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師.好電影里邊插曲插曲名字是什麼
第一首:金梭銀梭
這首歌是八十年代被廣為傳唱的一首歌,歌曲內容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氣息,告訴人們要珍惜美好時光。作為電影的開場,很是應景,歌曲結束,正式開始了高一·三班的故事。
第二首:路燈下的小姑娘
放學之後,幾個人去歌舞廳跳舞,當時的背景音樂就是這首《路燈下的小姑娘》,說起歌曲的名字,可能有些人並不熟悉。如果你聽到歌詞可能你也會跟著哼唱起來:親愛的小妹妹,請你不要不要哭泣……
八十年代,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受國外的《荷東》《猛士》的影響,國內興起了重新填詞外文歌曲的潮流,這首歌就是當時很有名的一首。
第三首:吉米來吧
這首歌出現在王海等人正式跟苗老師開始戰斗,第一件事就是拆了老師的後擋板。為了怕被苗老師發現,派蔣文明去打掩護。
蔣文明開始以沒寫作業為由,想讓苗老師批評,結果苗老師並沒有批評他,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一時性急之下,在教師辦公室跳起了disco,跳舞時的背景音樂就是在當時大熱的disco舞曲《吉米來吧》。
《吉米來吧》這首歌,最初是作為印度電影《迪斯科舞星》進入國內,一時之間風靡全國,在國內颳起了一股disco熱潮。
第四首:我們走在大路上
這是六十年代成曲的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這首歌在影片里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洛小乙入團未遂,把苗老師自行車上的油漆颳了個精光並放在操場上展示,這時候校園廣播播放的就是這首歌。
第二次出現是全班同學在教室里排練合唱,為比賽做准備。
而這時的他們,已經從高一·三班,升為了高二·三班。
第三次,就是三班參加比賽,因為關婷婷塗了紅色指甲油,導致了比賽拿了第二。
第五首: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這首歌來源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算是一首帶著點情節的歌曲,也是當時的disco男女們很愛的一首歌。這首歌在影片中是文明建設二人組跟別人跳舞,結果沒過癮呢,錄音機就被拿走了,兩人下定決心買了自己的錄音機。
第六首:讓世界充滿愛
郭峰1986年作曲的《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首公益歌曲,曾經由一百多位當時的流行音樂歌手演唱,這首歌共3部分,影片中的是第二部分。
安靜在公園里給洛小乙補課,被關婷婷拍了照片,誣陷他倆戀愛,洛小乙開始自暴自棄,苗老師費盡心機把他找回來,並在課堂上為他平反。洛小乙一方面感激苗老師,把他自行車刮掉漆的地方纏上了膠帶,一方面想拿回關婷婷拍的照片,使用了調虎離山計。把苗老師自行車掛到了旗桿上。
而後,高三的生活開始了。
第七首:冬天裡的一把火
1987年的央視春節晚會上,費翔演唱了這首《冬天裡的一把火》,而費翔也像這首歌一樣,大火了起來。就算在現在,偶爾還可以聽到廣場舞大媽們的舞曲里有這首歌。《老師·好》這部電影在細節上可以說做得很細致。同學們的高三時期,就是發生在1987年。關婷婷因為上次比賽失利一直耿耿於懷,這次特意投入身心排練了一段健美操,盡管老師反對,可是節目依然完美進行並拿了第一。
第八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學生們不聽老師的,自行趕往比賽場地與關婷婷完成了健美操。苗老師獨自一人在教師里,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老師。到時候的苗老師用口琴吹奏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高考考入北大中文系,卻不能去上學。苗老師再次吹起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第九首:片尾曲《誰》
《誰》是小柯主唱的一首歌,作為《老師·好》的推廣曲,小柯重新編曲填詞,並與老狼一起合唱,喚回大家對純真年代校園里回憶。
這九首歌曲的選擇,為本片的年代氣息加分不少,給大家帶來滿滿的回憶,裡面有你當年最愛的歌曲嗎?哪首歌唱到你的心裡了呢?
B. 這可是老師的桌子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沒有憐憫的世界》。《沒有憐憫的世界》是姜敏兒、李柱勝、閔成旭、尹有善主演,金東惠執導的電影。該片於2016年10月30日在韓國上映。這可是老師的桌子是《沒有憐憫的世界》電影的主題曲,電影可以在韓劇TV觀看。
C. 請問下藤原紀香主演的麻辣女教師(直海老師)最後的片尾曲叫什麼名字啊,哪裡有下載的
TRUE KISS DESTINATION 的《Girls,be ambitious》
QQ音樂上就能下
D. 班主任觀後感
班主任觀後感4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非常喜歡看《班主任》這部電影,它的內容圍繞教育上廣泛的層面,進行探究、研討。對解決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不少的幫助,尤其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也很有幫助。
作為教師隊伍中堅力量的班主任,在新形勢下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呢?我認為,就是必須抓好愛心、責任、機智。
一、愛心是班主任道德修養的前提條件。
有人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可見,班主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就必須有一顆愛心。即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並在自己的崗位上播撒愛心。
教育實踐也告訴我,愛是人們一種基本需要,當這種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就會感到悲觀、失望、苦悶。而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它就會化作源源不斷的動力,催人進取。對於處在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所以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來說就更應該有一顆愛生之心。譬如小毛病多的同學要選取其中容易該的地方入手,不能一下子的全拿出來批評他們,更不能用放大鏡把缺點放大,一味看到他們身上不足,經常對他們批評管制,而看不到他們各自身上的優點。其實他們中有的勞動積極,有的體育活動表現突出,有的正義感特別強等等。如果發現他們的優點,再及時給與鼓勵,創設情景展示他們的專長,增強他們的好學信心,提高他在學生中的威信,給他們多一點信任和扶持,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溫暖和體貼。喚起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感,促其奮進。
「愛就是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達到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心教育,沒有情感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二、責任是班主任道德修養的強大動力。
「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我們千萬不要在他們生命的最初磨滅他們的天賦」,這句話本身就透露出高度的責任感。教師是履行教育事業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班主任作為這一重任的實踐者就要忠城教育,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要以此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現實和可靠的途徑。樹立事業心,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如此,才能甘於寂寞,甘為人梯,在平凡的崗位辛勤耕耘,播撒希望。
我覺得由於教師職業的獨特性,班主任對待工作的態度不能滿足一般的教學任務,更不應當只是把教師職業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而要在盡心竭力的高度,把班主任工作當作一項創造性的事業來對待。在工作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充實自己。因為社會在進步,教育在改革,知識在不斷的更新,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也不斷在提高。班主任只有不斷自我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否則就難於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班主任高度的責任感上,而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正是班主任努力工作的強大動力。
三、機智是班主任道德修養的手段。
所謂機智是指班主任的靈活、機敏、隨機應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是善於順勢利導,當機立斷。富有創造性工作的班主任要常常善於利用臨時發生的情感,機敏地運用自己的教育經驗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進行有效地工作。
首先,自身知識要精博,「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教育,才能又有教學之樂而教學之哭。」使自己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
其二,現代班主任的能力結構主要應圍繞著勝任教育教學活動的總體要求來設計,在日常工作中,應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針對他們的不同個性,對其思想品德教育進行整體設計,予以精心培養。表現在對管理班級的探究方面,例如,採用值日班長輪流制,盡量為多一個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在先進班組評選,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用集體的力量約束個人的行為;利用秋遊外出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與素養。等等都是班主任教育機智的靈活運用。
再者,班主會的教育機智還應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較高的研究水平。未來的教育極富有挑戰性,許多問題需要去探究。班主任是教育實踐的主體之一,因此,更應當去探索,以提高理論思維能力,達到因人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見,班主任的「機智」一方面要在實踐中增加知識儲備,積累經驗,廣泛涉獵;另一方面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廣泛開展班級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熱情,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班主任只有以愛心為前提,以責任為動力,以機智為手段才能有效地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才能更好的做到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人民教師。
看了《班主任》這部電影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影片中的教師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作為班主任,與本班學生朝夕相處,接觸時間最多,也最容易通過自身的思想.知識.情感去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意識.情感。由此可見,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引導學生學會作真人。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長期以來我一直兼任小學高年級班主任。下面結合這次觀看了《班主任》電影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 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表率
小學生模仿性強,好奇心也很強,,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教師良好的品質和行為對學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要實現班主任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就應該掌握藝術性的批評方式,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有效地批評指正。正如影片中某個男同學要求老師給他找過女同學做同桌.關心照顧女同學,某些同學看不起某同學的爸爸賣考面以及關心照顧家庭矛盾無人管理照顧的孩子等。影片中的'老師採用了非常恰當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們受到教育。由此看來,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學生時要遵循適度.得當的原則。用婉轉的語言,溫和的語氣,用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真正做人。
二. 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幾點具體措施
第一. 參與制定班規,激發自主意識。
學生自主管理不僅是管理班級,學生管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種能力是工作能力,後一種能力是自我約束能力。
第二. 學生自治能力能適應學生之需要。
第三. 學生自治能力能輔助風紀之進步。
第四. 學生自治能力能促進學生經驗發展。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
以下的治班方法。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堅持自我管理。
1.組建責任心強的常務班會。
2「.能流執政」的值周班長。
3.靈活多樣的自治小組。
三 .用關愛之心架起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橋梁
現代教育理論要求班主任既要成為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當學生無可奈何,滿腹心事想找人傾吐時,要把學生當做孩子.朋友與知己,要關心他們的難處,尊重他們的人格,了解他們心中的秘密,傾聽他們的訴說,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走出誤區。然而,要接近學生,讓學生真心接受自己卻很不容易。愛心是溝通心靈的紐帶。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充滿愛心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才會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自覺地行為。
對於天真活潑.性格開朗的學生來說,只有班主任平時與他們友好相處,真心相待,給予他們更多的愛,時時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要多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時刻關注他們的進步與成長。如班上有一位學生性格比較內向,與同學相處還好,但課間休息時間很少與同學玩耍,經常一個人上課時走神。學習成績平平。我主動接觸他,關心他。動員他與同學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但他勉強點頭而不見行動。我多次找他談心,問他晚上是否休息不好,他說沒有。問他是否有其他原因,他也不說。我想學生的進步.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影響。於是我上門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情況。他家人都說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既然這樣,我就善意的批評了他。但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更加嚴重了,家庭作業有時也不完成。我繼續家訪,一次,他奶奶道出了真情。原來是他爸爸在外打工參與賭博輸了一大筆錢,媽媽和他爸爸鬧離婚。而爸媽很久未回家,這樣引起他情緒低落,精神狀態不好,學習興趣不高。對他的批評我很感內疚,於是我就想法補救。耐心找他談心,向他道歉,說不該無緣無故的批評他,想方說服他讓他把老師當做朋友,有什麼心裡話向老師訴說,有什麼問題老師幫你解決。同時我經常抽時間為他輔導功課,還列舉一些典型例子引起他如何體諒父母的難處。平時自己要專心學習,好好生活,這就是老師和父母所希望的。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幫助和教育,該生思想狀況好多了,課外活動也能積極參加。學習也逐步穩定且略有提高了,雖然與我還是很少交談,但他能融入到班集體中,與同學們快樂地生活,能健康的成長,我認為這樣也達到了一個班主任的工作目的。
總之,通過對電影《班主任》的觀看,受益匪淺,我深深地認識到,當好班主任,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我們要牢記。只有對學生多一些關愛,多一份理解,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激起學生的崇敬、信任和共鳴。使學生樂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從而使班主任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曾幾何時,對於教育是那麼的自信,甚至相信只要充滿愛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可是初出茅廬,剛上講台的我們並不是一帆風順,特別是當班主任的時候,處理問題學生,處理後進生時,他們的不屑一顧,他們的調皮搗蛋,他們的無可救葯,把曾經的豪情壯志,意氣風發,一點點磨平,一時迷失了方向。直到看了這本書,才讓我重新點燃了教育的希望。
他和別的教育專著不同,作者不是在炫耀自己的教育成果,而是以談話的方式和讀者交流教育心得,每一次談話後,都有一個思考題,就像學習完以後要反思一樣。我很喜歡這個環節,因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迸發出一些智慧的火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育的睿智也提升了。這種寫作模式和作者所要倡導的平等教育的模式是一致的。而且每一個主題都有案例分析,很實在。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做一個教育型的管理者
很多人認為,年輕老師的職責就是搞好專業,上好課,其實不然,現在的學生已不是當年的學生,乖巧、敬畏老師,他們越來越有個性,越來越叛逆,敢在課堂上公開與你對峙,如果沒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也許他們不會讓你安穩的上完一節課。所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充斥學校的並不是教育,而是管理。管理強調行政,強調任務化;而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有人情味的,它不受什麼條例和准則的局限,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管理和懲罰學生,而是教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但是教育是慢功,是隨著學生的發展才顯現出來的,而管理是急活,是要立竿見影,見效果的,所以教育型的管理者比做一個管理者要難,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歷練管理的技巧,又要注意與教育的結合。
二、轉變教育角色
很多老師認為現在的老師很難當,原因之一就是現在的老師沒有當年那麼高的威信了。因為教育普及以後「中學生遍地都是,大學生如過江之鯽,博士都不屬於「稀有動物」了,「再加上各種廣播電視學校、業余學校和補習班的出現,已打破了正規學校對知識的壟斷,物以稀為貴,人亦如此,教師自然也就不威嚴了。我們不再是學生崇拜的「網路全書」和簡單的「教書匠」,學生從媒體上獲得的大量知識,有些老師甚至都不知道,「知識倒掛」的局面時有發生。所以我們要轉變教育角色,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成 「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會使我們少很多麻煩,也能走進90後的孩子們。同時設計多種情景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學習的方法,學會自主學習。這也是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從長遠的角度來培養學生,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一生幸福!
三、教育需要智慧
讀王曉春老師的書有一種疑惑一直困擾著我,因為我也當過班主任,書中的案例也在自己的班中發生過,如厭學的後進生,有網癮的學生,談戀愛的學生等,當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總是很棘手,但是看了王曉春老師的案例分析後,讓我豁然開朗。讀完整本書後,我明白了專家和普通老師的區別就在於教育的智慧,所以他們總能把煩惱化解,而作為年輕老師我們最缺乏的就是教育的智慧,好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智者。如劉培生老師就是一位,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睿智,他總能快樂的生活在繁瑣的工作中,身兼數職,而依然能夠做到有條不紊,還能細致入微的照顧下屬。和劉老師同事是一種享受,做劉老師的徒弟是一種幸福。記得一次觀摩他們班的班會——「談責任」,主題的確定源於講台上的粉筆灰,在很多老師眼裡這件事再小不過,但我們也有很多老師深受其害。可劉老師卻能從這件小事中看出學生的責任心,通過同學們的討論讓大家意識到責任的重大。整個班會沒有訓斥、批評或制定條例,只是強調做好掃地、擦黑板這些小事也是一種責任,從此他們班的講台總是一塵不染。
還有何海霞老師,從她溫文爾雅的氣質中,就散發著一種睿智。記得一次任課老師會上,她提到在一次聽數學課中,她發現數學的板演法很好,條理清晰,並能展現出解題思路,就把它運用到來了歷史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展示了老師的解題思路,給學生很多的學法指導。這讓我感觸頗深,看來學科之間的教法是相通的,就看你有沒有發現智慧的眼睛。也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源於對生活的細心品味,做一個有心人,我們也能成為智者。借用章凡校長的話:「走進學生才會有趣,融入團隊才會有味,研究問題才會有為,取得成績才會有位。」
四、教育需要熱忱
現在的教育充斥著一種病態和麻木,職業倦怠、責任彌散,成為描述教師的新名詞,而這些現象的背後是教師教育激情的流失。這一方面來自於教師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教育本身的性質。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書中的故事。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利用暑期,拜讀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讓我獲益匪淺!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愛心智慧的結晶,讀後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來為班級管理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捧讀這本一畢業學生送我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得以與李鎮西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非常有深意,從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說,李鎮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為李鎮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為一個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工作已經6年了,每一次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每一次面對不同的學生,我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也時常在想:我怎麼做班主任?我怎麼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看完這本書,我切身體會到了教育工作中愛的重要性。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庄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走進心靈的藝術》,短短的幾節卻使我心發顫,使我深受啟發,我們對學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進的求知道路上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耐心傾聽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並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平時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化批評為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的心靈有所感動、有所醒悟,使他們在犯錯誤時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看了書以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寫周記、找學生談話等。我相信用我的善良、真誠、熱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一定能影響學生的心靈。只要溫暖學生的心靈,我們就能對其進行「抑其惡,揚其善」的正常引導。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試想一下:全國的校長當中(包括副校長)有幾個是做了行政工作後,還主動要求當班主任,又是甚至是三個班的班主任工作。恐怕只有這「東魏西李」!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不當班主任心裡不踏實啊,不回到學校工作自己不舒服啊!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葯的」。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小學,但他的方法我們也很適用。讀他的書,使我尋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感,明白了要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更加明白了要努力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喜歡的好班主任」。
最後,摘錄幾段李鎮西教育名言,與大家共勉。
李鎮西提出了「四心」:
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為老師」
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特級名師李鎮西的十大教育感悟:
1.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准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
2.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
3.好教師要容忍學生的精神個性,更要容忍學生對自己說「不」。
4.教育:請把童年還給童年。
5.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6.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7.要學會感動,因為生活在感動中是一種幸福。
8.對任何一個教育者來說,其教育失誤是難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諒的:經驗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簡單啊,褒貶失當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諒的教育失誤,便是對學生心靈的傷害。
9.所謂「閱讀」,就是任心靈自由地飛翔;所謂「寫作」,就是讓心泉自由地流淌。
10.字編入學生的心靈詞典,將事業載入祖國的教育史冊。
;E. 有大神有2020年上映的陳怡馨/盧東旭/孫嘉琪主演的大陸愛情片《我成了他的班主任》高清免費的網盤鏈接嗎
《我成了他的班主任》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y8rf49HepbeDPOzx4R_IUQ
我成了他的班主任的劇情簡介· · · · · ·
故事發生在行知中學之中,莫默(陳怡馨 飾)是剛剛來到這里任職的新人老師,哪知道上班第一天就遲到了,就此結識了同樣遲到,正准備翻牆進入學校的男生吳文(盧東旭 飾)。莫默負責的是高中二年級11班,這是學校里公認的問題班級,這里匯聚了整個學校里所有的問題學生,莫默的執教之路註定不會太平。
F. 泰國電影《我的老師》也叫《三竹》片尾曲 擁抱我 想下載
那隻能說明你的網速很慢,用迅雷不能下載,估計用其他下載工具也不能下載。
但你可以去酷我酷狗等搜到後下載,那些是專業的音樂軟體,資源比較好,比較多,就是網速慢估計也可以下下來。
你可以試一試。
G. 地獄老師的主題曲和兩個片尾曲哪裡可以下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PAMELAH&t=2這是地獄老師的片尾曲2,雪女情愫。 給偶分吧,我找了好久啊。
H. 《班主任》電影觀後感
讀了《班主任》這本書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 讀了《班主任》這本書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 展開
I. 電影《班主任》主要內容
電影《班主任》講述了年輕、漂亮、時尚、知性的班主任老師許曉雅像媽媽、姐姐、情人一樣和孩子們相處的故事。生動地(或有力的)揭示了只有"情"才能伴隨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只有"愛"才能照亮孩子們的心靈的真諦。該片在第六屆歐洲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展影期間,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和認可:情節生動感人、人物真實可信、有趣味性、有時尚感、極富感染力。
可以用南搜nan.so搜到哦~
J. 跪求日本電影老師,【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V4UqnPeXLThmVh5EBby1FQ?pwd=1122
就讀於某高中的16歲的樞木潤希(小松菜奈 飾)擁有極為靈光的腦瓜,雖然經常拿下全年級第一,但是不知為何她總是刻意隱藏自己的情感,旁人難以從她撲克一般的表情中看到任何情感波動,只有初中時代的好朋友娜美(山本美月 飾)才能走入潤希的內心世界。在最近一次期中考試中,潤希的英語成績只有0分,這讓擔任班主任的櫻井遙(山下智久 飾)頗為惱火,於是也不管女孩願意與否便自顧自安排為潤希補課。櫻井英俊帥氣,自信滿滿,是女學生們崇拜喜歡的對象,可是潤希偏偏討厭這個自大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