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大都會屬於什麼風格流派

電影大都會屬於什麼風格流派

發布時間:2024-02-28 17:02:39

⑴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紀實風格

紀實風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棄假定性,少用人為強化的沖突和情節,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紀實」。電影藝術家多用這種風格來處理重大歷史題材和人物傳記,使史詩題材富於紀實性,讓觀眾信服。這種風格的影片,常常採取在扮演鏡頭中穿插紀錄片鏡頭,並以彩色和黑白相區別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鏡頭「老化」,以引起「歷史回憶」的方法拍攝。重要鏡頭常在歷史現場拍實景,對歷史人物避免神化與醜化,甚至用特型演員扮演近現代歷史人物。非歷史題材的紀實風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態,並按照這種形態去構建作品,使作品的敘述方式盡量顯示生活的本來痕跡,結構一般多層而分散。情節方面力求非戲劇化,對人物和矛盾的復雜關系,不做人為的雕飾,彷彿沒有經過藝術的鋪排,如同生活一樣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戲劇性」,重視生活細節的真實描寫。技術上採取拼帖法、長鏡頭、無技巧剪編等等。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作品《羅馬十一時》《偷自行車的人》和我國的《見習律師》《開國大典》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溶合風格

溶合風格即把幾種不同的風格溶合為一種風格。在傳統的戲劇分類中,正劇、喜劇、悲劇的風格樣式歷來是涇渭分明的,而實際生活卻是復雜多樣的。藝術家為了反映真實生活,有的在嚴肅的正劇中滲入喜劇的幽默和諷刺;有的又在喜劇中滲入悲劇的痛苦與哀傷;還有的甚至把悲劇、喜劇、鬧劇、打鬥等雜糅在一起,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卓別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嚴肅作品。

共現風格

過去電影拍攝風格分「戲劇式電影」如《於無聲處》《陳毅市長》《茶館》等,「詩的電影」如美國片《黑馬》、法國片《紅汽球》等,「散文電影」如《苦惱人的笑》《巴山夜雨》《鄉情》等,「史詩性電影」如《列寧在一九一八》《從奴隸到將軍》《南昌起義》等,以及繪畫式電影、小說式電影等。共現風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蘇聯電影文學的一種新風格。提出這種風格的電影理論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本身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著變化。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已經從初級的綜合走向高級綜合,因此應在綜合各種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共現風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生活。這種風格的特點是採用多線索、多層次、多角度的結構,藝術概括復雜、廣闊,形象的發展也是多側面的,容量比過去擴大了。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有《戀人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

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是本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電影風格,強調挖掘鏡頭內的豐富表現力,注重鏡頭結構、場面調度、影調、照明、色彩變化,以及各種新的攝影方法,而且愛用長鏡頭。這種風格講究純觀賞性、造型的圖解性,力求以純畫面的、風格化的靜態形象來表達影片的內容,並以此與戲劇化的電影相對立。瑞典影片《夢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瑪》、前蘇聯影片《畫家蘇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繪畫風格的影片。

電視風格

主要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要求極高的逼真性,甚至採取「隱藏攝影法」;多用采訪片、報導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聞特寫;強調及時性,多拍最新題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過長,以便與電視的多節目性相協調。如日本片《鐵臂阿童木》、英國片《大衛·科波菲爾》、朝鮮片《無名英雄》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⑵ 歐洲現代主義電影流派風格

歐洲主要的電影運動及風格流派50-60年代捷克電影新浪超,波蘭新電影,南斯拉夫新電影,匈牙利新電影,英國廚房水槽電影集。60-70年代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題材1.人的存在2.政治情色《枕邊禁書》彼得。格林威娜3.女權《視覺快感和敘事電影》勞拉。穆爾維4.非異性戀,少數族群,第三世界5.問題等亞文化。風格1.故事講述的方式重要的是講述故事的時間,敘述行為,故事,故事講述著,故事空間,故事緣起,現代主義電影結構經典電影。2.剪輯方式總結現代主義電影,質疑權威,質疑秩序,解剖以語言為代表的世界,以揭示世界的虛偽性,回到震撼人心的影像,速度(《羅拉快跑》)回到電影最初狀態。

⑶ 大友克洋《蒸汽男孩》的風格和流派及創作背景

《蒸汽男孩》的導演大友克洋曾經以科幻片《大都會》(2001年)而聞名,而這部電影中的一些造型與構想,直接被融入到《天空上校與明日世界》中。當導演再次以自己的習慣性風格,打造出號稱日本歷史上歷時最久、製作最昂貴的動畫電影《蒸汽男孩》的時候,影片的科幻創意,仍然使我們由衷地驚嘆不已。

一、背景:蒸汽時代的神奇想像

這部電影,可以說它是一部典型的「蒸汽朋克式的科幻電影」。

「蒸汽朋克」(Steampunk)一詞,來源於威廉·吉布森和布魯斯·斯德林寫於1991年的科幻小說《差分機》,小說主人公是歷史上實有其人的英國數學家巴貝奇,1822年,他設計了一台用於數表計算的差分機,可以自動完成整個運算過程,1834年,他又致立於比差分機更加完美的解析機的發明,這種解析機具有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輸出器,具備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雛形。但他的這種計算機依託的是機械性裝置,最終未能成功。《差分機》小說卻一反歷史事實,描寫巴貝奇成功製造出由蒸汽驅動的計算機,使蒸汽時代直接跨越了電氣時代,改變了歷史進程,邁入了信息時代。「蒸汽朋克」一詞因而具有了特定的內涵,意指科技發展未按照真實的歷史流程而走向了另一種狀態。像去年拍攝的科幻影片《天空上校與明日世界》就是這一種類型,《科幻世界》去年第九期的《異天行》也是對這一種風格的嘗試。

《蒸汽男孩》更是一部即使在字面意義上也可以看出與「蒸汽朋克」息息相關的電影。故事發生在1866年的倫敦與曼徹斯特,這是一個蒸汽作為原動力統治世界的時代,工業革命由此揭開了序幕。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蒸汽無所不在的身影,那由蒸汽作為動力的紡織機,那無所不在的吐著濃煙的廠房,那賓士在大地上的火車,都顯示出蒸汽為核心的產業革命涉及到那個社會的各個層面。

然而,正當蒸汽時代方興未艾之際,電氣時代已如春星一般迫不及待地跳出地平線。影片中,我們看到,蒸汽男孩雷在家裡運用了電能照明,蒸汽與電氣之間的落差是明顯的,蒸汽是一種物質,而電能是一種感應,蒸汽之力依靠物質接觸,而電能可以洞穿空間,感應出力量。這決定了蒸汽時代是短暫的,可以說尚未充分發展,便被電氣時代扔到了身後。

可是《蒸汽男孩》卻沿著「蒸汽朋克」的模式,設想著蒸汽時代繼續按著自身的命運不斷完善與發展,於是,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了匪夷所思的「蒸汽」新發明。在影片中,我們看到,雷發明了形如大圓圈的獨輪蒸汽車,與火車展開了賽跑,奧哈拉公司發明了一套由蒸汽為動力的海陸空三軍,影片中的重要發明蒸汽球,則相當於蓄電池。更為嘆為觀止的是,由雷的爺爺與爸爸設計製造的高聳雲天的機器城。這是由蒸汽作為動力,以曲桿作為傳輸工具,以人工協調操作的一個巨大的城堡,其前進方式竟然採用了狀如機器人的機械撐腳,艱難地向前挪動著。當它俯瞰宛若模型的倫敦城區、並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踐踏著城市的時候,蒸汽時代邁上了無以復加的顛峰。

像所有「蒸汽朋克」類作品一樣,它的內容是荒唐的,是一段不存在的歷史,但是,它卻從另一個層面揭示出技術發展所可能走上的歧路。影片中蒸汽時代的種種發明,實際上都可以在電氣時代看到相似的產品,蒸汽飛行兵可以在空中扔炸彈,進行偵察活動,相當於現代的飛機;蒸汽兵車,則對應著現代的坦克;而蒸汽時代的機器城在今天更是司空見慣,航空母艦、宇宙飛船、空間站都可以視著一種密集型、多功能的機器城。《蒸汽男孩》中對蒸汽時代的科學幻想,完全是立足於電氣時代與電子時代所達到的文明高度,以此賦予蒸汽以超凡的力度與完美的想像。因此,當影片把蒸汽時代的古里古怪的發明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是驚詫的,但同時我們覺得它又是合理的,因為,這種由蒸汽支撐的發明,正在我們今天日常生活中與我們發生著親密接觸,影片的幻想正是基於這一現實。

二、主題:科學發明的兩難選擇

《蒸汽男孩》中對蒸汽時代的發明作出了令人驚嘆的想像,但正像所有的科幻影片一樣,它展覽的永遠不是技術,但是人類面對技術的態度。於是,如何對待科學發明,構成了影片的主要矛盾線索。

影片以英國小男孩雷的視角,去洞察蒸汽文明存在的價值與偏頗。而走在兩個極端的,就是雷的父親與爺爺。這兩個在雷的心目中居有同等地位的長輩,卻在對待技術的用途上發生了極大的分歧,雷的父親信奉技術就是一切,勿需過問正義與否,而爺爺卻認識到技術如果用於損害人類,那麼,就失去了技術的應有意義。爸爸與爺爺的爭執,是所有科學的爭執,科學技術的雙刃劍的作用,一方面使我們感到了技術的強大,同時,也使我們深刻地體味到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戕害。

在父輩之間的爭執中,雷被迫作出屬於自己的選擇。當技術走向了反面,就像機器城異化成一個摧毀現代文明的殺手的時候,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扼殺這種毀滅人類文化的技術發明。於是在影片的最後段落中,我們看到,由蒸汽球這一個蒸汽時代的發明而捲入矛盾糾葛中的雷,用同樣的這個可以服務於邪惡、也可以服務於正義的蒸汽球,瓦解了機器城,重新讓城市復歸安寧。

作為一部日本科幻動畫片,影片中強調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副作用,我們可以從這個國度歷史上遭受到原子彈傷害的史實中讀到類似的隱痛,而藉助於人的自我良知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控制人類發明給自身帶來的傷害,正是這部電影隱含著的內在蘊意,從表面看,這是一部完全以西方題材、西方角色為主體的電影,但是,影片中的內在主題上卻烙印著日本的特色與思考,很多時候,我在這部電影中,總是走神地把西方人看成是日本人,可見,創作者的立場與動機,才是決定電影屬性的關鍵。

三、 音畫:歷史幻想的精緻呈現
作為一部科幻片,影片在場景設計上,確實給人一種視覺的震撼感。一方面,影片以細致的畫面,逼真地勾勒出十九世紀倫敦的城市風貌,影片多處通過鳥瞰城市的客觀鏡頭、電梯中觀望城市的主觀鏡頭,以及機器城腳踏倫敦城的多視角表現,復活了一個只能在博物館中存在的倫敦古城面貌,另一方面,影片以繪聲繪色而又細部明晰的造型,設計出了一系列蒸汽時代恢弘壯闊、登峰造極的技術發明。這兩個方面,一個是歷史,一個是幻想,歷史方面做得真實,幻想方面,則設想得神奇。相形之下,影片人物造型與動作倒顯得呆板造作,不夠流暢自然,加之電影思想沖突與人物矛盾處理上也顯得避重就輕,不夠完整與富有創意,這多少削弱了影片的深度與價值。

⑷ 電影的兩大流派,蒙太奇和長鏡頭的區別

蒙太奇 就是一個把一個連貫的情節 分割成幾個 小的段落 然後吧這些小段落 打亂,但是不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就像寫作文的插述倒述。
長鏡頭就是電影中一個連續的情節,用一個鏡頭或者比較長時間的鏡頭來拍完,就是說這個鏡頭中間不CUT,在拍攝的時候是一次性拍完。
蒙太奇 是影片的剪輯技術。 長鏡頭更多的依靠的是導演對場景以及人物和情節發展的掌控力。

⑸ 世界電影流派的劃分

1,第三電影

第三電影Third Cinema。泛指第三世界電影工作者所製作的反帝、反殖民與反種族歧視、反剝削壓迫等主題的電影。其具體主張由古巴導演費南多.索拉納斯與奧大維.傑提諾在1970年代初期合寫的《邁向第三世界電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

2,巴西新電影

巴西新電影Cinema Novo。指巴西在196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運動,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創造有地方色彩的電影文化,以掙脫外來,尤其是北美電影文化的主導形式。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現實的觀點較為犀利,美學原創力亦非常豐富。

3,德國新電影

德國新電影New German Cinema。1960年代初出現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興德國電影的運動。1950年代西德隨著經濟的復甦電影亦蓬勃發展,

但內容逃避現實,貧乏單調,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電影業陷入低潮,連國際影展的參加資格也沒有,受到當時法國與英國等國家新電影的影響,便產生了德國新電影。

4,直接電影

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指以寫實主義電影風格拍成的紀錄片,和真實電影的攝制有許多共通處,如以真實人物及事件為素材,客觀紀實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敘述等。

5,意象派電影

意象派電影 Imagist film。運用一系列相關的意象,以製造一種氣氛,或創造一種抽象概念的電影。意象派電影工作者企圖利用有關性質的視覺和聽覺細節,使鏡頭與聲音的累積,為一個場景或整部影片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需用直接陳述的方式。

⑹ 全球的電影有多少流派 各流派代表性作品有哪些

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
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考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形式主義Formalism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t film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法國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 1950年代末開始的,一種以直接記錄手法為特徵的電影創作潮流。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尚.胡許與美國的大衛.梅索。這些倡導者自言他們的靈感來自蘇聯的吉加.維多夫的「電影真理報」,較大的差別在於真實電影的事件更完整與單一,因此更具有劇情片的情節。製作方式上,以直接拍攝真實生活,不事先寫劇本與用非職業演員,影片由固定的導演、攝影師與錄音師三人完成為其特點。法國與美國的真實電影最大不同在於法國可讓導演介入,如尚.胡許的《夏日記事》(1961),而美國的真實電影則強調導演置身事外,不幹涉事件進行。這樣電影拍攝手法要求導演能准確的發現事件與預見戲劇性過程,攝制動作要敏捷與當機立斷,而這種方法必然限制了題材的選擇方向,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的作品很少。而真實電影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給一般劇情片的創作提供一個保證最大限度上的寫實性。高達在他很多電影裡面進行主觀介入是直接搬用真實電影的方法。

第三電影Third Cinema泛指第三世界電影工作者所製作的反帝、反殖民與反種族歧視、反剝削壓迫等主題的電影。其具體主張由古巴導演費南多.索拉納斯與奧大維.傑提諾在1970年代初期合寫的《邁向第三世界電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他們稱資產社會依其封閉與被動的藝術觀所拍攝的電影商品為「第一電影」,作者電影、巴西新電影、表現主義電影等強調個人經驗的作品為 「第二電影」,「第二電影」是第一電影的一條出路,但是已是體制的極限,而在革命中產生,與體制對抗的電影則是「第三電影」,亦可稱為解放電影與游擊電影。這兩位導演強調「第三電影」必須是製作體系無法吸收,且異於體制的須要。在《邁上第三世界電影》一文中,作者提到:「攝影機是影像/武器的無窮徵收者,放映機則是一秒發射24格的步槍。」

巴西新電影Cinema Novo指巴西在196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運動,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創造有地方色彩的電影文化,以掙脫外來,尤其是北美電影文化的主導形式。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現實的觀點較為犀利,美學原創力亦非常豐富。最早以葛勞伯.羅恰領導的電影合作社方式經營,重要導演還有魯伊.蓋拉、尼爾森.皮瑞拉等。他們的電影既反映了社會現實,也極力尋求大膽甚至古怪的美學風格,如羅恰的《黑神白魔》(1969)等。在海外影展亦有不錯的成績。巴西新電影曾被激進左派批判為太重美學意義,並在發展上與電影工業互相唱和。此外,巴西的觀眾仍然較喜歡重娛樂的商業電影,對於新電影較不接受。1964年巴西軍事叛變,檢查制度變嚴,而重要創作者如羅恰到海外拍片,所以新電影運動沒落。但巴西新電影對於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以電影運動有不少的影響。

德國新電影New German Cinema 1960年代初出現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興德國電影的運動。1950年代西德隨著經濟的復甦電影亦蓬勃發展,但內容逃避現實,貧乏單調,1950年代末到 1960黏代初電影業陷入低潮,連國際影展的參加資格也沒有,受到當時法國與英國等國家新電影的影響,便產生了德國新電影。1962年的「奧伯豪森」西德短片電影節中,有26位導演一起發表了「奧伯豪森宣言」,發起人大都是只拍過短片的年輕導演,宣稱要與傳統電影決裂,要運用新的電影語言並且從陳規陋習、商業夥伴與某些利益團體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過宣言運動開始的前三年由於資金缺乏,只拍出一部電影。1965年取得政府協助,成立「青年德國電影管理委員會」資助青年導演拍片,到1967年總共拍了20多部電影,並在國際影展中獲得肯定,因此德國新電影聲名大噪。但這初期的德國新電影並沒有法國新浪潮那種輕松放任的感覺,反映的世界不是豪無希望,但也沒有明確出路,因此在國內不受歡迎,很快又限入危機。1975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原因是政府的資助法作了更改,變得有利於青年導演;電視台開始資助年輕導演拍片;1971年之後,德國創辦了自助性的電影攝制與發行機構「作家電影出版社」與「新德國劇情片製片人工作協會」;美國大片商也注意到德國新電影並開始投資。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時期出現許多人材:法斯賓達、荷索與溫德斯等。他們的作品在藝術上富有特色,在國際上也獲得很多肯定,但是在國內仍不受歡迎,於是第二次高潮又再次陷入沉寂狀態。1979年新電影運動再次復興,這得力於法斯賓達的《瑪麗布朗的婚姻》與雪朗多夫的《錫鼓》在國內票房上成功,使德國新電影擺脫國際上得獎而國內不賣座的局面,1979年之後運動聲勢更為浩大,成為西德電影的主流,在人們心中已成為一個流派的標志。

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
指以寫實主義電影風格拍成的紀錄片,和「真實電影」的攝制有許多共通處,如以真實人物及事件為素材,客觀紀實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敘述等。直接電影和真實電影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幹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意象派電影 Imagist film
運用一系列相關的意象,以製造一種氣氛,或創造一種抽象概念的電影。意象派電影工作者企圖利用有關性質的視覺和聽覺細節,使鏡頭與聲音的累積,為一個場景或整部影片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需用直接陳述的方式。意象派電影不止是純粹抽象或韻律的電影試驗,而是企圖成為一種具有明喻或暗喻的象徵效果溝通經驗(通常是詩意或抒情的)。

實驗電影 Experimental film
從1930年代開始以美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非商業電影,這種電影主要是用16厘米膠片拍攝的短片,沒有傳統的故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就其藝術實質而言,是有聲電影時代的前衛電影。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中期是實驗電影的萌芽時期;二次大戰後,實驗電影有了新的發展,雖然中心仍在美國,但是在英、法、義大利和一些歐洲國家也相繼展開拍攝實驗電影的活動。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⑺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都會屬於什麼風格流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被禁卻很好看的電影知乎 瀏覽:264
男女互換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69
我的媽媽是電影院的經理英語怎麼說 瀏覽:230
電影原罪韓免費觀 瀏覽:197
暮光之戀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64
電影講述很多種種死法是什麼電影 瀏覽:963
調音師電影用什麼鋼琴曲 瀏覽:683
電腦怎麼把電影傳到電視上播放 瀏覽:659
賽睿寒冰5看電影怎麼設置 瀏覽:269
和1987年相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30
電視用u盤怎麼看電影 瀏覽:476
貓咬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26
大巴掉下懸崖是什麼電影 瀏覽:24
料理鼠王電影免費完整版國語 瀏覽:6
如何製作公眾號電影 瀏覽:77
揭蔡依林慘遭女星組團抹黑內幕中有哪些電影照片 瀏覽:132
3d動漫倫理電影免費觀看迅雷下載 瀏覽:979
比較好看的校園愛情動漫電影 瀏覽:503
王千源那個對方有多少人電影是哪部 瀏覽:584
電影宣傳片有哪些人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