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第一滴血四」中的狙擊手拿的是什麼槍
巴雷特M82A1及M24狙擊槍
M82A1狙擊槍又叫「巴雷特」,在國際軍火界擁有「重狙擊之王」的贊譽。全長1448毫米,口徑12.7毫米,槍重12.9千克,最大射程1830米(目前有效射程從使用416型號子彈後已經增加到2500碼、即約2300米),價格為320多萬台幣(約合人民幣80萬元),每顆子彈的價格是800元台幣(約合人民幣200元)。每套M82A1狙擊槍,包括專用狙擊鏡、M33標准彈、M8穿甲彈。與普通狙擊步槍相比,M82A1具有兩大優勢:一是殺傷力強。不僅可以射人,更可以破壞輕型裝甲車輛、雷達、彈葯堆放場、飛機等高價值目標。美海軍陸戰隊曾使用「巴雷特」摧毀伊拉克炮兵指揮車與裝甲運兵車。二是射程遠,該槍射程高達2公里,子彈可輕易擊穿1公里外裝甲車的裝甲。而在狙擊手的對決中,槍的射程成為決定勝負乃至生死的一大關鍵因素。
真槍背景資料:
M82A1,是美國BARRETT公司生產的,是該公司的拳頭產品,由於該槍是1982年問世,所以編號就是M82。到了1986年,改良後的M82就叫做M82A1。
其實,講起這支槍,大家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因為它真的很「大碌」,但是,事實上,M82的命運還是蠻坎坷的。它問世很多年,一直沒有受到軍方的青睞,直道1989年才被瑞典的陸軍采購了區區100支,算是正式進入了軍方市場。
M82A1早期型
作為原產地的美國,M82是一直藏於深閨無人識,美軍一直對這種大口徑半自動的狙擊槍沒有興趣,一直都在用麥可米蘭 M88單發裝填步槍。一直到了91年的海灣戰爭,美軍采購了少量的M82A1作為試驗用途,其中陸戰隊裝備了少量給武裝偵搜隊,用作反器材用途,用來攻擊老薩的通訊設施、車輛、油庫、掩體和直升機等。一用之下,軍方發現M82A1真的識不錯哦,於是就開始掏錢購買,但是還是很小器,陸軍買了100,空軍35,特戰司令部40,靠,加起來175把。不過,美軍正式裝備後,其他國家也跟在屁股後面跟BERRETT下單,什麼英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沙特等等四十多個國家都采購了M82A1來裝備軍警部隊。
美軍試驗了M82A1十多年,先後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巴爾干半島沖突,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進行了實地應用,終於在2003年8月,把M82A1定型為M107 LONG RANGE SNIPER RIFLE(遠程狙擊步槍)。
⑵ 電影《緝槍》主要講了什麼
《緝槍》是由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瑞格嘉尚(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警匪動作影片。由徐兵自編自導,白舉綱、連奕名、熱依扎、洪劍濤、王瀧正、童苡萱等主演。
《緝槍》是國內首部過審的打擊制販槍支犯罪題材的影片,以捲入緝槍大案中的小人物命運為線索,展現危險邊緣中人性的善惡,以及社會不同階層所面臨的矛盾和生存壓力。電影6月23日將登陸全國影院與大家見面。
⑶ 電影《槍火》大家看完有什麼感受
《槍火》這部電影我視為最欣賞的槍戰片,沒有之一,只有這一部。電影中的經典橋段,相比讓大家難以忘懷,比如幾個人在辦公室踢紙團,也只有杜Sir能帶來這樣的神來之筆。商場的槍戰片段,把幾個人的默契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堪稱經典。相信大家看完整部電影,都會對杜Sir留下的疑問有些想法。
3、阿Mike是不是五人中的卧底?
阿Mike會是文哥的一個心腹,或者說是一枚隱藏的棋子,這種說法比較可靠。阿Mike剛出場只是一個拉皮條的,當接過一個老闆的鈔票,是顯得那麼的不為所動,如果阿Mike只是一個拉皮條的,文哥又怎麼可能找一個這么人來保護自己呢?而且阿Mike是五個人中槍法最好的,阿肥作為槍械專家,也被所佩服,憑這手槍法,就算成為不了社團的老大,成為一名有頭有臉的人物,也不為過吧。從阿來動手打阿鬼來看,阿信的槍對著的阿鬼,阿肥的槍指著的是阿來,可以看出阿信是跟阿來是一塊,阿肥跟阿鬼是一塊,阿Mike最後跟了阿來,這幾個人都是社團的精幹人員,也是文哥信得過的人,不然當南哥派人保護文哥,而文哥堅持要阿鬼等人來保護,有阿Mike這么厲害的槍手,阿來和阿信後起之秀,阿肥的槍械專家,阿鬼是跟文哥的就不用說了,配成了這樣無敵的五人團隊。
任務完成後,幾個人都知道阿信和大嫂的事,阿鬼作為當中資歷最高的人,南哥下命令解決阿信,阿鬼不敢違抗,不然自己也不保。阿信把話說開,如果阿鬼動阿信,就會找誰麻煩,又會搞得兄弟反目,所以兩邊為難。阿來的辦法是讓阿信跑路,這樣大家誰都沒有麻煩,讓阿Mike送阿信去碼頭,最後說服阿信回來領罪,阿肥居然是和阿鬼一隊的,肯定對其的為人做事很清楚,所以和阿來配合著換了阿鬼的槍,但是後來約好見面之後當阿鬼掏出來的白色的槍時,那麼為什麼阿鬼換了槍?他是讓知道自己不是那麼容易被騙的,社團也不是那麼容易被糊弄過去的,當阿鬼朝阿信開槍後,坐在旁邊的阿信不可能看不來子彈的問題,最後阿信有沒有被打死,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⑷ 這款武器叫什麼名字電影《僵屍之地》中的
四樓用的是機器翻譯?看著這么費勁啊。
⑸ 張國榮經典電影《槍王》中 張國榮所使用的是什麼槍
這是美軍研製的M1911手槍改進型,加長的槍管增加了實際距離和准確度.現在這種槍多數用於比賽.
⑹ 電影黑鷹墜落裡面出現了哪些槍
M16A2突擊步槍 電影中游騎兵的步槍大多數是M16A2,但也有少部分人用M733。現在美國陸軍已經大量裝備M4代替M16A2,游騎兵也已經換裝了M4A1。 電影中刻意表現的一個細節,游騎兵只能抵右肩射擊,因此出現了這樣尷尬的射擊姿勢。而三角洲隊員則左右手都能射擊。 在保護「超級64」墜毀現場的戰斗中,三角洲隊員也使用了直升機上的M16A2進行戰斗,飛行員邁克爾·杜蘭特(Mike Durant)的回憶中也有此描述。 CAR-15 BHD原著中提及三角洲隊員的武器主要是CAR-15,CAR-15是民間對AR-15/M16各型卡賓槍的俗稱。BHD電影中的CAR-15有兩種,一種是M727,另一種是M733。 M727突擊步槍 M727是柯爾特公司為美國海軍生產的M16A2卡賓槍,外形上M727和M720(即M4卡賓槍)差不多,只不過M720是單發/三發點射,而M727是單發/連發。事實上後來的M4A1(M927)就是M727的平頂機匣型。電影中的M727是三角洲突擊隊的主要武器,槍管下方掛著戰術燈,提把上有AIMPOINT COMP反射式瞄準鏡。 M733突擊步槍 M733本站的AR-15/M16專輯已經有介紹。BHD中不只是三角洲,游騎兵中也有個別人使用M733,不過游騎兵隊員的M733是沒有AIMPOINT COMP和戰術燈的。戰術燈和COMP可以說是BHD電影中區別三角洲突擊隊和游騎兵的方法之一,此外就是PRO-TEC的滑板盔和M88凱夫拉盔的區別了。 M14自動步槍 在超級64號戰斗至死的兩名狙擊手中,一個是用加了消聲器的M733(扮演加里·戈登),另一個是用M14(扮演蘭德爾·舒加特),是電影中唯一的M14步槍。有相關資料提到當年的戰斗中美軍使用了M21半自動狙擊槍,但電影中出現的卻是M14步槍。M14步槍是在M1伽蘭德基礎上改進的自動步槍,但在越南叢林中表現不佳,最終被M16A1所取代。但M14的射程遠,精度高,到現在還是特種部隊(如海豹、三角洲等)所採用的遠距離精確射擊支援武器。可能因為都是近距離的交火,所以電影中沒有出現狙擊步槍。 Aimpoint Comp反射式瞄準鏡 Aimpoint Comp本站也有介紹了。我無從查證是否當時的三角洲隊員都使用Aimpoint Comp瞄準鏡,但電影中卻成了僅次於PRO-TEC盔以外的第二辯認標志。所有的三角洲隊員的M727、M733上都有Aimpoint Comp,就連戈登的M14上也有。究竟是事實還是Aimpoint公司提供了贊助就不知道了。不過據說PRO-TEC是電影贊助商之一。 M249輕機槍 電影中的M249是早期的型號,槍管上沒有護熱罩,骨架型的折疊槍管。電影中採用了一種很少見的圓形彈袋,跟以色列奈格夫機槍的彈袋很相似。 M60通用機槍 M60通用機槍是當時支援火力之一,原計劃就是由四架黑鷹在奧林匹克酒店的四角懸降士兵布置M60和M249機槍小組以組成防禦陣地。那個從UH-60上掉下來的游騎兵Blackburn原本是M60的彈葯手,身上背了很多的彈葯,不知怎麼搞自己沒抓住繩子就掉了下來。但這種事太臭了,所以電影中就改為飛行員為了躲避RPG-7火箭而把他甩了下去。 M2HB重機槍 M2HB是美軍車隊的重要火力,這種.50BMG口徑的武器威力強大,安裝在HUMMV車頂使車隊能橫掃一切擋道的敵人。不過由於HUMMV的車體只是用鋁合金製成,雖然結構很結實,但卻沒有防彈能力,因此車隊在來自四面八方群眾武裝亂槍掃射下而傷亡慘重,而在車頂上無遮無掩的M2HB射手則更慘。事後美軍吸收了索馬里的教訓,才研製了防彈的裝甲型HUMMV——M1114。 有一半的索馬里武裝車的槍手也是用M2HB的。 其實電影中的美軍車隊還少了一樣重要的武器,在很多關於那些戰斗的記載資料中(包括BHD的原著)都有提及到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也叫榴彈機槍——像機槍一樣把40mm榴彈傾泄出去。當時的美軍車隊多次被索馬里民兵和平民組成的人堆擋在路中,就是全靠M2HB和MK19的夾擊火力在人堆中撕開一個個出口才得以逃生,不至被後面緊追而來的埃迪德「正規軍」撕成碎片,但如果將這種血腥場面照搬上銀幕,恐怕會有損「世界警察」的光輝形象吧,估計就是出於這種原因電影中就少了MK-19這種重要的道具。 拍攝花絮中,主要演員在游騎兵學校里學習武器操作程序時就有學習Mk-19,但電影中還是少了這件道具。 M9自動手槍 游騎兵的手槍是M9,如果我沒有算錯至少出現過3次,第1次是靶場上,第2次是一個HUMMV司機向車外射擊,第3次是著名的「索馬里長跑」中有一名士兵拿在手上跑。 M1911A1自動手槍 電影中三角洲隊員的手槍是M1911A1,表現M1911射擊的場面就比M9要深刻得多。主要是電影中的三角洲隊員們用手槍也用得太歷害了。雖然美軍早已用M9取代M1911,但美國人對這把.45口徑的手槍仍然情有獨鍾,M1911仍然是一些執法人員或軍人的自衛首選。 M134 Minigun 不管是電影還是當時的事實,AH-6「小鳥」和UH-60「黑鷹」上的M134為地面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UH-60在很多電影上都出現過,而AH-6和MH-6這兩種160特遣隊獨家裝備則是第一次在電影上露面。電影中M134的火力令人印象深刻,有很多增援的索馬里武裝就是在半途上被M134的彈雨所截殺,大大減輕了地面美軍的壓力。 MP5沖鋒槍 原著中提及到飛行員的自衛武器是MP5K,包括求援「超級61」的MH-6飛行員和「超級64」的飛行員杜蘭特,而電影中出現的都是標准長度的MP5。 M72 LAW M72反坦克火箭筒出現的鏡頭就只有這一處,射中了一輛汽車。 AK系列 索馬里民兵用的槍大多數都是AK這種便宜實用簡單易用的武器。而充斥電影畫面上的基本上都是折疊槍托的AKMS,此外還出現有RPK輕機槍。而那個主要的「大反派角色」在領槍時則選了一把AKS-74U。和其他成天內斗的非洲小國一樣,索馬里的民兵武裝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只會拿起槍來亂掃一通,而AK的連發精度比較差,因此盡管這種「群眾性火力」相當密集,但子彈大多打到天上去,對美軍士兵造成的傷亡不大。 DShk重機槍 在後面裝有一挺重機槍的小型卡車是當時索馬里各個軍閥的主要「技術裝備」,俄制的武器是索馬里武裝的主要武器,電影中的卡車上的重機槍一半是德什卡(DShk)12.7mm重機槍,另一半則是M2HB的。 G3自動步槍 索馬里民兵武裝也有使用G3步槍,出現的鏡頭不多,而且往往是一閃而過,因此很容易被忽略。G3出現的鏡頭至少有五處。 TT33手槍 打死舒加特的手槍就是俄制的TT33(也可能是中國的54式)手槍了。 RPG-7火箭筒 俄國制的RPG-7是索馬里武裝最主要的「大殺傷力武器」,用火箭筒打直升機是阿富汗游擊隊對抗蘇聯直升機時發明的,由於攜帶型反坦克火箭的速度慢、射程近、精度差,用來打直升機不容易,需要通過嚴格訓練,而且火箭大仰角發射時的尾噴焰在地面反射後還會令射手及周圍的人受傷(RPG-7尾噴口後20米范圍內都是危險區),需要事先做一些准備工作,例如在地面上挖一個大坑或在尾噴口上焊一個角鐵來折射尾噴焰。由於沒有攜帶型防空導彈,索馬里人的RPG-7是唯一能對擁有裝甲防護的「黑鷹」產生威脅的「先進」武器。不過用RPG-7當防空武器的確不太好用,當時索馬里人發射了大量的火箭,構成嚴密的火網,才打中了4架直升機(2架墜毀,2架返回基地迫降成功),其他沒有打中目標的火箭彈都掉回地上,造成建築物的損壞及平民的傷亡。我還記得93年看新聞聯播轉播CNN的新聞畫面上,黑鷹是被打中肥大的機身或尾梁中部的,而電影中的RPG-7神射手倒厲害得很,都能打中窄小的尾漿,這種射擊水平真是令人敬仰啊。 1993年美軍正在換裝,大多數作戰部隊都換上三色沙漠迷彩了,但頭盔罩布卻仍然是舊式的六色沙漠迷彩,電影中把這一細節都注意到了。
⑺ 電影慕尼黑慘案里三個男特工殺那個荷蘭女人的時候,用的那是什麼武器
是一種便於偽裝的單管小口徑子彈發射裝置,內裝消聲器,嚴格來說不能說是真正意義的槍,它的射程很短,殺傷力不大,僅能用於近距離殺傷人體(從女殺手中槍後沒有後仰反應和沒有穿透人體就可知道子彈的威力不大),而且每次只能填裝一發子彈,發射時,靠人力推動撞針,從而引燃子彈底部的高爆炸葯,激發子彈。裝置的內部機構跟我們小時候玩的發射濕紙巾團的管管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