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看演出後觀後感怎麼寫
從身殘志不殘開始哈啊,從表演台前的精彩想到台下的辛苦,
無堅不摧的意志力啊 感動了你 感動了我 感動了中國啊...
OP你名字好拉風
『貳』 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的寫法
看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後,老師應該都會要求寫一篇觀後感。
具體正確的寫法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段開頭,把自己看的書或電影交代清楚,最後加上「通過這本書(這部電影),我受益匪淺」這幾個字。
第二段,寫清楚這本書(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
第三段,說說你的感悟或體會,注意要聯系生活實際來寫。(也可以三、四段結合完成這部分內容)
第四段(或第五段)結尾,總結自己的體會,並承上啟下說說對你的啟示。
希望對你有幫助,可以參考參考作文選里的內容,仿照其他小作者的寫法。
『叄』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肆』 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第三、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伍』 2010電影節觀後感作文
http://news.163.com/10/0407/14/63M24H7E000146BC.html
網易 > 新聞中心 > 滾動新聞 > 正文
2010戛納電影節前瞻:可能更具顛覆性
2010-04-07 13:51:00 來源: 人民網(北京)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2010戛納電影節海報
回首已經過去的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雖然大多數人對其整體選片質量表示滿意,但是星光相對暗淡,卻終讓人們留下一絲遺憾。而今年的官方正式選片名單要等到4月15日才最終面向媒體公布,但是對這個令人矚目的選片名單,敏感的專業媒體們還是通過四面八方匯集的信息,得以挖掘。不過,事實上,在距最終名單公布10天左右,戛納選片委員會還有大量影片需要觀審,不定因素依舊眾多。如果說最後一刻的意外和驚喜不可避免,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2010的戛納電影節,毫無疑問將會是群星燦爛,大師雲集,甚至可能比以往歷屆都更具有顛覆性的一屆電影節。
《羅賓漢》將為戛納開幕
開幕式影片
第一部由電影節組委會公布的官方選片,是電影節開幕式影片,萊德雷-斯科特的《羅賓漢》。屆時拉塞爾-克勞、凱特-布蘭切特等眾多明星捧場紅地毯,為電影節開門製造聲勢,這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此外,影片在法國的上映日期5月19號,正是電影節進行得火熱之時,為其法國宣傳,自然也助力不小。
競賽單元候選名單
亞洲電影占據重要位置,日韓來勢兇猛,華語片等待沖刺
李滄東有望憑借《詩》重回戛納
《詩》(poetry)——《密陽》的作者李滄東再次回歸戛納。新片講述一個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尋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
《下女》(thehousemaid)——這是導演林常樹翻拍韓國歷史上的經典作品,敘述一個女傭和收留她的夫妻中的丈夫保持著情人關系的隱秘。而其中女主角的扮演者,正是當年憑借《密陽》斬獲戛納影後桂冠的全度妍。不過,據稱影片在主競賽單元和導演雙周間的權衡選擇還有待最後定奪。
日本方面,北野武的《outrage》是他首次和華納合作,影片重拾日本黑幫經典題材。
華語電影在主競賽單元候選名單中,至今沒有被明確點名的作品。備受華語界期待的除卻杜琪峰的《奪命金》,被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姜文的《讓子彈飛》、王小帥的《日照重慶》和李玉的《觀音山》。杜奇峰的作品最可能是以非競賽的特別展映形式現身,華語片究竟誰能捲入奪金大戰,現在還是未知數。不過如今,電影人到戛納並非僅僅是為了奪取大獎,更重要的是藉助媒體和影評人手中的宣傳武器,為他們的作品營造聲勢打造市場,而就此而言,非競賽特別展映單元,尤其是提攜優秀並有創意作品的一種關注單元,以及電影節平行運作的導演雙周和影評人周,相比競賽單元,更是許多國際發行商淘寶之地,不可小覷。
歐美方面明星薈萃
美國
《生命之樹》陣容強大
《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利克備受矚目的新片,此前曾一度被傳聞會成為開幕式影片,如今,在導演外加西恩-潘、布拉德-皮特的重磅組合下,如果後期製作能夠及時,進入主競賽單元應該沒有什麼疑問。
《回來的路》——在《怒海爭鋒》完成七年後,彼得-威爾打造的這部巨制,根據斯拉沃米爾-拉維茨的長篇小說改編,講述科林-法瑞爾、艾德-哈里斯和吉姆-斯圖吉斯扮演的三名前蘇聯古拉格集中營囚犯,他們想方設法逃出監牢,穿越西伯利亞,攀登喜馬拉雅山以期到達西藏和印度的的艱苦歷險。這部影片一再被人們和今年的戛納相連,不過有最新的消息稱影片後期製作有可能趕不上影展日程。
《海狸》(thebeaver)——好萊塢演而優則導的明星朱迪-福斯特的處女作曾遭到戛納拒絕,她的新作這次卻很有可能進入主競賽單元,朱迪-福斯特同時還是片中的主角,將和梅爾-吉布森飆戲,影片講述吉布森扮演的木偶戲表演者常常和自己的手中的木偶奇妙對話。
《美錯》(buitiful)——2006年戛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通天塔》使得原籍墨西哥的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天才再次得到證實,四年後,在和曾經的金牌編劇吉約莫-阿里亞加合作僵局後,伊納里多的新作本人親自操刀劇本,賈維爾-巴登擔綱男主角,扮演捲入一場非法交易中的男人,不得不和如今身為警察的兒時好友正面交鋒。
憑借《女王》在威尼斯電影節拿到最佳編劇和影後稱號的史蒂芬-弗雷爾斯的新作《Tamaradrewe》在人們的密切關注下,將會重返戛納。同為英倫導演的邁克-李的《另一年》(another year),不出意外也會出現在紅地毯上。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毒太陽2》,據稱是俄羅斯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影片,拍攝期間也波折不斷,歷盡四年,場面人物龐大。
《樹》——上界戛納影後夏爾洛特-甘斯伯格遠赴澳大利亞主演的新片,由導演朱莉-波圖賽麗掌鏡,她曾擔任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副導演。
東歐方面,匈牙利電影今年勢頭最好,Kornel Mundruzco的《The Frankenstein project》,大師貝拉-塔爾的《都靈馬》(The turin horse),AgnesKoscis的《Adrienn Pal》,都會在主競賽單元或者一種關注單元中出現。羅馬尼亞可能出現在官方選片單中的有克里斯蒂-普伊烏的《曙光》和康斯坦丁-波佩斯庫的《人生准則》(Principles of life),波蘭有老導演jerzy Skolimowski講述一個政治犯越獄的懸疑片《殺人本質》(essence of killing)。阿根廷做為拉美代表,將會有帕布羅-特拉佩羅的《Carancho》和迭戈-雷曼的《道德科學》(Moral Sciences)征戰。
此外,兩部多次被提及,但前途還並不明了的影片:《黑天鵝》是威尼斯憑借《摔跤手》贏得金獅大獎的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的新作,匯集了好萊塢明星納塔麗-波特曼、米拉-庫妮絲和文森特-卡塞兒這位法國本土明星,以及朱利安-施納貝爾的《米拉爾》都似乎還有不定之數。
法國本土競爭激烈
馬修-阿馬力克這位法國實力派演員自導自演的處女作《巡演tournee》進入主競賽單元的可能性極大,影片講述一個長期居住美國的舞台製片人重返法國,他帶回一支美國「新詼諧派」女子組合,從一個城市轉戰另一個城市巡演,直到巴黎這個終點。
《拉賓的貓》(Le chat rabbin)——曾經為戛納60周年大壽創作海報的法國漫畫作家若安-斯法爾根據本人連環畫作品改編的,是63屆影展法國本土的大熱門。
原籍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導演拉契德-布查拉,2006年憑借《光榮歲月》在戛納成為關注熱點,並最終獲得集體最佳男演員獎。他的新作《法之外》(Horslaloi)再次聚會當年戛納影帝中的四位,講述1945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背景下,5個男人圍繞著銀行巨額資金管理的錯綜復雜關系。
戛納熟客貝爾堂-布里耶的《冰塊噪音》,將繼承導演一貫風格,講述一個男人和他的癌症化身的直面相對,在荒誕滑稽里探討沉重的嚴肅命題。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以委內瑞拉傳奇恐怖分子卡洛斯為主人公的新片,以及貝爾堂-塔維尼耶根據拉菲特夫人經典小說改編而來的《蒙潘西耶公主》也是有力備選者。
近年來的作品盡管一直蜚譽共存,弗朗索瓦-奧容依舊是多產的法國電影中堅力量,他的新作《門面人物》(Potiche)匯集卡特琳娜-德娜芙和德帕迪約等法國巨星,應該很對戛納胃口。
伊朗大師阿巴斯-的新作《合法副本》由法國投資,朱麗葉-比諾什主演,在義大利托斯坎納地區拍攝。英國作家詹姆斯新作出版之際來到義大利,以原本和復印件的緊密關聯為主題開展講座,此間認識了朱麗葉-比諾什扮演的原籍法國的年輕畫廊展主。兩個人在前往佛洛倫薩附近的小村莊的路程上,共同度過了幾個小時,其間,一起面對如何辨別真偽、劃清現實和虛構界限的拷問。
不過,法國本土作品中,今年恐怕最具話題和爭議性的,當屬新浪潮大師戈達爾的出山之作《社會主義》,不知道這位畢生在電影中體現其人生哲學和思索的智者,將會有什麼警世驚人之語蹦出。
另外,曾獲得威尼斯評委會大獎的《穀子和鯔魚》的導演阿布黛-柯西胥的《黑斯維納斯》,雖然一直被大家看好,可惜,它的後期製作據說要等到秋天,趕不上戛納了。索非亞-科波拉也因為將會在五月產子,新片無緣戛納。
競賽單元外,同屬官方選片的非競賽單元影片將會掀起影展高潮
伍迪-艾倫於英國拍攝,雲集娜奧米-沃茨、若什-布洛林、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新作《你將遇到陌生人》;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將在《刑房》中出現的偽片花加工創作的新片《彎刀》(Machete);史泰龍的《敢死隊》其片花曾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展出,片中的明星讓人眼花繚目:威尼斯影帝米基-魯克、史泰龍、施瓦辛格、詹森-斯坦森、李連傑,布魯斯-威利斯……它幾乎匯集了當今世界動作片的所有頂級演員。如果工期趕得上,它將是為電影節製造高潮和熱點的最佳話題。《華爾街2》的北美上映日期從4月23日推遲到9月24日,迎來各大專業電影媒體猜測,不出意外,是在為進入戛納准備,其中的明星從邁克爾-道格拉斯、西亞-拉伯夫到蘇珊-薩蘭登和凱瑞-穆麗甘,一場大型明星秀可就此確定。日本投資,原籍越南的陳英雄導演的《挪威的森林》、三池崇史的《十三刺客》和韓國導演羅宏鎮的《殺人者》也可能以非競賽形式亮相。
平行單元
泰國阿皮查朋-維拉瑟查庫新作《伯梅叔叔》,這是才華橫溢的導演繼《熱帶疾病》在戛納獲得大獎後的又一次出征。影片講述伯梅大叔知道48小時內自己回死去,他認為自己的疾病是因為做壞事得到的報應,他殺過許多共產黨。伯梅請求自己的遠房親戚將自己從醫院接回家,以迎接死亡降臨。此間,他們看到了伯梅已經去世的妻子靈魂再現,照顧垂死的丈夫。而伯梅叔叔的兒子和一個名為幽靈猴子的奇特造物一起,在過去15年間一直生活在叢林里。此外,候選名單中還有喬治亞導演DoverKosshivili的《對手》(el)、小林正寬的《Harutonotabi》、河瀨直美的新片《andprotect,protected》。(劉敏)
來源:新浪娛樂 (本文來源:人民網 )
『陸』 演出寫觀後感,,怎麼寫啊!!!!!!!
下面有幾篇,你參考參考哦
昨晚去河北大戲院看演出了。省梆子劇院2007人才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
我七點到的大戲院,那時門外已經很多人了,陸陸續續還有好多人過來。跟茫茫和華子打完招呼,就在台階上站著。不是的還有票販子上來賣票。突然人群中發現一個熟悉的面孔,好像在哪裡見過,但是就是想不起,難道是在電視上見到的?我問身旁的華子,是否見過他,華子說不認識。於是乎我好像意識到那個人是我們大學的一個老師,在華子的支持下,我上前去打招呼,果然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在體育組管器材呢,又聊了幾句,關於大學里的票房……
因為不對號入座,一會我就先進場了,找了一個地方坐下,在劇場里還見到了潘棟梁,就是和照片不太一樣,不是華子介紹還真認不出來。
還沒有開演,已經沒有座位了,好多人還在尋覓空位,馬上開戲了,沒辦法,好多人只好站著聽了。
第一出《陳三兩》,陳三兩一個角色有兩個小演員擔任,唱得很不錯,叫好聲鼓掌聲不斷。只是這出有點長,都快一個半小時了,我一直擔心後面還兩出戲呢,我10點多就得撤,不然沒公交車了,看不完後面的咋辦。所以一直看錶,雖然精彩倒是希望快點完,免得看不完演出。
第二出《喜榮歸》,這是第一次看這出戲,只是之前問過華子故事情節,我自己認為,這出戲主要看女演員的做工呢,小演員的台步那叫一個漂亮,鼓掌聲一片接著一片。
第三出戲《兩將軍》,看看錶,10點多了,估計肯定看不完了,沒辦法,還沒等看到精彩的開打,10點15了,沒辦法,萬般無奈,只好撤了。聽說這幫小孩武戲很精彩的,無緣了。唉
從河北大戲院出來開始快步疾走奔北國商城,就怕慢了沒車,滿頭大汗總算到北國了,我一看站牌末班車10:50,生氣!早知道就看完再干過來了,沒辦法沒辦法回去了,等車吧。好半天才來,就一路站著回去了……
誰說戲曲沒觀眾!昨晚座無虛席,還有不少站著的,這還不是大演員名演員,換了名演員還了得?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換了名演員真不一定有這上座率,為什麼?票價高貝!
喜歡戲曲的人不少,為什麼劇場看得有時不太多呢?是否就是因為票價有待降低一下呢?也確實票價低了,演員吃啥,人家靠這個吃飯,收入上不去,咋讓人家生存嗎!
劇場里旁邊幾個大爺大媽們在討論,9月21號的《四郎探母》,都想去看,怎奈何最低價50!就是這票價將多少喜歡戲的人拒之門外,前幾天我同學也說想去看這出戲,當知道最低價50時,也說不太想去了。於魁智,李勝素,李海燕,這可都是頂級的演員,50算高嗎?也不算,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好像有點太貴的意思。
咋解決?我不知道。只知道昨晚上座率絕對一流,還有多少站著的!票價低一些,多演出一些,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呢?
哈哈,我一個小屁孩知道什麼
最近像趕場一樣,幾乎沒有周末能夠休息,不停地帶著孩子在劇場之間穿梭,看的內容不能說不多,帶孩子看的同時也自己享受享受吧,誰叫咱小時候沒這條件呢?現將演出的情況匯報一下,供媽媽們參考。
演出劇目:馬蘭花(兒藝)、彩虹豬向前沖(先鋒劇場)、西遊記(兒藝)、老鼠招親(國圖)、猴王(木偶劇院)
劇情比較:
1.內容來看最好看的是西遊記,內容豐富、情節精彩,舞檯布景也最華麗,開場有一些互動,不過不多;
2.猴王大家反映也不錯,主要是中間的互動環節和在觀眾席中穿梭比較吸引人,還有在舞台上做的水簾也非常吸引人,坐第一排的人都要穿上雨衣,可謂是煞費苦心;
3.彩虹豬感覺更適合女孩子和年齡小一些的孩子觀看。因為裡面的人物造型都非常可愛,而且最棒的是裡面的音樂創作,真的是非常好聽,現場賣的CD比較值得買。故事情節也比較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的,也是其他演出都沒有的好處,在中場休息和結束後可以和演員們合影留念,還會發放一些小禮物,小孩子們都非常開心;
4.馬蘭花也還不錯,不過更適合女孩子和大一點兒的孩子,小女生們最喜歡的人物居然多數選馬郎(男主角)!現在怎麼這么小的孩子就有性別觀念了呀!相比之下,小蘭(女主角)讓大家反映得一般,還不如大蘭(女主角的雙胞胎姐姐,也是原來不好,後來改過自新的人物)和壞老貓(最大的反派)吸引人眼球。與觀眾的互動也不錯,值得一看。
5.和前面的4個劇目相比,也可能是我原來對它期望過高的緣故,對老鼠招親的演出實在是比較失望。不僅劇情過於簡單、道具簡單、人物造型、布景簡單,就連音樂都那麼簡單,全場只能聽見鼓點和梆子聲。實在對不起我買的90元一張的票。
劇場比較:
1.條件最好的是兒藝,座位舒服。劇場大小合適(只對樓下有發言權,沒在樓上看過),座位布局也比較合理,4、5歲的小孩子自己坐也能看得很清楚,就是座位比較寬大,瘦一點、輕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壓不住椅子。還有,在兒藝的演出舞檯布景都非常不錯,可用奢華來形容,演員服裝也非常下功夫,要不怎麼價格不菲呢。開車去的一定要注意,可以憑演出票找保安開免費停車條,能在對面的王府世紀免費3小時停車,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輛車能省15塊錢呢!感覺不好的地方是,有點店大欺客的感覺,不許在劇場里吃東西,不許喝水(當然現在奧運期間有要求無可厚非,還不給寄存,難道一定要都灌進肚子里不成?裡面倒是有飲水機和紙杯,可惜根本搶不上,人太多!),不許拍照、攝像,最可氣的是如果你在演出中間拍的話,會有N個手電筒的光同時晃向你,讓人非常不舒服,沒禮貌!
2.木偶劇院也是頭一次去,感覺應該比兒藝大一些,硬體設施沒有兒藝好,前廳倒是有很多賣吃的和玩具的地方,還有商家在擺促銷台。比較新鮮的是他們的衛生間,門都是一片樹葉的造型,牆壁的顏色也很鮮艷,不錯。還有他們的舞台和中間過道做了特殊設計,比較新奇,從過道就能噴出煙霧來,還有舞台的水幕,挺好玩的。
3.先鋒劇場在王府井,離兒藝不遠。是個小劇場,不大。感覺不好的地方在於不對號入座,那要是想坐好位置就要提前去以便搶佔有利地形。
4.感覺最不好的就是國圖音樂廳了,可能本來也不是為了看這種演出設計的吧,劇場空曠,座位也不舒服。買了120的位置也離前面好遠好遠。以後是不會考慮來了
昨晚早早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守著電視,等待著春的出現.隨著07年0點的悄悄接近,總算等來了那令人振奮的一刻.時間一晃而過,春的SHOW 結束了.
回想卻有些給我的是遺憾.
(1)」皇後和夢想」有句走音- 因為有位玉米給正在運氣唱歌的春獻禮物,春得接受呀
(2) "北京一夜"歌聲盪氣回腸, 但有幾句音調唱破
(3) " Maria" 2005年冠軍總決賽的曲目- 總算還可以,挽回局勢
不過就全場而言,還是最棒的!
但我真心希望有些玉米朋友,在藝人專心唱歌的時候,不要隨便沖上台去騷擾她們,影響她們原本可以的正常發揮.追星也可以比較含蓄點( 你看,最後原本還有的1個小時節目也提前結束了)
春春也是普通人,請大家在追捧的同時.不要一味的贊美,對於春的專業演唱水平如何,大家還是要不斷的給與意見和幫助,這樣才能使她真正踏穩歌壇,更上一層樓!
『柒』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要是應付的話大體有個套路,開頭就寫哪天哪天我觀影了{驚天動地},本片講述了***(電影內容)。過渡一下說你受益匪淺什麼的,然後寫得到的心靈感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責任方面-看到救災軍人的形象你的感觸,比如做人要有擔當,引用寫有關責任的名言小故事什麼的。團結方面-面對災難我們的民族是怎樣度過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團結的方面。奉獻-災難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拿出一例具體說說體會。最後,可以寫作為當代的學生,你要怎樣怎樣。
這個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點,寫成隨筆,主要寫體會,影片內容也可少穿插點,把某個鏡頭帶來的心靈觸動放開了寫,可以盡量煽情。呵呵,以上供參考,還得自己多努力!
『捌』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怎麼寫
2020電影《奪冠》觀後感範文一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同日本隊交手的中國女排居然被日本隊打個稀里嘩拉,真讓人有點看不懂了。恐 怕中國隊也沒想到會「失足」栽在日本隊的手裡。想當年中國女排的發家史正是從戰勝東洋魔女開始,從此日本隊被壓了多年 難以翻身,此次日本隊的勝利多少有點「咸魚翻身」的味道。
此時也許該是我們正視中國女排實力的時候了,或許我們對女排實力的估計只是來自想像中。三十年河東,三十 年河西,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俱往矣!
日本隊在場上激情四溢,而中國隊在場上則顯得沉悶至極。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真的應該投入地拼一次,忘了自己 。比賽需要激情,沉悶甚至比失敗更可怕。
中國隊輸就輸在少了一口氣,原想著平均身高1.82米的中國隊會上演一場以強凌弱的喜劇,將平均身高僅有 1.77米的日本隊好好折騰一番。未曾想劇情整個顛倒,結局是「強者」轟然倒下。
在比賽中,中國隊在發球環節明顯處於劣勢,接發球質量不高,原想會利用身高優勢在網上占些便宜,不想日本 隊扣球得分與中國隊不相上下,而兩隊的攔網也是打個平手。加上中國隊在場上心浮氣躁,屢屢失誤送分,日本隊也樂得接過 中國隊拱手相讓的勝果。
反觀日本隊在場上顯得興奮不已,那陣勢像是和中國打冠亞軍決賽似的。日本隊本場比賽的發球頗有威力,全場 僅有一次失誤,常常破壞中國隊的一攻。要論起來日本隊也沒啥絕活,只有自由防守人的魚躍救球還有點說頭。從整體看,日 本隊用「強隊」形容甚覺勉強。
中國隊輸了,實在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氣不如人。
2020電影《奪冠》觀後感範文二
只要有空,郎平就去學校看女兒打籃球,讓她意外的是,這些尚未成年的業余選手訓練起來非常投入,跟教練的關系也很融洽,比美國女排的訓練像樣多了。
郎平忍不住問女兒:「你們打籃球也沒人發工資,怎麼那麼起勁兒呢?」
女兒說:「平等、自由、快樂,這是全部秘密。教練就是我們的朋友,他獎勵我們冰激凌,表現好的隊員還可以到他家參加家庭舞會呢。」女兒接著向郎平建議:「媽媽,您真該跟我們教練學習學習!別一天到晚拉長著臉,那個樣子,隊員能喜歡您嗎?」
從此郎平一改自己「鐵面教練」的風格,主動邀請當時美國女排隊員到她家裡吃餃子,平常訓練中,郎平也更多用微笑和鼓勵代替批評。她主動請女兒帶她參加同學派對,學唱美國搖滾天後艾薇兒的歌曲,就為了和姑娘們找到更多「共同語言」。
本次執教中國女排,她也開始懂得和這群90後姑娘「迂迴作戰」。
在場上她言傳身教,腰椎不好的她走起路來略顯蹣跚,但一旦要講解技戰術,還是選擇親自上陣,哪怕訓練課後,自己也要花上半小時做理療;
在場下,她更是對隊員體貼入微,鼓勵年輕的隊員有自己的個性,也會自己掏錢給隊員買蛋,發紅包。如果自己晚上餓了,她就吃方便麵。
除了排球外,她也會盡量和球隊中的那些女兒們聊天閑扯,「其實要說沒有代溝是不可能的。場下她們會聊網購、游戲和電視劇,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盡量去理解。」
她也不忘經常逗逗這幫女兒,「我有時候就問問題,她們就會特別熱情地教我,我這時候會說,要不我也不學了,你們幫我吧。」
她是這個焦慮時代的一股清流
這幾天,中國女排在世界盃里一路過關斬將,國內關於「女排精神」的討論不絕於耳,郎平的回應有著難得的淡定和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比賽,就把我們抬得很高。」
淡定、專注、低調,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關鍵詞,對應今天的焦慮、貪婪和浮誇,真可謂一股清流。我們需要這樣的國民女神,也不只為揚我國威,更為勉勵自己、勉勵孩子。
在未來世界女排的賽場上,我們相信郎平會帶領中國女排越勇。當然奪冠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郎平注入到女排中的「鐵榔頭精神」,已經擴散、注入到了更多家長和孩子心中。
2020電影《奪冠》觀後感範文三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同日本隊交手的中國女排居然被日本隊打個稀里嘩拉,真讓人有點看不懂了。恐 怕中國隊也沒想到會「失足」栽在日本隊的手裡。想當年中國女排的發家史正是從戰勝東洋魔女開始,從此日本隊被壓了多年 難以翻身,此次日本隊的勝利多少有點「咸魚翻身」的味道。
此時也許該是我們正視中國女排實力的時候了,或許我們對女排實力的估計只是來自想像中。三十年河東,三十 年河西,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俱往矣!
日本隊在場上激情四溢,而中國隊在場上則顯得沉悶至極。中國女排的姑娘們真的應該投入地拼一次,忘了自己 。比賽需要激情,沉悶甚至比失敗更可怕。
中國隊輸就輸在少了一口氣,原想著平均身高1.82米的中國隊會上演一場以強凌弱的喜劇,將平均身高僅有 1.77米的日本隊好好折騰一番。未曾想劇情整個顛倒,結局是「強者」轟然倒下。
在比賽中,中國隊在發球環節明顯處於劣勢,接發球質量不高,原想會利用身高優勢在網上占些便宜,不想日本 隊扣球得分與中國隊不相上下,而兩隊的攔網也是打個平手。加上中國隊在場上心浮氣躁,屢屢失誤送分,日本隊也樂得接過 中國隊拱手相讓的勝果。
反觀日本隊在場上顯得興奮不已,那陣勢像是和中國打冠亞軍決賽似的。日本隊本場比賽的發球頗有威力,全場 僅有一次失誤,常常破壞中國隊的一攻。要論起來日本隊也沒啥絕活,只有自由防守人的魚躍救球還有點說頭。從整體看,日 本隊用「強隊」形容甚覺勉強。
中國隊輸了,實在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氣不如人。
『玖』 觀後感該怎麼寫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親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