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劉德華紅了40年,你最喜歡他的哪個作品
影視作品中覺得最喜歡的,看到他在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塑造,還有點滴鏡頭的無私付出,不是每個電影人能做得到的,影視作品《失孤》為我們呈現的,不僅僅是一個父親尋找孩子15年的故事,而是一個普通人在自己信仰的道路上,不斷 修行 的故事。(原型人物郭剛堂為找尋兒子的故事)其實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相對於金錢、權利甚至知識,更多的父母會 把孩子作為自己的信仰。電影《失孤》,講述了一位父親15年如一日踏遍中國尋找被拐孩子的故事。與其它同類題材影片追求「先苦後甜,結尾大團圓」路線不同,《失孤》中對整個尋子過程的表現,都比較平淡,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眼淚。而結尾,也沒有大家希望看到的圓滿結局,而是以僧人對這位父親的點撥結束。結尾處,執著尋子15年的雷澤寬問道:「大師,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是我丟了孩子?」大師回答:「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這個開放式的結局,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 有的觀眾覺得結尾的意味太深太模糊:「感覺意思是說找就有希望,不找就沒希望,但是找也不一定能找到。說了跟沒說一樣,搞不懂大師到底什麼意思。」也有一些為人父母的觀眾表示:「大多數丟孩子家庭,其實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與其像其它電影或者紀錄片那樣,拍一個找到了孩子的奇跡,增加無意義的希望,倒不如像《失孤》這樣,用佛理來點撥那些無法自拔的父母。」事實上,《失孤》的導演彭三源和主演劉德華都是非常虔誠的信佛之人,在最近的采訪中他們也曾談到,其實關於佛的寓意並不僅在結尾,而是貫穿了影片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