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俊凱為新片瘦20斤,如何看待明星為拍戲減肥呢
這是一種敬業的表現,演員往往需要根據人物特性瘋狂減肥甚至增肥,這種行為其實對身體傷害很大,所以這種敬業精神是值得稱贊的。
『貳』 鄭愷《超越》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整理的鄭愷《超越》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是喜劇,入眼卻都是悲愴,極少的笑料,也是反襯,但悲愴才有力量,才能激發鬥志。老套的劇情,卻還是賺足了我的眼淚,人到中年,不得不臣服於時間,卻還不甘心,終於在生活里找到正確的位置,我喜歡這個為生活和逝去的青春奔跑的故事。
最愛的幾幕:幾人小聚,幹掉最後一杯,踉蹌散去,有種壯志不再、風雨飄零的感覺;煙花里超越堅持著跑步,嘶吼著添翼的名字,是重燃鬥志,人生進入新階段,而張賓士會心一笑;還有最後添翼和思齊在奔跑中疊印一起,象徵著奮斗和希望。
演員們很出色!鄭愷沒有讓人失望。其實鄭愷如果認認真真演戲的話,演技還是可圈可點的,我從《影》開始認識到鄭愷有演技,之前的角色被浮誇遮掉了光彩。中年造型的鄭愷,有點安在旭的味道。曹炳焜讓人驚艷,完全走出了謝若林的影子。青年階段的畫面特別干凈舒服,很有年代感。
體育競技運動和大眾健身運動,核心在於參與的每一個人在運動過程中的心智成長,因為通過科學的學習和訓練,健體更是健腦。
所以這是中國傳統舉體制的奧運目標的職業運動員長期以來的訓練誤區。
《超越》的編劇,導演和製片人提出了這個問題,職業運動員是不是只要沒有贏,就是輸?
我曾經是認同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各個運動領域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真正運動精英和頂尖高手的內心世界一定是豐盈而完整的,的確很多人會為了奧運金牌等勝負拼得你死我活,禁葯等手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也有人一心關注的就是自我超越和靈魂完整。
對於更多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而言,「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我一直是存疑的,就像強調目的,過程本身就容易變形或者跑偏,無論生活還是運動大多如此。
另外,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不碰酒精是基本職業素養。
電影的開端就是主人公郝超越的巔峰時刻—在奧運會上獲得第一名,他自豪地發表自己的獲獎感言,並藉此機會向心儀的女生求婚成功。彷彿老天爺所有的好運氣都已經讓他擁有和得到。
隨著新成員吳添翼的加入,事情開始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在超越悉心的照顧和教導後,添翼變得越發強大。另一方面,超越知道自己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並不想把自己的第一名拱手相讓,便開始了自己的美國求學之旅,本以為自己會因此更上一層樓。誰知,過度的訓練和巨大精神的壓力反而讓自己與奧運冠軍背道而馳。在奧運會倒計時73天之時,宣布退役。
一直視他為偶像和榜樣的吳添翼,因為他的退賽對他大失所望。
奧運會那天,添翼成功獲得冠軍。明日之星變成了添翼。超越遍地的廣告不久換成了添翼,大街小巷鄰居口裡討論的話題已不在是郝超越而是吳添翼。超越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開上了自己的自主品牌—超越體育。
日子日復一日,物品更新迭代,世界飛速發展。那個過去被人人稱道的世界冠軍—郝超越,在時間長河的流逝里,悄無聲息地逝去。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所有人都只記得第一名,沒人會記得誰是第二」。「你知道最高的山峰是什麼嗎?」「珠穆朗瑪峰。」 「那第二呢?我不記得了。」看吧,我們都不在意誰是第二。我們永遠只為第一名喝彩。
超越開了四年的公司,賠了四年的本。卻依然為了超越體育卑躬屈膝,甚至給添翼下跪,讓他做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生活到底可以把人摧殘成什麼樣子?那些我們曾經有過的夢想,你是不是依然記得並為之努力?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在看每一個電影里,都會去找很像自己的那個角色,並把自己帶入到電影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感同身受吧。
最後快結尾的片段特別真實,曾經的團隊坐在一起喝酒,大哭大笑,大倒苦水。舉重的運動員如今成了陪阿姨們跳舞的教練,曾經優秀的跆拳道運動員成了專車司機,奧運世界冠軍有著快倒閉的公司、一屁股的外債和自己即將離婚的妻子,跑步運動員變成了運動員保姆。時間和經歷,讓我們離我們的夢想越來越遠,我們不禁感嘆,拼了大半輩子的命到底需要守護些什麼?
超越對大家說,「但凡沒有贏的,都叫輸。你們不放棄,只是因為你們不甘心。」 舉重的大牛說,「我不知道什麼叫沒有贏的都會輸。我只知道,我舉起重量的每一次,都可以讓我回味一輩子,我只知道,我是真的很喜歡它。其實真正不甘心的是你吧?」
所以終點之後,真的只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跑到終點,你突然發現,風景也不過如此。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人生不是短跑,它不會在短時間內計算出平均成績。它其實是一個接力棒,一個接一個,有的人跑累了,會停下來休息,有的人跑累了,會把速度降下來。我們真正到達的那個終點,是超越了從前的自己。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意識到時間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在跌跌撞撞中找到更適合自己加速的方法,我們雖然笨拙,但一直在努力啊!
誰說終點只能是這樣?只要你想超越,我們有一萬種方法可以去努力!
跑起來,別停下!
本影片主題講述了運動競技中的魅力所在,影片以百米短跑為主題貫穿於整個影片中主創人員把競技體育精神演湊的淋淋盡致,影片主要講述了郝超越 吳添翼 師徒情 與飽含兄弟義的情節彰顯的純粹又溫情!
故事題材:
運動競技百米賽跑把人性刻畫的非常細膩,呈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共同的認知。
演員表現:
每個演員把影片把人物進行了很細致的表達和處理,最突出的是 郝超越把一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獲得的金牌送給了融資的老闆,把自己一生所努力的追求埋葬了塵埃里,呈現出運動員在光環幕後的微妙的落筆。
總體評價:
最後的一幕在於影片中的河道中的奔跑,這條河道猶如人生中的挫折 失落和低谷,而郝超越在河道中的奔跑彷彿在於自己的人生中的坎坷做出反駁與抗爭,競技中有輸贏,但人生還有比輸贏定律更多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去讓我們完成!感謝觀影團帶來的超越。
『叄』 《有種你愛我》這部電影怎麼樣
電影講述了一個女人在男權社會下,生育前是一個男人婆,認為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例如她練成跆拳道黑帶,能自我保護;她小有成就,不缺金;甚至是短發,除了身體的線條,她看起來就是一男人的特徵:理性、果敢、嚴謹、有攻擊性、甚至專橫……然而,生育後,孩子讓她回歸女性的社會角色,她是一位母親,她留起長發,她為了孩子有正常的社會性別特徵(如陽剛氣),嚴格遵照科學標准,找到兒子父親來抱兒子三個小時,她說話輕聲細語,她的生活因為孩子變得忙亂不堪……
她只是需要一個孩子,不需要男人。但是社會不是這么判定孩子的撫養權。當法院把孩子從她身邊奪走後,她面對的不僅是查家霸佔了孩子,更是直面社會對「家庭」的定義。有誰規定孩子一定要在父母俱全的家庭長大?有誰規定一個女人不能只要有孩子不要丈夫?其實這些問題早有先行者給了否定答案:例如同性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例如某些少數民族依然保留著母系社會的走婚傳統,孩子跟著媽媽和舅舅生活等。
當然,這部電影沒有很辛辣地批評以上問題,而是拐了個彎,揭示一個類似於「人的性格來自於童年早期」的道理,而「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在童年缺陷的坑掉進又爬出的循環,有一種想要彌補童年缺陷的沖動。左小欣旁觀了查義對鬆鬆的父愛,填補了她對父愛的幻想與渴望;又因為查義對她發起種種男性對女性的追求,使她回歸了自己的女性社會角色。因為左小欣對自己生育前的男人婆性格是抱有疑慮的,她說「我是女性世界最後一朵奇葩」,在內心深處她渴望為自己的社會性別正名。最後左小欣成為查義的妻子,便給了左小欣在男權社會的一個明確的身份——一個有丈夫的、她的孩子有雙親的、符合男權社會道德標準的女性,她已經過由內而外的改造,被完全納入男權社會。
這部電影里還有幾個性別錯位的人物:外表猛男內心娘炮的健身教練謝東平、酒吧里有女朋友的嬌滴滴的媽寶男、婚禮上中性打扮的女歌手、看肥皂劇看到痛哭的查義的爸爸查躍進等。另外還有有合法但夫妻關系緊張的家庭形象,例如左小欣的閨蜜白雪,老公出軌好幾次她還照樣為他生孩子,還想整容來吸引丈夫等。電影里不乏多種「家庭」形象,這些是現代人各異的家庭形態,也反映了現代都市人經濟發達、觀念落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