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打沉日本最大軍艦的電影叫什麼

打沉日本最大軍艦的電影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5-10-11 01:54:30

❶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894甲午大海戰》該片第一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從北洋艦隊買了重甲艦後去日本訪問那段就看得出來,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威懾敵人。那麼要怎樣寫關於觀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文章 呢?我精選整理了相關 範文 ,接下來歡迎查閱: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總會有無數的英雄人物為正義而斗爭,為革命而犧牲,電影《甲午大海戰》就是講述了這樣的一群英雄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抵抗侵略者,誓死保衛國家,最終壯烈犧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 歷史 故事 。

影片開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海上作戰策略,之後在李鴻章的請求下船政學堂中的一批優秀學員又留洋國外接受海戰訓練。幾年後,留在中國的名叫鄧世昌的學生到英國把他們接了回來,又從英國帶回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組成了中國第一隻海軍——北洋水師,與此同時,日本也在英國訂購了巡洋艦,但威力遠不及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組建七年後,由於軍費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銹。再加上慈禧太後不斷的從海軍軍費中抽取銀兩建造頤和園。這只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海軍慢慢地變得虛弱,不堪一擊。和慈禧太後領導下的昏庸腐敗的清朝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帶領手下的大臣們節衣縮食,訂購了當時最先進的速射炮,向著清朝政府虎視眈眈。

1894年,甲午海戰正式打響。由於經費短缺,彈葯不足,北洋水師白白錯失了多次攻擊敵人的大好時機,這只最強大的海軍最終沉沒在日本軍艦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堂堂大國人才濟濟,卻被彈丸小國日本打的一敗塗地,我認為,北洋水師的戰敗不是鄧世昌等海軍英雄的責任,而在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輕視了敵人,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這個看起來弱小的對手把中國歷史上最先進的海軍打的落花流水,還 讓清政府割地賠償。

聯想現實,今天,幾乎就是在同一個地方,日本又要和我們因為釣魚島歸屬問題挑起戰火。只是這一次,對於他們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們都可以抬起頭,勇敢地說「不」。因為,現在的中國政府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我們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一艘強大的航空母艦,四艘威力強大的核潛艇和號稱「航母殺手」的彈道導彈,還 有我國自主研製的各種先進戰機和武器。我們不會主動挑起事端,但是,我們也不懼怕戰爭。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們,我們就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同學們,從現在起讓我們腳踏實地,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甲午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感嘆號,它詮釋了清朝政府的一切。觀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

一個年老體弱的女人掌握著這個國家,控制著一個帝國,垂簾聽政。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卻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施以昌國大計卻還 被告誡「失寸土者,不得進祖墳。」

李鴻章上報朝廷,至光緒帝上報慈禧太後購鐵甲艦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中國必定會有一段屈辱的歷史。金鑾殿里,李鴻章請求購艦,得到皇帝的允諾。聽政的太後卻加以阻撓,說了不少閑話,盡管最後也同意了。李鴻章派鄧世昌為代表去接英國皇家海軍學校 留學 的艦艇英才一同回歸祖國。

中國購買了兩艘鐵甲艦的同時,日本也購買了兩艘鐵甲艦。此後17年,無論李鴻章如何上湊,中國也未購進一艘鐵甲艦,日本天皇都能一天只吃一頓飯省錢買了很多艘的艦船,中國無錢購艦,卻耗費巨資為太後做壽,且請工匠做了一艘豪華天價的大石船。如此荒.唐無度,實在是令人憤慨。

直到甲午大戰爆發,也沒讓昏了頭的太後醒悟過來。日本的快甲艦在戰斗中佔了很大的優勢。中國的八門大炮只有三枚具有殺傷力的炮彈。中國的艦艇還 是老式的艦,船速不快,發炮速度慢,命中率又特別差。日本的「吉野號」很快就打沉了中國的很多艦,中國的艦很快就彈盡糧絕。剩下的老式炮彈與大炮又不相吻合,只能靠人用銼刀來銼。嚴重延誤戰機,直至被敵炮火無情奪去全部生命。

鄧世昌駕駛的「致遠艦」被多艘敵艦包圍,艦上軍旗剛要落下,鄧管帶迅速就將軍旗拉上去。沒有炮彈,他便開艦沖去撞擊敵艦。最後敵艦擊沉了致遠號。鄧世昌落入水中,他發誓與艦共存亡。他選擇與愛犬共同沉入大海。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啊。甲午之戰讓我見到了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風蕭蕭兮海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影片的結尾,光緒帝坐在雪地里,嘴裡還 呢喃:「失寸土者,不得進祖墳。」……屏幕上又回響起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小哥哥,咱們以後會有咱們的大鐵船嗎?」我在淚眼朦朧中看完影片。

甲午大海戰詮釋了這個道理;一個無能的昏庸無度的封建社會,不用發展的眼光去開創這片土地,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達官貴人整天醉生夢死,導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國家落後。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牢記國恥,努力向前,讓歷史不再重演。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戰斗中,「致遠號」 炮彈打光,受了重傷,慢慢傾斜。這時,艦長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不幸的是,「致遠號」被日軍魚雷擊中,鄧世昌和2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這悲壯的一幕讓我感動不已,感動於他們的愛國精神,感動於他們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這一幕驚天地,泣鬼神!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昔日的泱泱大國受到了沉重打擊,賠款割地、喪權辱國。甲午戰爭的失敗,是清政府長期閉關鎖國,不重視國防尤其是不重視海軍力量建設的結果,是一個封建農業國家與一個現代化國家綜合實力較量的結果,也是一個腐朽政權必然墮落滅亡的結果。這時,沉沒的不止是「致遠」艦,不止是北洋水師,而是整個清政府,是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昏庸腐朽的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是中華民族無法抹滅的恥辱。

時光飛逝,1949年,一個歷經無數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強大的讓世界為之矚目的新中國成立了。伴隨著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高高飄揚,中國人民再次挺直脊樑,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的自信和頑強,展示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繁榮和富強。

「少年強則國強」,撫今追昔,警鍾長鳴,作為一個新世紀曙光下的學生,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不應忘記歷史,不忘國恥,讓我們牢記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說的:「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祖國強大了才能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慈禧太後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說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里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並吞釣魚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說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干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著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說:「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里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後,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腐敗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後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釣魚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5

今天看了新片《一九八四甲午大海戰》,一部一百一十八分鍾的電影卻帶我會到了一百多年以前。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一百多年前的戰爭,一邊多年前外國人對中國的奚落。「國家落後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欺負」這句話即使在一百年以後也是真理。

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沒落的王朝中那群為國家戰死蒼茫海上的戰士,他們的不畏犧牲,與艦同沉,鮮血染紅中華的領海,愛國的熱情已是百年而不滅。影片開頭,那批遠游國外留學的學生乘著中國自己買的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歸國時,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強國的希望,一個民族崛起的曙光。但穿著旗服留著長發的海軍,也註定了失敗的悲劇。

或許處在朝代末期,亦或是處在時代的轉折點,但中國和日本面臨的是一樣的時代,同樣是走入近代史的機遇,同樣是封建晚期,兩個國家卻是截然相反的結局。面對這兩種結局,真的是一種心痛,中華民族一直都是處在時代的前沿,五千年來最終敗在近代里,卻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時期,或許是享受榮譽的時間太長了,讓中國也嘗嘗什麼叫屈辱,可這屈辱的影響也確實太長啊!然而日本總有那種勇氣和決心,學習別人,努力追上,甚至超越老師。日本雖是個島國,卻用很強的國民素質和毅力,當年的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可以將自己的日常開銷費用用在海軍的建設中,甚至為了節儉每天只吃一頓飯。而中國呢,慈禧竟然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居然用海軍軍費去修繕頤和園,荒.唐的可笑。海軍交戰炮彈居然裝不進炮膛,也就只有中國能這樣。將士們奮力殺敵之時,腐敗的官員居然在享樂,奢靡的笑聲聽著就令人作嘔。

然而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鄧世昌和劉步蟾及他們的同學,戰火中誓死殺敵,「與艦同沉」的信念,讓中國人在這次甲午海戰中輸的也很有骨氣。鄧世昌手拉沖鋒旗,用殘破的軍艦向松島號時,我的心被震撼了,即使沒有彈葯,即便只剩下殘破的軀體也要奮力一搏,這就是英雄。硝煙吹散了他的長發,一位英雄的形象就這樣被定格在廣闊的大海之上。沉船時,與自己的愛犬也隨之而去。劉步蟾他們寧可自盡也絕不在船上掛上白旗,真的是「人生自古誰無似」。當我看到滿清龍旗降下來的時候我的心也會跟著痛,雖然已經不是滿清時代,可那卻是當時的中國。

歷史就是過去,中華五千的輝煌也好,近代的屈辱也好它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黃土掩埋,如今的定遠號已是黃海海底的廢墟,曾經被割走的中國領土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已收回。或許你會說:一百多年前有甲午海戰,一百多年後有南海的糾紛。至今日本都在和我們爭奪釣魚島,甚至連小小的菲律賓都在和我們爭奪黃岩島,你對政府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會提出質疑,認為是政府的軟弱。我們雖然已經不是百年前的清政府,我們是有先進的海陸空部隊,有些方面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我們更要認清我們國家的位置,單從國家性質而言,我們社會主義的身份就已經讓我們在國際上面臨許多的敵人了,而做為社會主義國家,世界上只有五個,最強的一個也就只有中國這一個,成立了只有六十幾年,__耽誤了十年,真正地發展又只有改革開放這三十幾年,我們的國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利比亞戰爭我們國家能在三天的時間里讓所有華人撤回祖國,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我們的國家不會讓企業破產,讓人們受凍挨餓。然而當你抱怨政府軟弱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又能為國家做什麼呢,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你是不是有勇氣去「與艦同沉」呢?

收起我們對社會對政府的不滿,社會的不公,政府的腐敗,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社會都會有的,我們已經不再是生活在滿清那個舊時代的平民了,我們現在是身份地位平等的公民,如果你感覺社會對你不公,你就應該用雙手去改變你認為對你不公的命運。用雙手扼住命運的咽喉。


❷ 二戰時期英國軍人開著一艘小木船去炸日本軍艦電影叫什麼

不是炸日軍軍艦,是去炸德國船

《海狼》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當時是二戰後,一艘德國商船駛入中立的果阿(葡萄牙殖民地),英國人懷疑這艘船是德國的情報船

但葡萄牙是中立國,果阿是中立港,不能吃像太難看
於是組織了一批一戰老兵,現在的俱樂部成員,開著艘漁船到果阿把那艘船炸沉了

❸ 八哥電影甲五海戰讀後感

觀看電影《甲午大海戰》有感

熒幕漸變,電影《甲午大海戰》就開始了,心中那種憤怒和國恥油然而生,我們偉大的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又擁有佔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卻這樣被打垮,真的感觸頗深。

昨晚很晚才睡著,做了很多關於海戰的「噩」夢,我似乎也與日本人在海開戰……結局是喜還是悲呢?不得而知……那些海戰的鏡頭及海艦英雄們的壯志情懷及歷史痕跡依然縈繞在我腦海里,使我壓抑激憤難平。……

影片從1877年帶我走進晚清的年代: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以「明治維新」的思想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
而古老的紫禁城裡,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整個中國充滿腐敗……

其實以當時的北洋海軍實力是不弱的(老師告訴我們的),可是,在發展海軍的良好時機,我們的清政府卻為了一座富麗的園林——頤和園,為了討好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把發展中國海軍的軍費用來修建頤和園!令人不能氣憤清政府的無知。反看日本集合全國之力才組建一支聯合艦隊。但日本卻相當團結,沒軍費了,明治天皇帶頭捐款,命令全國官員捐出10%的工資購買最新式戰艦;沒糧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頓飯,全國都節省開支。日本人的意志和團結不得不讓人佩服。而我們北洋水師七年沒添置新艦,彈葯不足,以次充好,軍費被貪污,李鴻章無奈的說:「大清每年的錢財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經地方就相當不錯了。」其實光緒帝也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好皇帝,他有心奮發節流,以前每天吃三個雞蛋,知道物力維艱後每天只吃一個,身邊的太監總管告訴他:一個雞蛋十兩銀子。他問李鴻章:「市面上雞蛋怎麼賣的?」李鴻章說:「一兩銀子大概可買800個左右。」可見官員腐敗至此,國富心不齊,晚清搖搖欲墜。光緒有心強國,怎奈大權旁落思想保守的西太後慈禧,慈禧還訓斥光緒說:「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寢。」可惜那時的中國太落後了:思想太落後,政治太落後,教育太落後,可惜了後來一下子丟掉了1080里領土,令人心傷!

1894年,日本政府為了擺脫因國內本身的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余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困境,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進行所謂「清國征討策略」,侵略我中華國土。日本艦隊駛入我清政府海城,不宣面戰,北洋官兵也奮勇抵抗,兩邊的戰艦和指揮官實力其實差不多,但北洋的彈葯實在太差,經常打中而不炸。否則至少可以擊沉兩艘日艦--松島指揮艦和赤城號。海戰歷時兩個小時,日軍三艘戰艦重創退出戰斗,關鍵時刻鄧世昌「致遠」號艦隊突然沖出層層彈雨,裹挾著濃煙烈火,直向日本海軍的主力「吉野」號沖來!在彈盡重傷之時,鄧世昌毅然駕著烈火之艦決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傳出他的吼聲:「我等從軍衛國,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但是在敵艦隊上百門快速炮的集中轟擊下,「致遠」號終於爆炸沉沒!悲忿交加的鄧世昌拒絕了戰友的救援,誓與「致遠」號同沉,但他的愛犬卻死死叼住他的肩頭不放,鄧世昌仰頭長嘯,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驚天地泣鬼神,壯烈至極!其實鄧世昌本來可以活下來的,當時致遠艦彈葯打完了只剩魚雷,世昌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掛起沖鋒旗開足馬力向日指揮艦松島號撞去,把日軍指揮官嚇出一身冷汗,匆忙指揮附近所有日艦來攔阻炮擊。在眾多日艦的夾擊下,致遠艦沉沒了,鄧世昌及其他官兵落入水中,但是他可以選擇生還的,由於他們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到一種理念「艦在人在,艦亡人亡」,所以他選擇了犧牲,永沉大海,同致遠號一起,伴隨他的還有他那隻忠心的德國犬—太陽。一支曾威震東方的強大艦隊灰飛煙滅……

看到這里,我感動又憤慨的流下了熱淚:那震撼的一幕,讓我懷念他,懷念北洋艦隊,懷念「致遠號」,……之後北洋的節節敗退,附近的軍隊見死不救,乃至北洋軍艦全軍覆沒,國土淪陷……

甲午之敗,也不僅僅是慈禧西太後和那些無知的官僚所導致。不然,時也勢也。「天性,人也。人心,機也。」政治腐敗,政府愚昧妥協,民族落後於現代文明,人心盡失,愛國之士難以抱負強國,豈有不敗之理呀!?

鄧世昌說:「讓血液來警醒世人吧。」「致遠,是到達遠方的意思,希望我們的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走向深藍。」還記得影片中的經典台詞: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想到如今的時局,我們是否又要重導甲午中日戰爭的覆轍。警醒吧,中國!警醒吧,可愛的人民!警醒吧,無知的貪婪的官僚主義們!2012年的9月,日本制定「購買釣魚島」使其國有化,如此惡劣強盜行徑難道又要重新上演歷史的軌跡嗎?不,釣魚島是我們中國的固有國土,我們現在的中國政府不會任你一個強盜宰割的!

相比來看,日本的文化風俗都來源於中國,而日本人的聰明就在於永遠創新進取,這是我們都要學習的;但日本的可惡在於歷來都是強取豪奪的,貪婪的,不知錯不悔改也自不量力!如今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振興中華,強我國力,才能保家衛國!

令人欣慰欣慰的是2012年9月25日,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對於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增強防衛作戰能力,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只靠如此的力量是不夠的,相比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我們的實力強大!重要的是我們的心要強大,要堅定!

永遠的致遠號,永遠的英雄,永遠的強國夢不會因為日本的貪婪而倒下的。以後還會有鎮遠,定遠,平遠,濟遠……這些有著厚重歷史的艦名應當傳承沿襲下來……而我們要做的是不斷的讓自己強大起來……

閱讀全文

與打沉日本最大軍艦的電影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下什麼軟體能一起看電影 瀏覽:201
剛看的視頻是什麼電影 瀏覽:203
如何導入電腦中的電影到蘋果手機上 瀏覽:258
有哪些適合的官場電影 瀏覽:647
用迅雷下載的電影怎麼剪輯 瀏覽:671
騰訊電影怎麼切換粵語 瀏覽:176
為什麼盜版手機電影網站都卡 瀏覽:133
墜入地獄電影完整版多少分鍾 瀏覽:812
如何將電腦的屏幕改成電影的 瀏覽:712
美宣是什麼電影 瀏覽:571
熱血青年免費電影 瀏覽:201
好看的文明電影劇本 瀏覽:310
好看的不用VIP的美國經典電影 瀏覽:390
關於豐臣秀吉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26
長江牌電影機壽命多少年 瀏覽:865
花園城電影院屏幕有多少米 瀏覽:155
有個老鼠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740
明義是什麼電影人物 瀏覽:124
豆瓣電影如何生成圖片 瀏覽:586
萬達電影票怎麼取票 瀏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