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燃情歲月》都講了些什麼
很喜歡《燃情歲月》里帶著宿命而悲壯的電影配樂,還有那個金燦燦中透露出恬靜的秋天顏色。那畫面帶著神奇的質感,帶著蒼涼色彩的草原遼闊,陽光似情人的眼波撫摸著崔斯汀的背影和的的作響的馬蹄而過。
放浪而狂野的崔斯汀,他的眼睛是深淵也是大海。
然而,崔斯汀註定是一個命犯天煞孤星的男人。
蘇珊娜愛上這樣的男人註定會是一場悲劇,可是卻無法逃脫。
我聽著電影里消沉如冰雪初融的音樂,看著崔斯汀的痛苦與失落。看著他金色的長發飄盪在藏藍的天空里,身影隨著遠山一起慢慢遁入森林的氣魄。
那條水銀一樣緩慢流淌的大河,彷彿神秘的寓言般沉默。
他眼睜睜的看著山莫死在德軍的機槍下,他旁若無人的哭喊,他詛咒著上帝,他按著古老的印地安儀式揮刀取出自己弟弟的心臟。
他的弟弟死了,他的哥哥艾弗雷德帶著心靈上的創傷離開了草原,他的父親因為中風而備受折磨,他的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了這個家,理由僅僅是那裡的冬天太寒冷。
戰爭結束後,崔斯汀沒有回家,他把自己的身心交給了外面的世界,彷彿他一直都是這樣的游盪。
然後突然有一天勁風襲來,他回家了,金色的長發在放中飛揚如招展的旗幟,那是一種不羈的韻律,同時也帶著無限的蒼茫與空曠。
當崔斯汀回到農場時,他與蘇珊娜之間的愛情爆發了,失落的艾弗雷德離開農場獨自進了城。農場的生活盡管又恢復了平靜,但是弟弟死亡的陰影始終讓崔斯汀無法面對他所深愛的蘇珊娜,崔斯汀後來離家遠航,他的身體才是他真正的帳篷,他走了,逃避了蘇珊娜的愛,卻帶走了蘇珊娜的心。
他去遠航,在波濤駭浪中尋找著心靈上的安寧。他去流浪,那顆狂野的心,也許真的如印地安老人所寓言,直到死亡才會停止追求自由的本色。可是,在鴉片和女人中間,他變得更加茫然,漂泊的宿命有時候會讓他感到失望與沮喪。他又選擇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森林與河流,馬群與遠山的懷抱。
崔斯汀與伊莎貝結婚了。
那個從小就暗戀他的印地安女孩,笑起來會露出白白的牙齒。
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快樂的生活著,草原總是能賦予人們最簡單的幸福。
而崔斯汀忘了,他曾趕著奔騰的馬群從天邊走來,他曾經走進過一個女人的生命,留給她的卻是無盡的餓空虛與等待。
在多年以後,她成了他哥哥的妻子,隔著鐵柵欄,她輕輕地、憂傷地:永遠真的是太遠了。
她的愛情是低到塵埃里的花朵,低低的綻放。
激情與回憶,痛苦與纏綿似乎是燃燒著她生命的火把,她也知道他不會屬於她,他留給她的註定只能是眼淚和傷痕,可是她卻已經愛得無法自拔。
後來,伊莎貝被愚蠢的警察亂槍掃中,已經歸於平靜的崔斯汀內心再次燃起了火焰,在父親和哥哥的幫助下,他報了仇。
而仍然愛著崔斯汀的蘇珊娜無法面對自己的感情,她選擇了永遠的逃避。
崔斯汀的哥哥把蘇珊娜的遺體帶回了草原,一家人又團結在了一起。
歷盡滄桑的崔斯汀把父親和孩子交給了大哥,他選擇獨自離開,從此浪跡天涯,直到生命的終結。
草原上的那條無聲的大河沖刷著歲月的痕跡,它緩慢的流淌著,似乎一個述說故事的老人,可是沒有人能看見水面下激流暗涌。有像有些人能清楚地聽見來自心靈的聲音,他們依著那聲音作息,這種人最後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
崔斯汀註定了是一個不肯安歇的靈魂,愛上這樣的男人是不幸的,可這並不是他的錯,因為是他血液里滾動的潮汐讓他流浪,這種流浪註定要貫穿他的出生到死亡。崔斯汀在落葉時節誕生,那是一個可怕的冬天,他母親生他時差點死掉,印地安老人把他包在熊皮內,整晚地抱著,等他長大了,他教他獵殺的樂趣,據說,當獵人從獵物的身體中取出心臟,握在手中,它們的靈魂就能得到釋放……在童年的時候,他就以獵殺灰熊的方式來挑戰勇氣,那場與狗熊的搏殺中,他的血與熊的血溶在一起,從此,一種偉大征服欲左右著他的一切。到了最後,他也以同樣的方式選擇了結束。據說,在美洲印第安人傳說中,熊是英雄靈魂的拯救者。他因此也註定命犯天煞孤星,無伴終老,孤獨一生。這是英雄的寂寞,從此浪跡天涯。縱使能夠排山倒海,亦無法再見自己的愛人。
影片最後,講述著故事的印第安老人在篝火面前為崔斯汀的一生做了總結:「疼愛他的人均英年早逝,他是石頭,他和他們對沖,不管他多希望去保護他們。他死於1963年9月,秋天,月圓之時,他最後路面的地方是在北方,那兒仍有許多待捕獵的動物。他的墓並沒有記號,但沒有關系,反正他常活在邊緣之地,在今生和來世之間。」這是一個男人帶著他那顆永不竭止的心,在宿命的洪流里翻滾的故事。凡他所愛的人必都離他而去,凡所愛他的人必都受盡傷害,這樣的故事註定讓人心碎。
Ⅱ 大家百看不厭,越看越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布拉德皮特的《燃情歲月》。電影講述了在美國遼闊的西部草原住著一位父親和他的三個兒子,父親是退伍上校,三個兒子個性鮮明,大兒子埃爾弗忠厚老實,二兒子崔斯汀狂放不羈,三兒子山莫溫文爾雅。
裡面印第安老人說的一句話“我知道,這個世界有些人是能夠聽到自己心裡的聲音的”,而崔斯汀就是這樣一個人。
Ⅲ 為何大家會喜歡1994年上映的影片《燃情歲月》
《燃情歲月》又名《秋日傳奇》,可以稱得上是一-部以美國西部風光為背景的超越愛情的史詩級電影。它主要講述了在草原長大的三兄弟與一位女孩之間的故事,並通過這三段糾纏的關系,將放盪不羈的傳奇人生、血濃於水的手足情深、纏綿糾葛的愛恨情仇在同一畫面盡情展現。全片幾乎沒有一刻停頓的背景音樂,更將每一個情節都鋪滿了悲壯凄美。
1)這是部血濃於水的片子,講述著親情,友情,愛情,一家人的感情永遠是最親近的。故事豐滿有內涵,人物刻畫細致到位。當然影片中的其他人同樣精彩,要了解需要自己耐下心來仔細的欣賞這部「平凡史詩」。影片的畫面不乏恢宏:遼闊,一望無垠的大草原;血雨腥風的戰場廝殺;原始森林,土著孤島的打獵場面;幾個人海洋遠航的廣闊場景等等。雖然影片的情節敘述緩慢,但是圍繞感情這一主題進行的自然而壯烈算得上是大製作。男人為主的戲,女人或多或少的穿插,點綴一下,是電影必不可缺的。畫面,意境,美不勝收。
Ⅳ 電影「燃情歲月」怎樣
影史地位 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充滿著溫情和陽剛之氣的經典之作;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記錄西部風光的偉大史詩;富有創新求變的「獨立電影」精神。 廣袤粗獷的原始荒野、渾然天成的宏偉樂章、真摯無畏的勇敢執著,這一切共同演繹了一段激動人心的「燃情歲月」。它是凄美、哀婉的愛情悲劇,是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更是一個自然之子的傳奇。 眾多電影人憑著對電影的熱愛和投入,為日漸式微的西部電影另闢路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燃情歲月》以博大的胸懷、精深的意境與高超的技法,譜寫出一曲人性化的完美史詩。它沒有金戈鐵馬卻有超然氣魄,沒有刀槍不入但有血有肉,沒有肝膽義氣更有情真意切!它所表現的精神境界能引發世界性的共鳴與普遍認同,是難得的弘揚世間真情、天人合一的優秀作品。 在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精心打造的樂曲聲中,主要人物的旁白緩緩推動著情節,加上攝影師天馬行空般的手法以及布拉德·皮特商標般的不羈眼神,整部片於像極了一部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們的思緒也彷彿在剎那間飄進了美國西部山區,全身心地和影片里的人物一起狂奔。 各方點評 這是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我痴迷於愛爾蘭音樂,我喜愛那種憂郁凄涼的氣氛,這種形式不會因時間而顯得褪色、變質。我同其他作曲家不同的是,我不是把作曲當作工作.而是當成藝術。所以,在《燃情歲月》中,我賦予了它最具表現力的聲音。 ——好萊塢最富盛名的配樂夫師 詹姆斯·霍納 當我們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想起了家族的負擔因心靈的深沉與愛意像水一樣能夠載舟亦能覆舟,兄弟之情因為權利的斗爭而支離破碎;另外,我們想到了人與土地之間的關系;總之,我力圖展現所有我在閱讀小說時的經驗和感受。 ——本片導演 愛德華·茲維克 我一直認為我所扮演過的大多數角色都能找到更合適的人選來演,惟獨崔斯汀這個角色,我知道我是最佳人選。從我第一次看到劇本時就知道,我了解他的行為,他的心態,我的挑戰是如何讓觀眾也能認同我對他的看法。 ——本片男主角 布拉德·皮特
▲錯過它是你的遺憾 《燃情歲月》向我們敘述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部充滿羅曼蒂克、多愁善感似的老式言情片,然而,深入其內部,我們才了解到它幾乎完全摒棄了給人以保守陳腐、平庸媚俗之感的好萊塢類型化的模式,它透過一戶移民家庭和幾乎被趕盡殺絕的印第安民族「賢者」的眼光,觀察了美國近1個世紀的當代史,對社會、政治、經濟、民族政策、文化、婚姻、愛情,幾乎涵蓋了當代社會方方面面的主流意識,影片都進行了鋒藏不露的抨擊。 在人性的刻畫上.影片進行了精心的雕琢,在愛情與親情、理智與慾念的矛盾斗爭中,幾個年輕人受著痛苦的折磨,他們顯得那樣無謂和無奈,在某種情形下,他們更像在洶涌的海水中瑟瑟發抖的小船一樣,陷入人性的洪流中無助地打著轉。 在影片的調色板上,色調是如此豐足,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美景,巨細不遺的細節描寫,豐富細膩的感情色彩,親情、情慾、受難、和解、怨恨、死亡、眼淚……多情的人事與物事,如夢如煙如詩如畫,愛過了恨過了想念過了,到底意氣難平,只留下了萬種情思,滿懷幽怨。一幅時代的風俗畫中,幾個命運多舛的有情人,且吟且思民歌且嘆。 影片的音樂也是獨特而富有張力的,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在片中運用了日本洞蕭這種音色古老、深邃蒼茫的樂器,來塑造主角「傳說」 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憤卻又渾然天成的形象,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飄忽 不定,時而吶喊悲嗚*時而沉吟低語,可以說這是霍納此類手法最令人 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現。全片的音樂出現的各個主題,從恬靜淡雅到悲憤 感慨,旋律上無不精雕細琢,唯美動人,交織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 扣人心弦的樂章,賦予了本片傳神的詮釋。 史詩般的情節,醉人的音樂,精彩的演出及富有表現力的攝影在此片中完美融合,鑄就出了永恆的經典。 看完這部影片,你是否得到了什麼啟示——生命中的險惡沒有什麼恐怖,生命中的寂寥沒有什麼悲憤,生命中的放縱沒有什麼缺憾,生命中的痛苦與埋沒無關,關鍵是:即使在始終無人注目的暗夜中,你可曾動情地燃燒,像那顆不肯安歇的靈魂一樣,為了答謝這一段短暫的歲月。
Ⅳ 灼心的《燃情歲月》,刺痛到靈魂深處,配樂已蓋過劇情了嗎
這是一部難得的配樂完全蓋過劇情的戰爭電影-《燃情歲月》,完美的配樂和畫面,偉大而又哀傷的故事!這部灼心的電影,看得人好痛好痛,尤其是那感情,讓人糾結,痛不欲生。每個畫面都是那麼溫情且壯闊,還有那刺痛到靈魂深處的音樂,眾人到位的表演。故事雖然並不那麼引人入勝,但要表達的思想卻是很容易贏得共鳴的。燃情的歲月,一世的真情。
一個傳奇般的家庭,友情,愛情,親情交匯,流出了一段不朽的喜怒哀樂,我喜歡這樣美的讓我心痛的畫面,成為經典不在於它完美,而在於它令人落淚,靈魂受到觸動。在廣袤無垠的山野,心情並不比在槍林彈雨的戰場更平靜。或多或少也表達出無府主義的思想:寧願無拘無束的與自然為生,自由如風般,即使在人生最孤寂悲哀的歲月里,也能夠一如既往的燃燒壯麗的人生。這也是一部分人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