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導演拍一部電視劇或是電影需要籌備多少資金賺回來的又是多少利息
電影投資的錢哪裡來?
拍電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資,那這些資金它們從哪裡來,就那神探狄仁傑4這部戲來說,這部戲的投資就要花3000萬,那請問這3000萬拍電影的人從哪裡弄來啊?
製作這個電影的人,就是製片人,也被稱為導演付出一部分,然後在影片的末尾總會有一些廣告對不對?被發上廣告的公司要給上一部分的廣告費,還有一部分的錢來自於贊助商,贊助商可不是光給你錢哦,如果電影火了,製片人得到的利潤,遠遠高於你舉例的3000萬,當然去除拍片的3000萬,他還是剩下一大筆錢,這些錢的一部分(具體數額是製片人和贊助商討論好了的)給贊助商,明白了吧?
拍電視劇的經費從哪裡來?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7-6-14 21:27
我有一個疑問,我們每天從電視里看到的電視劇,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應該要花大量的經費,那麼這些經費是怎麼組織起來的呢?而我們看電影是需要電影票,那麼電視台為我們播出的電視劇可以說是基本免費的,那麼我想請問,拍電視劇所要的經費不從觀看電視的大眾里頭獲取經濟效益,那麼經費從哪裡來呢?是國家承擔嗎?望賜教!
提問者: 465619410 - 一級最佳答案檢舉
現在的影視片大多屬商業性,是由製片人(製片商)投資拍攝,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他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給各家電視台,電視台再靠廣告收回費用。除去稅金,掙的錢就是自己的了。你要有錢你也可以去拍。
不太清楚可以看看這里: http://..com/q?word=%C5%C4%B5%E7%D3%B0%D0%E8%D2%AA%B5%C4%D7%CA%BD%F0&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㈡ 請問昊宇投資影視為什麼不能提現了
我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影視投資收益來源吧。
電影在沒有上映之前是沒有任何收益的,院線上映45天左右下映後才會開始計算票房分賬。這個時間影片才會產生收益並進行第一次分紅。不要相信網上任何說投資電影第二天就可以收益,每日有利息。這些都是騙人的。千萬不要相信。
電影收益共有五大塊:
影視投資騙局有哪些?
電影投資騙局防範知識學習!影視項目當下騙子找噱頭
縱觀影視投資行業興起至今影投咨詢顧問李峰遇到的一些影視騙局今天給大家做一個總結。希望想要做影視投資的朋友能夠方便快捷的分辨出當下自己遇到的影視投資項目是否正規合法。
影視投資騙局總共有多少種,李峰不敢明確說都知道。只能說遇到一種就總結歸錄一種。以後如果遇到新騙局,李峰也會不辭辛苦的重新編輯這篇文章。
李峰遇到的第一個騙局,下面就為了簡單直接表現序號了。
1.app電影投資騙局
小廣告推送下載app進行電影投資騙局,承若日返利、周返利等各種返利方式進行分紅的全部都是騙人的。投資者千萬不要通過app進行投資,有去無回,最後血本無歸!這種返利模式其實就是拿後人的錢返利給前人,最後平台100%跑路。典型的依影視投資為幌子進行非法集資。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是app承認可以投資電影的一律不要相信!可能分紅方式不一樣或者套路不盡相同。但是一部影片一個出品公司,一個小小app怎麼能統籌所以出品公司電影版權進行出讓?仔細想來就知道這是不現實的一件事情。
影視投資唯一途徑只能是通過電影出品方進行版權認購,擁有版權股份才是王道。只有版權才能正規想要影片所以收益。
2.公眾號進行影視投資騙局
通過公眾號進行影片選擇,然後進行幾百或者數千小金額投資,然後進行返利分紅。這個和app電影投資騙局類似。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3.聯合出品方出讓影片收益權騙局
這種欺騙模式是對於有一定經驗的投資人來說也是不可防範的。他們證件齊全,對公賬戶,紙質合同也都有。對於電影投資不夠熟悉的朋友可能看不出任何問題。很容易降低投資人的防備心理,投資人和聯合出品方簽訂投資合同後。其實貓膩盡在合同中,非專業人士很容易中招!目前投資人進行影視投資正規的做法就是和出品方直接進行對接,第三方是沒有出讓影片版權權利的(非出品方都可以定義為第三方)。
4.高富帥,多金女感情聊天讓你頭腦發熱分辨不清
微信、QQ、陌陌、探探等只要是社交軟體都有這些摳腳大漢或虎背女郎的潛伏。看一下動態那真是有知識,有涵養,成功多金集萬千寵愛。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夠有這樣一個人和你無微不至聊天,是不是感覺很開心。感情自然就容易向對方流露。經過一段時間的聊天培養感情,這樣人會向你推薦影視投資。七大姑八大姨的總會說認識的人可以在影視公司拿到份額。這種電影千萬不要去投,如果影片真的靠譜就不會用這種方式來拉投資了。
5.影視投資周期4-18個月,沒有短期獲利的可能
任何影片項目都是從國家廣電局備案到開拍就需要經歷1-14個月的時間,開拍到上映也需要6個月左右時間。電影只有上映後才會開始計算收益分紅,不要想著投了就可以快速享有收益。
㈢ 電影投資有哪些細節需要謹慎的
投資電影的收益來源於票房,所以選擇電影項目的時候,我們學會去分析影響票房的幾個因素,再去決定是否要投資,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電影項目:
電影題材方面:一部好的題材是電影投資成功的第一步,目前市場反映來看「喜劇」「軍事」較受歡迎;
●成本是個關鍵,按照票房的分賬比例計算,一般院線票房需要達到成本的2.5-3倍,影片才能實現回本。所以成本是個關鍵性問題。我們搞弄清楚這個電影值不值得這個成本才能再去考慮是否要參與的事情。
●明星陣容,隨著觀眾的審影條件越來越高,適當的電影選擇適當的演員,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電影的質量。
●主創團隊,對於目前的電影市場來說就喜歡比較有成就性的導演,攝制,燈光,後期等等。因為這些人不僅在影片製作上有自己對於市場的把握度,自身還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包括宣發和明星;
●檔期,一部部電影在製作完成後除了本身的質量外,最重要的莫過於檔期了。其對於片商和投資者而言,檔期就是票房旺收之時,選擇一個適當的檔期,在保障電影質量的同時,做足宣傳和各類噱頭,才能在同期上映的電影中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作為投資人,基本的風險意識必須有,選電影的時候,不要一味想著這部電影票房能達到多少,讓我賺多少! 而是要考慮這部影片萬一不賣好,最差能有多少票房,這部分票房能否讓我回本呢?投資電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如果你正在考察或把握不準的電影項目,我們可以一起探討。(v同id)
㈣ 電影投資靠譜嗎有誰有經歷
首先,投資電影是靠譜的
正規的影視投資指的就是影視版權投資,這個項目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完全有法可依。影視投資它雖然屬於投資,但更像是合作。它是通過出讓影片的版權讓投資人參與進來,從而可以獲得該影片的相關收益分紅,投資人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而影視公司出讓版權讓投資人參與進來,首先是為了能夠快速回籠資金,方便投入下一個項目!其次也是為了給公司打造口碑,投資人就是很好的宣傳渠道,他們獲利以後,公司就會有一定的知名度!
從另一方面說,在讓投資人參與影片的同時,就已經在做宣傳工作!不管投資人參與不參與投資,他們已經知道了不久之後有這部影片上映。參與投資那就更好,投資人會自發組織身邊的票房,讓這部影片得到更好的宣傳。
很多人開始涉及影視版權投資,當然是發現了影視行業極具投資潛力,特別是近幾年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連創新高,國家也大力支持並推動國內影視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越發意識到影視版權投資會是國內近幾年的投資風口,雷軍曾經說過一句話:「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靠譜的影視投資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拍攝許可證、國家電影局備案、電影項目紙質合同,電影項目書,銀行開戶的對公賬戶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2、每部電影都是需要進過國家電影局審核,備案,頒發電影拍攝許可證才能拍攝;
3、前兩天有位朋友過來問我,投資電影簽訂的是電子合同行嗎?「不行」,電子合同是不具備法律效應的,不管投資什麼電影,簽訂的一是紙質合同;
4、項目書雖然不是一定要有的,但是項目的內容是我們唯一能接觸到的關於電影項目的直觀的資料,一個電影項目的題材,簡介,演員陣容,主創團隊等都是在項目書中體現;
5、對公賬戶,只要你的錢是打入投資項目的對公賬戶,投資資金就是收到銀行部門監管,資金安全有保障;投資電影決不能打到私人賬戶;
不靠譜的影視投資一般有這幾個特點:
公眾號或是APP小額投資,沒有任何合同證明與證明(電子版合同一般很難取證)。只是選擇投資金額,並承諾短期內有高額返點利息(上映過 的電影也能購買)
以出售門票方式告訴你是版權,其實並不是(只有影視出品方才有資格出售版權,宣發方和其他部門都無資格出售)
網站投資,金額自己掌控投資多少沒有限制,占影片版權的份額沒有證明。資金流入到私人賬戶,這種就基本確定是騙子了
正常的影視投資周期是4-18月,所以太短的話不是過長也不可能超過18個月。而且只有院線上映之後才能分紅收益,並不是隨時或一個月或55天之內收益。
㈤ 電影投資是什麼怎麼投資
電影投資其實指的就是電影版權投資,說白了就是你通過購買一部電影的版權,成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人,等後期電影上映了再根據票房來計算收益,收益是完全透明化的,然後再加上其它網路版權收益如(愛奇藝、騰訊等)電視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版權收益是按照你所持股的份額給你進行分紅。
認購電影版權的正確流程:電影選擇——了解合同——確認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的對公賬號——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
如何去分辨真假電影版權投資:
1,了解電影項目,選擇題材(查看廣電局備案,有為真,沒有為假)
2,影視公司資質(查看營業執照,拍攝許可證,沒有肯定為假)
3,向影視公司對公賬戶匯款,發起申購(對公賬戶和電影出品方必須一致,任何聯合出品方或合作方無權籌資)
4,影視公司審核投資人資質,通過後向投資者郵寄紙質合同(一式兩份,簽訂完將其中一份郵寄回影視公司)
5,等待電影上映(期間可以通過各渠道或者對接人了解電影進程)
6,電影上映,三個月後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結算完成後打入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打向合同中投資者預留銀行賬戶
7,電視台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為一次性買斷收益,一般為出讓合同簽訂15天內進行結算
8,在合同一年到期後,結算第二筆視頻網站播放總點擊量版權收益分紅。
9,投資完成。
㈥ 影視投資 認籌電影股權 賺取票房分紅 詐騙 大家千萬不要做 這個是真的嗎
我也被騙了,騙子好狡猾的,在身邊當好友好多年才開始騙的,維權無門,這就是中國法制社會
㈦ 美國主要電影公司的運營模式是怎麼樣的
一部電影的基本收入和支出項目,收入項:影院放映、家庭錄像、付費有線電視、非影院(航空等)、廣告、原聲音樂、其他。 支出項:發行費(美國30%,加拿大和英國35%,其他地區40%)、印刷與廣告、拷貝、廣告與宣傳、各種版稅、運費稅費、美國電影協會收費、追加酬金、其他(慈善捐款、法律費用)、反向成本(製作成本、貸款利息)、補充勞動力成本(合同員工除薪水外的稅、福利、醫療費用)、總體分成(只要是明星們在凈利潤計算前預先分去的收益)、延期分成(在票房達到一定水平後按固定比例獲取收益)。 劇院票房依然是美國電影工業重要的收益來源,在談到某某影片大賣的時候,一個數字陷阱早已隱含其中。票房-成本的簡單公式很容易讓人以為依靠票房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就能獲利不菲,但從上面收入和支持項就能看出,大量的支出都在製作成本之外。一部票房大賣的的影片最終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入不敷出的。可見票房對於影片最終的贏利更不具有決定意義,比如邁克爾.貝拍攝《珍珠港》時。僅製作成本就高達1.45億美元,迪士尼又在宣傳上花費了將近億元,即使可以得到院線分成的最高比例90%——在如今的電影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最終1.98億票房的慘淡狀況讓迪士尼痛心不已,最終導致迪士尼主席施奈德不得不黯然離職。票房的收益還會受到演員和導演的瓜分依靠《魔戒》崛起的彼得.傑克遜在開拍《金剛》之前就確認可以獲得20%的票房收益,至於像湯姆.克魯斯,梅爾.吉布森這樣常年位列好萊塢頂級演員行列的明星們,在高達2000萬的基本薪金之外,往往還能享受到票房上20%左右的分成,當年克魯斯在《碟中諜》還擔任的製片人的角色,使得他的分成比高達25%,也使得近幾年好萊塢大明星紛紛但當起了製片的角色,從收益角度來說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分成,當然,高額分成必須是頂級的導演和演員,影片本身的收入也需要達到一定的下限,他們本身就是票房的重要來源,就是票房號召力。而但當製片雖然能獲利不少,但更要承擔票房失利的責任。 以財務角度來說,票房數字的贏利價值在日益降低,但是院線上映依然是所有片商的第一選擇,雖然票房不再是贏利的全部,確實贏利的基礎,它是一場大營銷計劃中最重頭的SHOW,一部影片如果無法通過院線引起消費者的興趣,那麼在其他收入模式里的收益就會受到大幅度的影響。而這個領域里有塊巨大的金礦,光看數據只能說是瘋狂。剛才說的《珍珠港》,在首映周的票房是5910萬,而影片的DVD首個發售日就一舉掠走了6750萬,不敢想像最終影碟的銷量了,580萬張。DVD的高回報大幅度彌補了票房不佳的狀況。這些裡面更有迪士尼的《怪物公司》500萬套,皮克斯《史萊克》800萬套,《蜘蛛俠》第一集的首映票房超過1.1億美元,而DVD發售首日影片的銷量竟然是1.25億。近幾年最熱的《變形金剛》一,它的吸金風暴第一個DVD發售日銷量突破830萬…………當今娛樂業的一大轉變就是選擇的自由與廣泛,影院里人們只能在特定的時間看到一部電影,但是有了DVD,選擇的廣度一下就增大了許多。同樣的以後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向新興媒體這樣的模式發展,具備這種多樣性,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又會選擇回到電視,這些大公司片商對於任何金錢的氣味都不會放過的。 從整體來說,片商聲稱的電影業是高風險行業是正確的,特別是輿論宣傳下,人們一般只能看到票房和家庭影碟這樣比較明顯的收入,但僅僅就這兩項的贏利渠道還有本土和海外之分,史上第一的《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超過12億,是國內票房的2倍,而由於DVD技術成本的低廉,片上因此虧本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在盜版問題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更強大的網路硬體發展之前,DVD發售就是這個領域的金礦,這是事實。 就如你說的大公司福克斯、夢工廠、派拉蒙、華納等這些個大片商,看看他們吧,他們是電影的生產商,他們還是家庭影碟的發行商,他們還是各種紙媒的擁有者,他們還是各大電視台的擁有者,他們是一個全方位的媒體集團。美國整個娛樂產業就是他們幾家的競爭,也許避免了競爭,也許他們會有一部電影失敗了,但他們是處在一個不敗之地的,這是美國電影產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