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表演中表現派和方法派到底怎麼區別啊
同學你好
1、體驗派的提出和倡導者是前蘇聯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和理論家、舞台藝術改革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只是系統而科學地闡述了表演藝術的規律。斯氏體系的精華在於體現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員不是好像存在於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於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演員應當永遠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要遵守生活的邏輯和有機性的規律,在規定情景中真誠地去感覺,去想,去動作。
舉個例子說,你在舞台上飾演一位老人時,你不可能真的成為一位老人,那麼你只能從生活中去觀察,去了解一位老人。觀察他的動作,比如身體遲緩,眼睛看不清楚,耳朵聽不清,或者關節不靈敏,去了解他的這些身體問題是怎麼形成的,是單純的上了歲數還是年輕的時候疲勞過度形成的,他的脾氣秉性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這樣是成長環境還是經歷了什麼。了解了這些以後,你再把你自己替換到這個老人的身份中去,去體驗去感受他的一切,然後再有感而發的將其演繹出來,而不是單純的模仿這個老人的動作。這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表演體系。
2、我們再來說方法派,方法派出自體驗派,但又和體驗派有些不一樣,那就是方法派會使用一些小技巧用類似的情感去替換角色的情感以達到表演的效果,但是體驗派卻不允許這么做。
舉個例子,在戲中有需要表現父母雙亡的戲,體驗派要求我們去想像去深入感受這種情感,但是方法派就是讓我們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去世的那種悲痛的感覺替換並加深到這個情感狀態中去,以此來完成這個演出的過程和情感的表露。這樣的方法和技巧常用於影視創作當中來表現人物。
3、最後我們來說表現派,表現派是先在內心先構建一個「角色人物形象」,然後再去模仿這個人物形象。表現派強調模仿人物,然後將人物體現出來,表現派是站在人物之外去審視和拿捏人物將人物塑造成型後,再去演繹人物,不像體驗派那樣,將自己的身心完全的替換到自己所塑造的人物當中去有感而發的演繹人物。
⑵ 怎麼評價電影《方法派》
剛看了韓國電影《Method(方法派演技)》的長版預告,這個設定讓我突然興奮——實力派演員在河(朴成雄飾),搭檔小愛豆英宇(吳承勛飾),共同出演一部同性題材話劇。因為不滿小愛豆演技,大叔要小愛豆和他共同生活來幫他進入劇本,卻漸漸生出情愫……天,這演技!顏值!設定!這電影我一定要看啊!
⑶ 電影《方法派》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毫無疑問,他們是相愛的。我想這是說不清的。而就是這點朦朧又曖昧的界限,讓劇中人物,乃至我們觀眾,如此著迷又無法自拔吧。這就是被塑造出來的無限接近於現實世界的虛幻世界,鏡中世界,我們在這個虛無的幻境里滿足自己無數個夢,滿足真實世界裡所不能實現的一切遐想和慾望,這是電影、話劇等等無數所有作品存在的根本需求。
⑷ 《方法派 》電影是什麼內容
《方法派 》電影內容是:
實力派演員李載河與人氣偶像金英佑合作出演同性題材的話劇《UNCHAIN》,他們在漸漸融入角色後,開始分不清楚究竟是真的愛了上對方,還是只是沉迷到了劇中的角色中。
此時,李載河交往多年的女友熙媛開始擔心他們的關系。在戲劇與現實之間,慾望帶引他們開始了一場危險的拉鋸戰。
(4)方法派電影哪裡能觀看擴展閱讀:
在《方法派 》中,載河和英佑束手無策地彼此痴迷,他們連一個眼神和小動作都成為了劇情線索,與觀眾展開了一場關於愛情的游戲。
兩個人陷入愛情的契機並不明確,就像仲夏夜的夢想一樣,這是一場幻想和偶然造成的事故,也是層層積累的感情爆發。
簡單開始的愛情,多少會遇到通俗而又早的結局,如果該片在這里結束的話,不過是單純的愛情片而已,但是隨著片中話劇舞台的到來,電影又迎來了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