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是指態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用詞,或施行歧視弱勢群體的政治措施。如不能冒犯不同種族、性別、性取向、身心障礙、宗教和不能打壓因政治觀點的不同而產生歧視或不滿。
常見的爭議點包含女性、不同性取向、宗教信仰、持不同政見者、少數族群(包括以國籍、民族、宗教、膚色劃分的族群,與本國主體民族相比)。
(1)美國電影政治正確是什麼擴展閱讀
政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的上層建築,出現在產生階級對立和產生國家的時候,並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同國家相聯系。政治同各種權力主體的利益密切相關。各種權力主體為獲取和維護自身利益,必然發生各種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沖突,從而決定了政治斗爭總是為某種利益而進行的基本屬性。
經濟、社會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權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滿足等,對於各種權力主體來說,都是政治運行的基本動力。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託的各種支配行為和以對國家的制約性權力為依託的各種反支配行為,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斗爭行為、領導行為、反政府行為、權威性影響、權力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爭性。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上述特定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管理與參與的關系、權威與服從的關系、相互斗爭的關系等。這些關系又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❷ 為什麼美國電影中總統或軍隊司令官的扮演者多為黑人
1、按照美國的政治正確,電影中必然有1個是黑人,一般都不是主角。而有些電影沒有或者無法使用黑人做男二號,只好把總統或者高官弄成黑人了。
2、另外,黑人不能作為反面人物出現,反面人物一開始是中國人,後來改為蘇聯人,在後來變成中東人,現在都是朝鮮人。
3、法律規定,每部電影必須要有一個黑人並且是正派人物。而且很多角色都是黑客,科技天才,英勇警官這些。這樣是因為想盡量讓人更好的接受黑人。一些特別的歷史題材電影可例外。連哈利波特都有黑人。
❸ 把科幻小說改編成電影製作需要注意些什麼
把科幻小說改編成電影製作需要注意些什麼
作為頭頂「年度最佳」桂冠的太空巨作,《火星救援》其實是由一部口碑極佳的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眾所周知,一般一部巨作要改成影視版,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但《火星救援》能在小說界和電影屆取得雙豐收,本身也值得討論。為此,我認為這種成功的小說改,無疑也給了《三體》等中國科幻小說以啟發,那就是:如何在不改變原作精神和科學內核的基礎上,既能符合電影本體規律,又能適應全球市場和呢?
好萊塢電影,政治正確最重要?
熟悉好萊塢電影的都知道,「政治正確」是一個比宗教、比母親教育協會還要具有統治力的東西。當然,電影本身作為一種商品,為了滿足多種文化團體的需求,自然對於政治敏感問題採取迴避責任的中立立場。
1、這件事體現到小說《火星救援》中最明顯的,就是引入了大量的少數族裔演員,且大反派一定不能是有色人種(其實也沒反派)
比如說,小說里沒有明寫膚色的NASA官員文卡特·卡波爾由切瓦特·埃加福特扮演,沒錯,就是那位在《2012》拯救了世界的那位黑人科學家,這一次他仍舊是對上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堅持拯救馬克·沃特尼。
小說里用奇思妙想拯救了馬克的太空宅男里奇·普爾內爾也是黑人——而且這個角色比小說里更加萌點滿滿,古怪卻又不屈服於權貴的性格能讓人輕易記住。
另外雖然小說里就有華裔科學家吳(本身就很符合華裔在美國科學界的高佔比),但電影里加重了他的戲份,讓這個永遠被逼著加班的胖子看起來更加可愛了。
2、除了有色人種增加劇情之外,電影對女性的劇情也有所增加
赫爾墨斯號的船長劉易斯,是赫爾墨斯號上的船員們中最花力氣塑造的,有勇有謀心有大愛,另外就是陳數的角色中國航天局官員朱濤,這個角色在小說里是男性。對於為什麼女性有這么重要的地位,據說這是製片方應協拍方美國宇航局的要求,目的為了鼓勵更多的女性投身宇航事業。
當然,導演斯科特的作品中一直不缺強悍的女性,異形里的Ripley就是最早的女性英雄代表。
增加女權色彩,這的確是一種政治正確,但也能看出好萊塢思想上比較進步的地方,裡面的女性角色不再局限於被拯救的地位,而具有以自己能力拯救他人的地位。
對《三體》的提示
那麼讓我腦洞大開,聯想一下《三體》……如果為了全球發行考量,可能它需要加大原著已有的外國人的劇情,比如第一部的反派伊文思,最好就讓他成為一名中國黑心科學家吧,而第二部的其餘幾名「面壁者」,也可以加入一名黑人角色嘛。
還有女性角色,眾所周知,《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不太會塑造女性角色,《三體3》的女主角程心簡直可以入選史上最不受歡迎女主角之列,在電影版中應該處理好這個問題。
不要得罪票倉市場!
都知道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除北美外的第二票倉,因此各大好萊塢公司才瘋狂的在各項電影中插入中國元素,而製造了類似於《鋼鐵俠3》這樣的「特供版」,關於中國的負面角色,更是一律改為俄羅斯或朝鮮籍。
在《火星救援》中,有關中方的政治問題也有所迴避:
電影中,中方參與火星救援任務看上去是出於人道主義,再加上彰顯自己國力,而小說中有更多政治上的考慮,中國航天局決定用自己的「太陽神」幫助美國是出於這幾個原因「體現國力、與美國在太空中平起平坐、與美國宇航局進行置換使中國宇航員能夠搭乘美國的飛船登上火星。」
而且在小說中,中方對幫助馬克·沃特尼的計劃並不是百分百滿意的,認為為拯救馬克損失的科學發現對人類的科學發展是劃不來的。
可以說,小說中的寫法的確更符合大國之間利益的交鋒,讓中方看似不那麼「人道主義」,因此這一點也進行了改動。
對《三體》的提示
中國科幻電影想走向世界,真正在全球播映,或許要與《火星救援》擁有相同「政治正確」的思路了,再加上國內對電影的審查更為嚴格,小說中大篇幅出現的政治內容可能需要刪除。比如《三體》第一部大篇幅的「文歌」描寫,人性喪失;《三體》第二部中聯合國的「面壁計劃」,就有很大政治博弈的部分。
❹ 好萊塢電影有多政治正確
以我這二十多年的觀影經驗,九十年代到2010年前,這二十年,比較好表現女性偉大,女性正確,女人對孩子的優先所有權(男人沒有,但卻有絕對的撫養義務),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方式,2010年左右到現在好在黑白上下功夫,強行黑白配很明顯,如黑白夫妻,黑白同事,黑白戀人,黑正義人士等.
❺ 什麼叫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起源於美國19世紀的一個司法概念,主要是指在司法語言中要政治正確,即吻合司法規定或符合法律與憲法。然而這一司法概念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卻逐漸演變成為"與大眾輿論相吻合的言論"。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談話中,凡不符合佔大眾優勢的輿論,就被視為"政治不正確"。
政治正確不僅限於國家政治層面,同樣也可以存在於較大的社會機構內部。其以言論影響觀念這一認識為基本理論前提,以某一明確的、有確定立場的政治理念為基本准則,直接干預處於該社會群體內的人群的思想觀念。
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非社會主義國家,政治正確對以下人員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事情:
1、官方或者私人所屬的宣傳機構從業人員。
2、政府官員、議員、政治人物、教師等公共事務參與者、管理者或具有影響力的人士等。
政治正確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無視事實,對弱勢群體提供"特別關愛",弱勢群體要求提倡的一切都認為是"正確"、"可行"的,不管會對社會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後果,都要支持弱勢群體的所有觀點和言論。只要擺出平等、多元、自由三大口號,就必須得支持、包容。
然而事實上,平等、自由是針對弱勢群體的,對強勢群體可沒那麼友善,比如言論自由是只限於弱勢群體的,一旦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觀點有異議,那他可不受言論自由的保護,反而很可能會因為他的言論貌似"歧視"了弱勢群體,就遭到牢獄之災,甚至傾家盪產。
很多人都羨慕美國的種種,其中常被提到的就是美國的"言論自由",彷彿在美國就可以想說就說,暢所欲言。但是事實彷彿並不是這樣美好,但凡對美國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美國,只要你不是自言自語,你的言論自由的面前就有一條"政治正確"的紅線,上至總統議員,下至新移民,政治正確都是一條不得不被遵守的潛規則。
美國的政治正確強調民眾在種族、性別、宗教方面的平等,彷彿不應該被反對呀,但為什麼如今美國很多民眾都對滿口政治正確的民主黨極度厭惡呢?難道他們都是白人至上主義者,都是非要和政府對著乾的無政府主義者,都是宗教原教旨主義者,都是男權主義者?這自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民眾反感政治正確真正的原因在於兩點:1、對政治正確的強調已經達到了矯枉過正的程度;2、政治正確已經被政客作為吸引選票的工具。
西方有句諺語:"年輕時不信仰左翼的人是沒良心,成熟後還迷信自由化的的人是沒腦袋。"
"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句話有著比其表面上更加深刻的內涵。在很多人看來,自由就是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不牽涉到什麼成本、代價之類的問題,而這顯然是大錯特錯的。自由,是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才能得到的奢侈品,而這些代價包括世界變成無秩序社會,世界到處是紛爭混亂。這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無限制的自由不是任性,而是無理取鬧。[1]
折疊編輯本段種類
折疊黑人
在美國,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在同樣的狀況下因為警方的過度執法死亡,前者不會引發任何騷動,後者則一定會引發遊行;前者的死者家屬得到的賠償(來自政府和社會)也往往會比後者低。那麼,這種現象難道不是政治正確嗎?難道不是反向歧視嗎?更有統計表明,被指控"對黑人民眾過度執法"的警察中,白人的比例並沒有明顯的高於黑人。
如果大家留心看好萊塢電影,會發現導演一般不敢輕易把黑人塑造成反面形象。事實上,無論是《費城故事》里的黑人律師,還是《肖申克的救贖》里的黑人獄友,黑人總是代表著勇敢、正義、智慧的形象--從這個小細節可以看出,好萊塢導演們在塑造黑人形象時的戰戰兢兢--誰也不願像Lott一樣惹一身麻煩。
政治正確的文化不是解決了問題,只是迴避了問題,黑人犯罪率居高不下,不會因為你電影里把黑人全部塑造為好人而改變。[2]
折疊性別
在2013年,美國加州的參眾兩院審議通過了[AB1266法案],也就是著名的廁所法案。這個法案規定:在加州的學校中,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認性別選擇更衣室、浴室和廁所等設施。也就是說,不管我是男性、女性還是跨性別者,只要我認為自己是女性,就可以去女性的廁所、浴室和更衣間(即便沒有變性)。
試想,這個法案基於保護性別平等的目的,但是否會傷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毫無疑問,這個法案的通過會大大增加學生遭遇性犯罪的概率。這種案例數不勝數,為了消除用語中的性別歧視並提升性別包容性,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要求各個學校停止使用類似男孩、女孩之類的詞語,北歐也出現了禁止使用男性、女性、他、她等性別詞彙的現象。
性別平等,理應是在正視男女真實存在的差異上做到最大限度的平等。而政治正確主義者們,卻認為男女無性化=性別平等,完全無視男女客觀存在的差異,從根本上破壞了性別本身的概念。不在對男女真正有益的地方下工夫,去專注於社會無性化、男女著裝打扮自由等美其名曰:平等、自由、多元、包容的花拳綉腿。
男性擁有更為粗壯的骨架、更多的肌肉纖維,以及雄性激素帶來的棱廓分明、方正剛硬的五官外貌和筆直堅挺的身材;女性擁有纖細的骨架、柔韌細少的肌肉纖維,以及雌性激素帶來圓滑柔潤、精緻細巧的五官外貌和曲線優美的身材。即便因為雌性激素過多,導致男生女相或雄性激素過多,導致女生男相,也屬於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不正常現象。
以上都決定了男女各自適合的審美形象不同,就如褲子雖然男女皆可穿,但是女性的褲子彰顯曲線,男性的褲子寬松筆直;裙子也有男式裙,但是卻不像女式裙一樣短而蓬鬆;長發短發都是男女皆可,但是男式短發/長發和女式短發/長發又截然不同一樣。
第二性徵顯著的男性和女性,無論在各方各面都具備超過常人的優勢,因其本身就是性染色體為了與對手競爭所進化演變出來的。從自身角度考量,高雄男性和高雌女性的體質健康水平更好、智商更高、性情更穩定、更具擇偶優勢。從他人角度考慮,雄性荷爾蒙充沛的男性和雌性荷爾蒙充沛的女性能使人工作熱情、積極性和效率都顯著提升,例如:高雄男性對女異性戀者和男同性戀者有益,高雌女性對男異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有益。據研究顯示,當人們長期在缺乏所需荷爾蒙的環境下工作,即便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優越,也會感到勞累、工作效率低下、莫名頭疼、渾身不適、煩躁焦慮,但只需讓其所需荷爾蒙彌漫在空氣中,這些症狀不僅會通通消失,還會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從大局面來看,外貌形象是人們判斷他人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是否充足的標准,也是做出擇偶判斷的依據,以此確保生育出最優秀的後代,推進人類進化的基因篩選。
因此,提倡中性化或無性化審美,是從根本上威脅並打亂人體健康、生物進化、生理天性、擇偶判斷的畸形追求,其不僅是阻礙人類進化,更是驅使人類退化的一種審美觀。為了所謂的"Love and peace"就要人類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是完全不顧現實的烏托邦思想。
面對一個異裝者,政治正確主義者會說:"男女著裝打扮自由,該著裝打扮不是男性/女性專屬,他人無權干涉"。而真正的多元化平權主義者會說:"跨性別者擁有著裝打扮的自由,性別不應該只看生理,他人無權干涉"。不管政治正確者如何提倡打扮自由,生物本能始終差遣著人們把同樣的衣裝發型一分為二。誠然,跨性別者想要如何打扮都是個人自由,他人無權干涉。但政治正確主義者們借跨性別者的平權之風,將性別觀念連根破壞,這種過度自由,過度強調政治正確,難免矯枉過正,最後可能會引起社會混亂。[3]
折疊難民
歐美、北歐的各個國家現在都出現了穆斯林難民性侵女性的現象,按照文明社會的常識,犯罪就要受罰,這本來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法律的重要作用就是通過評判和懲罰來遏制犯罪。可是政治正確一旦攙入其中,同樣的犯罪就不再受懲罰了,因為犯罪的人是政治正確所要保護的群體。
好吧,政治無比正確的政客滿意了,警察當然省事了,那些穆斯林的難民可以免費自由的享用女性,自然爽極了,這個事情豈不是皆大歡喜了。可是不是漏掉了什麼?那些女性的血淚誰來擦凈,她們心靈的創傷誰來撫慰?她們家長的憤怒和無奈誰來給個說法?
曼海姆的左翼黨女政客和卡塞爾的3名女中學生都被難民性侵,然而她們卻都首先選擇了沉默,因為不願敗壞難民的名聲;丹麥17歲少女反抗難民強奸,被司法追究交罰款,因為她不尊重難民,難民強奸犯被免於起訴,罰款用於補償難民強奸犯;挪威男性政客在難民營義工服務時,被一名男性難民強奸了,難民事後被法院判處4年半有期徒刑,並將被遣返回國,被強奸的男政客表示:對不起,讓你因為強奸我被遣返;俄裔13歲少女在德國境內遭到難民輪奸30小時,德國警方稱:女孩是自願發生性關系,沒有綁架和強奸,女孩是自願的,而且嫌犯可能並不清楚女孩的實際年齡。
以上事例都證明了,西方被政治正確洗腦的有多厲害,而難民的特權已經使西方陷入了混亂之中。[4]
折疊同性戀
提倡不歧視同性戀是正確的,但政治正確給予了同性戀特權,反而造成了同性戀和同性戀支持者們瞧不起異性戀的現象,"我是同性戀,我驕傲",真勇敢!"我是異性戀,我驕傲",直男癌去死!不得不說,同樣的話,受到的待遇真是天差地別。
在歐美,你可能會因為冒犯了同性戀者,而遭受牢獄之災,甚至傾家盪產。同性戀騙婚、聚眾淫亂、性侵兒童,時不時會出現警察完全不敢阻止的現象,即便這些行為已屬於犯罪,因為害怕被告歧視同性戀。一個歐美男性從小被同性戀養父性侵到大,期間無數次求助於相關機構和警察卻一無所獲,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政治正確受害者。
在中國,也有對同性戀的政治正確,例如:同性戀濫交,社會壓力;同性戀騙婚,社會父母逼的;同性戀得艾滋的幾率高,異性戀也得艾滋等等。雖然還算不上政治,但如果法規上像歐美一樣將歧視同性戀提上犯罪行列,而人民群眾又沒有客觀判斷的思想三觀,那就和歐美沒什麼兩樣了。
❻ 美國政治正確性有哪些
政治正確性可以說是美國社會從上到下從億萬富翁總統¥1政客到一般普通老百姓全體人民之間達成的一種並不寫成,為正式文件形式的合約與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