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潤發不高興、姜文與製片人鬧掰,你所不知道的《讓子彈飛》
作為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讓子彈飛》投資1.3億,票房收獲6.7億元票房。
2010年上映的時候,打破多項《阿凡達》保持的記錄。
並斬獲國內大小獎項共二十餘個。
在10年裡,豆瓣上有100萬人為《讓子彈飛》打出了8.8的高分。
和一些過目就忘的快餐電影相比,《讓子彈飛》是一部保質期很長的電影。
站著把錢賺了的姜文,告訴了我們,什麼他媽的叫驚喜。
給姜文寫電影劇本的通常不是一個編劇,而是一個天團的編劇。
《讓子彈飛》的劇本就是由四五個編劇歷時一年半的時間完成的。
來來回回改了十多稿。
電影有過很多名字,叫過《火燒雲》,也叫過《何處不銷魂》,最後定稿《讓子彈飛》。
因為要不斷反復的修改劇本,姜文在劇本完成一半的時候就開始找演員了。
導演找演員拍戲,總得給人家看一下劇本,人家得知道你要拍什麼。
這個難不倒姜文,雖然沒有劇本給演員看,但是姜文會寫信。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他親自給周潤發、葛優手寫了封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的邀請信。
周潤發在2010年底《讓子彈飛》的首映禮上曾表示: 「我收到信之後哭了,因為看不懂。而且很久沒有男的寫情書給我,我雖然知道他也有老婆了,但心裡還是有點怕,我本以為姜文對我有什麼企圖……」
而葛優則透露當時收到信時覺得講究,但對信中姜文提議的「愚弟同床」也嚇了一跳。
姜文寫完這兩封信,同時也耍了個小「心機」。
他給周潤發的信里說已經請到了葛優,在給葛優的信里說已經請到了周潤發。
於是,在沒有劇本,不知道要拍什麼內容的情況下,兩位影帝就已經同意出演電影了。
原本葛優想要出演的角色是黃四郎,後來姜文說服了他。
葛優說:「黃四郎有意思,還有點霸道的勁兒,我有時候想演點霸道的戲。後來姜文和我說,說你要是演黃四郎,誰來演馬邦德啊,周潤發演似乎的確有點不合適。我想想,也對,那還是聽導演的唄」。
周潤發是出了名的敬業,有非常嚴謹的工作習慣。
在開拍之前,他專門找了一個語言老師,按照劇本教他說普通話。
直到能把整個劇本里他的台詞一字不差背下來。
結果一進組,到拍攝的時候,台詞和劇本上的根本不一樣,很多台詞都是姜文即興發揮的。
而且每拍攝一次,台詞都不一樣。
葛優曾經說過:「在別人那叫劇本,在我們這叫劇紙。」
言外之意,可以隨時修改,隨時作廢。
因為此事,一度讓周潤發很不高興,和姜文擰巴了半個月。
半個月之後,發哥不擰巴了,因為他也學會了即興發揮台詞。
鴻門宴那場戲,發哥說了一句: 「師爺高、縣長硬。」
然後姜文和葛優同時接了句:「黃老爺又高又硬。 」
這句台詞就是發哥本人即興發揮的。
還有一場戲,發哥改了三個版本。
一開始,發哥滿臉堆笑地說:「現在請剿匪回家的馬縣長為我們講幾句話。」
隨後一次拍攝時,發哥改成「現在有請凱旋迴來的馬縣長為我們講幾句話!」
但顯然還是覺得不滿意,最後一次拍攝時,台詞又改成「現在有請馬縣長、凱旋迴來的馬縣長為大家講幾句話!」
三改台詞,可謂經過一番推敲,發哥將城府很深的黃四郎的「忍辱」表現得相當到位。
電影裡面扮演武舉人是姜文的弟弟姜武。
原本這個角色是最早敲定的是另外一位實力派男星,可惜那個演員最後卻分身乏術。
據說邀請的是孫紅雷,可惜因為孫紅雷檔期的問題,沒能出演。
有一天姜武在家看電視,姜文給姜武發一條簡訊,「嘛呢?」
姜武回,「家呢。」
姜文又發一條,「鬍子還在嗎?」
當時,姜武剛刮完鬍子。
姜武一想,這是有事,趕緊回,「在。」
過了一天,姜文又發了一條,「給我演一個角色」。
姜武回,「妥。」
為了不露餡,姜武和姜文說,我在家琢磨一下這個角色怎麼演,然後咱們見面聊。
等鬍子長的差不多的時候,才去見姜文。
進了劇組之後,因為由於姜文、姜武兄弟長得特別相像。
姜文的建議是,要讓觀眾看不出來他們兩個人是兄弟,要讓兩個人要辨識度。
於是,整整一天,姜武都坐在鏡子面前,被造型師貼各種各樣誇張的鬍子、假發,但效果都不讓人滿意。
最後還是姜武自己半夜在家裡想出妙招,把頭發留長燙卷,弄成爆炸頭。
這讓包括導演姜文在內的所有人眼前一亮。
姜武最終以「銀須卷發」的「獅子王」造型出現。
姜武有個習慣,開拍的頭一天他必須拿到劇本。
每次有他戲,頭一天一定會坐在編劇郭俊立的房間里賴著不走。
拿到劇本之後,他還會跟郭俊立磨戲。
原來「小六子之死」這場戲完全是陳坤和張默的戲,姜武是擺設。
後來在姜武的啟發下,最後把陳坤變成主謀,姜武敲邊鼓,一個唱紅臉的一個唱白臉,生生的讓小六子把那一刀捅進去了。
姜文當時看了這場戲的時候非常興奮。
在劇中抱著槍打麻將喊「胡了」的,正是姜文的父親。
自從姜文和周韻結婚之後,周韻就成為了姜文電影中的女主角。
在《圓桌派》上姜文曾經說過自己拍電影沒有預算。
他把拍電影比喻成請觀眾吃飯,既然是請別人吃飯,就得捨得花錢,不能覺得這個貴,那個也貴,得對得起觀眾。
不能糊弄觀眾。
電影中,葛優,姜文,周潤發「鴻門宴」的戲一共有8分鍾。
一張圓桌周圍坐著三個影帝,旁邊有三台攝像機,360度旋轉拍攝,就是為了捕捉到每個影帝的每個細微動作!
這場戲,拍了35遍,耗時一個星期。
耗費的膠片達到了十萬尺,這基本上是一部小型電影所需要的膠片了。
也是這場戲,得知姜文、葛優、周潤發三大影帝史無前例合作時,有一堆大品牌找上門來要求合作。
製片人馬珂說當時要求廣告植入的電話打爆了。
這場戲,白酒是重要道具。
好幾個百年老字型大小的白酒品牌都想植入,報的價格後來漲到了千萬級。
有三家願意一起上,每家安排一位大哥喝,那可是實打實的三千萬啊。
馬珂有點兒動心,他跟姜文提到了植入廣告的想法。
姜文不同意,理由很簡單:三大哥聊天正起勁,上來一酒瓶,甭管二鍋頭還是茅台,觀眾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出了戲還怎麼入?
為此,很少跟人紅臉的馬珂跟姜文吵了一架,當時他氣得不想接姜文電話。
最後馬珂大病了一場,兩個人幾乎一個月沒說話,都靠媳婦兒遞話。
後來還是姜文主動發了消息:「要不,電影品質上幫你找回來?」
正是因為姜文的堅持,才成就了《讓子彈飛》經典的一幕。
因為馬珂長得圓圓乎乎的,姜文就讓馬珂在電影客串了8歲的兒子。
馬珂起初並不想演,於是姜文為「威脅」他就範,不惜停工拖周期,終於令他認輸。
2010年12月,《讓子彈飛》進軍賀歲檔,與多部大片一起廝殺。
《讓子彈飛》上映11天票房破4億,當時能達到這一成績的只有《阿凡達》。
最後,電影收獲6.7億元的票房,並且也收獲了8.8的高分評價。
在姜文拍攝《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香港英皇的老闆楊受成就投資了。
事先姜文也提醒過楊受成,這個不是一個商業片,可能不賺錢。
結果,果然該影片投資2500萬,但是票房不到1000萬。
《讓子彈飛》籌備之初,楊受成又來投資。
這次,不僅把上次賠的錢賺回來,還賺了很多。
楊受成非常高興,於是想要給姜文發個紅包。
姜文請來了很多人一起吃飯。
在酒桌上,姜文和楊受成說, 我不想要別人給我的紅包,我不好意思。如果說,非要表示一下不可,這樣我給您發個紅包。因為你牛,你有眼光,你要投這片。
於是,姜文反過來給投資人發了八百萬紅包。
電影中台詞的妙處,能最精煉、最有力量、最有幽默感的表現角色。
經典的台詞就像好酒一樣,經得起回味,越回味越有深意。
姜文的作品不多,從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邪不壓正》,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面僅有六部作品。
《讓子彈飛》電影的開頭,張麻子對著白馬開了一槍,這槍瞄準繩結,打中卻不打斷。
白馬繼續跑,讓「 子彈飛了一會 」,繩索終於斷裂,白馬才四散跑開。
很多人感覺姜文的電影看不懂。
姜文曾經說過,立竿見影的答案都是廉價的。
讓子彈飛一會兒,慢慢的,你會懂。
徐崢零片酬、孫紅雷自薦、黃渤僅是男五號,這部電影可有點「狂」
黃渤被打傷、雷佳音搶戲,沈騰僅客串,你所不知道的《心花路放》
姜文自薦、陳寶國賣了房、劉佩琦改戲,你不知道的《大宅門》
❷ 姜文電影不迎合觀眾,他拍過賺錢的電影嗎
姜文拍過賺錢的電影,比如姜文拍的讓子彈飛就從獲得過非常高的票房。姜文之所以選擇不迎合觀眾的口味而拍攝屬於自己風格的電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姜文的性格屬於比較自由開放的性格,所以這種性格並不喜歡受到觀眾要求的拘束。雖然姜文擁有著非常出色的電影才華,如果姜文想要拍攝出賺錢又賣座的電影的話,其實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但是姜文卻依然選擇依著自己性子來拍攝電影,這可以說也是姜文對於自己藝術理念的一種堅持。
但是我們看到商業片的票房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電影導演就會選擇為了票房而向藝術性進行妥協。然而這種情況在姜文身上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姜文根本不會為了票房的成績好壞,而將自己的電影質量進行某種程度上的破壞。
❸ 姜文拍電影這么少靠什麼生活
幾年沒拍電影,不代表姜文導演沒有在賺錢,恰恰相反的是,姜文靠實力賺錢。
姜文,一個低產的導演,甚至於從1994年到現在,只拍了幾部電影,作為一個導演,他的才氣很高。
不如說是他把靈魂注入到了這幾部電影中,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他的骨子裡就是想做好電影,當然《鬼子來了》、《太陽照樣升起》、《讓子彈飛》、《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步之遙》均獲得了不錯的響應,甚至獲得了獎項。
他還說:「說句良心話,站在電影人的角度說,一部電影掙一塊錢就應該燒高香」。
姜文拍電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將電影中的思想傳達給觀眾,從而引發思考。
不迎合觀眾,真真正正去做電影,必然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去創作的。
除去導演的身份,他還是個優秀的演員,兩者都不落下。
多年來也姜文從未放棄過演員這個職業,不拍電影的時候,也有在演戲,並不是不在賺錢。
《紅高粱》、《芙蓉鎮》、《北京人》在紐約中的精彩表演更是讓他獲得了眾多獎項。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 、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等等。
作為演員,姜文融入到自己飾演的角色中,把自己演戲的風格,完美的加入到自己導演的作品中。
把自己能做好的做到極致,這就是姜文的魅力。
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姜文導演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念還有看待問題的角度,用極致而高調的手法來表達。
在這世上,有深度、有內涵的電影作品可不多。
而姜文能用他的演技說服你、用他導演的作品,來折射出社會現實。
所以我說姜文靠的是實力賺錢。
而花費的是時間、精力還有蓄勢勃發。
❹ 姜文有哪兩把刷子,讓他站著把錢掙了有什麼代表作嗎
認識姜文始於《陽光燦爛的日子》,而喜歡上姜文是因為《鬼子來了》。要說2018最期待的國產電影是啥,無疑是姜文這部《邪不壓正》,為此我還專門看了張北海的原著《俠隱》。
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於河北唐山,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編劇。
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只在乎你到底有了多少資本,而從來就不管你怎麼擁有這些東西,站著也好,跪著也罷,只要有錢,你就是爺。現實中的湯師爺太多了,而黃四郎也太多了,張麻子卻太少了。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