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ip中,ip指的是什麼意思
IP,全稱即Intellectual Property,英文直譯為知識產權,它所包含的內容很多,可能是形象、故事、作品,甚至可能是一種文化。但更多情況下,其是指適合二次以及二次以上改編開發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游戲以及動漫作品等。
而IP劇則是指在擁有一定粉絲數量的國產原創網路小說、游戲、動漫等基礎上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擇天記》、《何以笙簫默》等等。這一類的影視劇一般會因為原著所帶來的關注度而比一般的影視作品更有話題性和爭議性,口碑也多呈現為兩極狀態。
如今,影視劇投資人對於IP存在過分依賴的心態。但成功的IP劇都是建立在編劇二次創作的基礎上,而非單純依靠原作水平。與此同時,並不是所有文學作品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作品,包括一些如今已經賣掉的、擁有眾多粉絲的超級IP。
一個IP改編成影視劇之後,是否會成為現象級作品,其實都是沒有定數的。因為影視劇的成功與否還是要回歸到內容本身。只有內容上乘,才是作品的最終保證。電影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著作權、版權,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網路小說、話劇,或是某個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個名字、短語,把它們改編成電影的影視版權,就可以稱作IP電影
但是也可以直接這樣理解。IP理解為流量,電影ip就是電影流量,IP大,就是流量大,熱度高。
㈡ 對大型網路游戲來講,IP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看到近期有很多超級IP紛紛改編成游戲上線。有知名小說改編成游戲的,也有知名IP端游改手游的。這些游戲,在並不穩固的游戲市場,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簡單說兩起事件:10月份,英雄聯盟10周年慶典上,拳頭公司高調宣布上線英雄聯盟手游版,開放預約後瞬間過百萬,官方不得不迅速關閉預約渠道;12月底,DNF手游突然開放預約,截至現在,已有691萬玩家進行了預約,據說官方預測的最終預約數量在4000萬。
這兩件只是眾多知名IP改編成游戲引發玩家狂熱追捧的縮影。在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IP改成游戲會讓游戲廠商如此熱衷?玩家的情懷真的能讓游戲火爆嗎?曾幾何時,魔獸世界、夢幻西遊、九陰真經等等,他們都沒有特別巨大的IP市場,僅憑借自身的出色玩法和優秀品質,也做的非常成功,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卻少之又少了。一款游戲,到底是IP重要還是自身品質重要呢?下面,我將從一些具有鮮明特點的游戲入手,詳細分析一下。
自身品質決定口碑機制創新的先驅——熱血江湖這里,我想重點介紹的是一款在當時十分火爆,但現在基本沒人玩的游戲——熱血江湖。
結論:簡單列舉了上面幾個典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一個通過IP改編上線的游戲,可以在游戲初期帶來巨大流量,玩家蜂擁而至,盛況空前。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游戲品質做支撐,只會在玩家的持續快速流失中走向滅亡。今年,網易的《逆水寒》、騰訊的《新劍俠情緣手游》《完美世界手游》都在前期吸引了大量玩家,但都因為品質不過關,被玩家瘋狂吐槽換皮、賣情懷等,在口誅筆伐中不過兩三月的光景就泯然於眾人了。
而依靠自身優秀品質在口碑的持續發酵中獲得成功的游戲也不在少數,當年的《刀塔傳奇》《陰陽師》都是非常優秀的代表。這些游戲在機制、玩法、畫面、劇情等各方面進行完美創新,形成了獨具風格的特色,引起了玩家的追捧,更成為其他游戲廠商競相模仿的樣板。這些敢於突破自身、勇於革新的魄力也讓這些公司賺得滿盆滿缽。
說到這里,這篇文章就該結束了。說一下我的結論:一款游戲,在藉助IP吸引流量的同時,一定要練好內功,做出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㈢ 如何評價 IP 改編類影視作品的現象及其發展前景
IP改編電有三大優勢。第一:有良好的觀眾基礎,因為IP本身就有很高人氣,所以改編成電影就會吸引很多原來的觀眾去觀看。第二:有現成的故事,IP本身就有完整的故事線。所以不用花時間去創作劇本,只需要改變就可以,減少了買劇本的成本。第三:宣傳成本 低。因為有受眾基礎,所以可以減少宣傳成本。宗上所述,IP改編電影很有前途,是未來電影的重要改編來源之一。
但是,IP改編也有一個很炸的點,那就是,改編對觀眾的影響,因為改編的IP都是有很大的受眾基礎的,這就意味著"主觀印象"很嚴重,如果不進行改編,IP就難以變為影像製品,改編就會有不被受眾接受的風險。
算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的渠道吧
㈣ 究竟什麼是IP,為何影視行業熱衷IP開發
對於當下影視圈來說,IP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詞彙。去年,眾多IP改編的電影如《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系列、《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和《十萬個冷笑話》等都賺得盆滿缽滿,2015年五一檔,就有《萬物生長》、《左耳》、《何以笙簫默》三部「大IP電影」相繼「互撕」。IP究竟為何物?為什麼IP這么流行?
究竟什麼是IP,為何影視行業熱衷IP開發?
優質IP:好的故事和角色
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縮寫,意為知識產權。它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某一個形象,運營成功的IP可以在漫畫、小說、電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轉換。
在過去的一年中,IP進入了大眾視野,並隨著互聯網公司生態的建立,從游戲界逐步延伸至動漫、影視、衍生品、文學等多個領域。IP概念被不斷炒作,多家影視公司也開始了對熱門IP的爭奪。
實際上,說白了,IP指的就是內容,優質IP可以等同於好的故事和角色,這也成為影視作品成功的基礎。
在好萊塢,一些票房高、受觀眾歡迎的電影作品會接二連三創作續集,衍生出「系列電影」,而其中的故事內容和關鍵角色即可被稱之為IP,圍繞經典IP產生的商業價值,可以在不同領域進行反復開發。
例如漫威漫畫公司在1941年創造出的「美國隊長」,圍繞這一形象創作出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活躍在銀幕上,並成為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獲得了全世界無數粉絲的追捧。這一角色形象就成為可以不斷挖掘出商業價值的經典IP。
相對於好萊塢電影來說,中國的電影內容似乎還沒出現像「美國隊長」這樣的經典IP。有人認為最近幾年,西遊題材正在成為國內電影市場上的一個「超級IP」,從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到2014年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都取得了超過10億元以上的票房。但並不是每一部西遊題材的電影就一定會被觀眾接受,還要取決於優質的故事載體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
目前影視界引發IP熱,彷彿只要有IP就有了賺錢的保證,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IP代表著話題,它可以把書粉、游戲粉跟影視粉形成對立,互相PK,道理就跟「跑男」一樣,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討論就會熱門起來。(中國文化報)
優勝劣汰IP更有吸引力
在好萊塢,超級IP電影的成功例子早就已經比比皆是,如《哈利·波特》、《指環王》、《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等系列影片。由宋鑫擔任製片人的網劇作品《江湖學院》,就是改編自開心麻花的同名舞台劇。在他看來,影視圈如此重視IP,是「因為現在IP是稀缺資源,一個好IP可以開發出各個領域的好產品,它的商業價值是可以持續被挖掘的。一個IP在某一領域成功後復制到另一個領域中成功的幾率比較大,對投資方來說,投資一個IP風險較小,因為已經有成功的底子了。」
電影《同桌的你》製片人杜揚在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提出自己對IP的看法:「電影更加往觀眾喜聞樂見的角度走,不再是以導演一個人的喜好為主,才導致這些著名的IP越來越搶手,網路小說是經過好多網友的拍磚和優勝劣汰,所以才會特別有吸引力,這是大眾參與的過程。」
網劇、音樂圈IP也沒閑著
如果說2014年是IP元年,那麼在2015年,這場有關IP爭奪的戰爭已經愈演愈烈。除了前面提到的《萬物生長》、《左耳》、《何以笙簫默》,還有計劃在2015年上映的小說改編電影《鬼吹燈》,以及正在拍攝中的《盜墓筆記》、《三體》和即將開拍的《爵跡》。值得一提的是,當電影行業本身的創造者,發現自己的作品有形成品牌的可能,也會投入大量資源塑造IP。
IP更是搶到了音樂圈和網劇圈,由網劇衍生的大電影《萬萬沒想到》已經確認由黃建新監制;《同桌的你》獲得了驚人的4.5億票房後,《梔子花開2015》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宣傳中,《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小蘋果》、《一生有你》也正在改編成為大電影的路上。甚至還有被馬雲講火的名句同名漫畫《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的衍生電影。
㈤ ip電影對電影創作的影響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著作權、版權,對於版權來講,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網路小說、話劇,或是某個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個名字、短語,把它們改編成電影的影視版權,就可以稱作IP電影了。
對電影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根據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㈥ 圍繞游戲 IP 進行電影開發,是否會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
只聽說過電影、電視劇、動漫、小說等改編的游戲能大火。
如《夢幻西遊》《大話西遊》由於製作精美,吸引大量留存,海外推廣順利;《花千骨》電視劇、小說因吸引的故事情節,改編的同名手游火爆一時;通過SocialPeta搜索發現,為《火影》主角量身定做的游戲視頻廣告僅在線幾天互動數就非常好的成績,因為手游來源其足夠火的動漫IP。
但是圍繞游戲進行的電影開發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不管是不是熱門IP,最後的結股票好像只有「撲街」。原因如下:
1.品質難以保證
游戲不存在流暢的邏輯思維,游戲角色的一次失誤,玩家可以重新進入游戲,但電影能做到這點嗎,斷片的電影不會吸引玩家吧。
2.缺少核心劇情
類似於艦娘這種沒有什麼劇情的游戲,如何才能保證電影支撐1個多小時呢。除非像陰陽師這種有劇情的才能支撐的下去吧。
3.現實與虛擬的差距
游戲中的世界是虛擬的,游戲中的人物也是根據劇情而設定,符合條件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恐怕很難找到。就好像類動漫改編真人版一般都沒有好結果,因為演員和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差距很大。
所以說圍繞游戲 IP 進行電影開發不僅不會成功,更別說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了。
㈦ 如何看待國產漫畫IP改編成動畫,游戲以及電影等衍生品
周邊衍生品是指把影視、動漫、游戲中的形象,經過設計師開發設計出一系列可供售賣的服務或產品。在動漫和游戲發達的美國和日本,周邊衍生品是與動漫遊戲文化並行的主流商品,其市場規模甚至已經大於題材本身,可以產生難以估量的市場價值。
國內衍生品市場遠遠低於這些國家,原因還是在製作衍生品的時候產品不夠精細。加上盜版太多。
㈧ 網文,影視與動漫IP改編游戲有哪些問題
《莽荒紀》頁游和《雪鷹領主》頁游手游的研發商以6.3億元估值被收購,這只是國內IP大潮的一個縮影。三文娛從《花千骨》手游和高達端游頁游的用戶與營收數據,來看網文、影視與動漫IP改編游戲的多方面問題。
花千骨:電視劇引爆手游
花千骨最早雖為網文形態,但真正給游戲帶量的實則為電視劇的高人氣。
《花千骨》網文2008年開始連載於晉江文學,以網文多有的仙俠類為題材,描述了乙女向後宮的師生虐戀故事,在2014年改編為漫畫連載於《颯漫畫》,2015年6月電視劇在湖南衛視播放。授權頁游與電視劇幾乎同步上線,授權手游則由天象研發發行,在電視劇上線一個月後進行iOS公測。
久游的兩款端游也各有其特點。SD敢達OL擁有體量更大的用戶,其披露的活躍用戶數量為163,459,15年年度營收為732.6萬元,占當年公司總營收的1.86%,機動戰士敢達OL則更為吸金:在活躍用戶數量83,167,為前者的一半的情況下,15年營收達到8166.7萬元,占公司當年營收的20.73%。另外,頁游SD敢達大作戰15年營收為130.0萬元,佔比0.33%
通過這款端游兩的表現,可以窺見到,玩家中有相當部分的高達粉絲,雖然規模並不非常大,但游戲中的付費意願比較高。而實際上,通過電商購買記錄,或者漫展等線下活動,都能看到硬核的高達粉絲在這一IP衍生品(特別是模型手辦)中的高投入。
IP改編游戲的優劣
我們可以先看看,同樣是網文改編高人氣電視劇,為何琅琊榜手游遠不敵花千骨?
《琅琊榜》與《花千骨》類似,都是由網文改編的電視劇,檔期相隔不久,同為古裝背景,且播出後紅極一時有著超高人氣,然而琅琊榜改編成手游之後,表現平平。
花千骨手游上線起40天之內,iOS暢銷榜總榜平均排名第五,而琅琊榜遠在其後,上線40天平均排名81。琅琊榜並未像花千骨一樣從游戲中迅速變現IP價值。
可以從改編游戲的內容,用戶群,發行一窺兩者的差異:
首先從內容上看,《花千骨》的題材為仙俠類後宮向,電視劇本身有很強的動作,修仙,門派斗爭情節。游戲中的劇情闖關,師徒副本,門派系統,靈寵養成等,玩法比較多樣,且和電視劇的內容契合程度非常高,反觀《琅琊榜》,其劇情多為燒腦的縱橫捭闔,劇情性很強,但動作性和游戲性要弱很多;
其次,從目標用戶上說,《花千骨》為仙俠類後宮向題材,播出平台為年輕觀眾比較多的湖南衛視,受眾年齡層比較低;《琅琊榜》的」燒腦「劇情更適合有一定生活閱歷和教育背景的觀眾,且播出平台為北京衛視,相對來說觀眾的年齡要更大,前者更符合手游的目標用戶群;
另外,愛奇藝作為《花千骨》的版權中介,網路播放平台和手游的聯合發行,在發行宣傳上投入力度很大,資源整合能力較強,播放時在視頻窗口中插入廣告,與各大渠道達成合作等;而琅琊榜的手游發行並未和電視劇的火熱走勢相適,宣傳力度也比較小。
從ACGN各自改編的形態來看,動漫IP改編游戲一直是各大小廠商最親睞的方向:
動漫IP本身帶有用戶量,這些用戶一般也大多有游戲經驗,很容易轉化成游戲用戶;
其次,好的動漫內容已經架構起了成熟的世界觀和故事背景,其中的劇情,人設,動作元素是改編游戲的絕佳題材;
另外,就現在的漫遊聯動模式來說,動漫如果依舊在播出連載階段,或者尚在論壇里有一定討論熱度的話,同時也能為游戲提供非常精準的宣傳甚至是發行渠道。
從這三點上來說,動漫IP改編游戲中,動漫IP扮演的角色更類似於一種營銷方式:預告給潛在玩家游戲的背景,轉化游戲的核心目標用戶,為游戲導量。這些方式能在游戲上線後及早期迅速提高訪問量,帶來大量新增用戶,但是,其他重要的指標如留存和活躍用戶等,更多還是仰仗於游戲的可玩性和運營活動。
㈨ 眾多游戲IP影視化,還有哪些知名游戲衍生IP產業鏈
游戲一向都是影視化的熱門領域,除了早期中國的《仙劍奇俠傳》系列之外,《古劍奇譚》、《天下3》、《夢幻西遊》等游戲紛紛被影視化。其實,將游戲轉化為影視作品,實現IP價值變現是一個風險極大的事,畢竟是在原有大框架之下進行的改編,再加上被影視化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粉絲基礎,所以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反噬。
不過改編成功獲得稱贊的畢竟是少數,而絕大多數游戲IP在影視化後都沒能達到玩家和觀眾的心理預期,以前的粉絲可能會為了情懷而買單,但隨著糟糕的改編作品越來越多,觀眾和粉絲們也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心頭好游戲被改編了。其實,高質量的製作和內容才是收買人心的王道,如果沒有這些,即使游戲具有粉絲基礎也無法挽回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