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被禁五年的電影一上映卻口碑炸裂,《狗十三》到底講述了什麼
《狗十三》(原名狗13)這部曹保平導演的作品,沉寂五年終於上映。
電影講述了少女李玩在成長過程中被父親、家庭和社會的聯手「暴政」下修剪,從黑白分明的天真少女,經過一次次的沖突和打壓,從橫沖直撞到麻木淡漠,最後適應了灰色的成人社會,同時也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堅持和倔強。
就如同海報所描繪的一樣↓
這些大人出於一種難以言說的惡意和揶揄,玩味的看著少女會不會吃下去。
她面無表情的吃了。
第三次沒有沖突。
很多人認為李玩的妥協是一種服從,我想不是。
最後她認出了丟的小狗,卻沒有主動上前,她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連一個寵物都無法保護,而父母用「為你好」的名義就能抹殺自己所有的粗暴行徑。
在多年以後,李玩會長大離家,她會給自己撐起一片成長的空間,在過年回家的飯桌上,面帶職業性的笑容,心裡冷笑著。
❷ 電影《狗十三》這個名字有什麼含義
十三是指少女李玩的年齡,而狗是李玩在劇中養的一條金毛,《狗十三》這樣的表達更具諷刺性。其實《狗十三》原來是叫《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的,因為「愛因斯坦」是劇中少女李玩養的一條金毛,因為李玩十分喜歡物理,所以便給自己的後娶了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後來電影改成了《狗十三》這樣一個不太雅觀的名字,雖然不雅觀,但卻十分具有戲謔性,讓電影的內涵從電影,名字就能感受到。
所以狗十三,在我的眼裡,就是,養狗,十三歲了。
❸ 為什麼電影《狗十三》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狗十三》拍攝於2013年,當時筆者看完就曾經誇下海口:
近十年來最好的國產青春片,沒有之一。
時隔五年之後,再看這部電影,這樣的評價似乎依舊不過時。原因無他——
《狗十三》真得拍出了我們這代人成長中所經歷的「中國式殘酷青春」。
在過去,國產青春片常被觀眾詬病劇情狗血,台詞矯情、脫離現實等缺點,更尷尬的是,似乎除了煽情與懷舊之外,國產編劇們就找不到其他任何的共鳴點,因而這類掛羊頭賣狗肉與大多數觀眾絕緣的青春片就成為了「爛片」的代名詞。
電影的最後,無論是狗,還是十三歲的少女,都在被馴化變得溫順。
中國人說,她成熟了,長大了。
這看似是一種誇獎和贊揚,但是背後卻透露著一個孩子失去自我的精神枷鎖和家庭教育的困境。
這樣的青春足夠殘酷,但卻無比真實。
所以《狗十三》也許不是最好的青春片,但它一定是最真實的國產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