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迪士尼公司是怎麼壯大起來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很經典而且迪士尼游樂園坐落全世界
沃爾特迪士尼時代
Ø 開創時期
三十年代是美國經濟蕭條時期,人們渴望歡樂,渴望減輕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沃爾特所創造出來歡快的卡通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需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隨著當時電影技術的發展,人們告別了黑白、無聲電影,走向了有聲、彩色的時代,在這個時候,沃爾特將他所創造出來的卡通搬上電影銀幕,用絢麗的色彩配合動聽的音樂,帶給了更多人的歡樂,開創了迪士尼動畫時代。
Ø 黃金時期
隨著二戰的結束,美國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迪士尼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隨著動畫片製作技術的發展,沃爾特還發明了多層次拍攝技術、寬銀幕技術,新型吸引技術、立體電影等,創造出了許多優秀的動畫片,鞏固了它在卡通帝國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沃爾特並不滿足於平面的動畫影片的成功,他想像著創造一個的立體「電影院」,一個充滿快樂和知識的樂園。將動畫片中的場景和人物搬到現實生活中來,給人接近夢想的機會。加州迪士尼樂園的開幕,意味著迪士尼娛樂王國的進一步擴張。
Ø 衰退時期
隨著沃爾特的去世,原本視為迪士尼公司非凡成就的動畫電影,也因為失去創作的源泉而減少了產量,老一輩動畫家的退休,新老員工的接替出現斷層,也導致了動畫部的衰退。在這個時侯,動畫部開始了對新方向的摸索的黑暗時期。
1.2埃斯納逆轉時期
84年的迪士尼處於了低谷時期,這時由埃斯納出任了公司的CEO,開始為企業的尋找新的發展道路。
Ø 80年代試金石品牌的推出
隨著電影市場的主流更替,歡樂風格的百老匯歌舞片漸趨沒落,這使得迪士尼電影的走向被局限,1984年,迪士尼電影事業推出試金石品牌,以拍攝更多元的電影,對真人電影進行嘗試,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為動畫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空間,電腦技術可以運用到動畫製作上去,能夠製作出更加逼真的場面。埃斯納非常注重新技術的運用,他把數字技術當作必備的動畫武器,讓迪士尼成為全新電影領域的領跑者,激活了其在動畫片領域的優勢,比如在80年代迪士尼就推出了第一部由電腦製作的電影《電腦爭霸》。
Ø 1987年第一家迪士尼商店開業,標志著迪士尼的娛樂零售理念得以實踐。
迪士尼成立了第一家商店,為所有動畫迷提供與電影相關的商品,除了為兒童提供卡通玩具外,還為成人迷提供高檔的收藏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對動畫片的追崇心理。另外,為了配合影片的發行,將商店打造成拍攝過程中的電影背景基地,讓人走進電影世界。除此之外,由於市場需求,科技發展以及競爭的需要,企業的特許經營權在一步步的擴大,迪士尼還授權給全球的生產商,生產與迪士尼相關的周邊產品。這種特許經營的方式,為迪士尼帶來了不錯的收入,到1990年底,迪士尼的特許銷售額高達4.11億美元。另外,迪士尼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為兒童和家長提供各種圖書。
在隨後的1989年, 迪士尼成立了「好萊塢電影」品牌,在好萊塢名下製作出了一批高質量的電影,這標志著它的電影事業進入另一個高峰。
為了配合電影的發行,迪士尼還創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後來又致力於錄影帶、影碟及連環畫等兒童印刷出版物的經營。
Ø 1989年對迪士尼樂園的擴建
動畫片里的童話世界,是人們所嚮往的歡樂世界,迪士尼樂園將人們的這種嚮往和渴求,轉化成夢幻繽紛的幻彩世界,給希望從生活的壓力中解脫出來,嚮往純真的人們提供了夢想成真的世界。
隨著動畫片減產,迪士尼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主題樂園,因此迪士尼公司進行了主題公園的擴張,以穩定收入來源。首先,埃斯納重整原有的主題公園,增加新的娛樂節目和更新游戲設施,每出一部新的動畫片,它就在公園里增加一個新的景點,保持人們對主題公園的新鮮感。其次還進行海外擴張——在法國巴黎建立了一座迪士尼主題公園。它通過不斷的擴大主題公園,目的是為了延長人們在園中的逗留時間,使主題公園成為一個度假聖地,以增加人們在園中的消費。
Ø 94年迪士尼嘗試向網路傳媒的轉型
20世紀末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為新媒體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舞台。相對於傳統媒體,數字化的第四媒體具有難以比擬的優點。信息綜合性和豐富性、充分的互動性與開放性、信息傳遞的快捷與超時空以及信息的大容量和靈活性造就了網路媒體的別具一格。迪士尼當然不會忽視這個媒介新領域的開拓。因此1994年,迪士尼開始嘗試從傳統傳媒向網路傳媒轉型,開通了迪士尼網站,不但利用網路媒體宣傳自己,還在拓展自己的網路業務。為了推出Go.com門戶網站,迪士尼在1998年斥巨資收購了Infoseek。1999年迪士尼投資「GONetwork」網站。但是由於自身技術的落後,無法與競爭對手相抗衡,出現了巨額虧損,因此在01年的時候,迪士尼被迫關閉了GO網路。迪士尼在這一次的轉型中,付出了慘重代價。
Ø 95年對ABC廣播公司的並購
二次大戰之後,在美國的刺激之下商業和工業日益朝向全球化發展,傳播媒體也有了全球化的趨勢,隨著80年代美國對廣電媒體管制的解除,使之進入了開放競爭的市場環境,因此造成了媒體行業之間的整合,另外,隨著並購風潮的興起,也逐漸了媒體的集團化和全球化。隨著迪士尼公司的發展壯大。借用已經電視媒體播出節目已經無法滿足它的需求,在95年的時候,它以巨資收購了美國廣播公司ABC,使其在有線電視領域迅速發展,這讓迪士尼有了更大的平台,向全世界去推廣它的電影和主題公園業務。通過這一次的並購,使迪士尼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娛樂媒體公司,當年迪士尼公司的市值也超過500億美元,但是由於付出了昂貴的收購費用,致使迪士尼公司的財務狀況開始惡化,為此,公司高層開始實行消減成本方案。盡管如此,還是無法避免迪士尼在世紀末出現蕭條。
1.3小結:
埃斯納的到來讓迪士尼經歷了第二個黃金時期,在這段時期中,迪士尼公司開創了新的業務,走向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迪士尼成功的把它的經營重點從主題公園和度假勝地的建設轉到電影和電視業,從產品製造轉向傳媒工業。到90年代中期,迪士尼逐漸成為北美娛樂傳媒的中心。最終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傳媒帝國。
Ⅱ 在動畫電影中,迪士尼能夠做到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各有感悟,為什麼在真人電影里就只剩下乏味的華麗呢
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
也不是動畫電影就都好,真人電影就都差;
迪士尼也不是「必屬佳品」,
皮克斯的崛起,原因之一就是迪士尼的「老套」,
以至於當無敵破壞王和勇敢傳說一起出現時,
大家怎麼看都覺得兩家是不是拿錯了劇本……
扯遠了,
說回動畫和真人電影,
從藝術角度來說,
各有千秋,
從票房上考慮,
動畫電影市場主要是對應低年齡及家長;
而動畫電影票房往往不錯,
就是因為孩子多半需要父母陪同,
甚至全家人一起去,
這種情況下,票房不一定反映藝術水準
Ⅲ 迪士尼電影的特點
電影音樂。。你為什麼不選宮崎駿呢。。久石讓的配樂可謂是經典中的。。
而且容易理解
首先,迪斯尼。 迪斯尼主要的動畫電影大家都知道,是2D類,其中出了無數的經典,無論是票房上,還是奧斯卡上,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哦。其中經典的有 美人魚 小姐與流氓 阿拉丁 獅子王 泰山 星際寶貝 石中劍等等, 如果你看過以上一些電影的話,會發現,此類電影的主要觀眾還是兒童或者是學生,裡面的童話味道很濃重,其中有很多還都是改編自童話經典.其動畫風格也是比較明顯的.裡面的成人因素(例如惡搞,胡扯,低級的喜劇元素)還是比較少的.也因此受到學院派的親睞.其本公司的3D電影相對來說還是很一般的,例如四眼天雞,票房口碑都很一般的。這也是為什麼他要重金收購皮克斯公司。
對於動畫迷和電影迷來說,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是一個不朽的傳奇,在中國尤其如此。譬如,用google搜索「宮崎駿」,會找到337000個網頁;用google搜索不主流的譯名「宮崎俊」,也會找到7280個網頁。相比之下,「陳凱歌」有149000個網頁。用google搜索HayaoMiyazaki(宮崎駿的英文名),會找到282000個網頁。這說明,憑借動畫影片《千與千尋》獲得柏林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宮崎駿,在西方同樣擁有無數擁躉。美國一月份的《紐約客》雜志刊登了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對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的專訪,極少接受記者采訪的宮崎駿罕見地對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發表了長篇宏論。
塔爾博特說,和許多西方人一樣,她一開始既不了解宮崎駿,也沒有主動看過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但她的孩子愛看,作為媽媽,她也就跟著一起看了。她去電影院看過《龍貓》和《千與千尋》的電影,也通過電視看了他許多影片。突然有一天,塔爾博特意識到,其中一些動畫她看了好幾遍了,而其它的兒童影片她一般不會有看兩次的耐心。從這一刻起,她對宮崎駿產生了興趣,想了解這個人到底有什麼魔力,不僅吸引了她的孩子也讓她一遍遍地看「幼稚」的動畫片。
矛盾一:「我的片子不要重復看」
想和宮崎駿對話並不容易,因為兩個原因,這位全球聞名的動畫大師很少接受采訪。第一,宮崎駿是一個出了名的工作狂。第二,宮崎駿對動畫片有一種矛盾情感。盡管他相信自己的動畫片不錯,但他並不喜歡漫畫在日本泛濫成災的現狀,而他又是這種局面的最重要的推波助瀾者。
宮崎駿身上的矛盾一面一開始就展現了出來。當塔爾博特說,她和她的孩子一遍遍地看他的漫畫時,這位63歲的老人非常惱火。他警告說,他的片子最好一年內不要看兩遍,因為孩子們把太多時間花在電影電視上不是好事,這會讓他們忽略現實世界。
矛盾二:要奇幻,但首先要真實
在互聯網時代,宮崎駿拒絕用電腦繪制漫畫,一直堅持用普通鉛筆作畫,速度極慢。宮崎駿說,他喜歡傳統的手工工作方式,留戀迪斯尼的老動畫片,反感夢工廠的「時尚娛樂」方式。精美的畫面、經典的音樂、再加上對孩子們心理出神入化的描寫和非常人文化的主題,使得宮崎駿的動畫片極其純美,打動了全球不計其數的觀眾。
宮崎駿認為,奇幻的想像力對他的影片非常重要,但現實主義更重要。他說,奇幻的形式下必須「有真實的心、頭腦和想像力」。現在,奇幻這個詞在日本被用濫了,電視劇、電腦游戲和一些動畫片都說自己富有奇幻色彩,但因為缺乏真實性,這種純虛擬的奇幻只會「囚禁人類」。宮崎駿說,奇幻和真實是一個悖論,他會努力讓自己的影片充滿奇幻色彩,但這只是為了表達現實的主題,他決不讓影片成為純粹的虛擬世界。
矛盾三:「故事是導演,我不是」
有趣的是,早在2001年,宮崎駿在法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的動畫片從來沒有劇本。
宮崎駿說:「在開始拍片前,我並沒有一個已完成的故事……當我開始繪畫時,故事才跟著展開。我們從不知道,我們的故事會走向何方,我們只是一邊製作電影一邊編故事。這是製作動畫影片的一種危險方式,但我喜歡它,因為它可以讓作品變得卓爾不群。」
宮崎駿說,為了實現這一點,他會一次次地對每一個動畫形象進行加工。他說:「我想像自己成為它們本身,並以它們的身份進入故事,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每畫出一個形象後,我會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這個工作。只有在最後期限前,我才能結束它。」
是什麼將故事帶向結尾呢?宮崎駿回答說,不是他的思考或設計,而是故事自身的秩序。他說:「有一個內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帶向結局……不是我製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沒有選擇,必須服從。」
矛盾四:普通形象更易引起共鳴
宮崎駿的極端自我並沒有將他禁錮在他的個人世界裡。相反,他擁有可怕的理解孩子內心的能力。塔爾博特說,她還沒有看到哪個導演能夠像他這樣,能感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譬如,為宮崎駿摘下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等桂冠的《千與千尋》就很容易打動孩子們的心。
宮崎駿在這部動畫片上做了很特殊的選擇。譬如,與流行的日本動畫片不同,這部動畫片的女主人公千尋並不很勇敢,而且長相也非常普通。對此,宮崎駿解釋說,這正是他理想中的千尋形象。他說,千尋10歲,而《千與千尋》就是拍給這個年齡段的日本小女孩看的。如果千尋非常漂亮,或者有飛行等特殊本領的話,普通的小女孩們就不覺得這部動畫片是拍給她們的。
矛盾五:日本動畫之王迷戀歐洲
宮崎駿的動畫片中處處可以見到他的「下意識之井」。譬如,童年時,他的家族有一個飛機零件廠,這使得宮崎駿從小就對飛行和飛行器有了一種狂熱,而他的動畫片里也常常可以見到飛行。
塔爾博特說,宮崎駿對動畫的細節有一種魔鬼般的迷戀,有強迫症一般的高要求。只為了找到他頭腦中的一個完美畫面,他也會進行一次全球旅行,而歐洲又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的許多影片的背景是歐洲。他之所以對歐洲如此迷戀,也是因為童年。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戰爭摧毀了他的童年,但他用想像力在自己頭腦中描繪了一個虛擬的美麗歐洲。盡管歐洲事實上戰火更猛烈,但這個虛擬的美麗歐洲成了小宮崎駿的避難所。並且,宮崎駿還愛上了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奇幻文學,他後來承認,夏加爾和波希對他的電影風格有很大的影響。
矛盾六:影片積極,內心悲觀
盡管他的動畫片非常美好,但他實際上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他稱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讓人類變成地球的敵人,認為人類難以逃脫大自然的懲罰。熱愛自然的宮崎駿說,他甚至希望看到「綠色的雜草重新接管(世界)」。
63歲的宮崎駿半開玩笑地說:「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東京被大海淹沒,NTV(日本電視公司)的電視塔成為孤島。我想看到曼哈頓成為水下之城……我對這一切感到興奮。(因為)金錢和慾望,所有這一切會走向崩潰,綠色的雜草將接管(世界)。」
但是,極其悲觀的宮崎駿對孩子們卻有一種類似敬畏的愛,他不想讓自己的悲觀厭世情緒影響他們。
Ⅳ 為什麼迪斯尼出品的動畫電影都那麼受好評
故事經典,演員和電影背景代入感很強
Ⅳ 為什麼迪斯尼電影這么流行
首先是人家劇本好,人物啊什麼的設計都很好,我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家製作的時候就是把所有人都看做是觀眾,不像國內的動畫,人物丑也就算了,關鍵是讓人感覺很白痴,只為了讓小孩子看個熱鬧而已
Ⅵ 如何評價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
2016年的《瘋狂動物城》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幾乎可以和08-10年的皮克斯作品(《機器人總動員》、《飛屋環游記》、《玩具總動員3》)旗鼓相當,在立意上甚至還要高出一星半點。在當下動物主題的動畫電影日漸式微和難以出新之時(無窮無盡的《冰川時代》o(╯□╰)o),迪士尼好好地上了一門課:不僅僅是技術和美工上,而且是在劇情上。和光照娛樂的《愛寵大機密》與索尼的《憤怒的小鳥大電影》身上揮之不去的惡搞精神不同,《瘋狂動物城》繼承了迪士尼的優良血統——從導演到編劇到製片到音效不一而足——而在此之上又有全新氣象。
《瘋狂動物城》的劇本,可以算是《獅子王》以來最扎實的動畫劇本。即使全部角色都是毛茸茸到萌出血的各式哺乳動物,依然能夠輕而易舉地讓你忘記這些角色不是人(!)。在這部動畫中,我們依稀可以見到《小蟻雄兵》、《怪獸大學》或多或少都曾討論過的人生命題——理想與現實、努力=成功?——同時又因為極具時代精神的新元素而散發出一股清新之風。隱藏在「小鎮少女進城實現夢想」的經典故事框架之下的,實際上是一個異常接地氣和豐富的關於種族歧視和固有偏見的主題。
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宏大且細節豐富的烏托邦式世界中,我們能清楚地見到萌態可掬的動物們所代表的各色人等。農耕的兔子,車管局DMV的樹懶(結結實實吐了個大槽),以及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難以抹平的DNA鴻溝。即便生活在同一個「動物城 Zootopia」,依然要遵循各種基本規則(fa),體型不同的動物們依然享有著不同尺寸的生活空間,像狐狸這樣的投機主義者也依然會利用這種規則的漏洞去賺取利益,表面平和的城市裡依然有著「毒品販子」和挑撥離間的陰險小人,而食肉動物的捕獵本性也依然是食草動物心中的大患所在,僅僅因為一個個例甚至是一句話,就會激起不同階層之間的盲目對抗,叫嚷著讓對方滾出這片樂土。
眼熟嗎?眼熟就對了。在這則現代寓言中,幾乎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人類社會的映射。
兔朱迪因為偏見而沒人相信她能成為一名好警察;狐尼克因為偏見而沒人相信他是個真誠的人(狐);獅市長因為偏見而異常擔心自己無法被群眾所信任……階層的偏見,種族的偏見,職業的偏見,歷史的偏見——陷入偏見很簡單,而打破偏見,很難。
在《瘋狂動物城》中,動畫的設計者們不能再直白地點出了「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中心思想,用主人公從偏見的受害者到無意識的加害者的變化,意圖在觀眾的心裡埋下一顆真誠相對的種子。《瘋狂動物城》巧妙而敏銳地結合了溫柔和智慧,非常及時地在當下傳播和呼喚更多的包容和平等。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真正閃光的地方就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能夠大方地涉及到種族和宗教信仰的歧視,提出了一些很有趣的問題,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觀眾都會在故事結束之後有所思索。考慮最近種族之間的緊張關系,尤其是美國以及歐洲的難民危機,這顯然是一次非常有趣和大膽的觀影體驗。
雖然大量的台詞對於不成熟的觀眾來說會有些稍嫌嘮叨,但電影傳遞的信息非常明顯:偏見和固有印象是極度危險的。面對這個偉光正到無法指摘的主題,《瘋狂動物城》的主題曲應該是邁克爾·傑克遜的《Heal the World》。
因此,僅僅從主題上看,《瘋狂動物城》就已經超越了一般動畫的討論范圍,而完全應該當做主流的、有訴求的輕喜劇犯罪電影去認真對待。
迪士尼在本片中獻出了最巧妙的建築設計和動物形象,用一隻兔子和一隻狐狸來代表人類的夢想,野心,才能和缺陷,創造了完美的隱喻。在兩個產生了優秀的化學反應的角色身邊,在一座精心雕琢的瘋狂動物城裡(有著無數的驚人細節等待觀眾發現),上演了一出犯罪驚悚風格大戲。城市環境的設計參考了諸多流行和現代文化要素,試圖為這個嚴肅的主題提供一個溫和同時而又豐富多彩的舞台。
伴隨著兔朱迪和狐尼克的鬼馬雙警之旅,觀眾不僅接觸到他們的世界,也對我們周圍的世界產生著反思。兩位主人公的角色在電影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有著合乎邏輯的表現和變化。當然,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大量的幽默空間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雙關語和畫面表現影射了對各種動物的刻板印象,並且絲毫不顯俗氣。
總的來說,這可能是自迪士尼走上偉大復興之路以來,最讓人驚喜的迪斯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有著優秀和可愛的角色,一個華麗的故事舞台,一些不錯的笑料,而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和成人都傳達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積極信息:和平造就偉大。
Ⅶ 為什麼迪斯尼電影在大人和小孩間都那麼受歡迎
對於小孩子來說 迪斯尼送給他們的世界 是一個夢幻的 美麗的 他們在這個世界裡 盡情想像著 想像著未來的一切 會不會像電影里演的那個樣子 完美 幸福 他們接觸面比較窄 所以 會因為迪斯尼的電影影響自己未來的人生觀 但是 看這樣的電影讓他們很快樂 而對於成人來說 迪斯尼所呈現的 更像是一個夢中的理想國 這也是因為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 讓自己沒有了幻想的力氣 所以 會喜歡看迪斯尼電影 為自己蒼白乏味的生活添一些樂趣
Ⅷ 為什麼喜歡看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成年人也不少感覺好幼稚
實話告訴你,一點也不幼稚!迪士尼的動畫本來就屬於老少皆宜的,最大的魅力在於:不同的年齡段的人都能從中得到不一樣收獲!
Ⅸ 迪士尼電影成本為什麼那麼高
樓主你好,根據你提的問題做以下回答:
第一,作為一部好的電影是需要投資經費的,然而要做一部質量超越其他電影的電影在技術,視覺效果上也一定都是好的,然而好的技術,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這些少數人技術先進,自然價格也高好多。這也是迪斯尼電影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迪斯尼的電影多數為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動畫電影技術很重要這個我們上面說過了,之後就是配音,為了多票房,迪斯尼的電影多數請的都是電影明星大腕什麼的,這樣人家的出場費當然是不可能小的了,還有這些明星要跟著參加宣傳儀式,這也是需要花錢的,就好像最近迪斯尼出的《冰雪奇緣》請的就是《吸血鬼日記》的女主角配的音,所以這個製作費用也是不可小視的。
第三,發行反面。有人說迪斯尼電影不是自己發行嗎?這個當然沒錯,但是首先,你要搞首映禮,佔用底盤。電視宣傳,佔用時段。而且電視和電影的費用不是我們吃頓飯那麼簡單,有時候幾百萬的費用,MV幾分鍾就用完了,MV還沒拍完。動畫他是按幀付費的,一秒鍾12幀。你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