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6年上映以愛情主義為題材的影片《面紗》為何會被觀眾稱作是佳片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毛姆的同名小說《面紗》,看了原著後發現,電影雖有缺憾,卻給了他們最好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這部電影拍攝的感情很細膩,同時取景廣西黃姚古鎮,風景、色調、配樂都很美田。這是一個關於女性覺醒,關於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電影。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背景發生在1920年左右,男女主角在倫敦經由父母安排,舞會中相識,男主是細菌學博士,而女主是毛姆筆下非常熟悉的角色養尊處優,出入社交舞會的大小姐。女主為了快點逃離家庭迅速與男主結婚,跟隨來到中國;但英國習氣未改,不出意外的有了情人,為了懲罰和報復男主將其帶到了霍亂四起的桂林,霍亂時期的愛情才真正從此開始.....雖然是愛情故事,但毫不拖沓扭捏,反而節奏和感情都很真實。
2. 從柳州到宜州火車下車後,該怎麼去祥貝據說祥貝有個梅渡村,就是當初電影《面紗》的取景地。
我是宜州人,但是不是你說的那個地方的,宜州市裡面有住的地方。旅館價格便宜的50應該就可以了,酒店就幾百了,但是那個地方有沒有你所說的大水車和竹筏漂流我就不知道了,還有什麼別的問題可以再問我.
3. 外國電影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中國畫面
有很多經典電影中,都會有中國的場景,我馬上想到的,就是電影《面紗》。
電影講述了20年代一對年輕的英國夫婦來到中國鄉村生活的故事,在這美麗卻凶險的環境中,他們經歷了在其英國家鄉舒適生活中絕對無法想像和體驗的情感波瀾,並領悟到了愛與奉獻的真諦。
故事以女主角吉蒂開篇,為了逃離20年代倫敦浮華卻又空虛的社交圈,也為了防止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沉默寡言的醫生沃特·費恩的求婚。費恩在把吉蒂帶到上海後,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細菌學研究中去。
孤獨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發生了婚外情,當費恩發現時,他羞恨交加。為了報復,也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費恩決定孤注一擲,帶著吉蒂遠走霍亂肆虐的偏遠城鎮。
影片中,沃特和吉蒂在上海住過一段時間,後來他們去了瘟疫蔓延的災區,那裡的取景是在美麗的桂林。
《面紗》 號稱「好萊塢電影史上第一部全景在中國境內完成的影片」,由愛德華·諾頓與納米奧·沃茨主演。取景北京、上海、廣西等地,主要場景更是集中在風景優美的長江三峽、灕江景區以及當時的「十里洋場」——上海。劇組為了還原舊上海的原貌,專門按當時的樣式打造了洋樓景觀、英國領事館,甚至連黃包車、傢具等都與原樣一般無二。
《面紗》中的中國元素很多,還有不少是原著中並沒有的,改編之後,在影片中錦上添花,展現出一個真實的美麗中國,和影片中的桂林山水相得益彰,也對人物性格、故事發展也大有裨益
4. 有沒有人知道電影《面紗》的拍攝地點
是在廣西宜州祥貝取景的,影片中的木屋、大水車都是。不過其中一部分場景是在黃姚取景。絕對沒有桂林
5. 《面紗》是哪個國家的導演拍攝的
不是,是美國拍的,導演是約翰卡蘭,不過導演說過:「雖然這是一部由好萊塢電影人拍攝的作品,但是我堅持將它稱為一部中國電影」
6. 毛姆小說及電影《面紗》中的湄潭府是以那個城市為原型的是在桂林取景的嗎
湄潭府指的是貴州省湄潭縣。
7. 《The painted veil》
這2天陪著好友療傷,觸發了舊疾。懂得,是因為經歷過。
最近一直在讀的英文原版小說,趁著心緒不平靜情況下,忍不住翻出中文版和改編的電影。小說和電影後期出入比較大,有人喜歡電影版,多數是因為電影更美好,而喜歡小說版,則更多是小說的主題揭示更深刻的人性,更深遠--人生的意義。
序言:
這世界,有的男人忠貞不渝,一顆硃砂恆印在心,也有的,處處風流,說著何必太認真。有的女人聰敏,內心明凈,懂得爭取幸福,有的卻迷戀鏡花水月,自視該擁有盪氣回腸的愛情。於是愚鈍者難免被騙受傷,這不是上帝的錯,只是不清醒的人該當此報。人往往可以被高尚感動,但始終不能因為高尚而愛上,我們看清對方的醜陋、可恨、殘忍——但始終放不下。「死的卻是狗。」 這句話,你理解嗎?所以,別去掀起那描畫的面紗,因為芸芸眾生稱之為生活。
1. 關於作者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965年),英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面紗》等。1920年到中國,寫了游記《在中國的屏風上》(1922),並在1925年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The Painted Veil》,即《面紗》。
毛姆的個性坦率,常常直言不諱,因此總是招致文藝批評界的詆毀,但他仍堅持以英、法等國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短篇小說,在20世紀英國短篇小說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1947年設立毛姆文學獎, 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榮譽侍從」的稱號,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
《面紗》的英文標題是「The Painted Veil」直譯應為「描畫的面紗」,摘取自雪萊的十四行詩: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 which those who live call Life: though unreal shapes be pictured there and it but mimic all we would believe with colours idly spread - behind, lurk Fear. 別揭開那些活著的人們用來形容生活的彩色面紗,盡管這上面都是些不真實的假象,它只是用隨意塗抹的色彩,模擬著我們能夠相信的一切事物 。
在這個故事中,毛姆使用第三人稱視角,以女主人公Kitty的情感婚姻生活為主線,在20世紀20年代英格蘭和香港的國際背景下,講述了愛情在絕望中產生,卻又在平和中消逝的故事。讓我們不止看見愛情的面目,更思考著人生的終極要義。
2006版是在廣西黃姚、桂林拍攝,電影中如夢境一般的山水,配樂悠揚,處處展現了外國人眼中神秘美麗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