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黨用毒氣室殺猶太人的電影名字叫什麼,有能看到殺人畫面的
電影《灰色地帶》和紀錄片《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遺忘的證據》
中文片名 灰色地帶
原片名 The Grey Zone
影片類型 劇 情
片長 108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劇情介紹
1944年,在德軍的第一焚化廠,又一批猶太人被無情地送進了毒氣室,幾分鍾後,雖然隔著厚厚的鐵門,仍能聽到他們撕心裂肺的呼喊、無助的敲打和絕望的 呻 吟。在鐵門的另一邊,霍夫曼和其他幾個等待著搬運屍體的猶太人卻都木訥地站著,臉上早已沒有任何錶情,因為幾個月來,這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都曾無數次地譴責自己這種幫助德軍 屠 害同胞的行為,然而面對被屠殺和繼續 苟 活,他們選擇了後者。 鐵門打開了,幾十具屍體橫七豎八地布滿了毒氣室的每個角落,他們開始機械性 地將屍體扛起扔進焚屍爐。突然,霍夫曼發現了一個還有微弱 喘 息的小女孩,因為地上的一灘水,小女孩還僥幸活著,霍夫曼和同伴們動了惻隱之心,他們偷偷將小女孩送到了焚化廠唯一的猶太醫生那裡,小女孩活了下來。然而,幾個人還沒來得及考慮怎樣安置小女孩,德軍就發現了他們的秘密,一個同伴被當場擊斃,幸而醫生以拒絕給德軍看病威脅德軍放過了小女孩。 前線,盟軍加快了進攻的速度,這里納粹也加快了 屠 殺的速度,面對隨時都可能喪命的 處 境,焚 化 廠里的猶太人決定奮起反抗。 在距離焚化廠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德軍的兵工廠,霍夫曼等人聯合起在那裡勞役的猶太女人,偷偷將火葯藏在即將運到 焚 化廠的屍體的衣服里,沒多久,當他們積累了分量不少的火葯,便發起了 暴 動。然而在德軍超強火力的壓制下,暴 動很快便被鎮壓,參與的猶太人被一個個殘忍地 殺 害,但他們並不恐懼,因為他們堅信勝利即將到來,只是他們沒有機會看到了而已。
2. 二戰時期有部有名的電影叫什麼
01、《莫斯科保衛戰》
80年代的鴻篇巨制,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戰爭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詞也來自該片——蘇軍連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領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斗,在犧牲前高呼:「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02、《卡薩布蘭卡》
在無數影史最偉大的愛情電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亂世佳人》或《羅馬假日》汗顏不已,作為二戰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樣毋庸置疑,第1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設在二戰時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鎮卡薩布蘭卡,以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為導向,採用傳統的正敘手法,通過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愛、別離的回憶,及男主角對女主角訴說愁腸苦衷,講述了一段動人、美麗、崇高、宛如童話的愛情故事。無論劇本的改編、導演的掌控、演員的表現均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03、《巴頓將軍》
人物傳記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喬治-斯科特戲里戲外均入木三分地詮釋了角色——開篇6分鍾的教科書級演說,其表現簡直是「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而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領獎,不懈地斥責好萊塢的盛宴不過是「荒唐的聲色犬馬」。本片據說是尼克松他最喜歡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國人對美國政體的信念產生了動搖,而侵越戰爭的失敗更使美國青年紛紛拒服兵役,當眾燒毀兵役證。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揚牛仔精神的電影,隱藏的政治動機不言而喻。盡管如此,仍不能抹殺這部出色的歷史巨片的精良品質,而「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劇式英雄」的准確定位,堪稱本片成功的關鍵。
04、《鋼琴家》
淫賊巨匠羅曼·波蘭斯基根據維拉德斯勞·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而成,同時,又在其中大量回顧了自身的童年經歷——作為一名波蘭的猶太人,在德佔區內生不如死、暗無天日的生活。陰郁無望的氛圍、深沉悲涼的心境,在波蘭斯基凄厲決絕的鏡頭下,愈顯猙獰。納粹令人發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藝術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緊牙關。最震撼的鏡頭既不是意念的鋼琴演奏、也不是德國軍官的良心發現;主人公聽到腳步聲遠處的腳步聲,急中生智撲倒在地,一隊路德國兵囂張地跑過,根本沒在意他——鏡頭俯瞰:屍橫遍野。
06、《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與《攻克柏林》、《莫斯科保衛戰》並稱蘇聯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蘇聯電影史詩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蘇德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重兵集團,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實施的一系列戰略性攻防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蘇聯政府的協助下,以幾近完美的水準將歐洲戰場的偉大轉折點真實地還原,為20世紀蘇聯戰爭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3. 二戰納粹集中營電影
《灰色地帶》(The Grey Zone)
◎譯 名 灰色地帶
◎片 名 The Grey Zone
◎年 代 2001
◎國 家 美國
◎類 別 戰爭/劇情
◎語 言 英語
◎IMDB評分 7.2/10 (2,792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252480/
◎片 長 108 min
◎導 演 蒂姆·布萊克·尼爾森 Tim Blake Nelson )
◎主 演 David Arquette ... Hoffman
Velizar Binev ... Moll
David Chandler ... Rosenthal
Michael Stuhlbarg ... Cohen
George Zlatarev ... Lowy (as Georgy Zlatarev)
◎簡 介
改編自真人真事,「芹亂祥灰色陪辯地帶」是部撼動人心的故事。奧斯維嫌搏辛集中營里一名納粹醫生及一名猶太囚犯(David Arquette)正面臨著道德上的灰色地帶,他們必須選擇搶救命在旦夕的14歲少女或是牢里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囚犯。這部電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我們願意犧牲自我到何程度來拯救其他人的性命?
4. 有部台詞叫 說完元首憤怒的折斷了鉛筆的電影叫啥
《帝國的毀滅》是一部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合拍的劇情、傳記、歷史、戰爭電影,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執導,伯納德·艾辛格、Joachim Fest、Melissa Müller參與編劇,布魯諾·甘茨、茱莉安·柯勒、烏里奇·馬特斯、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科琳娜·哈弗奇等人主演。
該片以1945年納粹德國的最後幾周為背景,展現了希特勒和他的追隨者們在納粹政權瓦解過程中的掙扎與崩潰。影片中有一句經典台詞:「說完元首憤怒地折斷了鉛筆」,這句話不僅揭示了希特勒的狂躁與絕望,也深刻地表現了納粹政權崩潰前夕的混亂與恐懼。
影片的製作精良,場景還原了納粹時期的德國,從宏偉的柏林宮殿到破敗的地下室,從庄嚴的國會大廈到骯臟的街道,都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那個動盪的時代。演員們的表演也非常出色,特別是布魯諾·甘茨飾演的希特勒,他將這個角色的復雜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自信滿滿到絕望無助,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精彩的表演和宏大的場景,《帝國的毀滅》還通過多角度的敘事方式,展現了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無論是政府官員、納粹黨員,還是普通市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掙扎,這種真實感使影片更加引人入勝。
影片的最後,希特勒在柏林地堡中孤獨地等待著末日的來臨,他的絕望和恐懼,以及最終的自殺,讓觀眾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巨大災難。整部電影通過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提醒我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5. 影片《地下》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地下》(Underground)這部影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是由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執導,拉扎爾·里斯托夫斯基、米基·馬諾洛維克、米里亞娜·約科維奇、斯拉夫科·斯提馬科主演的一部超現實荒誕喜劇電影,於1995年10月2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南斯拉夫從1941年納粹佔領時期至1995年內戰結束的曲折歷史,該片故事情節縱越半個世紀,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半個世紀以後,時間一眨眼到了1995年,在德國精神病院里關了數年的伊萬無意看到報紙上通緝Marko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道哥哥欺騙了自己,於是沿著地下隧道走回了故鄉,但此時南斯拉夫卻已土崩瓦解,戰火紛飛,Petar成了戰爭的領袖。坐著輪椅的Marko還在做軍火生意,憤怒的伊萬將他打死,自己隨後在教堂中上吊,陪伴Marko的娜塔莉也被士兵射殺。而孤獨的Petar彷彿聽到兒子的呼喚,縱身跳入了水井,穿過那裡同妻兒重聚,跟朋友冰釋前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從抑鬱悲觀氣氛貫穿了整個影片,因此取名為「地下」值得觀眾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