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倪妮出演了《金陵十三釵》之後,還出演了哪部電影
倪妮1988年出生於老家江蘇南京,畢業於南京傳媒學院語言傳播系。2011年出演戰爭電影《金陵十三釵》女主角,從而一舉進入演藝圈,並憑藉此片獲得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等多個獎項。
這部作品也是讓她走紅的作品,當時是火的一塌糊塗,很多人也是因為這部作品認識了倪妮,這部作品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雖然沒有原著的精彩,但是在這些演員的演繹下,依然讓作品火爆大江南北。
這部作品導演張藝謀,是我們熟悉的大導演,只要他出馬,影片質量沒的說,基本上可以得到票房的保證,結果沒有讓人失望,這部影片確實是眾望所歸。
在電視劇《天盛長歌》中,倪妮飾演皇族遺孤鳳知微,這也是倪妮首次出演古裝電視劇,在劇中倪妮的造型時而女裝時而女扮男裝,也相當於一人飾兩角的風格。
倪妮在劇中的演技可圈可點,把握角色鬆弛有度,也讓觀眾看到了她的成長,再加上有陳坤、趙立新等大咖的強勢加入,《天盛長歌》的流量也是坐穩了。
從《金陵十三釵》中走出的倪妮本領越來越強,真的太讓人喜歡了,妥妥的實力派。
❷ 《早春二月》電影藝術評論
影片《早春二月》一開場的鏡頭運用是格外別致與講究的。 古桐顏色的條紋船板 , 一扇弱小的窗口從觀眾主觀的視角悠悠探出 , 遠遠的碧水藍天 ,近近的暖陽飛鳥 。 電影畫面字幕緩緩遞上 , 二月的人物徐徐入場 ,影片樂曲悠悠鋪開 。 《早春二月》在幕布上面宛若一副水墨丹青 , 也如幾行味淡情染的宋令小詞 。柔石在自已的《二月》四節當中 ,借蕭澗秋之口喃喃吐訴了一曲黃庭堅的詠雪詞: 「 貧巷有人衣不纊 ,北窗驚我眼飛花 …… 」
在這一個長長暑假裡面, 我從上海經過杭州 , 方向東南 , 來到了浙江寧海鎮 ,專門要去尋訪現代文壇作家柔石的故居 。 在慢慢的火車上我一路來回張望著這座小小的靜謐古城 ,白牆黛瓦,依山臨海 ,民風古樸 ,潤氣撲身 。進到寧海 ,我徑直去找城內的方孝孺祠堂 ,因為柔石的舊居就在這祠堂的附近 。 實實在在的街面上有人輕輕喚了一聲玉蘭 。我回過臉去,那是母親叫女兒的聲音 。我看見一個五六歲的潔凈女孩正咦呀著跑向她的媽媽 。這情形讓我不由得清晰記起來 , 生活現實裡面柔石母親的名字 ,正好也是叫做玉蘭 。真是巧。
走過古城一片鋪著均勻的鵝卵石小路, 這時候我看到了一座小石橋 , 橋的型狀猶如謝鐵驪執導的電影《早春二月》里男女主人公雙雙齊肩走過的那座石制的孔橋 。 一部好電影總把生活貼得那麼近 。 小說《二月》是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的文學作品。年輕的柔石一生只活過三十個春秋寒暑 , 生命雖短 , 可他卻為中國現代文壇留下數量太多的才情象樣的文字 。 做為二三十年代知識人群的象徵 , 柔石也有過屬於個人苦悶和彷徨, 柔石創作於1929年十一月的小說《二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 柔石這一年只有二十八歲 。 才華常常跟年歲無關?
〔二〕
我總是能夠記得柔石《二月》裡面,對於芙蓉小鎮教師蕭澗秋形象的深入描寫 : 「就見一位青年從校外走來,他中等身材 ,臉面方正 , 稍稍憔悴青白的 ,兩眼瑩瑩有光 ,一副慈惠的微笑 ,在他兩頰浮動著, 看他頭發就可知道他是跑了很遠的旅路來的 , 既長 ,又有灰塵 。 身穿著一套厚嗶嘰的藏青的學生裝 , 姿式挺直 。 」 書生氣憂重的柔石給予蕭澗秋按排的第一句話語是: 「我呼吸著美麗而自然的新鮮空氣了, 鄉村真可愛喲 ,我許久沒有見過這樣甜蜜的初春的天氣哩 。 」 這是多麼衷情生活的言語 。
影片《早春二月》裡面男主人公的名字是讓過目難忘的。他叫蕭澗秋 。據現代文壇柔石舊友回憶 ,柔石早先名叫趙平福 , 後來當了教員為人師表以後 ,覺得這個名字有些不大穩妥 ,所以改了名字叫做趙平復 。 柔石是趙平復寫作時候的筆名。《二月》能夠拍成電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首先是男女主演的人選問題 ,孫道臨的出演應當是乘職的 。這是孫道臨演出《家》之後的又一部進取之作 。孫道臨是銀幕上面一位難得的知識份子形象,《早春二月》中的那一段蕭澗秋獨彈「徘徊曲」那一實際鋼琴奏鳴 ,就是孫道臨個人的現場即興發揮 。
也許 ,謝芳先前在名片《青春之歌》中扮演林道靜的春光之火尚在燒燃,澎湃激情的有點難於馬上轉換成為《早春二月》里的陶嵐形象 。影壇有的專業評論指出 ,當時當年若有可能 ,有機會重拍《二月》的話 ,比較好看的角色人選或者還應有王丹鳳,樂蒂 ,石慧 ,乃至袁美雲她們 。因為我們通過柔石的原創《二月》知道 , 陶嵐不但身出書香門第 ,而且內秀中慧 ,同時是心懷熱血的一代知識青年 。
比起現在電影《早春二月》的故事收尾,我還是比較敬服柔石原創《二月》里的那個終局 。在那裡 , 陶嵐姑娘的血氣盡管熱力迸放 ,但是她畢竟屬於一門閨秀 ,她的家風有責 ,她的心地善良 。柔石先生筆下的女孩很中國。也應該很傳統 。 柔石《二月》是應當做為純粹的經典來讀的 。柔石的文學成就 , 不但在於他文筆的真實 , 而且還在於柔石身上的現實主義 ,還有他心裡的那一種真正的熱血進步。
〔三〕
早在1925年 ,只有二十五歲的柔石 , 就挽力集資創辦了自巳家鄉的寧海中學 。 對於家國學校的熱切投情 , 柔石願意將其視為一生業績 。 對於扶貧教育, 對於孤兒上學 , 柔石在他的《二月》裡面吐訴了太多太密的心情 。魯迅也在《柔石小傳》回憶道: 柔石對教育的努力甚至用心到了咯血 。 對於柔石 , 魯迅還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這樣講過 : 「我又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中國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 還有公論 : 中國文壇失掉青年柔石 , 差不多等於文壇失去了長階上的一塊基石 。
然而 ,對於這樣一位精心全力投入教育與左翼革命文化運動的拯心旗手 , 有一些小氣的文人卻那麼的極盡冷嘲熱諷的手段 。 柔石在自己的原創《二月》里 , 謝鐵驪導演在他的影片《早春二月》里, 都講述到了各自的視界與觀點 ,電影還特別引用了柔石先生的那一首 「芙蓉芙蓉二月開」 :
芙蓉芙蓉二月開
一個教師外鄉來
兩眼炯炯如鷹目
內有一副好心裁
左手抱著小寡婦
右手還想折我梅
此人若不驅逐了
吾鄉風化安在哉
我不知道是不是, 能夠編造與生出這樣無聊詩句的人 , 是不是屬於文人騷客身體內部消化不良 ? 或者還是屬於心裡有病呢 ? 總箅還好 , 柔石先生的心胸開闊 , 他不光指出二月里的芙蓉花開 , 而且還表明芙蓉樹下另外有人,另外鬼影突兀 , 另外閑語碎言 。 其實我們今天 ,反倒在這一首 「芙蓉芙蓉二月開」裡面 , 察顏觀色到了柔石先生的博愛與人道 。 同時我們還能看到 , 柔石在自已這部小說原創裡面, 經常書寫一些詩古體詩話似的白話文 。 一方面表達了柔石的傳統創方式 ,另一方面還傳達了柔石先生文學作品的主觀策略。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扮演的《早春二月》里的寡母文嫂 , 在調試上應該 , 就是禍死於這首悠幽切齒的「芙蓉芙蓉二月開 」的吧 ?
〔四〕
柔石原創小說《二月》的結尾時刻, 蕭澗秋留下一封字數極長的情信或者家書 , 這書信裡面 , 烙印一般投入進了柔石對於男主人公蕭澗秋的一片追隨與期待 。 我們試著來讀其中幾行 : 「 今天下午五時,有此處直駛上海的輪船 ,我想乘這輪船到上海去 。 此後或南或北 , 尚未一定 。人說光明是在南方 , 我亦願一瞻光明之地 。 又想哲理還在北方 ,願赴北方去墾種著美麗之花。時勢可以支配我 , 象我如此孑然一身的青年 。 」
看了柔石這信, 我還記得清清晰晰 , 原創《二月》的最後一句話是 : 「老誠的陶慕侃由怒轉笑 , 注視著她妹妹說 , 妹妹你最好同我到上海去 。 」 我們知道了 , 電影《早春二月》的結尾 , 與柔石《二月》的結尾不盡相同, 電影的結尾讓女主人公陶嵐自已一邊喊著 , 一邊自由的出走去了 。 她是去投奔自已心底中的蕭澗秋去了 。 其實今天來看 , 進步是必然的 。 然而進步歸進步, 進步也應當是與時俱進的 。我們的電影觀眾幾乎能夠感覺得到 , 《早春二月》女主人公陶嵐這樣一種肆意大膽的放情飛奔, 估計恐怕並不一是就是最最完善的人物收尾 。尤其在當時那樣一個人文傳統渴望回歸的年代裡 。
小橋 ,流水,人家 。 畢競我們身居在一個傳統的文明國度 。 午後的陽光傾斜了 。 我在將要別離寧海小鎮時刻 , 暗暗想到了柔石講的那句詩一樣的文筆 : 「人說光明是在南方,我亦願一瞻光明之地 。 」 我能不能這么以為,柔石的原創《二月》 ,謝鐵驪的影片《早春二月》 , 它們確實 ,都是能夠一瞻光明之地方 ? 柔石從前在《二月》裡面 ,寫到的南方的天 , 總是晴好的 。 至少人的心景是渴求晴好的。
芙蓉芙蓉二月開
一個教師外鄉來 ……
做為電影觀眾, 我多少還是有了一點迷惘 , 面對電影《早春二月》的教師蕭澗秋的一來一去芙蓉鎮 , 他往來芙蓉水鄉的這過往行程 , 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 不管怎麼樣 , 蕭澗秋他的為人處事還是挺象一名教員的 。至少他在江南小鎮上沒有誤人子弟 。我心裡還是願意柔石書寫《二月》那一刻的心景是晴好的 。 人說光明是在南方 , 我亦願一瞻光明之地 。又想哲理還在北方 ,願赴北方去墾種著美麗之花 。時勢可以支配我, 象我如此孑然一身的青年 。
畢競柔石創作《二月》的時刻, 他的人 , 也仍然是身居在一個向望文明和渴求進步的傳統國度里 。 而且他至死也還是一個熱心呼喚明光的青年 。 無論柔石原創《二月》 , 還是電影《早春二月》, 蕭澗秋雖然是匆匆的來 , 又匆匆的走開了 , 但他走的那麼的明朗 。他走的方向有一點象影片二月一開時候 , 那一扇遙遙開啟的小窗戶 。
❸ 浪客劍心電影一共幾部
浪客劍心電影一共三部。分別是:
1. 浪客劍心/神劍闖江湖(台),2012-08-25(日本)。
第一部以明治維新初期為背景,講述了殺人不眨眼的劍客緋村劍心,在明治維新之後,發誓不再殺人,與各色人物因緣際會,展現他獨特生活方式的故事。
2. 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神劍闖江湖2:京都大火篇(台),2014-08-01(日本)。
該片是《浪客劍心》電影第二部,故事取材於漫畫家和月伸宏同名漫畫中的《京都編》,影片主要講述劍心等人與試圖顛覆日本的勁敵志志雄真實之間對戰的故事。
3. 浪客劍心:傳說的完結篇/ 浪客劍心:傳說落幕篇(港),2014-09-13(日本)。
浪客劍心:傳說的完結篇是《浪客劍心》系列的收官作,影片根據和月伸宏的漫畫《浪客劍心》改編,講述了浪客劍心與企圖征服日本的宿敵志志雄真實展開生死之戰的故事 。
(3)主人公馮年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浪客劍心》在日本時代劇在發展逐漸式微之時,卻得到了廣泛好評。這部電影的動作戲讓觀眾感到滿意,也有不少原作黨傾力推薦這部作品,這相對於以往的大熱漫改電影而言,並不多見。由於原作篇幅太長,根本不可能在一部電影中講完哪怕是一小段的故事,所以製作方乾脆原創了一個新的故事。
縱觀該片,雖然片子依舊存在著日本商業片略顯拖沓的老毛病,但是,無論是打鬥效果還是人物造型都非常出色,作為一部娛樂電影而言,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案例。
❹ 《百鳥朝鳳》,一部在國內非常尷尬的電影
看這部電影真的有點晚。
禮拜五的晚上,即便是蘇州這樣的慢城市,一到下班點,主街上,也是堵得水泄不通。約了一個理工科朋友去看,匆匆吃完晚飯後,馬不停蹄趕到電影院,一路真是跋山涉水。
最先知道這部電影,是網上炒的火熱的,該片出品人—方先生的一跪求加排片量,因為被國外大片擠的完全沒有一席之位。
然後我就想,我一定要來看這片。
這個世界,真的有時不懷好意啊,讓一個文化人的姿態,放的這么低。自然,它的發聲,也小的幾乎大眾聽不見,唯有靠赤誠的一片心和另一種程度的行為藝術來讓你知道它。
電影院悶熱不堪,好在這部電影能夠很快讓人沉浸下來。
干凈、朴實、窮困的田園攝影基調,小孩子臉上那種黑黑的黃黃的,又很結實健康的樣子,簡直就是我們80/90小時候的翻版呀。
一種回到小時候的親切感,隨著電影的轉換,四面八方涌來。
天鳴和藍玉,兩個向師父學吹嗩吶的孩子,最後只有善良的會為父親流眼淚的天鳴成了師父的徒弟學習吹《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原故事是,很久以前,山中大旱,鳥兒們頻臨餓死之際,鳳凰打開洞府,把糧食分發出去,得到眾鳥的愛戴被推舉為鳥王,於是,每年鳳凰生日之時,百鳥都會朝賀,故曰:百鳥朝鳳。
也就是,這曲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受。
可見,能學習吹奏百鳥朝鳳是件多麼光宗耀祖的事,用天鳴父親的話說:不光祖墳冒青煙,還是火光四射呢。
可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啊。
吹嗩吶,越來越不受村裡待見,收入越來越少,最後的垂死掙扎,是村中老人過世,請了天鳴的游家班後,又請來了西洋樂隊和穿著豹紋性感的女人來唱歌,一中一西,很明顯,大家都願意去聽西洋樂隊,最後氣憤不過打起架來,體面盡失,從此,游家班也心灰意冷。
我邊看邊想,即使是我,也願意去聽西洋樂隊那豐富的節奏和時而溫柔時而激昂的情感表達,相比之後,嗩吶,顯得吵吵鬧鬧,確實不夠大雅。對,因為,我也是芸芸眾生的俗人一個,可是當真的看到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文化,被西洋堂而皇之取代,誰不痛心?
這卻是一個宿命。
嗩吶就跟本片屬性一樣,已經越來越少有人會去看會去聽這么一個純粹的藝術的東西。
但喝醉酒,吹著嗩吶,唯一一次笑著滿足地入睡的師父,說了一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
師父已經明白,嗩吶,最後的歸宿在哪裡。
藝術片,在中國這樣一個娛樂至死的大環境下,早已喪失太師椅的地位。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商業片都是電影院線的絕對主角。
其實,它也追求藝術表達,但同時更注重商業操作結果,它的目的是力求獲得市場效益的最大化—就是賺錢。
說到藝術片如何能賺錢,可以參照老謀子零幾年的時候拍的一些商業大片。
《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是能讓觀眾自發地想去看的商業片嗎?是。裡面有藝術表達嗎?太有了!
英雄裡面的漢服之美,唯美靈動,色彩干凈,寓意深厚。
要知道為《英雄》提供服裝設計的就是日本著名電影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女士,她本人曾拿過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影片中的服裝充滿東方美學的思想,尤其是,章子怡與張曼玉,在一片金黃落葉林中,兩人一襲紅衣比劍,浪漫、飄逸、唯美,似一場華麗傾城的舞蹈表演。
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畫,都是一個絕對滿足觀眾審美的留白。
加上譚盾的音樂,滄桑、浪漫、深沉糅合一身,縹緲空靈又深沉遙遠。
這些都是藝術在電影中的另外一種的表達,
還有馮小剛毀譽參半的《夜宴》,
禪意與宮廷謀殺,混合一起,擊打出一副哀怨、憤恨、又深陷其中的華麗樂章。
他們都不屬於藝術片,是商業包裹過的,是成功的。
然而此刻,純粹的藝術片和文藝片處在什麼位置呢?
藝術片更強調創作者的個人思考和個性化表達。大家都知道,純粹做藝術的,從來都不屑於去拉製片人去反復迎合投資人口味,所以,必然其資金來源也更多依賴於各種文化、電影基金,對商業利益的訴求相對更弱,所以最後無法佔領市場。
這里之所以著重筆墨提到張藝謀,也是因為他與《百鳥朝鳳》導演吳天明有著莫大關系。
吳天明曾提攜眾多第五代導演,張天師就是其中一位。
據說在創作《百鳥朝鳳》時吳天明已經72歲高齡,劇本改了很多稿都不滿意,最後甚至閉關一個半月逐字修改,經常改到痛哭流涕。因為他要通過《百鳥朝鳳》講述他的信仰。2014年2月,《百鳥朝鳳》完成最後的製作,僅僅一個月後,他便與世長辭。
留下這樣一部信仰之作。
如果說,出品人方勵先生的一跪,喚回了大家心內早已丟失的純粹的本真的價值觀,那麼,註定也只是一時的,大家在影院中安靜看完,唏噓感慨一把後,又會投入到朋友圈秀曬玄、職場爾虞我詐,買房買車的無盡慾望中去。
「一個年輕生命的成長」與「一個生命的消亡」,這是我們循環往復的生命軌跡,也是精神傳承的新舊更替,所逃不開的命運。
就算增加了排片量,即便沒有競爭對手的碾壓,它同樣不會有很多人去看。因為不再認可那的價值觀,也不再追憶逝去的農村生活,人們在城市化的路徑上已經找到了得當體面的位置。
那些暴躁的父權,下跪的儀式和對於是否要離開鄉土的掙扎,再無感同身受,也無獵奇之心。那是一段過渡期,早就被遺忘。
有一部分人會去看,有一部分人會記得,有一部分人會寫進文字里,像我這樣(末尾賣個萌。。),已然是最好的結局,不是嗎?
❺ 張學友扮演的角色小狗熊是哪部電影
《財叔之橫掃千軍》,是由徐克監制、程小東&徐克執導的動作片,石天、張學友、梁家輝、袁潔瑩、秦沛等領銜主演。劇情如下:
民國初年,清末代皇帝溥儀受日本人控制,在北方成立偽滿洲政府,日人板垣正及川島芳子建立毒氣基地,殘虐華人。財叔曾經當過兵,又行過醫,一日受土著所託到叢林救人,途中驚險百出,抵步時發覺原來是一群受毒氣所害的士兵,財叔盡力搶救,但其團長不治,臨終前將抗敵大任交與孟大海,財叔報國心切,欲投軍而見拒。
財叔潛入皇宮,假扮廚子,重遇孟大海等人,他們的目的是尋找長江一號天鳳,探取毒氣基地的地圖,但行動被板垣正及川島芳子所悉,於是財叔及天鳳等人逃亡他方,途中財叔救回蘭女。一幹人等糾集力量,准備大舉攻打毒氣基地,多番激烈戰斗,最後勝利。
(5)主人公馮年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張學友參演的其他作品:
1、《澳門風雲3》,飾演易天行,一名軍火商、賭場大亨,喜歡莫愁,與石一堅上演了一段對手戲,最後,莫愁為了保護石一堅,便親手殺死了易天行,最終死在莫愁手下。
2、《赤道》,飾演肇志仁,一名危機專家,香港大學物理系教授,專長物理學及再生能源研究,優雅拘禮,多年來以顧問身份,多次參與政府能源及保安事務規劃,本來和這個恐怖事件沒有關系,但是卻被弟弟帶進了這個局,在此次追緝赤盜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❻ 像《馬路天使》一樣好看民國時期的電影嗎
1、《松花江上》金山與張瑞芳正處在熱戀之中的一部「私報於公」的作品,也是兩個人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
2、《漁光曲》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榮譽大獎的中國早期電影,最為突出的亮點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詞、任光作曲的哀婉綿長、旋律優美的主題曲。
3、《壯志凌雲》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動人的是銀幕之外的於藍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而悄悄喜愛上銀幕上的田方,而當時享有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帝」之稱的金焰,通過這部電影,與「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見鍾情,喜結秦晉之好。
4、《八千里路雲和月》白楊和陶金的「銀幕搭檔」的開門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與之相配套,想當年,大陸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經拍攝過這部名聞遐邇的代表作品。
6、《馬路天使》幾乎家喻戶曉的一部由明星組合的佳作,趙丹與周璇個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點」。
7、《南國之春》在影圈有「南國乳燕」之稱的陳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進行曲》大劇作家田漢的憂國憂民的應時之作。
9、《太太萬歲》張愛玲的「小資情調」代表作,賣點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賓奪主的大有「觀眾緣」的上官雲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陳波兒的珠聯璧合。
11、《啼笑因緣》「言情大聖」張恨水加上「電影皇後」胡蝶,精心演繹一出民國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喜劇。胡蝶一人飾兩角,對當時的觀眾來說是倍感好奇。
12、《萬眾一心》民族電影加抗戰題材的雙相結合。
13、《西廂記》「銀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裝扮相,中國最早把王實甫的古典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
14、《塞上風雲》當時話劇界的明星,如陳天國、舒綉文和黎莉莉等聯合主演的一部少數民族題材的應景之作。
15、《夜半歌聲》1937年拍攝、被譽為早期電影名片的號稱「中國第一部恐怖片」。
16、《游擊進行曲》《青年進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電影,充滿陽剛之氣,金焰的代表作,聶耳的(開路先鋒),陳燕燕、黎莉莉的花枝點綴。
18、《鐵扇公主》中國動畫片鼻祖「萬氏兄弟」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歐陽莎菲的個人電影代表作,一部維護女權的新潮電影。
20、《清宮秘史》周璇與舒適主演。當年宏大的電影巨制,後來被毛澤東主席點名批判、並與劉少奇主席「關於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的千古奇冤相牽連、還由此氣死該片的導演朱石麟。
21、《漁家女》「金嗓子」周璇與「袖珍小生」顧也魯聯合演繹出一出富家少爺愛上可愛清純的漁家姑娘的愛情故事。著名的歌曲(瘋狂的世界)便是源於此片。
22、《脂粉市場》又一部由「電影皇後」胡蝶主演的電影。
23、《不了情》張愛玲的言情故事,劉瓊、陳燕燕的男女情事,當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資情調」,劇情纏綿悱測,堪稱文藝類型片的代表作品。後來,還又發展到香港的同類片名和不同內容的一種無限延續。
24、《長相思》周璇和舒適的又一部時裝電影,著名歌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標准美人」徐來和當年的當紅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顧名思義,「銀幕慈母」林楚楚的電影代表作。
27、《惡鄰》一部題材狹小的無聲電影小品。
28、《兒子英雄》沒有任何名氣,但很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29、《二百五小傳》田漢編劇,另名《梨園英烈》,把傳統的故事和戲曲演員的悲歡離合結合一起,增強故事的戲劇性。
30、《風雨江南》另名《結親》,用諷刺的手法表現一幕「結親」的鬧劇,後來的《抓壯丁》的風格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馮喆一掃「英俊小生」的模樣,扮演了一個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絕。
31、《風雲兒女》該片的出名,主要來自於片中結尾處的《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後來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令人浩氣回腸的國歌。
32、《腐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此片並非列入中國早期影片當中,因為它是在1950年由上海的文華公司拍攝的。電影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的長篇小說改編,電影較好的體現了小說中主題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陳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態,所以,「四大名旦」的頭銜當之無愧。
34、《關不住的春光》趙丹、徐韜、王為一作為「新疆難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銀幕前後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與金焰離婚之後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鷗的小說,馬徐維邦的導演,李麗華的主演,一出舊中國戲曲演員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36、《紅樓夢》曹雪芹的傳世名著,在百年來的影壇上不知演繹了多少回。此番由當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反串「公子哥」賈寶玉,周璇扮演林黛玉,王丹鳳扮演薛寶釵,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37、《聯華交響曲》由幾部短片共同組成,貼近現實的寫實作品。
38、《還鄉日記》張駿祥與白楊短暫戀情的銀幕合作,另一部是張駿祥導演、白楊與金焰主演的《乘龍快婿》。
39、《混江龍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於「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章節。
40、《浪淘沙》吳永剛的「另類」導演作品,是中國影壇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僅有2個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長」這兩個劇中人的鮮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層次。
41、《戀愛之道》馮喆和舒綉文繼《裙帶風》的再次銀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時引起廣泛影響。
42、《明末遺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顧蘭君的古裝演出,該電影是在當時話劇演出轟動後開拍此片。
43、《母與子》盧碧雲與張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親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兒經》女兒家的私事、煩惱事,這類題材在今後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與後台》著名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性」電影作品。
46、《青春之歌》與1959年北影廠的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同名但內容卻與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頌》的充滿「小資情調」的文藝生活片,而後者則是革命題材的典範傑作。
47、《人民的巨掌》「左翼」昆侖公司在解放之時的順應新形勢的過眼雲煙之作。
48、《桃花泣血記》「電影皇帝」金焰與一代「無冕影後」阮玲玉的美麗與哀愁。
49、《天倫》傳統的故事,傳統的情節,傳統的題材。
50、《體育皇後》黎莉莉的健美與風韻,早期明星的造星聲勢。
51、《天明》不錯的題材,陌生的電影,深邃的立意,卻距離太遙遠。
52、《天堂春夢》路明、石羽、藍馬、上官雲珠,四大影星,他/她們都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影星,該片也在中國影壇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53、《武則天》同類題材在不同年代反復上演,百演不厭,這是當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顧蘭君版」的大型宮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間》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萬家燈火》後再度聯手,由銀幕上的「夫妻」演變成真實生活中短暫的「情人」。
55、《相思債》一部模仿好萊塢的充滿懸念的文藝類型片,在同時期不多見,很好看,戲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華》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市風光》看盡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後後,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據外國作家王爾德的著名小說改編,此劇曾多次被中國影人搬上銀幕,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中國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劇戲曲藝術片。
60、《新舊上海》狹義上的「新」與「舊」之間的老上海之比。舒綉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殺後復活於銀幕,阮玲玉精心傾情的電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麗與粗野,金焰的率真與純情,兩個鼎盛時期的紅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銀幕伴侶」與「最佳生活愛人」的影壇結晶。
63、《雪中孤雛》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64、《壓歲錢》並非兒童題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遙遠的愛》秦怡和趙丹扮演的一對志不同、道不合的掛名夫妻,明星效應是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該片來自於俄國大作家高爾基的小說《在底層》,眾明星捧場。
67、《一串珍珠》觀看默片時期的無聲形體,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銀漢雙星》又一部張恨水的「才子佳人」、「鴛鴦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場高手」。
69、《表》類似《三毛流浪記》,舊社會兒童的悲慘遭遇。
70、《姊妹花》「電影皇後」胡蝶聞名海內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寶、小寶兩個貧富懸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異,只可惜該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現在不復存在。
71、《小城之春》1948年開拍,距離50年之後神奇地被世界權威電影機構評為中國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經典名片。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濃濃的揮抹不去的鄉思情愁。
72、《萬家燈火》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希望在人間》後再度銀幕結緣。
73、《一江春水向東流》距今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長、觀眾觀看人數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佳作。
74、《十字街頭》含淚的喜劇,帶笑的悲楚,冷酷的現實,還有白楊和趙丹的風華正茂。
75、《三毛流浪記》雅俗共賞、老少皆益的兒童經典形象和兒童經典故事,同類題材時隔多年至今無可與之比肩。
76、《烏鴉與麻雀》看完此片,你才會懂得什麼叫做「中國早期電影的典範」。
77、《神女》全片僅有三個人物出場,兩段連貫的情節發展,一個形象鮮明的偉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麗人行》上官雲珠的轉型,黃宗英的成熟演技,還有曾經風靡影壇「沙莉年」的沙莉,三個女性一台好戲。
78、《春蠶》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說搬上同樣是早期的中國銀幕。
79 《孤島天堂》電影大師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風情萬種,在銀幕上盡現。
80、《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最早銀幕上的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的談情說愛,只可惜是默默無聞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勞工之愛情》進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難聽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風箏」,戲曲演員的一出愛與悲。
83、《狼山喋血記》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作品」,比這出寓言故事更為稱奇的是銀幕之外的驚天秘密。
84、《寧武關》戲曲的原汁原味,與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問世之作《定軍山》一脈相承。
85、《憶江南》田漢的名劇,周璇和馮喆的主演,其中,馮喆的英俊瀟灑,周璇的一人分飾兩角,都顯示出大明星的風采和無法抵擋的超人魅力。
86、《三個摩登女性》阮玲玉、陳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繪」。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國名劇,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殘夢斷》大明星劉瓊和李麗華的文藝片典範。
89、《母親》范雪朋、顧蘭君等明星都演過同名的「母親」,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親,別有一番感覺,因為當時才二十幾歲在影片中要將母親從24歲一直演到74歲,是錘煉一個傑出演員最佳的良機。
90、《青青河邊草》大明星王丹鳳和嚴俊再次演繹中國版的《魂斷藍橋》,故事情節感人至深,結局把原片的悲劇收場,改為更符合中國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團圓」。
91、《夜來風雨聲》王丹鳳與另一小生的愛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讓多少觀眾留下同情的淚水。
92、《新漁光曲》著名的《漁光曲》之後,再並非「狗尾續貂」的成功演繹。
93、《西廂記》這回是周璇的紅娘,慕容婉兒飾崔鶯鶯,白雲演張生,片中的《花好月圓》由周璇演唱,好聽又流行。
94、《失去的愛情》秦怡與金焰結合後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電影中兩人演的是悲劇,而現實生活中兩人卻是新婚的喜劇開篇。
95、《幸福狂想曲》趙丹與黃宗英銀幕上的首演伴侶,而銀幕下的兩人也由此片喜結良緣。
96、《假鳳虛凰》石揮與李麗華的諷刺喜劇,由此還引發出當年上海界理發行業的集體大罷工。
97、《裙帶風》馮喆與舒綉文的時事諷刺劇,話劇先紅,電影後續。
98、《龍鳳花燭》英俊小生馮喆一人扮演兩兄弟,與小鳥依人的陳燕燕兩情相依。
99、《鸞鳳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愛恨情愁。王丹鳳與馮喆一對「金童玉女」的最佳銀幕搭檔,到了16年之後又在銀幕上聯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100、《共赴國難》第一部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為內容的故事片,它讓電影吶喊出民族革命的呼聲,點燃起大眾抗日救亡的火焰,當時的觀眾贊譽它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