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過的日子。”由馮小剛執導,張翎編劇,黃軒、楊采鈺、徐帆、Lydia Peckham 主演的電影《只有芸知道》,影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故事,導演“謹以此片紀念一段相濡以沫的愛 情”,盡顯柔情。因為背井離鄉,兩個異鄉人的相愛相守本就難得,這也讓羅芸離世後,隋東風獨自一人的生活更顯孤獨。首映現場就有觀眾感慨:“我有個叔叔在國外開了二十年餐館,他就像隋東風那樣孤獨,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對愛的渴望。”隋東風與羅芸的“媒人”林太也是如此,因為丈夫的離世,林太獨自居住在紐西蘭。在隋東風與羅芸的新婚夜上,她觸景生情,回想起自己的丈夫,痛哭道:“想他!”林太的一句話也讓無數觀眾淚崩:“半路被留下的人太苦了”。影片的時代背景放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隋東風與羅芸正趕上當時的出國潮,才有了後來在紐西蘭發生的動人故事。
『貳』 馮小剛賀歲電影《只有芸知道》,為何觀眾看了都「不知所芸」
這部片子的主線太過於單調啊,講述的就是兩個年輕人一起生活的故事,沒有任何的起伏,就好像是那種紀錄片一樣的。
『叄』 只有芸知道這個電影好看嗎
電影只有芸知道大概本周就能夠上映了吧,現在有些地方都已經開始預售了~
『肆』 如何評價電影《只有芸知道》
電影開頭結尾都在提醒你這是真人真事改編,它小心迴避了俗氣的場景年代羅列,但故事講到後來,分明有種流光易逝的滄桑感。
『伍』 《只有芸知道》這部文藝片,很像是一部懷舊的溫情片,你有何評價
電影是根據馮小剛導演摯友的真實愛情故事改編的,片尾字幕中說:謹以此片,紀念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
如果你是一對即將走入婚姻殿堂的小夫妻,如果是一對正在過日子的中年夫妻,亦或者是一對已經年老的老倆口,慢慢地欣賞這部電影,真的可以觸動內心 的溫情了。
總的來說,在大家都認為這部電影娓娓道來了一個愛情故事,平淡如水,這一前提下,有人深受感動,而有人無法代入,譬如我,而現在口碑兩極化比較嚴重的原因就在於,它太順滑太平緩了,無法給人超出任何預期的感受。
我喜歡一個人安靜地看這樣一個愛情故事,它符合我的愛情觀,我會去想,如果故事裡的是我,又該如何。馮導把自己朋友的真實故事改編出來,平淡而真誠。
『陸』 怎麼評價《只有芸知道》票房
日前,馮小剛導演的新作《只有芸知道》上映十幾天,票房剛過2億,可以說是票房失利。很多聲音在說「馮小剛老矣」「馮氏賀歲檔」已經不具有票房號召力了。但其實影片票房的低迷不是導演功力的下降,只是文藝片在市場運作中的表現之一。
《只有芸知道》是一個很典型的文藝片,而文藝片中票房沒有大爆的也不是只有這一部。眾所周知,文藝片在市場中的票房號召力一直不盡如人意。曾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男女主角的《地久天長》票房不佳,影片《四個春天》《過春天》《陽台上》等排片率低,《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曲折上映,此前更是有《百鳥朝鳳》製片人跪求排片的事件,可見文藝片在市場中一直處於一種邊緣狀態。
文藝片原本是「文學藝術影片」簡稱,它強調文學內涵和藝術品位。文藝片的票房轉化率通常較低,即使是國際大獎、知名導演和演員加持的情況下,票房號召力也遠不及商業片。商業和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圍內屈指可數。《新京報》曾整理近十年奧斯卡提名以及獲獎影片引進中國的票房數據,其中票房過億和過五億的影片分別只有七部和一部。
那麼,文藝片究竟為什麼難以實現票房收入的轉化呢?
首先,文藝片因為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與內容深度,受眾的認知准入門檻比較高。文藝影片內容與敘述方式往往偏向於沉重、晦澀,需要有一定的賞析和解讀能力,曲高和寡在所難免。
其次,這與受眾的電影消費習慣有關。隨著近代商業片的興起,人們傾向於選擇偏娛樂、追求感官刺激的片子,文藝片在一開始的受眾選擇上並不佔有很大的優勢。同樣的金錢和時間投入,人們更傾向於選擇大製作、大場面的商業片,因為可以獲得更加酣暢淋漓的觀感體驗。
最後,這與我國的市場結構和配置有關。在部分歐美國家,設有專門的藝術電影院線,還設有專門培養電影人與文藝電影的組織機構,為文藝電影的發展增添了很強的動力。目前我國還沒有此類設置,在電影分眾發展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發展。
但是文藝片並非沒有出路。首先文藝片的創新在於強化其公共性,豐富其類型題材,拓展類型融合,讓人物更加立體、深刻。文藝片應該提升其自身的文學性與藝術性,保持其自身在內容上的天然優勢,生產自身「過硬」的精品。其次,現在的宣發已經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模式,文藝片可以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創新宣發模式,吸引目標受眾群體,比如《只有芸知道》的導演和主演就曾開通網路直播售票,當場就增加了15萬的售票量。文藝片應該做好受眾定位,採取多元化的發展手段,學習部分商業元素的運用,比如使用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選取熱門題材等。把握文藝片與商業片之間的「度」,讓文藝片走出「曲高和寡」的姿態,促進影片到票房之間的順利轉化。文藝與商業看起來是互相矛盾的兩方,但其實二者可以實現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此外,還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來引導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走向。這需要國家調整影業結構,出台政策、建設藝術專屬院線等,扶持文藝影片的發展。
一個健康的電影行業結構,應該是以商業片為主,其他各類電影全面開花的金字塔結構,而當下的中國電影行業結構比較失衡,市場過度依賴商業片。商業片雖然可以在票房上實現較大的利潤營收,但是在藝術性與文學性上遠不及文藝片。文藝片的標准不能唯票房論,優秀的文藝片往往帶有很深的民族性和歷史性,它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加深人們的思想深度,它在思想文化上的國民價值是商業片遠不能達到的。文藝片經得起時間的打磨和考驗,其中凝結的思想光芒會在時間的流逝後依然熠熠生輝。
或許在當下文藝片尚未能實現較大的利潤收益,但是互聯網傳播的加持、觀眾審美的多元化發展、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等,都在為文藝片的發展創造條件。《芳華》票房14億,《少年的你》最終票房達到15億,可見優秀的文藝作品在票房上的吸引力並不差。文藝片是「動起來」的文學作品,我們要相信文藝片的力量,並且一個社會需要文藝片的存在
『柒』 如何評價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
劇情概述
隋東風(黃軒飾演)和羅芸(楊采鈺飾演)相識於奧克蘭(紐西蘭濱海城市)華人房東林太(徐帆飾演)家後院的草坪上。可以說,他們的相遇是異國他鄉的“風雲際會”。也可以說,二人的邂逅是外賣小哥和打工妹的“一見鍾情”。不,准確的說應該是東風一見鍾情。對芸來說,她的鍾情是從東風教自己彈鋼琴,東風給自己做中國菜,東風為自己大打出手開始的。
剪輯方面,影片以男主人公攜帶妻子骨灰踏上憶情之路開篇,用蒙太奇手法嫁接時空,從“隋東風”和“羅芸”初到克萊德講起,再通過兩條時間線不斷交叉,將“兩人相識”和“最終分別”的前後段落自然串聯。
這種巧妙的劇情架構,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觀賞性。
『捌』 電影如果芸知道適合什麼樣的人看
你好,對於你提問的情況,我覺得電影適合各種情侶看的。
誠心為您解答,希望不吝採納。
『玖』 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怎麼樣
和導演交朋友真是件危險的事兒,一不小心你的故事就會被搬上熒幕,被天下人盡知,從此以後走到哪裡,都像是在裸奔。
兩個人同時租住林太的房子,一個夜班一個白班,最初的交流只是留紙條,比如不要亂動晾著的衣服,吃完飯要洗碗之類的。直到有一天房東過生日他們倆才見面,男的叫隋東風,女的叫羅芸,那一天就是他倆的風雲際會。他們都覺得對方似曾相識,最後一聊才搞明白,原來兩個都住北京八大處附近,還在公交車上聊過。
起初隋東風問羅芸有沒有男朋友的時候,芸說算是有吧,她之所以這么回答,只有她知道。她這么美的女子有男朋友是正常的,但她又不是一個正常人,沒有男朋友也說得過去。
羅芸有一個秘密,直到隋東風帶著她的骨灰盒見岳父岳母的時候才知道。也正是因為這個秘密,羅芸從未考慮過要結婚,他們的婚姻也是在兩場賭局中贏得的。第一場勝利讓羅芸放下思想上的包袱,第二次勝利給了他們婚姻生活的經濟基礎。
因一瓶護手霜上床算不算真愛,賭博得來的婚姻算不算真愛,帶著亡妻的骨灰實現她的願望算不算真愛,馮小剛用00後的開場講述70後的愛情。
『拾』 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你是怎樣評價的
《只有芸知道》作為在2019年年底重磅上映的影視作品,在娛樂圈和影視界之中的口碑和評分一直保持著很哈的狀態,在上映的第二天之後也讓大家看到了她所擁有的優勢,無論是在票房上的數據,還是在整體的全國檔期上都是具有著很好的狀態。
《只有芸知道》在之後的一個星期內都具有著很好的反響,在國內外也因此受到了大量粉絲和製片人的認可和肯定,在水平上也是具有著一定的能力。《只有芸知道》作為馮導的再一部執導作品,在選人和選材上其實都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樣子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值得大家觀看的。
我認為《只有芸知道》的主要表現力還是很強的,主要在於:
1、製片團隊的穩定和水準
因為是馮小剛所指導的影視作品,所以在整體的製作上都是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的,在製作團隊的選擇和要求上一直都是馮導所支持的人才,因此在整體的團隊製作水準和要求上都是保持著穩定的狀態的,在國內是屈指可數的。
從製片團隊到演員的選擇,從故事情節的設置到後期的整理修改,這些過程都足以讓我們看到馮小剛這一次對於這一部電影的認真和執著,在這樣子的條件之下我們也看到了一部優質電影產出,你看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