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金剛:骷髏島》的逆天特效是怎麼拍出來的
錢砸出來的,電腦特效
❷ 我有三個問題 金剛這部電影是在哪拍攝的金剛的背景是真的嗎演員是如何把金剛這個形象演好的快!!!
《金剛》80%都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 骷髏島 都是合成的。至於金剛演員是把身上穿上有節點的服裝,演員模仿金剛的動作 節點會把數據傳輸到電腦上,然後通過電腦處理將節點連接上再貼圖再3d成像,面部表情也是一樣。
❸ 電影金剛是按照什麼順序拍的
X戰警1 X戰警2 X戰警3 X戰警-背水一戰 X戰警-金剛狼前傳 X戰警-金鋼狼2
❹ 電影《金剛》是如何拍攝的
80%都是特效
金剛,城市,骷髏島,大海,船都是道具和電腦特級
❺ 變形金剛是怎麼拍的,
《變形金剛》真人版特效製作無疑站在當前特效工業的巔峰。
其製作過程通俗講就是分4個步驟
1.建模-這是設計師們真正難熬的地方,主要使用的軟體是MAYA~
2.動畫-讓人崩潰的一個步驟,短短的不到30秒的鏡頭,動畫的製作可能會花上2到3個月!金剛的每一個動作,變形時的每一個零件的移動,都必須精心設計,不然變形的過程就不能被人信服。這里使用了動作捕捉,線性掃描等特殊技術。動畫部分也是在MAYA中完成的。
3.渲染-有超過上百部頂級計算機參與了整個渲染過程,渲染過程是一幀一幀進行的,顏色,紋理,光線反射,都必須和真實場景一摸一樣。這幾乎是電影特效製作史上最消耗時間的渲染。
4.後期合成-與真實場景中拍攝的影響進行合成,成為最終效果。
看下面三張圖大概就明白了~!
下面是《變形金剛2》特效製作的相關數據:
人員與時間:
* 有將近300名工業光魔的頂尖設計師參與個整個特效項目的製作,許多人是變形金剛的忠實粉絲。
* 整個特效製作花去了將近16個月的時間。
機器人: * 上次有14個變形金剛,這次有46個變形金剛(全為工業光魔製作) * 如果你有人類歷史上所有金礦也許能建半個多一點的大力神 * 大力神出拳速度390英里每秒 * 所有機器人部件長度疊加起來大約180英里 * 大力神的零件疊加起來有58個帝國大廈高度 * 如果把所有的機器人紋理圖紙列印出來一個方形的紙片,能覆蓋13個足球場 硬碟空間: * 第一部花了大概20TB空間,第2部達到145TB空間,甚至更大 * 大約要刻盤350000張DVD,DVD疊放在一起45英尺高 渲染時間:
* 如果你用你家裡的電腦來渲染整個電影到今年上映的話,那就要從16000年前開始(當年人類也許剛開始在岩石上畫壁畫) * 一個簡單的IMAX鏡頭渲染要花掉目前頂級家用電腦3年時間 * 一幀IMAX渲染要花72小時 IMAX:(IMAX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 * 擎天柱森林大戰將呈現為全尺寸(實物大小) * IMAX畫面6倍大的變形呈現 * IMAX每幀渲染時間為72小時 工業光魔畫面長度:
* 工業光魔製作的畫面時間長度約為51分鍾 大力神:
* 10層樓高 * 組成結構是一輛普通汽車零件的10倍 * 頭尾相接,大力神部件達到14英里長 大力神總計:
* 幾何部件 52632個 * 建模三角面數量 11716127 個 * 零件總長73090英尺(合13.84英里)
❻ 電影<金剛>中巨大的金剛是怎麼演的好逼真呀~
這你就有所不知。
其實在60年代就早有一部《金剛》了,那時不用電腦,而是用一個高45CM的玩具特技拍攝而成的,還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特技拍攝獎」呢!效果和新《金剛》不差,我也看過那部老《金剛》,發現新《金剛》的劇情和老《金剛》的不部多。
我想新《金剛》的金剛都是用特技拍攝的,所以你看上去逼真,電腦的效果和特技的效果有區別的!
謝謝!
❼ 電影金剛骷髏島里的大金剛是怎麼拍出來的
環太平洋更大不一樣拍
❽ 金剛是怎麼拍出來的,真的有這么一隻巨猩嗎
當然不是。就是運動捕捉技術。把一個演員身上的各個部位貼上感測器,捕捉他的運動和臉上的表情,然後輸入電腦里做出一個模型,再用攝影機拍攝下來,這個模型的所有的一舉一動就跟那個演員的一舉動一模一樣的。
❾ 電影《金剛》裡面的大猩猩是怎麼做出來的啊
《金剛》裡面的大猩猩是用CG技術做出來的。
《金剛》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冒險電影,重拍1933年經典同名電影《金剛》,由彼得·傑克遜執導,娜奧米·沃茨、傑克·布萊克、阿德里安·布勞迪和安迪·瑟金斯等領銜演出。影片於2005年12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1933年的美國,一名勇於冒險的企業家及電影製作者,率領攝制隊伍到荒島拍攝,其中包括女主角安及編劇傑克,他們遇到恐龍及當地土著的襲擊,安發出的尖叫聲換來金剛的回應。
這只巨大無比的猩猩,連兇悍的恐龍也懼怕它幾分,偏偏它卻鍾情於安。安其後將金剛由荒島帶回紐約,但卻是它悲劇命運的開始。
(9)金剛電影是怎麼拍的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原本劇組認為紐西蘭是片中頭骨島的理想拍攝地,可走進紐西蘭雨林後,發現那裡同其他影片中的場景別無二致,根本不具備故事中所需要的險惡地形,所以劇組決定人工打造。
Weta公司的特效技師們最終完成了53個微縮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細的莫過於由104000片人造樹葉、4500株藤蔓、25000棵微縮植物和220棵微縮樹木構成的微縮雨林,而最大的微縮景觀長38米、寬5.2米、高5.5米。
在設計頭骨島上的古生物時,主創人員刻意背離現實,注入了更多的奇幻和虛構元素,這一效果在雷龍四散奔逃和金剛大戰三隻暴龍的場景中得以最佳體現,其中每個用於數字掃描的恐龍模型均需1500小時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