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師傅講的是什麼意思
電影《師傅》講了南派宗師陳識北上開武館,由此觸發一段武林傳奇的故事。
南方小拳種「詠春」傳人陳識想要在天津開館授徒,但受限於一些不成文的規矩,陳識必須先隱姓埋名教出一個徒弟來替他踢館。踢館成功後,徒弟被趕出天津,師父留下開館授徒。但隨著劇情的演變,徒弟耿良辰意外被武行害死,於是一生受限於規矩的陳識憤而打破規矩,為徒弟報仇。
電影《師傅》表面講的是中國武術,其實里子里講的卻全是傳統的中國規矩。懂規矩、用規矩、守規矩,再直到打破規矩,這部影片反覆扣緊了「規矩」的概念,顯得深邃而有意境,人生自有規矩。
《師傅》劇情詳解和結局介紹
一、劇情詳解
年間師父陳識(廖凡飾)為完成「詠春北上,弘揚武學」的使命,來到天津。初來乍到的師父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於一家西餐廳邂逅了師娘(宋佳飾)並一見鍾情,後經人說親二人喜結連理。為了在天津開武館立足,師父陳識收當地青年耿良辰(宋洋飾)為徒,徒弟需按照江湖規矩代替師父踢館,二人由此被捲入一場江湖巨變。
最初二者各懷心事,卻在經歷了一番「生死劫難」後,生出難以割捨的情義。師父本以弘揚武學為終生寄託,徒弟只是他圓江湖之夢所藉助的手段,卻在不經意間為其命運所牽系。徒弟飛揚勇決,放盪不羈,卻總在重要關頭堅守使命。他們既初心仍在,卻也難負真情。
二、結局介紹
《師傅》的結尾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陳識與趙國卉的結局。一個是陳識與耿良辰的結局。小說中其實陳識和趙國卉都並不互相了解對方,因為彼此的交流並不多,而陳識更是因要隱瞞自己裝窮欲揚名的意圖與她多有保留。知道接近尾聲趙國卉才確定自己對陳識不是被迫而是喜歡,陳識和她其實是直覺上的相互吸引。
而作者也很有意思寫到對於陳國卉最後一次「露面」時他這樣寫「趕了兩條街,已看不到陳識和追他的人,腳腕累的如剛炸好的油條,一掰即斷。起心動念,小狗「嗷嗷」的叫著,丟下她,飛速前奔,消失於人流中。」而當最後陳識殺出重圍到達車站時:「站台上,沒有她。想起鄭山傲的話:「男人的錢不就是讓女人騙的嗎么?」她換了車票,乘更早一班火車而去,丟下了它。」
陳識與陳國卉的故事到此為止,陳識心中趙國卉如那個騙了男人錢的女人一去不返。而趙國卉,或許仍在某個地方等著一個等不到的人。
而第二部分的結局,陳識和耿良辰的故事:耿良辰毫無疑問是死了,有人說開頭的對話其實是耿良辰假死的表現,而《師傅》中已明顯表達那段對話是在耿良辰剛剛踢完第八家武館正要去踢第九家武館的時候發生的。而且林夕文心理活動是:「唉,他如活著,武行也能有趣些。」也表明了耿良辰確實是死了。
㈡ 電影《師傅》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師傅》電影的結局含義解讀:
1. 結局的含義在於,那封信的送達,意味著陳識只要能夠收到,就等於告訴他能夠被追殺至死,因此陳識就必須隱姓埋名地度過一生,這便是鄒館長的目的。因此,是否真的被殺已經不重要,陳識已經等於死了。
2. 鄒館長是一個做事周到的人,即使得到了師娘也要南下的消息,也還是要用信告誡陳識,天津再也不能回去。信里的內容究竟是什麼確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警告陳識:「信能到你手中,你的命依然在我手中。」
3. 鄒館長明眼看出二人情深意重,陳識斷不會犧牲了趙國卉,獨自回到天津。詠春拳,在天津絕了。
4. 鄒館長說詠春拳絕了是因為,林督軍對外是陳識殺的,她必須要陳識死了才對軍屆有交代。現在她給陳識送信,是為了告訴陳識,她可以隨時找到他和他的女人,他要是聰明就應該隱姓埋名,當自己死了才好,不然她隨時能上門。
影片評價方面,《師父》中的武林故事,並非人們印象中的家國大愛、快意恩仇的熱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該片的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當徒弟因師父而死,師父卻並未醒悟,依舊為了自己的大業知難而行,最終卻落得倉皇而逃的結局。徐浩峰對人物塑造和故事構造都突出了寫實,他寫的是現實武人,並非臆想出來的武俠,著力點在他們的真實生存狀態和近代武館的揭秘。所謂的宗師也不過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馳騁的大俠們大相徑庭,也使得這個故事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