的愛情,或許壓得人有些喘不過氣,可沒有人會否認導演超水平發揮的程度。只是,歸宿一直都不是最後的歸宿。這就是無根狀。人類的無根反映在愛情上莫過於游弋不定,遇見,錯過,再遇見,物事人非。香港人的97心理淋漓盡致在陳可辛的鏡頭下游移不定地呈現。
人們從心理上傾向於一成不變的純粹愛戀,但是在現實中很難如願,過多的牽拌,讓愛情在野草叢生的雜質中成長,像李翹與黎小軍,像孫納與林見東,總要轉到物事人非,才幡然悔悟,原來驀然回首,愛若永恆,什麼無恆?不會忘記,她無助地趴在方向盤上看著逐漸遠去的男友,看著那白襯衫上飄搖的三個字-------「鄧麗君」,那是愛情的符號。
「端莊大氣」之最----------《宋家皇朝》1997年
在此之前,誰能沒能想到一個香港小姐能把國母的博大胸懷和堅強信念詮釋得如此淋漓盡致,張曼玉這次沉穩的轉身,讓她真正成了電影界的「大青衣」,駕馭任何角色皆不在話下。國母的本色是莊重,可並不是生來就註定肩負國家重任的,國母也有自己的童年樂趣,少年心事,有青年的浪漫和中年的凝重。這需要一個過程,張曼玉就是用心把握這個過程的人,將一段大起大落的人生傳奇演繹的跌宕起伏又平穩過度,沒有波瀾不驚更沒有嘩眾取寵。 這是一部劇情片,而非歷史記錄片,也是張曼玉短暫休整後復出的第一部片子,正好趕在她耐心體驗了明星與普通人的不同感受下接拍,相對抵消了自己與偉人間的距離感,她能夠真實地展現宋慶齡在遭遇挫折時的沮喪和無奈,更全新演繹了民族責任感背後一個女人的純真溫情。
宋慶齡流動的溫婉大氣,鏡頭一次次閃回的記憶,病危的宋慶齡渴望見到遠在重洋的宋美齡,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姐妹間的親密疏離,大半個世紀的黨同伐異,顛沛流離,滄桑面孔如何掩飾那一抹企盼親情回歸的柔軟感動,說什麼宋氏三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國,一個愛權,只有她們自己才明白那不用言說的感情真諦。
門上的雕花玻璃窗格中透過來隔壁一個緊張的女人臉,她在和另一窗格中不甚清晰的軍裝男人商談著,這邊另外兩個女人在張望,等待,昏暗的燈光下,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正在千鈞一發地籌備中,故事又回到從前……
「婉約隱忍」之最-------------《花樣年華》2000年
良辰美景奈何天,想來想去還是這句最能傳遞《花樣年華》的神韻,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奼紫嫣紅開遍,都付於斷井殘垣,張曼玉式的顧盼流連,銘刻出女子的全部風情,到頭來只剩下那高高的衣領硬撐起孤傲的自尊,雪雕般的晶瑩剔透,玉琢似的玲瓏無暇,糾結成一張船票的兩難選擇,她轉過身,低著頭,流走。一直難堪的相對,看似離幸福只有咫尺之遙,總要有個人開口,似乎他鼓起勇氣時,說的又不是時候,換來了曖昧的拒絕,非也,他們斷不會像那兩個逍遙的人一樣的,靈魂的譴責,道德的鞭撻,他們誰也受不了,一場郁悶的精緻暗戀,句號劃得倉促又漫長。
一場孤獨的謹慎狂歡,精神的探戈沉韻悠長,王家衛孕育的懷舊情愫,在光影流轉中,消磨的有點鋪張。悲,苦,歡,樂,皆在張曼玉不喜形於色的臉上停滯,欲語還休,也在梁朝偉淺嘗輒止的眼神中沉淪。沒有那麼的決絕,也沒有那麼堅強,一切來得風平浪靜,去的雲淡風輕,只在斑駁靜寂的吳哥窟里,低訴不為人知的秘密,古老的高棉會帶著它高深莫測的神秘微笑,默默替他守護曾經有過的情事。
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搖曳的窗簾邊,也總會有一個美麗的側影,久久佇立……
小結:除卻這些,她還有《清潔》里靈魂洗滌;《英雄》里的復仇感召; 《愛在別鄉的季節》里的愛恨依依;《滾滾紅塵》里的純美稚氣;《阿飛正傳》里的賢淑寥落;《戰神》里的英武決絕;《旺角卡門》里的絕望無助,還有,很多…… 如果要贊嘆這個女人經年鐫刻的恆久魅力,感謝吧,一個是生活,一個是電影。
這些是比較客觀的評價,我個人喜歡<英雄>,還有和成龍演的那幾部<警察故事>,還有<花樣年華>,<青蛇>.
『捌』 《上海的狐步舞》的作著
上海的狐步舞 【上海的狐步舞】短篇小說,作者穆時英。1932年11月發表於《現代》第二卷第一期。小說描寫上海某夜晚一些片斷的場景。情節線索繁雜而又呈跳躍式的拼接。夜晚僻靜的街上發生了一起兇殺案,3個穿黑綢衫的人槍殺了一個提著飯藍的人;火車疾駛而過;接著出現的場景,是一個大富豪劉有德回到家,年輕的妻子先向他要錢,兒子又來向他要錢,用於夜生活的享受;工地上一位建築工人被木柱壓死;一個失戀青年在江邊呆立……作者用現代派藝術處理手法,象電影鏡頭般的跳躍,勾勒出五光十色的上海夜景,表現了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