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什麼好人電影

什麼好人電影

發布時間:2023-11-22 03:37:58

Ⅰ 《三峽好人》講的什麼意思啊

《三峽好人》講的是:三峽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的重慶奉節縣城,迎來一男一女兩個山西人。一男一女,一個是為了找回老婆,另一個是為了找到老公。

本片延續賈樟柯一貫對故鄉及底層的情感,講述兩段挽回和舍棄的愛情故事。三峽建了,奉節要拆;一個在建,一個在拆。沒有人說拆就不該,建就理所當然。所以沈紅的拆,與韓三明的建也正是這個非常時期的主旋律,人們被這個旋律所牽制著,發生著變化。他們的故事以及拆遷中的奉節是急劇變遷中的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1)什麼好人電影擴展閱讀

獲獎記錄:2000,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三峽好人》,獲獎;2007,第17屆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三峽好人》,獲獎;2007,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賈樟柯,獲獎。

2007,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獎,《三峽好人》,提名;2007,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獎,林強,提名;2007,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獎,《三峽好人》,獲獎;2007,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賈樟柯,提名。

Ⅱ 電影《三峽好人》中的人物你了解多少

《三峽好人》中死了的兩個人,一個是小馬哥。一個就是斷手男人王先生。並且斷手男人是郭斌派小馬哥擺平的,所以斷手男人的老婆只能一個人去廣東。
斷手男人王先生原先在雲陽機械廠工作,雲陽機械廠工作賣給廈門女人(丁亞玲)後,老王出去打工而導致斷臂,所以一直到廠里鬧,於是廈門女人丁亞玲讓郭斌將其擺平。郭斌又找來小馬哥一夥,給每人50元錢,讓他們去將斷手男人擺平。小馬哥一夥人能做頭了,把斷手男人打死了,於是郭斌給了斷手男人的老婆一些錢私了,並威脅讓其盡快離開奉節。

其實這部電影本身就是挺離奇的,電影中出現了UFO,還有一幢既像「中」字又像「華」字的奇怪建築物像火箭一樣騰空飛起,留下一地的塵灰。也許賈導是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這是一部科幻片,是純屬虛構的,如有類同,實屬巧合。

Ⅲ 《三峽好人》是一步怎樣的電影

賈樟柯是北影畢業生,學院派出身,商業電影拍攝那一套肯定會,基本的拍攝技巧也懂,所以他的每一個鏡頭顯然不是你所看到的那麼簡單。能在國際電影節拿到大獎的電影,絕對有其優秀之處。我們有時固然要反對權威,但是盲目的反對就是愚人之舉了。

Ⅳ 《三峽好人》影片分析

《三峽好人》影片分析

這部電影的題材並不新鮮,「尋找」的故事在影史上比比皆是。但賈樟柯聰明的是,選擇了 「三峽」拆遷這樣一個大背景,來講故事。如果影片不在三峽拍攝,比如換成在賈的故鄉,變成「汾陽好人」,也行的通, 但信息量會少很多。不可否認,「三峽」工程不僅在表現巨變中的中國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性,而且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所提供的豐富視覺與社會信息,也令影片事半功倍。賈氏電影特有的動人細節、狀態描繪,鑲嵌於三峽搬遷的社會變動圖景中,虛構與真實紀錄的融會,令電影的震撼力倍增。

其次,選擇「尋找」的故事題材對於表達賈樟柯一貫的「變化」主題也是很恰切的。在《三峽好人》中,各種各樣的敘事要素圍繞著變化而展開,故里正在消失,婚姻、鄰里、親朋的關系也在變異,伴隨這個變化的主題或不確定性的主題的,就是對於不變或確定性的追尋。但到頭來,尋找到的東西也在變質,「找到」本身就成了自我否定,或者說,「找」就是自我否定的方式。於是,沈紅找到了丈夫,卻決定了結這段愛情和婚姻。而韓三明的非法婚姻卻因為尋找獲得了破鏡重圓的可能。

主題及意義:我們為什麼喜歡賈樟柯?

好些人提到賈樟柯的電影意義時,常說他發現了「縣城」。把這作為他的一種創舉。而我覺著賈樟柯影像更大的價值,在於他把目光投向了生活於社會邊緣,城市邊緣的人們。在中國,對底層、邊緣人物的書寫並不是從賈樟柯這開始的,但沒有誰用了他這么集中的目光。我們的電影里對底層人物的書寫,也往往要提煉,要升華其英雄性。如果他們有幸成為一部影片的主人公,是斷然不會以普通人的面目得以呈現的。而更多時候他們僅僅以配角的面目出現,在鏡頭前一晃而過,帶著統一的、程式化的表情,像是城市的一道配景。對他們的世界,我們全無了解,盡管那個世界就在都市繁華腳下,在盛世華章的背面,但許多人選擇了看不見,而看見的人,將接受來自內心的疼痛。捏著火炭,一言不發。誰也不說,說出來的人,我們不能不向他致敬。於是,我們看到,像小武般的小偷,在賈樟柯的鏡頭里也獲得了尊嚴。像尹瑞娟、崔明亮這些最普通不過的,甚至稱得上失敗的年輕人的愛恨都得以在銀幕上呈現。

不僅於此,賈樟柯是以一種詩意的方式呈現著他們的真實生活和狀態。這種詩意並非不真實的方式,而是指他發現了底層的、邊緣的人們那種被遺漏的打動人的細節。底層人物的生活被審美化了。在《三峽好人》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細節。比如一群赤裸著上身的砸牆工人討論著人民幣上的景色,以最樸素的語言,述說著我們日常毫不注意的美。錢的詩意化,或許只有在窮人那才有可能,而在富人那裡,錢不過是資本。再比如韓三明與他的前妻分吃一顆大白兔奶糖的鏡頭,賈樟柯濃墨重彩地書寫著這種物質匱乏狀態下的浪漫,令那些對著大魚大肉食之無味,閑著沒事干就整天吵架鬧離婚的所謂主流之人汗顏。賈樟柯鏡頭里的底層人、邊緣人,再不是那種臉譜化、程式化的呈現。他還原了他們本身的豐富性,狡黠、幽默、溫情、暴戾、堅忍、怯弱……對這樣的邊緣人群,賈樟柯給予了詩意的關懷和尊重。

曾經有篇對賈樟柯的訪談叫「黃金時代的尷尬好人」。指他絕然地讓《三峽好人》與《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期上映,用行動向「大片霸權」示。這使我想到,我們之所以喜歡賈樟柯,或許更在於他的堅持讓我們體驗了另一種電影可能性。

優缺點評價:

(一):更從容的賈樟柯

從「故鄉三部曲」到《世界》、《三峽好人》,我們在賈樟柯電影中所看到的,幾乎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狀態和感受。也正是對基本生存感的強調,使得賈樟柯的地方書寫獲得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審美可能。這也正是他的電影之所以能引起那麼多國際共鳴的原因。

這種人的基本生存狀態和感受在賈樟柯的電影並不是雜亂無章地堆積起來的,有其內在的邏輯,那就是時代的變遷。如何用影像來表達個人在時代變遷中的體驗,什麼樣的節奏?什麼樣的角度?賈樟柯一直在探索,也經歷了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我想從《站台》與《三峽好人》的對照中來說明這一問題。

在《站台》中,飽含著賈樟柯的個人體驗,影片沒有太多的情節要素,更多的是一些細節的堆積,一些狀態,一些聲響,一些視覺上的景觀,是屬於80年代的回憶。關於人的生存狀態和感受的描述當然有其打動人的力量在,但我們也要注意到《站台》中的節奏是混亂的,那些代表性極強的歌曲、聲音、政治語言,以一種和畫面極不相稱的跳躍,通過極高的密度給人灌輸「時代」的概念,但是這些素材除了製造特定氛圍,沒有更深的進入情節,我們並不能看到社會變化和人物之間的互動聯系,甚至不能感受到時間的具體變遷。對於60、70年代生人來說,他們或許可以通過自身經歷來補充其中的線索。但對於那些沒有類似經歷的人,簡單呈現的符號恰恰導致疏離感。或許因為賈樟柯對這十年(同樣是他的成長歲月)有太多的感觸,我們從《站台》看到了了一個經歷了諸多沿途風景的人,他要訴說,有點急速,有點慌不擇言。但說故事的人,自己要先平靜,才能打動別人。

而在《三峽好人》中,我們感受到的正是這種平靜的控制力。賈樟柯變得從容起來。比如在鏡頭運用上,他不再執著於長鏡頭,同樣用了很多短切鏡頭。他的電影中也第一次有了超現實的元素。這部電影里同樣有很多時代符號,但並不是生硬地填充其中,而是與劇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比如影片中用到了很多老歌、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潮濕的心》、《酒剛倘賣無》等等,是跟劇中人物的心情聯系在一起的,形成了呼應的關系,參與了影片的敘事。以《潮濕的心》略作分析,三峽彩虹橋邊的舞池裡,人們在《潮濕的心》的旋律中起舞,三峽的天氣是潮濕的,沈紅的心也是潮濕的,即將破裂的婚姻像潮濕又悶熱的天氣,讓她焦躁不安,因此她手上總是拿著一個礦泉水瓶,不斷地喝水,不斷地擦汗,不斷地琢磨自己的婚姻何去何從。而在《站台》中,各種各樣的音樂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單純的環境音在使用。

(二)更積極的主人公

為什麼《三峽好人》比「故鄉三部曲」,《世界》更打動我呢,是因為這些影片的書寫對象同樣是社會的底層、邊緣人物。但前面的電影中,那些主人公就像脫離了人類社會種種塑造性關系的茫然動物,他們永遠處在被動,等待的狀態,我們看不到他們更想要什麼,更渴望什麼。似乎他們沒有這些。

而在《三峽好人》中,這種情況有了變化。主人公不再是無助無力無望的消極典型,兩人面對生活的苦難或尷尬,皆堅強地選擇了尊嚴。韓三明在故事的結尾決定回山西辛苦工作以掙3萬塊錢為16年前買來的妻子贖身,而趙濤扮演的沈紅則在一支舞後告訴丈夫,自己有了別人。她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結束戀情,沒有哭泣,也沒有譴責。內心或許難過,但外表顯現的卻是平靜的決斷。用賈樟柯自己的話來說,片中的主人公是有行動力的人,他們懷著希望之心,他們都要尋找他們的幸福。相對於那種「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的狀態,這或許是更值得我們提倡的人生態度。

(三)一點或許是苛求的批評

賈樟柯的非比尋常,在於他對底層或邊緣人物生存處境的細節把握之藝術敏銳外,不斷迂迴著一種宏大時代背景的舒緩呈現。它是難言的,卻是有力的。我們看到在好萊塢大片中,在中國的大多電影中,時代背景往往被抽離,被虛化。它們不是為觀照現實而拍的,它們只負責提供夢幻與麻醉。而在賈樟柯的影像中,是時代的變遷形塑著主人公們的生存狀態。這種時代不是抽象的,而是進行時的,是我們已經經歷過並且正在經歷的。

但或許正是因為形塑關系表達的復雜性,在賈的作品中,我們並不能清晰地感覺到人性與社會政治、道德、倫理的交鋒和形塑關系。時代的變遷作為背景被很好地呈現出來了,但這還不夠。我們不僅僅需要被煽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更需要感動之後的沉靜與反思。在《三峽好人》中,對於時代尖銳的與人相沖突的地方,賈樟柯隱隱約約地提及了,但隨即話鋒一轉。比如三峽移民,鏡頭很多次停留在他們身上,但並沒有深入他們內心的嘗試。就像一個法國影評人所說的: 「《三峽好人》一直是以曖昧和模糊的手法,觀察這個著名的遷徙……」

同樣是「小人物大時代」的模式,相較之下,我更喜歡《霸王別姬》那樣的表達,用個體遭遇來投影出時代,蘊含著對歷史的反思。而賈樟柯專注於表現時代影響在個體身上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在賈導以後的作品中,我更希望看到主人公的命運是沉浮於時代之中,而不是游離其外。

(四)細節上的一些問題

賈樟柯在《三峽好人》中用了一些超現實的元素,寫實的電影里引入一些超現實的鏡頭,有時候的確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甜蜜的生活》最後出現的怪魚,《毒太陽》里幾次出現的火球,都為影片、為主題加了分數。而賈樟柯在此片中的運用,手法比較毛糙,略顯做作。如在影片的66分鍾處,趙濤晾完衣服出畫之後,三峽移民紀念館突然像火箭一般飛升而去,我認為此處可以處理地更好,演員出畫後大樓突然飛升實在突兀,如果能處理成角色的幻覺就比較容易讓觀眾接受了,跟人物及情節的聯系就可以更緊密些了。再如在影片的82分鍾處,鏡頭跟隨韓三明的視線轉到三個穿戲服打游戲的人身上,雖然也挺有意思,但我覺得表現的重心錯了,如果鏡頭能再回到韓三明身上就好了。如果不回到韓三明身上,那麼鏡頭應該在三個唱戲的人身上停留的時間再長一點,最好能發生點什麼事,否則讓觀眾覺得是為拍而拍,而不是敘事或情感上的需要。

此外,可能因為准備時間過於倉促的原因。影片的一些對白我認為存在一些瑕疵。如第90分鍾,韓三明問麻幺妹孩子的下落,麻幺妹回答在「更南的南方。」這種文藝腔似乎不太符合一個農婦的身份。再如第46分鍾沈紅被一個路邊的孩子攔下,孩子問:「姐姐,你們那需不需要保姆,我已經整16歲了。」沈紅回答:「噢,才16歲啊。」轉而岔開話題說「天陰了。」便離開了。這有點不符合對話的邏輯。那怕再增加一句「你還太小了。」也會自然得多。當然如果從沈紅當時心亂如麻的狀態考慮,這種心不在焉的回答也有可能。

人物及表演分析:

一個成功的導演在選擇演員方面是有天分的,換言之,一部好電影離不開恰當的演員,就像李安選擇了湯唯,成全了《色戒》。而賈樟柯選擇了自己的表弟韓三明,也保證了《三峽好人》的真實質地。

韓三明常常是一言不發,矮小的他在廢墟中緩緩走著,一副木訥,無辜的表情,這種真實感並不是表演出來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礦工,就是一個勞苦大眾,在被人欺詐或是粗暴對待的時候,顯得溫和遲鈍,但對於自己所認定的目標,卻絲毫不肯動搖,眼神無辜卻堅定,有股子執拗在里頭。這也正是底層人民的生存智慧。

小馬哥的表演,活靈活現地呈現了一個街頭小混混的形象,他沉浸在對周潤發的敬仰和模仿中,他學《英雄本色》里的周潤發用紙點煙,用《上海灘》的插曲作為自己的手機鈴聲,學周潤發的話「現在的社會不適合我們了,因為我們太懷舊了」。這是《三峽好人》中唯一帶有喜劇性的人物,賈樟柯用他增加了影片的豐富性。在沉重的底色上增添了一絲幽默的顏色。

從《站台》開始,趙濤就成了賈樟柯電影的御用女主角。經過《站台》的尹瑞娟、《任逍遙》中的巧巧、《世界》中的趙小桃的歷練,趙濤已經稱得上非專業出身的專業演員了。在《三峽好人》中,趙濤的表演是到位的,那種痛苦之下的堅忍,被她陰郁但不失控的表情表現的恰到好處。但因為角色的限制,《三峽好人》中的趙濤也未能有爆發性的'展現空間,不像韓三明和小馬哥那樣出彩。

敘事結構與敘事技巧分析

敘事結構上,《三峽好人》採用的是板塊式結構,和王家衛的《重慶森林》類似。趙濤的故事插在韓三明的故事中間,兩者在影片里幾乎沒有交集,但在主題上是共同的,他們都在「尋找」。一個尋找16年不見的妻子和女兒,在奉節舊城穿梭,一個尋找兩年沒回家關系日益冷淡的丈夫,在奉節新城行走,能夠保留感情的是一個非法的婚姻,而那個開始於自由戀愛的婚姻反而什麼也留不下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義。

敘事視點上,賈導選擇了以兩個外來者的身份來講述這個故事,而不是從一個生長於此的人的視角展開,對他來說是個新的突破,兩個外來人眼中的三峽庫區,也是觀眾(他者)眼中三峽庫區的景象,觀眾不再只是劇中人故事的觀望者,而與劇中人一起成了中國變遷社會的觀望者,有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視聽語言分析

鏡頭方面,《三峽好人》跟賈導以前的作品一樣,用了很多的長鏡頭,但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長鏡頭也運動起來了,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少了,拿《站台》的開頭與《三峽好人》的開頭進行對照就能明顯看出這種變化。《站台》的第一個鏡頭是站台一堵破牆下,一大群人站著,只能聽見他們嘈雜的聲音,看不清他們臉上的表情。而《三峽好人》開片,鏡頭緩緩移過一艘長江客輪上的乘客們,他們各異的表情、動作、聲音,盡收觀眾眼底。三分鍾後鏡頭才落到坐在船尾的主人公韓三明身上。

《三峽好人》中也有很多的遠景,空鏡頭,應當是天氣的緣故,一拍遠景,便是灰濛蒙的一片,看不真切。這朦朧的山水之間,給人蒼茫的感覺。山蒼蒼,水茫茫,宏闊的背景又使得人物在畫面上很渺小,往往置於邊緣。而且背後往往是正在消亡的城市和船舶漂停的長江水面。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免發出有限對無限的唏噓吧。鏡頭把人幾乎逼進長江和消失的城鎮之中,人卻沒有任何選擇的「空間」。 這同樣也加深了觀眾的在場感。

在鏡頭的轉接上,顯得粗糙而生猛,沒有什麼設計,這使得《三峽好人》雖然講述了故事,但故事性並不強,因為觀眾時刻會被打斷,在沒有過場的鏡頭間游離出來。這種突兀的剪接方法,是一貫的賈氏風格,或許就像賈樟柯自己所解釋的:「因為現實里沒有平滑的過場啊!」

對聲音的重視也是賈導一貫的風格,《三峽好人》中聲音的運用是很巧妙的,並不是同期錄音,但影片中的環境音卻很具體,很有表現力,錄音師錄制了大量的現實的聲音,把音效采樣回來以後,像作曲一樣,重新編排,有5、6個段落都像是用音效來作曲,包括砸牆的聲音、波浪的聲音、風的聲音、小孩的喊叫、很低沉的人的喘氣聲,像音樂一樣組合了起來。

對流行音樂的運用已經在優缺點里分析過了,就不啰嗦了。

段落、場面和細節分析

之一:開片鏡頭分析:

《三峽好人》開片是一個長達3分多鍾的長鏡頭,最開始只聽到行船經過的浪聲,而後船上面目模糊的人出現,鏡頭逐漸由虛轉實,緩緩移過船上的乘客,打牌的,談笑風生的,抽煙的,喝酒的……形形色色的面孔,生動而真實。以近景鏡頭描摹了幾十個人之後,鏡頭才緩緩落到坐在船尾的韓三明身上,他手裡摟著一個軍綠色旅行包,面色凝重。但和別的乘客並無多大差別。隨後他擦了擦臉上的汗,脫下了外套,轉過頭,目光移向前方,鏡頭里出現一座高架橋,橫跨兩岸崇山。故事便由此開始了。

解讀:這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常用的手法,他們的故事常常從大街上的人群開始,鏡頭靜默地注視著來往、喧鬧的人流,描摹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數分鍾過後,鏡頭才緩緩地似乎是不經意地落到主人公身上。主人公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他只是普通人的一員,隨時會淹沒在人群里。這正是導演們想特別強調的,主人公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故事。在他身上發生的一切,也可能在人群中的任何人身上降臨。

之二:結尾段落分析:

三明和老鬼等工友一起吃菜喝酒。三明告訴工友他明天就要回去好好掙錢了,工友們舉杯送行。老鬼問三明能不能幫忙找活路,三明說可以下黑煤窯,工友們聽說一天可以掙200元,比起拆房子一天四五十元高多了,都願意跟著三明走。三明說下煤窯很危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每年要死十幾個人,早上下午不知道下午還上不上得來。」大家沉默了,默默的吸煙,吃菜、碰杯喝酒。次日清晨,三明和工友們帶著行李出發了。韓三明轉過頭發現,一邊是工人掄著大錘繼續敲打著樓磚,一邊是一個拿著平衡桿的人在兩座廢墟間的高空走鋼絲。隨即《林沖夜奔》的唱曲響起。三明和工友消失在鏡頭之外。劇終。

解讀:

在中國所有導演中,用鏡頭表現平靜下面的潛流暗涌,賈樟柯絕對稱得上是最牛的一個。太多的壓迫,太多的天災人禍,太多的生存壓力已使底層人民看似麻木了。賈樟柯的鏡頭,從來都是如此平靜而安詳。當小武被銬在大街上的電線柱上時,當彬彬拿著乙肝通知單面對從軍夢破滅時,當《站台》中的三明面對煤窯的生死契約時,當《世界》中的三明來處理二姑娘的喪事時,當沈紅決定與丈夫離婚時,當工友們聽說下煤窯其實就是提著腦袋幹活時,所有人毫不例外選擇了平靜和沉默。但隱忍的外表之下,內心的波瀾壯闊或許一點也不遜於呼天搶地歇斯底里。正如過去的長江三峽,它的險峻之美就在於看起來風平浪靜,江面下卻是暗涌滔滔。賈樟柯鏡頭下人物平靜的心湖下同樣是波濤洶涌的,這需要我們用一顆悲憫之心去感同身受。正是這種克制這種反差造成了對我們心靈的沖擊力,也造就了影片的感染力。

拆房的工人和回山西挖煤的三明,就像走鋼絲的人一樣,同樣的前途未卜。人物的命運和不確定的未來都凝聚在那個場面中了。背景音樂是川劇《林沖夜奔》里的唱詞:「望家鄉山遙水遙/但則見白雲飄渺/老萱堂恐喪了/哎呀呀劬勞/嬌妻兒無依靠/哎呀呀悲嚎!/嘆英雄/嘆英雄氣恨怎消?」天意從來高難問,轉身回首已經沒有了家鄉。沒有英雄的時代,英雄末路的時代,普通的人們,仍然在夜奔。誰知道他們會奔向哪裡,前方有沒有一個企盼。蒼茫的歌聲中,一股悲壯之情充溢其中。我們身處其中,我們百感交集。

之三:煙酒茶糖的細節分析。

「煙酒糖茶」分別作為字幕卡出現在銀幕的右下方,是賈樟柯在《三峽好人》中標示情節段落的標志。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件,往往被忽略了。就像人民幣背面的景色一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東西,我們反而常常忽視它們的存在。而在《三峽好人》中,鏡頭多次定格在這些東西上面,呈現出了深層次的啟發含義。

「煙」,最先出現在影片中,是韓三明用來與麻幺妹家人套近乎的工具。在與小馬哥交談時,他掏出來的寫著麻幺妹地址的紙,是一張芒果煙盒,他說,那是16年前的好煙。影片中重復出現的掏煙,點煙,吸煙的動作,也無不折射出他復雜的心理活動。這個木納沉默的山西男人,那吐出的變幻上升的煙圈正是他無聲的語言。

「酒」,韓三明用來再次與麻幺妹家人套近乎。之後也是在喝酒中韓三明與小馬哥結下了兄弟情誼,在喝酒中大夥做出無奈的抉擇——以生命為賭注,與韓三明去山西挖煤。

煙和酒,似乎讓人更親近,也讓人更添豪氣更有勇氣。而糖與茶的功能又與煙酒不同。

「糖」,是生活幸福感的象徵,在物質匱乏的狀態下更是如此。這個最讓人想到幸福的東西,在影片中卻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殘酷。第一個與糖有關的情景是是三明去上工,遇上小馬哥提著一袋大白兔奶糖,他一邊遞給三明一顆糖,一邊告訴他「兄弟,我們今天去雲陽擺平一個人,老闆每個人給50塊吶。」帶著誇張的語氣,彷彿50塊是一筆巨款。然後他挨個給那些兄弟發糖。爾後,他們便嚼著糖去擺平人了。而正是這50塊直接使得小馬哥喪失了他的生命,糖在這起到了反襯的作用。第二個與糖有關的情景是韓三明與麻幺妹一顆糖兩個人分著吃,而且是蹲著吃的,這種物質匱乏狀態下的浪漫,讓人心酸,也令人汗顏。一方面,這顆糖透露著麻幺妹對韓三明的依賴感和關愛,也包含了韓三明對麻幺妹的許諾和責任感。為了一家團圓,他決定回山西繼續下黑煤礦以給她贖身。16年後,他們已不再年輕,也明了了生活的沉重,明白了自己當初的決定或許是錯誤的。於是選擇重續16年前的那份孽緣。、這里頭有一種窮人的悲哀,但這同樣有一股子底層人的韌性和智慧。雖然貧窮沒有留給他們的生活多少選擇的餘地,但他們都在毅然地面對和承受。

「茶」是在沈紅尋夫的段落里出現的,沈紅在丈夫舊日物件里發現了一袋巫山雲霧茶,包裝新亮如初。而後,在船上,當沈紅喝盡了瓶中最後一滴水,想起了郭斌,想起了那飄渺如雲霧的茶,如同虛幻的愛情一樣。她將茶葉倒入了杯中,最後卻沒有沖水去喝。兩年了,茶可能已經變質,而人不也一樣么?在這里,茶和前三者的作用又是不一樣的,它是感情的象徵物。而且它更多的是針對中產階級而言的,像郭斌、沈紅這樣有固定收入的人。對於底層百姓來說,可能並沒有品茶的需求,一杯白開水便已足夠。對於麻幺妹來說,生活只留給了她活下去的空間,而對沈紅來說,生活留給她的選擇空間大的多,她的渴求也多得多,愛情不在了, 她可以選擇結束婚姻。麻幺妹沒能獲得這種權利,她被買來賣去。但我們並不能說沈紅的痛苦要比麻幺妹少,會比她幸福。賈樟柯曾說:「我覺得,中國的變化已經結束,最大的變化已經結束,剩下的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現實,做一個決定。」每個人面對的現實不一樣,每個人要做的決定也不一樣,他們內心的波瀾起伏並不能給以度量。但一樣的是我們都同樣需要面對的勇氣與決心,在劫難逃。

;

Ⅳ 都有什麼電影是四個字後面的是好人

《我是好人》
由江流編劇、劉彥執導的電影《我是好人》,在長春熱拍,本片由白慶琳、李明、葉靜等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通過講述一位包工頭為了給農民工討要工錢,陰差陽錯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剛剛在央一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誓言今生》中與姜武演繹特工夫婦的白慶琳,此次顛覆形象,飾演一位外表美麗溫柔,卻內心險惡,隱藏極深的女毒梟。對於如此的形象變化,白慶琳則認為:萬變不離其宗,重要的是演員要將角色的靈魂演出來。電影《我是好人》中,一直以塑造「惡人」「壞人」形象示人的著名演員李明,此次飾演一位心地善良的大好人,為了討工錢,歷盡苦難,捲入各種事端之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倒霉蛋」,而與白慶琳之間的「美女與野獸」的搭配,更是讓觀眾分不清好人與壞人,反差如此強烈的對比,也為本片增色不少,增加了不少笑點。[1]
《一個好人》
電影《一個好人》由嘉禾電影有限公司於1997年出品,是1997年春節的賀歲片。該片由洪金寶執導,成龍領銜主演。
該影片票房收入4500萬港元,位居香港最高票房的50部港產片第九名。影片講述了華裔廚師傑克(成龍飾)幫助記者黛安娜(Gabrielle Fitzpatrick 飾)躲避販毒集團追殺,並成功脫險的故事。
從事專題報道的記者黛安娜和攝影師在一次偷拍毒販交易活動時,卻意外地拍到大毒梟吉恩卡與地頭蛇幫談判破裂、兩幫火並的過程,地頭蛇幫頭目布洛克被吉恩卡所殺的情景也被攝進了錄像中。吉恩卡發現有人偷拍,即命手下不惜任何代價追回錄像帶。
黛安娜和攝影師攜錄像帶逃命,攝影師不幸中彈,黛安娜巧遇過路的傑克。傑克是義大利名廚巴戈的助手,他見黛安娜勢單力薄,仗義救黛安娜上車逃離險境,然而在慌亂中,黛安娜拿走了傑克的烹飪錄像帶,而偷拍到的黑幫火並錄像帶則遺留在傑克的車上。於是,圍繞著一盤錄像帶,展開了一場驚險火爆的追逐和槍戰,廚師傑克和他的女友,也被無端地牽扯到這場惡斗之中,經歷了血的洗禮。[1]
求採納

Ⅵ 《日照好人》原型是什麼

《日照好人》以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十位農民工自駕農用三輪車赴汶川抗震救災的真實故事為原型,再現了山東人民以及其他全國各地區人民的抗震救災義舉,該片由楊真執導,邵峰、范雷、於月仙、李勤勤主演。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日照市莒縣東皂湖村的十位農民,第一時間自發地駕駛自家農用三輪車,經歷三天四夜奔赴救災前線。

他們大多數第一次出遠門,經歷了三輪車不允許上高速公路、管閑事被毆打、違反交通規則被罰款、順子爺爺突然去世、山高路陡處險些喪命等一系列困難,他們最終知難而上,順利到達了目的地。

影片評價

《日照好人》以詼諧幽默的表演,鮮活的人物刻畫,再現了山東人民以及其他全國各地區人民的抗震救災義舉。它鮮活地反映了中國的面貌,它不是概念的、不是口號的、是很真誠的,為中國電影畫廊里增加了一個新形象,該片因取材獨特。

作為一部弘揚主旋律的電影,《日照好人》用微小的細節感染觀眾,它弘揚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塑造了中國當代農民的新形象,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仁、大義、大愛。

影片希望能藉助更多人性的力量,點燃觀眾心中的溫情(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王人殷評)。

《日照好人》題材上屬於災難片,但並未刻意重現地震造成的災難場面,只是截取了十位農民從家鄉出發直到災區的那段經歷。影片從主題來看,無疑是主旋律的,呈現形式其實「很商業」。

真實故事經過一定藝術加工,具有了趣味盎然的張力,更多的是愛和溫暖,而不是想像中的壓抑和感傷(大眾網評)。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日照好人

Ⅶ 獨立電影的大陸電影

三峽好人
電影《三峽好人》
導演:賈樟柯上映時間: 2006年
煤礦工人韓三明從汾陽來到奉節,尋找他十六年未見的前妻。兩人在長江邊相會,彼此相望,決定復婚。女護士沈紅從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他們在三峽大壩前相擁相抱,一隻舞後黯然分手,決定離婚。老縣城已經淹沒,新縣城還未蓋好,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該舍棄的要舍棄。
夢想照進現實
導演:徐靜蕾上映時間: 2006年
這是一個電視劇劇組拍攝階段的平常夜,劇中主角——女演員突然發簡訊給導演,說有事想和他當面談,她決定罷演了。女演員的理由是,她實在演不動了。導演一度試圖說好話挽留,安慰女演員說這本子壓根就是為她量身訂做,沒必要跟自己較這個勁。但女演員寧可違約,也不同意繼續。導演看這架勢,明白人是留不住了,只得作罷。他嘲弄說自己當初就不該接這電視劇。女演員的突然退出反倒讓他覺得如釋重負,終於可以給自己找個理由開脫了。女演員的譏諷讓導演暴跳如雷,兩人爭執不下,他怪她歪曲事實,她讓他面對現實……話題最終又繞到了劇本:導演堅持自己的劇情不能有大的改動,女演員則強調要重現生活原狀,把那些導演想說而她不該說的台詞通通砍掉……比如那個扮演導演自己的猥瑣男,女演員的話嚴重傷害了導演的自尊心,他沒有想到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居然如此不堪,頓時沒了底氣。女演員一針見血地指出那個角色不僅露骨地表現出對別人的仇視,而且自我感覺過於良好。此時的導演似乎從片中的「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不止是猥瑣男,還有那個隱藏在女演員同事她爸身後的病人,那個偽裝成她密友的假好人,她第一個、第二、第三個男朋友……導演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絲毫沒有察覺是從何時起變成了現在模樣。他決心要讓所有這些丑惡的面孔都從劇本里徹底消失,按下delete鍵……刪除完畢,他突然意識到,只剩下了女演員一個角色。此時再面對女演員的反問:「這不就是現實么?你原來的夢想是什麼?」導演面前豁然開朗。
圖雅的婚事
導演:王全安上映時間: 2006年
電影《圖雅的婚事》
個性倔強的蒙古族婦女圖雅和殘疾丈夫巴特爾離婚,她想再嫁一個男人,並和這個男人一起照料巴特爾、孩子、牲畜和幾十平方里乾旱牧場。 但前來求婚的男人都不願意接受巴特爾。靠石油賺了錢的中學同學寶力爾來向圖雅求婚,他把巴特爾安排在高級的福利院里,然後帶圖雅和孩子到城裡生活。頭一次離開草原的巴特爾難以忍受對圖雅跟孩子的強烈思念,割腕自殺。圖雅救活了巴特爾,帶著巴特爾和孩子又回到乾旱缺水的草原牧場。 圖雅在放牧途中救回醉酒凍僵在荒野的森格,森格叫圖雅嫁給他,他願意和圖雅巴特爾還有孩子們在牧場一起生活。圖雅最終接受了森格的求婚,然而,巴特爾和森格卻在喜慶的婚禮宴席上打了起來,倔強的圖雅終於哭了
盲山
導演:李楊上映時間: 2007年
電影《盲山》
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黃德貴的拒絕。到了晚上黃德貴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覺,她堅決不肯就範。憤怒的黃德貴強奸了她,並且將她關在屋裡。白雪梅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毒打漫罵。白雪梅從此過上了暗無天日的性奴隸的生活。性格堅強的白雪梅不斷尋找機會的逃跑。但是這個封閉的山村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這個外來人。他們反而還幫助黃守貴對她嚴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來,當眾毒打。村民們的自私和冷漠,當地官員和警察的瀆職行為使她在那裡孤立無援。 白雪梅為黃德貴生了一個男孩,使黃家對她放鬆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學生李青山的幫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聯系。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左右
上映時間:2008 導演:王小帥
電影《左右》
房產中介枚竹,每天的職業是帶著一個個客戶在一所所空房間里徘徊。唯一的不幸是三年前和丈夫離婚,必須自己撫養他們的女兒。女兒禾禾五歲了。枚竹也有了一個既愛自己又疼女兒的丈夫。可惜這個故事有個更不幸的開始,禾禾被查出得了白血病。枚竹平靜的生活出現了巨大變故。由於沒有合適的血源進行幹細胞移植,醫生提出:如果禾禾有個孿生弟妹,就可用臍帶血救姐姐。為了救活唯一的女兒,枚竹決定找到前夫,目的只有一個:和他再生一個孩子。一個讓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理由,卻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自己的決定將如何向深愛著自己和孩子的丈夫表白。而接下來的問題更是枚竹沒有想到的,在做了大量思想斗爭之後兩家都同意了。但做試管育嬰的結果是,前夫的精子質量不足以保證成功。

閱讀全文

與什麼好人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售票系統鼎新怎麼樣 瀏覽:30
小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13
好看的美國法律電影 瀏覽:768
周星馳相互吐口水是什麼電影 瀏覽:27
智能電視免費的好電影 瀏覽:931
好看韓國電影兄弟 瀏覽:287
下載的的電影優盤怎麼看不了 瀏覽:753
買了騰訊電影看不了怎麼回事 瀏覽:623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能玩多久 瀏覽:253
好看最新電影西瓜影音 瀏覽:742
什麼電影3部 瀏覽:228
黃渤劉燁那部電影好看 瀏覽:257
電視上如何設置電影沒有英文字幕 瀏覽:680
圖解電影如何 瀏覽:253
好看的燒腦電影推薦知乎 瀏覽:654
怎麼根據劇本來表演電影 瀏覽:719
雪糕給你吃是什麼電影 瀏覽:364
推薦幾部好看的電影相關推薦 瀏覽:362
怎麼點撥電影 瀏覽:65
cgv電影院白玉蘭廣場怎麼樣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