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踩到了地雷不能把地雷按在鞋底拿出來再排雷
與人們通常在影視作品中得到的知識不同,現實中大多數地雷根本不具備松發能力,踩之即炸,不可能有什麼踩住不動排雷的可能性。
真實的地雷引信一踩即炸,被打開的彈簧撞針已經處於擊發狀態,然後被鬆散的卡在位置上,只待有倒霉蛋一腳踩上來,它便會「挺」過卡口,然後直接撞在發火葯上,迅疾引爆整顆地雷。
換句話說,地雷不存在某些人想像的「圓珠筆式回彈」環節,彈簧被滾珠卡銷卡住,過了這個卡銷,它馬上變成被扣動扳機的步槍,撞針「啪」的一下將地雷擊發。
我們可以拿來一個地雷的引信看看,主意那個小小的名為「striker retaining balls」的滾珠,它便是名為「撞針固定球」的撞針卡銷,撞針往外做了一個很淺的凸起,正好被這個滾珠卡住。
人如果踩中地雷,身體重量便會將撞針從這個「撞針固定球」上硬生生踩過去,這樣撞針就等於被釋放了,遇到下面幾乎緊貼著的火帽,二者一觸即炸。
由於地雷的品種不同,各國的引信設計也不同,所以我們只能從原理上去了解這種結構,不能對號入座。但總而言之,標準的反步兵地雷是不可能有松發原理或結構的,要麼踩上就炸,要麼踩踏重量不足以踏開保險,導致地雷不能釋放擊錘,這時候完全不必要擔心什麼「松腳炸」,趕緊輕輕抬腿躲遠點吧。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即地雷長時間埋在地下,導致雷體發生了故障。通常來說一顆地雷保存不了太久,二戰盛行的苦味酸成分地雷還會腐蝕鐵質殼體,形成苦味酸鹽,導致自己過敏爆炸。但從這些年時不時出現的戰爭遺留地雷來看,它們維持一種「量子」化的工作能力還真不見得不可能。
在某些常年依靠地雷進行防禦的地段,受各種自然情況變化影響,也會產生很多七零八落的故障雷,它們也不一定踩上即炸,這個得看人品。
那麼「松發雷」是怎麼來的呢?這種雷一般都屬於戰場上設計的「詭雷」,即提供給工兵或特殊任務士兵使用,用以製造陷阱的地雷。
為了更方便的使用,它們往往不設計成專門的整體地雷,而是僅以引信的方式,配合其它爆炸物使用。比如美軍的M1松發引信,它可以擰在手雷上,也可以插入TNT中使用,還可以直接連線做成拉發雷、絆發雷。
比如美軍的M1型松發引信,上圖是它配合TNT炸葯盒的使用方法,設置好了工作模式,插上就能用。炸葯只是戰斗部,引信才是決定地雷爆炸方式的核心。
實際上人們也不會在這些簡單的爆炸裝置上搞什麼逆天黑 科技 ,它們僅僅是最簡單的彈簧機關。
所謂「松發」的秘密很簡單,就是個向外彈的蓋板。使用松發功能時,人們會在開啟松發功能後將之壓在重物下,如果有人挪開重物,松發引信的蓋板即向外釋放,從而打火引爆炸彈。
所以,從松發雷的設計環境來看,它一般被設計成連鎖爆炸裝置,比如在一顆正常地雷下設置,炸死起雷的工兵,或者壓在一個惹眼的障礙下面,當人們搬開障礙的時候,炸死搬東西的人。或者還可以撤退時埋在掩體沙袋下、死屍下、武器下,給對方打掃戰場造成巨大威脅。
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送發雷就是個反向設計的東西,普通地雷踩下去炸,而松發雷是不用踩,松開才炸。
換句話說,即便你踩到的是一顆松發雷,那也大可不必搞什麼插刀子、脫鞋子的影視劇花招,只要按住蓋板不讓它外翻,你甚至可以將它刨出來捆成粽子帶著玩。
大實話:排雷是在沒踩到的時候排的,踩到了那就是中招了。
電影中大家可能都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就是電影的主人公在踩到地雷的時候,只聽見清脆一聲響,然後主人公面色緊張,站立不動,嘴上說:「我踩到地雷了」。
這樣的場景出現多了以後,就給很多造成誤解,認為地雷踩到只有在松腳之後才會爆炸,但是,只要你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想明白這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情形。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什麼叫:「排雷」,排雷這是在地雷沒有被觸發引信的前提下發現它了,然後及時拆除引信,進行排除。
而這種腳踩到地雷的情況,就代表已經是中招了,如果真的可以如問題中所說的踩到之後用鞋底按著,然後再排雷,那還費什麼勁兒發明什麼排雷器啊,排雷器的作用就是及時發現沒有被引爆的地雷。
所以說,如果是現實情況下,遇到這種事基本踩到就直接爆炸了,你的知道,地雷的作用就是用來炸死人的,不是給你踩著玩兒的。
然後,咱們再來說為什麼影視作品中要有這樣的設定,這個其實就是劇本寫作的一個套路了。
因為你會發現,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跟「主角」掛鉤的,也只有主角能在踩到地雷之後有機會生還,你看那些配角,槍聲一響嗝屁了,根本用不到地雷這種武器。
那麼,為什麼主角兒身上要有這種情節而設定呢?這其實主要就是為了給觀眾製造緊張感。因為主角必須要在成功的路上遭遇各種挫折,然後才會有內容往下看。這才是符合大眾對英雄成長的想像的,即:英雄不能死,但是,也不能太順利,這才叫英雄;一帆風順的話,觀眾估計就該不平衡了。
舉個例子來說,電視劇中的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富二代,然後被父母送到國外去讀書,一路下來都是父母安排好的,長大後又順利跟自己心愛的人結婚,生孩子,事業有成,最後將家族產業發揚光大。
雖然這種事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但是,這大多會激起觀眾的仇視心理,大眾會認為,這種人一點挫折都沒有,然後再對比自己的生活,一路磕磕絆絆,這也太不公平了。
那麼,你覺得觀眾會喜歡這樣的影視作品嗎?顯然不會的。
因為影視作品的關鍵就是要在一個小時內盡量讓觀眾的情緒產生各種起伏,而不是平平淡淡,這個規律你可以看各種優秀的作品和那些低評分的作品對比,基本上差評的作品都是沒有什麼情緒起伏的。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註: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關於踩到地雷之後自行排雷解困的電影有兩部,一部是《集結號》,另一部是《戰狼》。
《集結號》
當中趙二斗(鄧超飾演)踩雷之後,穀子地(張涵予飾演)使用匕首扎透軍靴再用雙手壓實匕首的兩端,鄧超再把腳抽出來脫困...影片當中說的是法國製造的反步兵地雷,實際上從外形上看它是反坦克地雷,需要180公斤以上的壓力才能爆炸,鄧超就是踩上後把腳抬起來也沒事兒。
那麼,現實戰場上是否會出現電影橋段這樣的情況呢?這就需要了解一下反步兵地雷的種類了,目前反步兵地雷主要分成:壓發雷、絆發雷、松發雷和人工擊發地雷這四種
其中人工擊發地雷也就是所謂的「闊劍」(闊刀)反步兵地雷,它是由人工控制和擊發的,根本不需要觸碰上以後才爆炸...所以,不在問題的討論當中。
美軍M1型松發雷,它的主要部分就是機械引信裝置,而雷體部分只要是能和引信介面匹配都可以,迫擊炮彈甚至手雷都行。
就電影當中而言,踩踏上後並且在別人幫助下脫困的應該是「松發地雷」。松發雷的引爆原理是:當有人踩上去之後它並不立即爆炸,踩踏的壓力會觸發並且釋放引信的保險銷,使地雷處於引爆狀態,當抬腳後,引信釋放彈簧撞擊擊針,沖擊引信的火帽將地雷引爆。
《戰狼》裡面冷鋒(吳京飾演)踩到的也是反坦克地雷,還是著名的72式反坦克地雷。
但踩踏上松發雷只要不抬腳,繼續施以壓力彈簧就不會呈彈起狀態,它就不能擊發引信,地雷也就不會爆炸,這也給了其他人協助排除地雷的可能,但是在戰場上出現電影情節是很少見的,因為士兵踩上去之後再抬腳屬慣性思維,也是人控制身體平衡的本能,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感覺自己已經踩到了地雷...所以,被地雷炸死炸傷是很普遍的事情。
松發雷可以排除,如果是觸發雷或者拌發雷則會立即爆炸,因為它們的引爆方式與松發雷是不一樣的,觸發雷使用的是瞬間擊發引信,當人踩上之後擊針就會⬇️撞擊引信引爆炸葯將小腿以下部分炸爛!
而絆發雷是在提環上系了一根尼龍的絆線,拌線的另一端有一顆釘子,起到固定和綳緊拌線的作用,當人的腿拌到這根絆線之後引信彈簧就會松解彈開,同樣是擊針向下⬇️擊發火帽引爆雷管,但絆發雷是雙雷體結構,雷管先引爆外部雷體內的拋高炸葯,將內部雷體彈高到3~5米的空中後再爆炸,這樣雷體上的預制破片就會形成較大面積的彈片殺傷...從人拌到拌線,到雷體彈出,再到凌空爆炸時間只有2~3秒鍾,士兵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根本來不及躲避,也根本沒法將它排除,除非是有工兵專門對雷場進行處理,所以觸發雷和絆發雷在戰場上是不會像電影當中那樣排除的。
現實當中的戰場上確實有過踩到松發雷並且像電影當中那樣排除的事例,2016年1月我國駐非洲馬里維和部隊馬向前、孫寶瑋帶來其他維和戰士執行任務,途中孫寶瑋就踩上了一顆老式的松發雷,我維和官兵訓練有術見狀,迅速的脫下外衣裝滿石塊和泥沙,同時另幾名戰士抽出刺刀沿孫寶瑋作戰靴的鞋幫處插入(和電影情節一樣)並且雙手壓實不使地雷彈簧松解,然後將孫寶瑋的靴帶解開把腳抽出來解困,其他戰士則再將裝滿石塊泥沙的作戰服壓在刺刀上面...這個事例說明戰場上遇到重大險情的時候一定不要慌張,要冷靜的知道自己踩踏上的是什麼樣的地雷,然後再進行合理的排除,否則就會丟了性命!
一看就是受到電影的影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電影為了製造緊張氛圍給觀眾挖了很多坑,讓很多人認為定時炸彈只要剪對了線就不會炸,地雷踩上去只要不松腿也不會炸,實在要松腿的話邊上挖一個坑快速跳進去(《戰狼》里邊上是一條天然的溝),夠快的話就連皮毛都傷不到。這種只要腳一松開就會爆炸的地雷,軍迷們形象的稱之為松發地雷,而電影中還有另外兩種出場更多的地雷,一種是壓發,一種是拌發,也就是踩上去或者不小心碰到連接引信的線就會炸,只是這些地雷一般都是給快速領盒飯的人准備的,只有主角才配踩松發地雷。
但其實用壓發、松發、拌發來歸類地雷還有有一點點不準確,事實上他們僅僅指的是地雷引信的類型而已,同一類型的地雷可以用不同的引信,甚至組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像美國生產的M1系列松發引信就可以單獨配合多種地雷使用,甚至極端的情況下直接套在手雷上就地改裝出一個地雷來。
當然在真正殘酷的戰場上,壓發和拌發引信的地雷也是最常用的,在叢林作戰中拌發就先顯得更實用,被觸發的范圍也會更大,而在公路區域壓發則用得更多。至於松發引信更多的則是布置詭雷,這種引信的布置也更危險,需要小心謹慎的布置,危險性非常大,一般用於對付排雷人員,防止地雷被拆除,因此松發引信也被稱為反排爆引信。
另外踩中了松發引信的地雷你是根本不知道的,他不會像電影那樣,主角一踩中地雷就警覺到了,然後停下來慢慢想辦法排雷。而現實情況則是你踩中了根本就不知道,也就不會有題主說的那樣:「踩到了地雷就把地雷按在鞋底拿出來再排雷」的問題了。
地雷裡面是有彈簧的
大家可以拿一根筆裡面的彈簧作為實驗對象
然後用食指將其按在牆壁或者桌子上,這時候手按到最大力度保持彈簧不反彈,就是電影裡面主角踩著不敢動的原因,不能讓其反彈。而提問者所說的挖出來,其實想法是可行的,但實際幾乎不可能,因為你在挖坑的時候,如果挖的太寬松,地雷就會往下掉,這時候上面的彈簧也會助力將其本身往下推,彈簧一展開就一樣會爆炸了,除非地下有很平且堅硬的岩石,才能保證。但是地雷哪有埋在岩石里的,都是松軟的土裡面。
不知道我解釋以後題主明白了嗎?
電影電視看多了吧,踩上第一時間你只能聽見自己的嚎叫與垂死掙扎。
對於壓發式,我們一般採用在爆炸前0.3秒內向旁邊卧倒,直接躲到彈片殺傷死角來處理。
對於松發式,我們通常採用先踩住不動,然後用戰術匕首插入鞋底與地雷之間,用手壓住引信,再請戰友找一塊大石頭壓住匕首就可以走人了。
對於處理彈跳雷,我們都經過特殊訓練。在叢林作戰中要隨時觀察周圍環境,尤其要選擇有障礙物的線路行進。彈跳雷在從地下跳至空中爆炸高度有一個時間間隙,這個間隙大概有一秒鍾,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三米以內有大樹,我們會在0.3秒內魚躍前滾翻至樹後避彈;如果附近沒有大樹要麼用腳把它踢出殺傷范圍,要麼用手把它拍回地下,然後卧倒……對於地雷這種東西,我們導演總是有辦法對付的。
可不可以另一個人幫助把鞋摁住,松鞋帶把腳抽出來,在鞋子上壓塊大石頭?
影視劇看多了。現在的地雷只要踩著就炸,不管你挪不挪開。
松發雷是極少數,大多數是壓發雷。你被美國電影騙了,交了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