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長城電影是什麼小說改編

長城電影是什麼小說改編

發布時間:2024-01-21 01:42:45

如何評價《長城》這部電影

在我個人看來,《長城》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主要是為了討好外國觀眾,讓喜歡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順帶著拯救中國。

奧斯卡之所以設最佳外語片,不是讓你拷貝美國的。所謂文化輸出,是要輸出中國獨有的文化,而非為了迎合,刻意「無中生有」。其實《長城》也不是一無是處,歪果仁看完,說不定能學會兩個中國成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也算張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吧?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㈡ 電影長城的簡介

《長城》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長城的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長城基本信息

《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12月15日晚19點在中國350家IMAX影院超前上映,16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Auro格式在中國全面上映 。

電影長城劇情簡介

中國的古代,以人類為餌食的怪獸——饕餮,每六十年便會集結到人類的領地覓食,捍衛領土的人類軍團鑄造長城的目的也是為了抵禦怪獸的入侵。來到中國尋覓黑火葯發財的外國僱傭軍威廉·加林(馬特·達蒙飾)與佩羅· 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長城,認識了對抗饕餮的中國無影禁軍,也見證了無影禁軍的精銳和勇敢,並被這群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所感動,威廉·加林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共同守護人類的戰斗當中。然而,在對抗的過程中,他們卻發現饕餮大軍不斷進化,到最後已經能夠從長城打進皇宮,一場大戰也由此拉開。

電影長城幕後花絮

電影將背景設在古代中國科技和文化相對發達的時期,除了長城外,還融入了神話怪獸和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等中國元素,饕餮的原型來自於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 。

電影《長城》裡面英語對白,製作團隊也是英語交流,景甜為了很好地演角色,特意在美國訓練了半年,按照專業的課程安排,學習了數十套武術招式,掌握十餘種兵器的使用技巧,熟悉英文台詞。

《長城》是張藝謀首部與好萊塢主創團隊合作的電影,同時也是個人第一部IMAX 3D電影 。

電影里五軍根據職能分類,用動物特性象徵,顏色也是。不是特別的設計,僅僅是為了戰爭中好區分 。

影片開機第一天馬特·達蒙就被鹿晗的粉絲震驚了,馬特·達蒙看到酒店裡擺了四百多束花,都是鹿晗粉絲送的。那時候才感受到這些合作演員在中國的影響力。

《長城》後期特效製作長達15個月,為了製作視覺特效,張藝謀多次前往美國與工業光魔和維塔工作室商討電影視覺製作,包括設計出首次亮相大銀幕的中國神話怪獸饕餮 。

佩德羅·帕斯卡表示自己是張藝謀的影迷,還特地給張藝謀寫了一封信,表示很願意合作。張藝謀用中國傳統的毛筆和黃紙寫了一封回信,佩德羅·帕斯卡直接將這封信裝在鏡框里當成了一個紀念品。

《長城》幕後創作團隊,來自37個國家,語言的障礙是最難調度,因此劇組配備了幾十名翻譯 。

演員威廉·達福,每天只要有戲份他就會第一個來現場,在拍攝被饕餮追逐的那場戲中,威廉·達福就堅持不用替身,即使摔倒了也馬上爬起來繼續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拍攝 。

影片里無影禁軍“五軍”的設計構思,靈感都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用五獸作為五支軍隊的代表,就是沿襲了中國古代以獸命名的傳統 。

電影長城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長城》最初概念來自傳奇影業CEO托馬斯·圖爾,第一次在飛機上看到了中國長城,覺得是個特別了不起的建築,決定拍一部以“長城”為背景的電影。2012年托馬斯·圖爾和編劇馬克斯·布魯克斯先寫了一個故事梗概。另外一個製片人喬·賈希尼和導演張藝謀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3月,做出了第一稿劇本,第一稿劇本完成後,同年7月份美國導演托尼·吉爾羅伊寫了第二稿劇本。最終張藝謀導演多次反復修改重要的環節,才完善劇本。

拍攝過程

2015年3月30日電影《長城》在青島東方影都正式開機。該片採用面積最大綠幕區拍攝,在青島萬達東方影都搭了一個長城,有一平方公里大,由360多個集裝箱組成,部分大場面戰爭都在青島東方影都拍攝。青島外景地劇組人員總數最高時達到1300人,包括群眾演員500餘人。

道具設計

《長城》中的兵器道具不僅種類多,數量更是可觀,為影片提供道具設計和製作的正是紐西蘭維塔工作室,維塔工作室在設計兵器的同時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紋飾和圖案,刀、劍、弓、弩、箭、盾等兵器上雕刻的紋飾等設計都極具中國古典美,其中饕餮的形象維塔工作室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了746稿,為了完成電影中大量的道具需求,維塔公司車間的工作人員由150人增加到330人。影片的道具器材一共裝了350個集裝箱,其中維塔為電影共打造了4500件各色兵器,鷹軍箭就有1萬多支。

服裝設計

該片服裝設計由邁耶斯·C·魯比歐擔任服裝指導,力圖呈現中西融合的主體構想來展現中國工藝,運用中國古代針織技法展現那個時代的服裝之美。從將士的盔甲、披風到頭盔,設計理念讓中國傳統服飾顯得更具活力。除了中西元素的融合,對色彩的運用也是張藝謀導演極其重視的一個環節,張藝謀讓五軍分穿不同顏色的盔甲,每位主演的服裝都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做出了獨特的設計。影片服裝設計中最大的挑戰是從零開始打造六種軍隊的服裝。設計師在每位將領的服裝上精心雕琢每隻動物的造型,最復雜的一套服裝需要18雙手同時操作才得以穿上。服裝團隊中90%都是中國人 。

㈢ 電影《長城》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按照《長城》中所說,饕餮每 60 年出動一次,一直持續了幾千年,直到宋朝被滅。
契丹人不可能不知道有饕餮的存在。
而契丹人和饕餮都在長城外,為什麼契丹沒有被滅?
換句話說,饕餮為什麼不吃契丹人?
好了,接下來魚叔要開一下腦洞。
《山海經 · 北山經》是這樣描述饕餮的:
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也就是說饕餮長著人面獸身。

結合《路史 · 蚩尤傳》:
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
這里說到蚩尤外表長得像獸,是貪婪的代表。
與饕餮不謀而合。
所以民間認為,饕餮是蚩尤的化身。
有些魚友可能不知道蚩尤是誰。
明年杜琪峰將拍一部奇幻大片《黃帝大戰蚩尤》,號稱投資 10 億,故事講的就是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戰之一,黃帝戰蚩尤。
黃帝,號軒轅氏。
正是因為這一場戰役,名震當時的世界,各部落擁護他為天子,尊稱他為黃散拍帝。
在此之前,黃帝曾打敗了炎帝,炎黃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
所以凡華夏兒女,都把黃帝和炎帝並稱為華夏的始祖。
而我們就是炎黃子孫。
魯迅有一句詩叫," 我以我血薦軒轅 ",也把黃帝作為偉大的民族象徵。
綜上,是否明白饕餮為什麼不吃契丹人了?
因為蚩尤是被黃帝所殺,然後化身為饕餮,是為了報仇。
它不塌滑吃契丹人,是因為要吃的對象就是炎黃子孫。
幾千年來活動的目標是滅掉華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饕餮沖破長城之後,就直奔皇宮,因為它首先要滅的是皇族。
修築沖衫羨長城是為了保皇。

《長城》中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細節。
饕餮在大戰之後,撤退時寧可受傷,也要帶走同類的屍體。
有人會認為這是饕餮不想留下屍體,被人類拿回去研究。
錯了,人類研究需要是活體,屍體沒用。
而這些屍體,極有可能是給獸王吃的。
這里需要再引用《左傳》: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
而《史記 · 五帝本紀》寫到:
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
通過這兩句典籍,可以推斷蚩尤就是縉雲氏的 " 不才子 " 饕餮,並且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後裔。
也就是說,饕餮和炎黃子孫是同胞。
說回張藝謀給饕餮下的註解:貪婪。
饕餮最大的特點是貪吃,甚至連同胞都吃。

這也就印證了那些被拖走的饕餮屍體,是被獸王所吃;
而饕餮吃人,其實也是同胞相食。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獸王一死,所有饕餮全都滅了。
因為獸王就是蚩尤。
蚩尤每 60 年出動一次,一心要滅掉炎黃子孫,一直持續了幾千年。
直到宋朝滅亡。
為什麼要選宋朝,而不是秦朝、漢朝、唐朝呢?
因為饕餮的使命在宋朝就已經完結了。

饕餮亡,契丹不斷進犯,然後是金。
也就是那個時候,外族占據了大半華夏,直到元,全部吞並。

㈣ 電影《長城》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在我個人看來,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光看名字就感覺這是一部史詩級電影,為啥?長城,這個名號不僅是屹立於世界的文化瑰寶,更是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這樣的名字可不是隨便可以用的,既然取名長城那一定是一部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大片,不過看了影片才知道事實上這是一部架空了歷史背景後的魔幻故事。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㈤ 《長城》作為我國首次嘗試和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它在電影史上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長城》是好萊塢首次與中國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工業模式下的電影。資料得知,這個故事並不是張藝謀帶給好萊塢的,而是好萊塢拿著寫了七年的劇本,找到了張藝謀。編劇則是曾經編劇過《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托尼·吉爾羅伊。最開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有一個概念性的想法:長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偉,一定不單單是為了抵禦「人類」。2012年,羅異擔任傳奇影業聯合華誼兄弟在中國創辦的公司傳奇東方的CEO,他來到中國20年,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從「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井噴階段,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長城》蓄力,無論是從電影內容還是市場培養方面。在這個合作的最佳時段,他找到了張藝謀,這位中國當代最具「掌控力」的導演。那時《長城》已經籌備了七年,中途還找過《燃情歲月》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但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遞到張藝謀面前的,是一稿「特種部隊」打怪獸的典型好萊塢式劇本。

所以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好萊塢保證資金,投入技術,同時也規定了劇本走向,電影節奏,而張藝謀在其中做的是「帶著腳鐐跳舞」。同時「借水行船,輸出中國文化」又是張藝謀拍攝這部影片的一個動機和理念:「我一直主張我們要有這樣的合作,我們借用好萊塢這樣的力量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哪怕是拍一個爆米花的電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把中國的一些文化符號傳遞出去。」所以,當電影導演被好萊塢資本綁架,當導演主題先行試圖藉助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符號時,便產下了這樣一顆好萊塢類型片與中國文化符號夾雜的不倫不類的怪胎。

錢鍾書曾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刻的主題、導演的藝術理想、人文精神理應通過鮮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邏輯縝密的故事、氣韻靈動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滲透出來,而非如此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現出來。我們對這部影片的吐槽,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對於一個曾經有思想、有個性、有才華,被稱之為「鬼才」「奇才」的藝術家的失望。坐擁如此充裕的資本、豪華的明星、頂尖的技術,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線作品,這是絕大部分對張藝謀還懷有期待的觀眾所不能接受的。《長城》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暢銷作品,都不可能僅僅是商業算計的分泌物。沒有解決更高級的,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㈥ 文學作品改編的國產影視劇有哪些

現在大多數國產影視劇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來,文學作品因為有一定的粉絲基礎,所以熱度還是非常高的。投資商也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選擇用文學作品改編成國產影視劇。文學作品改編的國產影視都有哪些?

三、總結。

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國產影視劇還有非常多,就像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大名著。就例如《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每一個文學作品都是經典,能夠以影視劇的姿態出現在觀眾們的面前,也是傳承經典。

閱讀全文

與長城電影是什麼小說改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好看的電影推薦一下 瀏覽:103
趙英俊電影有哪些 瀏覽:323
龍岩萬達7點什麼電影 瀏覽:223
蠟筆小新大電影免費全部中文 瀏覽:201
龍珠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77
有三個企鵝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539
肥佬網好看的電影 瀏覽:52
有照明員工指導的電影什麼 瀏覽:790
鄧超拍過的所有電影有哪些 瀏覽:642
如何下載電影在u盤裡面的歌 瀏覽:159
大紅包電影收了多少 瀏覽:795
印度電影在哪些國家受歡迎 瀏覽:675
巨人國免費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305
男人頹廢看什麼電影 瀏覽:303
好看的電影類似與貧民窟 瀏覽:623
綁架女孩重慶電影有哪些 瀏覽:307
可以免費看電影的網址高清 瀏覽:598
抖音上講電影的用戶有哪些 瀏覽:493
電影劇本報備要求多少字大綱 瀏覽:498
張真人什麼電影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