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R級文藝電影:《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
在18世紀的巴黎,一個名叫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的奇特人物誕生於魚販市場。他的生存環境惡劣,但一次偶然的體香體驗讓他痴迷於佔有。誤殺少女後,他不僅不覺愧疚,反而遺憾香氣消逝,於是拜巴爾迪尼為師,遠赴格拉斯學習油脂離析法,最終創造出世上獨一無二的香水,混合了13位少女的體香。電影《香水》改編自帕·聚斯金德的同名小說,盡管是R級,卻與傳統殺人犯電影有所不同。
導演湯姆·提克威以獨特視角呈現氣味王國,將視覺與嗅覺緊密結合。電影中,格雷諾耶殺人不再是為了驚悚,而是實驗與藝術追求的結合,少女的死亡似乎成了藝術的一部分,賦予了電影更深層次的情感。電影中的裸體與性愛並非為了獵奇,而是為了展現格雷諾耶對香氣的執著和香水的魔力,如處刑廣場狂歡的場景,象徵香水的威力和對美的追求。
原著中,格雷諾耶的動機是證明自我存在和征服世界,而電影改編則加入了愛與被愛的主題,使得角色的情感更為復雜。盡管他製成了香水,但內心的孤獨和對愛的渴望才真正觸動了他。電影通過對比格雷諾耶的無味與市民的狂歡,揭示了香水與人性的諷刺。格雷諾耶的崩潰和安托萬的哭泣,象徵著香水雖能征服世界,卻無法填補內心的空缺。
香水的世界裡,提克威的改編使得觀眾更容易理解和共情。電影巧妙地將復雜的情節與情感變化融入探討人性與愛的主題,使得《香水》成為一部別具一格的R級文藝電影。最後,電影以格雷諾耶在魚販市場的悲涼結局,以及香水帶來的毀滅性後果,留給觀眾深深的思考。
『貳』 法國電影香水究竟想表達個什麼
法國電影《香水》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探索了一個關於嗅覺、慾望與命運的深刻主題。影片主人公巴蒂斯特·格雷諾耶,天生擁有超凡的嗅覺,卻飽受社會的歧視和冷漠。他渴望復制並掌控所有的氣味,以此來填充自己被拋棄的孤獨生活。
在巴黎的尋香之旅中,格雷諾耶邂逅了純真少女香,為了擁有她,他犯下罪行。隨後,他的天賦被香水製造商巴爾迪克發現,格雷諾耶在香水世界中找到了價值,他的香水作品不僅拯救了作坊,還揭示了氣味對人們情感的深刻影響——氣味能觸及人心的深處,控制人們的慾望和情感。
然而,隨著對掌控香氣的痴迷,格雷諾耶走向了極端,他殺戮少女以提取她們的體香,製造出具有魔力的香水。這瓶香水引發了社會的狂熱,但最終卻導致了他的悲劇性結局。在自己的出生地,人們對他的恐懼和嫉妒轉化為暴力,他以悲慘的方式落幕,揭示了惡行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後果。
《香水》通過格雷諾耶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惡可能以何種形式生存,以及慾望和權力如何扭曲人性。這是一部關於愛、恨、慾望與毀滅的視覺詩篇,讓我們對氣味的力量和人類行為的復雜性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