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影視音樂的構成有哪些
現代影視音樂的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
當代影視音樂已經由「樂配影視」變為「影視配樂」,或者是二者呈現「並行關系」。
著名影視音樂作曲家趙季平也是一位將「樂配影視」提升到「影視配樂」的偉大作曲家。如最為代表性的《紅高粱》在抬花轎時候的節奏和步法就是根據音樂的節奏來踩點的。
新的解讀
當代我們對於影視的回憶不在僅僅是依靠影像,而更多的是聲音。這就是音樂所獨有的魅力。因為音樂不僅僅是時間的藝術,同時也是空間的藝術,是那種可以將我們帶回那種回味淡淡憂傷的感情時代的東西。
所以音樂是偉大的,古人講「唯音不可作偽」就是這個道理,孔老夫子也講,「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影視音樂不等於依附於影視的音樂。它與影視共同構建完美的藝術作品。
❷ 1.什麼是影視音樂 2.影視音樂的種類有哪些 3.影視音樂的功能有什麼 以上問題均舉例闡述.
影視音樂不是純音樂,它是為影視作品而存在的音樂. 影視音樂的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 影視音樂的片段性,不連續性和非獨立性特徵就成為它區別於其他音樂的重要標志。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一部分是參與故事情節的有聲源音樂,在畫面中可以找到發聲體,或與故事的敘述內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參與故事情節的無聲源音樂,主要起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刻畫人物的作用。 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不是自成系統、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組成元素,為影片主題、人物、情節的塑造和發展服務的。因此, 影視音樂不能以自旁邏樣的完整演繹, 復雜的配琴和強烈的音響去與畫面爭奪硯眾, 而應不引人注目然而強有力的方式支持畫面,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林格倫所說「 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 好的電影音樂能使原本平實的電影回味深長,熠熠生輝。好的電影音樂更要符合觀眾的心理,使他們產生共鳴,能夠完全融入電影情節中去。 電影, 有了音樂的進入才使其作為視聽藝術更加豐滿, 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音樂的創作分類 可以分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這是根據影片中音樂創作的方式來劃分。由作曲家為影視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專門創作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原創音樂,由影視創作者從既存的音樂素材中所編的音樂資料我們稱之為非原創音樂。 影視音樂根據音樂介入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說分為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畫面內出現聲源,無源音樂是指畫面內沒有聲源出現。
❸ 什麼是電影音樂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❹ 求論文: 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 4000字+(你們搜的也行)
一、電影音樂概述
電影音樂泛指電影中所用的一切音樂,也專指作曲家為影片創作的音樂和歌曲。電影音樂是電影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新的體裁。作為聽覺藝術和時間藝術,音樂進入電影綜合藝術之後本質不變,其要素仍是旋律、和聲、節奏和色彩,但電影音樂創作的藝術構思、藝術結構和音樂形象的體現,都受影片的藝術總構思、總結構和畫面視覺形象的制約,有時,音樂的聽覺形象還要與語言、音響效果的聽覺形象相結合。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電影音樂就是為電影進行配樂,在適當的場景和情節中加入適合的音樂,是整個電影創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烘托電影效果的重要工具。它不同於其他音樂是因為它是要體現影片的藝術構思和創作,從早期的純交響配樂到隨著時代發展而創新的電聲音樂,電影音樂有機的結合了各種傳統音樂要素以及新興的各種流行音樂元素,逐漸步入了與電影配合相對完善的時期。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電影配樂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二、功能性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1、描述時代背景交待的背景,引起一定時間、空間和影片中環境的聯想。使影片更加立體。深入觀眾的心。例:
《角鬥士》中傳統的古典樂器,採用交響樂隊編制,用管弦樂演奏主旋律。配合人聲合唱,使音樂更接近古典派和浪漫派的曲式結構,來烘托古代的氛圍。
《加勒比海盜一聚魂棺》中的「Dinner is Served」這首曲子是以劇情命名的配樂。隨著劇情發展,畫面拉到了一座住著食人部落的荒島上。配合食人族舉行儀式時所使用的各種樂器,配樂中使用了具有民族風格的曲調配合手擊鼓和人聲合唱來體現劇情中的原始氣息。
《獅子王》的開場畫面中空靈的豎笛聲作為主旋律,高音的上行來表現朝陽的逐漸升起,運用管弦樂寬廣的音域和豐厚的音響效果結合了人聲來烘托草原的廣大。出現了遼闊的非洲草原。配樂中運用了腳踏,拍手以及塞內加爾、敘利亞鼓等非傳統的打擊樂器組合,形成非洲音樂特有的節奏特點,並配合著原生態的人聲合唱,以此來增強地域風格。
《職業特工隊2》電影劇情中牽涉到西班牙,音樂中加入了西班牙風格的旋律,運用了踢踏的節奏和音響效果使電影中一段舞蹈場面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配器方面運用吉他以及人聲的結合演繹出一段優美的旋律,體現出畫面中的西班牙特色。
2、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動人。表現人物形象的思想和心理活動等,使之更立體化,更加鮮明動人。
《加勒比海盜一聚魂棺》中的「Davy Jones」是以片中的反派瓊斯命名的曲子。這一角色雖然外形恐怖並強勢,但內心深處卻隱藏了柔弱的感情,因為愛上一個女人而深受傷害。只能將自己的心臟挖出來放入聚魂棺中來避免痛苦,為了突顯出人物內心的憂傷,整曲運用了小調的調性;而它在劇情中擁有一個八音盒項鏈,配樂便用八音盒這種輕柔的音色節奏,讓旋律線條平穩來表現大衛瓊斯的心理活動。除了柔弱的一面,作為片中的反派角色,大衛,瓊斯也擁有兇悍的本性。為了體現這一特點,在配器上運用了管風琴並加入了管弦樂做伴奏,大量樂器的加入讓音響效果更為宏大,同時也加快了節奏來表現出角色的強大。整曲中還有鼓聲製造出心跳的聲音來烘托他的特點。
《獅子王》「Under The Star」的中的一段配樂展現了角色內心變化。劇情進行到辛巴決定向刀疤挑戰的一幕,這時候辛巴的心理變化非常明顯,在失落躊躇之際受到了狒狒的激勵,增強了自信並下定了決心。配樂為了體現這一變化,在辛巴失意不知所措的時候使用了小提琴為主的弦樂和管樂演奏,讓旋律平穩。節奏緩慢,並運用了小調來烘托略帶哀傷的情緒:之後由於辛巴的心理轉變,音樂也隨之高亢起來,節奏加快,提高旋律的音區,轉入大調來表現辛巴決心已定的堅強意志。
3、推動劇情發展的與連接,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象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象出現,延展戲劇情緒。電影劇情有其本身的發展線索及動力來源,而音樂在電影中也起到了推動和幫助劇情的進展、延伸情緒等並連貫作用。
《加勒比海盜一聚魂棺》中的「Hello Beastie」以主角的一句台詞命名。整段配樂一直延續到影片末尾。劇情進行到了最後一段。海怪重創了傑克船長的黑珍珠號。船上一行人只能靠一艘小木船逃跑,而女主角發現了海怪襲擊黑珍珠號的目的是要殺船長,因此設法騙了船長並將他鎖在桅桿上。由於女主角的背叛,劇情顯得較為沉悶,這時音樂隨之出現,使用了低沉的旋律,讓大號等低音管樂吹奏小調旋律,節奏緩慢,來烘托每個角色內心活動,並為之後的劇情作鋪墊,暗示了傑克船長的命運。在一行人乘坐小木船逃走後,船長掙脫了鎖鏈,這時海怪再次從船長身後緩緩出現,音樂配合著靠近船的海怪在音量上漸強,音域也拉寬傑克知道自己無路可逃。只有拿刀沖向海怪,這時候配樂在節奏上略有加快,使用大量管弦樂的和聲奏出旋律並加入了打擊樂來襯托畫面中使用的慢鏡頭:之後傑克和黑珍珠號被海怪一同吞噬,畫面轉到遠景,配樂中的音量再次漸強並用轉調來推動劇情進入高潮,烘托出宏大的場面和悲壯的氣氛。
這段劇情結束後,場景發生轉變,畫面轉向了東印度公司。因此音樂也轉入平靜的連音,並加入了一點為影片中另一個反派東印度公司而作的主題旋律來配合劇情。隨著情節推動一行從船上逃跑的人來到女巫的地盤,音樂轉到女巫的主旋律並一直保持緩慢,作為背景伴奏。之後女巫告訴眾人傑克還活著,給一行人帶來希望。音調隨著角色的心情也逐漸提高,帶出一種涌動感:女巫又告訴大家需要另一位船長一起去拯救傑克,隨著這位關鍵人物的出場。音樂變得激昂起來,加入整個電影配樂中的主題旋律:一句結束音將畫面推向完結,在音樂上突出了影片本身積極樂觀的主題。
4、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象。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象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樂畫平行和樂畫對位。樂畫平行,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同樣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常常用在抒情時以進一步渲染情緒,或是用在戲劇性的情節中以加強矛盾沖,樂畫對位,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不同的或相反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樂畫對位,使音樂與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質,產生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形象。音樂與畫面相結合,較多的時候是畫面起決定作用。
結語
電影音樂產生於電影,紮根於電影,依存於電影卻又飽含獨立的靈魂,甚至比電影的給人的限制更少,音樂在電影中得到靈感,並傳達出音樂本身的精神,引起人們的共鳴。通過聽覺感受使觀眾的心理感覺上形成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的立體感,因而使銀幕形象更豐富、生動、真實,大大加強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❺ 關於影視音樂
電影音樂泛指電影中所用的一切音樂和歌曲,也專指作曲家為影片創作的音樂和歌曲。電影音樂是電影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新的體裁。作為聽覺藝術和時間藝術,音樂進入電影綜合藝術之後本質不變,其要素仍是旋律、和聲、節奏和色彩,但電影音樂創作的藝術構思、藝術結構和音樂形象的體現,都受影片的藝術總構思、總結構和畫面視覺形象的制約,有時,音樂的聽覺形象還要與語言、音響效果的聽覺形象相結合。 電影音樂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shenmeshi.cn收集)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音樂在電影中的美學功能大體上包括:(1)抒情性。音樂是最長於表現情感的藝術,在電影中能夠充分發揮抒發感情的功能,從而深入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2)戲劇性。交響音樂的創作經驗,有助於表現影片的戲劇性矛盾沖突,烘托戲劇高潮。(3)氣氛性。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從頭至尾不斷,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進入有聲電影時期,影片中的聽覺形象除音樂之外,增加了語言和音響效果,使音樂在電影綜合藝術中得到了解放,開始能夠更符合音樂藝術規律地、合理地使用音樂。電影音樂的曲式,也改變為分段陳述。音樂在電影中美學功能的發揮,必須與畫面視覺形象相結合。由於影片的題材內容、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在音畫結合上也各有特色,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1)音畫統一,包括音畫同步和音畫平行。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互為補充,相得益彰。(2)音畫矛盾,包括音畫對比。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各自獨立發揮作用,推動戲劇性矛盾沖突的展開。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動人。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樂畫平行和樂畫對位。 樂畫平行,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同樣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常常用在抒情時以進一步渲染情緒,或是用在戲劇性的情節中以加強矛盾沖的緊張度。 樂畫對位,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不同的或相反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樂畫對位,使音樂與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質,產生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形像。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較多的時侯是畫面起決定作用。當音樂起決定作用時,導演在構思的開始就和作曲家合作,採用音樂先期錄音然後根據音樂拍攝畫面的方法。例如愛森斯坦是根據 С.С.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拍攝影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冰湖大戰畫面的。特別是音樂片(歌劇片、舞劇片、歌舞片、戲曲片),音樂起著更加主動的作用。音樂的材料、主題與曲式結構 電影藝術擁有文學、藝術和科技的豐富表現手段,能夠表現天上地下、古往今來、童話神話、科學幻想等等各種題材。電影音樂材料使用的范圍也是非常廣闊的,可以用民間音樂、古典音樂或通俗音樂,也可以通過電子合成器和電子計算機的數碼程序創造新的音樂音響,還可以完全由噪音構成具體音樂。所有已經在音樂藝術中使用了的材料,在電影音樂中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創造未用過的新音響。自然音響效果和具體音樂都是用噪音構成的,區別在於前者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自然音響,如槍炮聲、風雨聲、腳步聲等等,逼真地再現真實生活的音響,增加真實感和立體感,後者則是經過作曲家,或作曲家與錄音師合作,對自然音響效果進行藝術加工(包括音響的音區音色變化,節奏速度的變化以及多層次、多色彩、多節奏的組合等等),提高噪音的藝術表現力。具體音樂在電影的發展中越來越多地代替了用音樂作效果的音響,特別是在驚險片和打鬥片中。 音樂主題是音樂曲式的基礎,是體現音樂形像的核心。音樂主題經過一定的音樂曲式的發展,完成音樂形像。音樂主題通常是用少數幾個樂音構成的短小的動機或由稍多的樂音構成的旋律。L.van貝多芬和 F.李斯特都曾在作品中使用過貫串發展的動機。到了R.瓦格納,更進一步在歌劇中使用了主導動機,一個人物、一件事物、一個意念都用一個音樂形像鮮明的主導動機,在歌劇中貫穿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這影響了電影音樂,有不少的作曲家在電影音樂創作中使用了主導動機,也獲得了成功。在電影音樂中所使用的主導動機,大多數是由樂音構成的,在個別影片中,也使用了由噪音構成的主導動機。 電影音樂的演進過程是一連串不斷創新的冒險歷程。在電影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時期所展現出來的風格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每一個時期也構成電影音樂本身的延續,體現了電影音樂自身不斷變化、不斷充實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