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拍攝風格有什麼

電影拍攝風格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3-09-14 19:00:03

『壹』 7種類型片必備拍攝指南

類型電影是電影產品的標准化,其中必然包括影像造型的標准化,或者說形成影像風格技巧手段的標准化。

對於製作者,電影的類型代表了電影表達的慣例,而對於觀眾,電影的類型則是電影體驗的慣例。

一.西部片的視覺慣例

在美國,西部片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西部片的影像特點就是通過畫面來展現美國西部的風光、景色、地表和地貌等等。

通過《與狼共舞》《不可饒恕》《老無所依》《血色黑金》《天地無限》等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的美國西部片,我們可以看到當代美國西部片的視覺慣例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點 : 

1.大量使用大全景或者是大遠景,結合鏡頭的橫向移動來展現美國西部自然景色和風光。

2.大量使用自然天氣的變化,比如:陰天,清晨,傍晚,雨天,風天等,可以渲染和營造具體情節的氣氛,同時也反映人物在所處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

3. 全片整體的色調大多都是棕黃色調為主。

4.色相的控制,多數情況把飽和度降得比較低。

5. 全片大量畫面以大光比、高反差的光效,強化西部片的影像風格。這些慣例手段的准確運用,形成了觀眾對西部片的基本視覺認識,在掌握這些基本手段後,所呈現的西部片類型的影片是觀眾所能接受的。

二.   歌舞片的視覺慣例

歌舞片從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至今一直是深受廣大觀眾所喜愛的電影類型。歌舞片在題材上大多會以喜劇和青春愛情這類題材為主,但是隨著觀眾觀賞習慣的變化,考慮到市場因素,歌舞片中也出現了諸如《理發師陶德》這樣口味迥異、具備驚悚氣質的影片。但是不論影片氣質是喜劇、愛情還是驚悚,它的類型決定了這些不同氣質的故事都必須具備市場與觀眾認可的歌舞片特點。

換言之,這些電影在創作上必須迎合觀眾的興趣取向。至少在形式上要有美妙動聽的歌聲,要有富於視覺享受的舞蹈動作與場面,影像及造型上追求唯美華麗,以自己獨特的視聽效果調動觀看者的生活感知經驗,帶給觀眾心理上獨有的感受,給人以精神層面上的愉悅。

正因為如此,歌舞片才會那麼活力四射,觀賞氣氛才會那麼令觀眾滿意,從而保證這一類型的影片在今天以商業運作為目的的市場上經久不衰。

《歌劇魅影》《理發師陶德》《芝加哥》《歌舞青春》等上世紀 90 年代的歌舞片呈現出它們共有的一些視覺慣例:

1. 擁有色彩豐富的布景和道具,服裝和化妝鮮艷,經常以冷暖對比進行搭配,從色彩關繫上盡量追求華麗。

2.充分運用燈光和影調的變化來表現人物心理情緒的變化,以此配合故事情節的氣氛變化。

3. 在舞蹈段落,構圖多以幾何圖形為主,如三角形、放射形等。

4. 拍攝歌舞場面時多使用手持拍攝方法,機位運動靈活,大量鏡頭是帶前景的橫向移動、升降或前後移動,通過剪輯,結合大量特寫鏡頭,以此讓影片富有動感與節奏。

5. 攝影機的角度和位置,以豐富的跳躍性來追求變化,多利用一些極端角度機位進行拍攝。

6.色彩使用主觀性強,視覺效果刺激。可以說,歌舞片幾乎是一個綜合了攝影造型、服裝設計、燈光造型、舞檯布景、後期特效與調色等所有電影視覺造型處理手段以及語言、音樂、音響等聲音造型語言的電影類型——完美地集視覺與聽覺造型手段於一體的電影類型。

在這些手段之上,再加以演員表演、音樂和舞蹈的融和後才呈現給觀眾一種特殊的視聽享受形式,幾乎是所有電影藝術手段加上電影技術手段的綜合結晶。

三.戰爭片的視覺慣例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美國戰爭片,從拍攝手法和視覺效果上面開始走血腥而真實路線,展現戰爭場面的宏大,對戰爭殘酷性直接表現。

通過《細細的紅線》《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拆彈部隊》等幾部優秀影片,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戰爭片在視覺慣例上的特點:

1. 影片整體的色彩基調多使用藍灰色或者是棕黃色的調子。

2. 場景和服裝色彩相對單一,多與大環境融為一體。

3. 飽和度控製得比較低,使觀眾心情容易沉重。

4. 內景多採用大光比、大反差的影調效果,外景一般都會曝光過度一些。

5.大量使用手持、肩扛、跟移、甩鏡頭和小變焦,讓畫面富有動感,增加影片緊張性。

6. 多使用高速攝影來表現一些戰爭場面。

7. 多運用帶前景的俯拍,營造偷窺感受,表現緊張氣氛。 由於這些視覺慣例的持續使用,同時不斷結合新的設備與技術發展,當代戰爭片營造的畫面氛圍越來 越真實。觀眾對這些視覺慣例的感受也越來越清晰。

四.黑幫片的視覺慣例

黑幫片自上世紀 20 年代誕生以來,一直是好萊塢最主要的類型電影之一。追根溯源,黑幫電影 並不是光憑想像就產生出來的娛樂片,而是電影人 用藝術手段來反映現實社會人們生活狀況的寫實影片。

《美國黑幫》《紐約黑幫》《毀滅之路》《無間行者》 等美國黑幫片,在色彩處理、影調的運用和攝影的 拍攝手法等視覺造型手段上面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

1. 在色彩基調上,影片都以灰藍色或者棕色為主,營造老舊而沉悶的影調,色彩搭配相對比較單調。

2. 影調效果上,影片整體多以低調為主,人物多採用較大反差的處理方式,同時利用影調的變化,來營造環境的氣氛和人物情緒內在的心理變化。

3. 在拍攝手法上,多使用手持、肩扛和運動攝影,來表現一種動盪、壓抑和不安定的視覺效果。

4. 多使用升降運動鏡頭來表現全景。

5. 橫向移動鏡頭來展示環境的氣氛。

6. 在一些犯罪場景的處理上,多以雨、夜、煙、霧等手段營造氣氛。

黑幫片對於國產影片來說,基本是以民國背景發生為主,上述手段如果能夠得以精確運用,相信是可以營造一個觀眾認可的黑幫故事所具備的氛圍。

五.恐怖片的視覺慣例

近兩年來,恐怖電影不斷掀起票房和輿論的熱潮,這一類型電影的聲勢遠遠高於其他形式的影片,從而形成了恐怖電影製作的新一輪高峰。

通過《紅色之山》《驚聲尖叫 3》《嗜血破曉》《新喪屍出籠》《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等幾部影片,我們可以找到美國恐怖片中利用畫面製造緊張氣氛的一些規律和技巧,這也是這一類型電影的視覺處理慣例:

1. 多利用大全景製造不安定的氛圍。

2. 利用場景結構,藉助暗調的前景做橫向移動,使畫面跳動不安。

3. 局部光線照明,畫面大面積處理成暗調,亮部也不會過亮,一般控制在曝光點上一級。 4. 用一些較快的推鏡頭,使景別變化明顯,增加沖擊力,特別是針對一些重要道具。

5. 多用大的全景俯拍,加上緩緩移動,模擬第三者主觀視線。

6. 人物近景和特寫多用俯拍和仰拍,人物適當變形,強化氣氛。

7. 多用陰天拍攝,晴天增大光比,選擇中午拍攝,使人物或景物的投影不美觀。

8. 把一些光源處理成動態的,造成光影的動盪。

9. 部分場次安排為夜景、雨景或者大風等非正常天氣,利用這些營造畫面中的恐懼。

10. 人物全景時,盡量處理成剪影或半剪影,背景也不宜過亮,高出人物兩檔即可。

11. 一些畫面有意做成負像、粗顆粒、偏色等特殊效果,加強視覺沖擊。

12. 人物運動時,鏡頭可以手持跟拍,營造不穩定的效果。這些視覺慣例的使用,會營造出很好的恐怖氣氛。

近幾年,國產恐怖片有明顯的上升跡象,緣於眾多片商青睞這種具有「以小博大」可能性的影片類型。但如果影片不能呈現上述的視覺慣例,則很難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情境當中。

六.公路片的視覺慣例

公路片一直是好萊塢比較為受觀眾歡迎的類型電影之一。以汽車為交通工具,主人公沿途所遇到和發生的事件,引出一系列的矛盾沖突。表達主人公隨著路途的行進,心理、情感、性格和思想的變化過程。

通過《我心狂野》《天生殺人狂》《不準掉頭》《杯酒人生》等幾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公路片在視覺慣例的使用技巧上有這樣一些特點:

1. 多是使用大全景和遠景鏡頭來表現公路沿途自然風光和地貌,一般是人煙稀少,較為空曠或者荒涼。

2.會有大量的航拍或者高角度的俯拍,表現在公路上行進的移動感受。

3. 都會使用一些長焦鏡頭,表現公路的距離感。

4. 影片外景多採用高反差和大光比的處理手段,影調上給予觀眾一種明朗的效果。

5. 較多利用偏暖的色調為主,通過色彩的視覺張力給予觀眾一種溫馨心理感覺。

6.會利用天氣色溫的變化,表現公路周邊的氣氛,突出人物當時的情緒。

在公路片具體創作中,這些基本的視覺慣例還是要實現的,否則就很難具備公路電影的特殊氣質。

七.青春片的視覺慣例

青春片是美國類型電影中一種針對特定人群的電影類型。影片故事情節的取材多是以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或校園生活為主,故事發生多以學生和老師為群體,或以父母和孩子們為對象。

這類影片男女主角大多擁有清新脫俗的形象,一些影片中還借鑒其他類型的特點,加以動感精彩的歌舞表演,藉助這些手段,影片所傳達出來的健康向上的價值觀,鼓勵著當今的青少年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些影片能夠引發孩子們仿效,讓他們喜歡音樂或舞蹈,擅長某項運動,打破小團體,不受束縛嘗試新事物,勇於展現自我。因此這一類型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力量,顯示出巨大的能量,這也是青春勵志電影在美國大受歡迎的原因。

我們看《朱諾》《發膠》《重返 17 歲》等青春影片,可以清晰地找出它們在視覺慣例運用上共同的特點。

1. 影片整體光影效果盡可能處理成高調,給觀眾一種明朗、輕松、歡快的感覺。

2. 影片色彩基調的處理,多以暖色調(多為紅色或是紅棕色)為主,通過色彩的張力映襯出影片裡面年輕人的激情。

3. 在色彩的搭配上面多是以基色之間的搭配為主,如紅和藍搭配,黃和綠搭配,達到視覺的色彩平衡。

4. 特寫鏡頭使用較多,畫面沖擊力大,符合青年人觀影習慣。

5. 鏡頭運動頻繁,與影片中的人物所處年齡段的性格相吻合。

在青春片的創作中,如果對這些視覺慣例能夠有意識的使用,達到較好的畫面效果,一定會幫助影片形成觀眾所熟悉的青春片的影像特點,進而使觀眾喜歡影片的整體風格,最終幫助影片獲得觀眾認同。

但是當電影宣傳給出影片的風格、類型後,觀眾對影片的整體就有了一個相對的概念,也即觀眾心裡對 這一類型影片的印象,究竟是恐怖片還是歌舞片,是西部片還是黑幫片?觀眾不會混淆,除非宣傳導向出了問題。

觀眾有了這個判斷後,當他進入影院,影片一定要呈現出他所希望的,或者說他已經判斷出 來的這部影片的風格及手段。這是一種滿足感,商業電影必須要滿足觀眾。但只有滿足感是不夠的,還要給觀眾一種意外,這種意外會讓觀眾驚喜,覺得過癮,進而產生超值的心理暗示,從而令影片獲得好評。

就比如說最近的《降臨》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對影視攝影行業感興趣,那麼你可以點我頭像關注下我哦。

『貳』 什麼是電影的影像風格

首先要給電影的類型做分類,不同類型電影的表現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還應談到電影中所涉及的一些元素。比如:暗殺、復仇、諜戰等元素。
接著還有一些鏡頭的運用和剪輯手法。
應該還會談到電影所表現出來的意識形態。
要抓住「風格」這個關鍵詞。分析風格是如何被表現出來的。
照抄的

『叄』 法國電影的影像風格

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肆』 什麼是電影的風格,電影都有哪些不同的風格類型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各國的電影有不同,不同的導演拍成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而這就是因為電影風格不同帶來的不同的感覺。

所謂的電影風格,其實就是電影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電影風格是通過電影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相對較穩定、較深刻,能夠本質地反映時代、民族和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特徵、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和外部印記。

而今,我們不斷地湧出更加標新立異的導演,顯示出影片的多樣性,各種導演紛紛登上銀屏的舞台,整個電影行業呈現出更加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每一部影片,都是將其主題內容與風格類型相統一,相輔相成,讓影片的效果更加突出。

『伍』 電影中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1. 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2.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3.搖鏡頭

搖鏡頭是拍攝視頻中的一種拍攝手法,指的是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做支點,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攝方法。

4.特寫

特寫是指在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最早由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使用。它的出現和運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力,歷來是電影美學。

5.移軸

移軸所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非常特別。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

『陸』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電影風格大全

不知道你問的是從觀眾角度還是專業製作角度,專業製作角度以下幾種

電影風格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紀實風格、溶合風格、共現風格、繪畫風格、電視風格。

拓展資料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柒』 電影的調色風格有哪些呀

『捌』 問懂電影的人士,電影風格主要是指哪些方面,比如一個導演,要從哪些方面談他的風格

電影的風格在學術界沒有什麼概念性的界定,但對電影類型確實有。而你問的「談導演的風格」我想應該是另一個意思了,導演的藝術風格,就跟諸如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相似,其實就是特點,我簡單列舉幾項供你參考:
1,最直觀的,色調、情緒、節奏等,比如鮮艷、昏暗、濃重的色彩;擅長細膩沉悶還是擅長快節奏輕快激情等等。
2,攝影方面,喜歡固定長鏡頭還是喜歡快速剪輯多機位等等,比如顧長衛喜歡沉悶的固定機位長鏡頭,杜琪峰喜歡復雜的調度,李安則擅長更細膩復雜的復合調度。
3,劇本題材方面,倫理、動作、搞笑等等,不同導演有不同的特色,我就不列舉了。
4,指導表演方面,有人喜歡舞台戲效果,比如陳凱歌,一腔一調都像舞台戲;有人擅長原生態,比如阿巴斯,一般不用職業演員出演。
5,個人色彩,這算是額外補充的,比如張藝謀最早的電影特點是說教,慢慢轉變成承載中華文明重任,慢慢向商業妥協,只講史詩故事,也曾嘗試過走純人文路線,也嘗試過無厘頭扯淡,但隨著歲數增加,我推測近期會有相對低調的人文中蘊含哲理的作品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玖』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紀實風格

紀實風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棄假定性,少用人為強化的沖突和情節,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紀實」。電影藝術家多用這種風格來處理重大歷史題材和人物傳記,使史詩題材富於紀實性,讓觀眾信服。這種風格的影片,常常採取在扮演鏡頭中穿插紀錄片鏡頭,並以彩色和黑白相區別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鏡頭「老化」,以引起「歷史回憶」的方法拍攝。重要鏡頭常在歷史現場拍實景,對歷史人物避免神化與醜化,甚至用特型演員扮演近現代歷史人物。非歷史題材的紀實風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態,並按照這種形態去構建作品,使作品的敘述方式盡量顯示生活的本來痕跡,結構一般多層而分散。情節方面力求非戲劇化,對人物和矛盾的復雜關系,不做人為的雕飾,彷彿沒有經過藝術的鋪排,如同生活一樣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戲劇性」,重視生活細節的真實描寫。技術上採取拼帖法、長鏡頭、無技巧剪編等等。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作品《羅馬十一時》《偷自行車的人》和我國的《見習律師》《開國大典》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溶合風格

溶合風格即把幾種不同的風格溶合為一種風格。在傳統的戲劇分類中,正劇、喜劇、悲劇的風格樣式歷來是涇渭分明的,而實際生活卻是復雜多樣的。藝術家為了反映真實生活,有的在嚴肅的正劇中滲入喜劇的幽默和諷刺;有的又在喜劇中滲入悲劇的痛苦與哀傷;還有的甚至把悲劇、喜劇、鬧劇、打鬥等雜糅在一起,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卓別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嚴肅作品。

共現風格

過去電影拍攝風格分「戲劇式電影」如《於無聲處》《陳毅市長》《茶館》等,「詩的電影」如美國片《黑馬》、法國片《紅汽球》等,「散文電影」如《苦惱人的笑》《巴山夜雨》《鄉情》等,「史詩性電影」如《列寧在一九一八》《從奴隸到將軍》《南昌起義》等,以及繪畫式電影、小說式電影等。共現風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蘇聯電影文學的一種新風格。提出這種風格的電影理論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本身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著變化。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已經從初級的綜合走向高級綜合,因此應在綜合各種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共現風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生活。這種風格的特點是採用多線索、多層次、多角度的結構,藝術概括復雜、廣闊,形象的發展也是多側面的,容量比過去擴大了。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有《戀人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

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是本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電影風格,強調挖掘鏡頭內的豐富表現力,注重鏡頭結構、場面調度、影調、照明、色彩變化,以及各種新的攝影方法,而且愛用長鏡頭。這種風格講究純觀賞性、造型的圖解性,力求以純畫面的、風格化的靜態形象來表達影片的內容,並以此與戲劇化的電影相對立。瑞典影片《夢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瑪》、前蘇聯影片《畫家蘇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繪畫風格的影片。

電視風格

主要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要求極高的逼真性,甚至採取「隱藏攝影法」;多用采訪片、報導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聞特寫;強調及時性,多拍最新題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過長,以便與電視的多節目性相協調。如日本片《鐵臂阿童木》、英國片《大衛·科波菲爾》、朝鮮片《無名英雄》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閱讀全文

與電影拍攝風格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搜索sm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51
有關車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122
行運一條龍電影免費看 瀏覽:425
電影拍攝角度是什麼 瀏覽:214
六歲小朋友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97
好男人手機電影免費 瀏覽:624
電視插usb看電影沒聲音怎麼回事 瀏覽:432
有哪些漏性器打真軍電影 瀏覽:200
免費看未刪減電影網站 瀏覽:942
她的日記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82
免費電影金剛川最新在線觀看 瀏覽:403
帶有驚字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83
斗魚直播可以直播哪些電影 瀏覽:679
哪些軟體買電影票優惠多 瀏覽:249
好看的成龍功夫電影 瀏覽:285
好看到日本動漫電影 瀏覽:490
好看的越戰爭電影大全集 瀏覽:287
床上親熱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77
上映的好看的動漫電影推薦 瀏覽:567
東方電影頻道黃金劇場放什麼節目表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