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是如何發明的
電影他的誕生與攝影技術的發展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眾所皆知,最初的影片是有一張一張的照片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速度不停的切換照片播放給人視覺上的,人物在動,呈現出視頻的感覺。
早在1823年的時候,銀版照相法誕生,但是在那個時候,照相技術極度不成熟,當時的一張照片需要14個小時來進行曝光,可想而知,如果想要一個兩秒的視頻都需要許多張照片,這都算得上是一個大工程了,更何況幾十分鍾的電影。在人們成功地掌握了電影的拍攝與放映方式之後,這才讓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由最初的膠片發展成現在的數字數碼電影,從以前每分鍾24張照片的規格,發展到現在64,到現在的藍光、高清等。
B. 現在拍電影為什麼還用膠片
羅大佑曾經說過,現在的人們越來越不珍惜音樂,因為音樂越來越容易得到和儲存.現在的人們怎末會理解80年代聽磚頭錄音機的那種興奮感?又怎末能理解那時人們攢錢買卡帶或者用空白卡帶復制音樂的辛苦?
我想,膠片的使用也是這個道理.當很多家庭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錄象時,當更多家庭(包括我在內)可以用很少的錢欣賞到D版電影時,也就是說,電影越來越容易得到時,人們對電影的感覺在消退,對電影人的尊重感也在消退.
這樣,從事電影工作的人會明顯感覺到失落,這也就是為啥很多導演會偏愛膠片的深層原因.
從技術角度看,在欣賞賈樟柯的電影時,我個人一個很明顯的感覺是,因為使用數碼攝像的成本較低,導演及攝影會下意識地增加長鏡頭和空鏡頭的數量,從而降低了影片的觀賞效果。同時,數碼攝像也會由於重排成本低而使演員忽視台詞及表演的准確性的培養。
當然,數碼攝象機最終還是會取代膠片的,電影歸根結底還是屬於娛樂業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容易儲藏和剪輯是數碼攝象機的明顯優勢,但是,膠片電影的相應缺點正是其讓人珍惜的原因所在。
C. 什麼時候拍電影不用膠卷了
2000年拍電影不用膠卷了。追溯到上世紀的轉折點,襲碰派2000年好萊塢決定舍棄膠片拍攝,全面轉型為數字化,好萊塢開始舍棄膠片的征程,為電影數字化轉型鋪路。二十年後,當《復仇者聯盟4》坐在全球影史票房排行榜首位的寶座,人拍賀吵世們很難想像,這27.89億美元的票房是由當初膠片這個翅膀煽動的。
D. 我想問,電影和電視劇都是用膠卷么 又或者專業的解釋下什麽拍攝手法成本最高,效果最好。
現在除了個別導演的愛好,已經很少人用膠卷拍電影了。很久很久以前,電影和電視拍攝都是用膠卷的,因為成本問題,後來電視拍攝逐漸採用了高分辨錄像帶拍攝,而電影仍舊採用膠卷,因為在當時的技術環境下,膠卷是最好而且解析度是最高但價格最貴,只有電影工業可以承受,電視劇承受不起。再後來,就都換數碼拍攝了,因為數碼方便,還省了膠卷轉化數字信號的問題,方便後期製作。
如果說單純的拍攝成本高,肯定是膠片拍攝,早上、上午、中午、午後、下午、黃昏、晚上、屋裡、水下......不同的場景需要用不同的膠片才有好效果,這裡面都是錢,你也永遠無法估計演員會NG多少次,每NG一個鏡頭損失的就是一段段廢膠片。而一部90分鍾的電影,每秒24幀膠卷畫面,需要126900幀,一盤電影膠卷大約500幀,需要260盤膠卷,總長度大約3~4公里,按富士VIVID ISO250膠卷市場價大約1000人民幣一盤,總開支大約26萬。這個是估算的價格,不同環境需要用不同ISO的膠卷,不同ISO的膠卷費用不同,所以價格應該超過30萬,而且是不計算損耗的價格,理想的損耗通常是片長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計算了最低損耗的話膠卷開支接近90萬。再就是膠片要轉化為數字信號進入後期,要保證最好的質量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有可能逐幀逐幀的高解析度掃描,例如電分掃描,一幀畫面電分為4K解析度大約200~400M左右,每M大約5毛成本,126900幀全部電分數字化得多錢?最少1200萬!
E. 現在還有誰什麼電影是用膠片拍的都是數字的了么
2012年是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的分水嶺,2011年10月9日馮小剛微博宣布《一九四二》是其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膠片電影。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停止發行膠片拷貝,宣告了膠片電影的結束。從2012年起,數字電影拍攝逐漸佔主流。各大影院更是幾乎數字放映。現在的電影幾乎都是用數字電影攝影機拍攝的,很少用膠片拍攝,因為現在國內膠片洗印廠全都關停,國內最後一條膠片洗印生產線——上海電影技術廠於2016年10月關停了膠片洗印生產線。全球可以膠片洗印的地方也寥寥無幾。只有美國諾蘭等極少數導演,才堅持用膠片拍攝,不知以後他會否放棄膠片拍攝。國內影院中放映更全是數字放映。即使原來是用膠片拍的電影,現在也是轉成數字版,用數字放映機放映
F. 為什麼電影拍攝要使用膠片
為什麼電影拍攝要用膠片,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來回答這個問題,和在一百多年前電影攝影術剛發明時回答,答案將是截然不同的。首先:
膠片能夠更加細膩地體現場景的細節和氛圍,在色彩\光線變化\影調等各個方面都比數碼能夠包容的程度更高;膠片沖印的效果必須要能滿足電影院的大屏幕,數碼在這方面很難與膠片相比。
總結一下,為什麼是膠片?因為它光學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都很好,符合電影攝影的需求,是十九世紀末人們能找到的最理想材料。當然它不完美,因為硝化纖維最大的缺陷是易燃易爆,不安全,所以後來人們用醋酸片基、聚酯片基替代了硝酸片基,但本質上「膠片電影」的工作原理並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