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與性 《挪威的森林》(一)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由陳英雄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松山健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
這部電影是講述男主角渡邊的高中好友木月突然自殺身亡,渡邊和木月青梅竹馬的女友直子都受到很大的打擊,後來渡邊決定離開這個城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學習和生活。幾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渡邊和直子在東京重逢,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渡邊發現木月的死給直子帶來的巨大無比的傷害,直子不僅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反而越陷越深,於是渡邊決心要幫助直子走出陰霾,帶給她幸福和快樂。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渡邊發現直子的心理疾病不斷的加深,這也給渡邊的生活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也就在這時候另一個女孩綠子出現在了渡邊的生活中,綠子的氣質深深的吸引了渡邊,於是渡邊在陰郁的直子和活潑的綠子之間徘徊,直到有一天直子自殺了。
這部電影從標題到海報上來看都像是愛情悲劇故事片,然而從小說的整體到電影的細節上來說更接近於希臘悲劇式的探究人性的哲學電影。同名小說的字數不多,電影的人物關系結構簡潔明了,但是人物的對話和情節描述上來說隱藏著太多需要解讀的信息,可以說這是一部四兩撥千斤的經典作品。
這部電影就像是把對於西方悲劇文學的理解濃縮在了一個膠囊里一樣,從解讀看不懂的且不合理的細節中探究人性哲學幾百年來對於「真實人性」的理解,探討被人類文明幾千年來重重包裹和捆綁之下被壓抑的真實慾望。
整部電影有倆個多小時,木月的鏡頭一共加起來不到三分鍾,但是木月帶給男女主人公渡邊和直子的內心傷痕是一輩子的都無法癒合的,他是一個看不見的角色且至始至終都出現在電影里。
木月的自殺給身邊人帶來的內心沖擊形成的痛苦就像疾病一樣向著四周繼續傳播,亦如同漣漪一樣慢慢的擴散,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變了很多人正常的人生軌跡,只是村上沒有描寫太多人而已。
木月自殺的原因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只通過直子在與渡邊的談話中回憶道自己和木月無法完成正常的性交,哪怕一次都沒有成功能過。據直子說原因是因為她雖然內心愛著木月,但是在「性」方面無法對他產生興趣,久而久之就嚴重傷害了木月的內心,導致木月最後輕生。
問題是直子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呢?也許有些話不僅故事中的人物無法直接說出來,就連小說作者本身也無法直接提示讀者,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審美東方式的藝術作品。
渡邊是電影的男一號,《挪威的森林》中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只有渡邊一個人,而其他人都是通過客觀和側面的描寫讓讀者去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的。但盡管是這樣,電影還是給了渡邊一個很大的空間,因為在片中渡邊心裡到底如何看待直子和綠子倆人與他的感情糾葛的沒有透露,只是通過渡邊的談話來講述了他在倆個女孩之間的選擇,可是人的語言往往並不與內心的想法統一。
在影片中,渡邊只有在第一次與直子東京重逢的時候露出了抑制不住驚喜的表情,那是一種貌似在枯燥無味的生活中突然發現能讓他的內心重新燃起希望的表情。事實也證明他非常的愛直子,但是他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他根本沒有發現直子在木月死後患上了重度抑鬱症,當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的時候,他決心要幫助直子從抑鬱症中走出來,可是他最後明白自己根本幫不了她。
渡邊是一個非常平凡而且普通的年輕人,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雖然深深的愛著直子,但是他的愛並沒有到至死不渝的程度,渡邊也很勇敢的想去和直子在一起,但是他也一度對於直子那種冰冷的愛產生了恐懼。渡邊穿著短袖在挪威森林中感到了寒冷和孤獨,也許他問過自己能不能一輩子和這樣的直子生活下去,也許他的腦海中也閃過了綠子的身影。
《挪威的森林》本來應該像甲殼蟲樂隊唱的那樣浪漫和憂傷,歌中唱到「我曾經擁有一個女孩,但是當她離去後,我發現一切都不美好了」。而對於渡邊來說,直子所在的療養院是「Kongeriket Norge」,這是挪威這個國家的全名,挪威語意為「通往北方之路」,而日本的最北方就是寒冷的北海道。
那片「北方的森林」就像直子的內心世界,當渡邊懷揣著熾熱的愛走進去後才發現,那是一片寒冷無比的地帶。他知道自己有責任必須待在那裡,他覺得愛一個人就要堅強的活下去,他不會像木月那樣丟棄直子離開人世,可事實上渡邊退卻了。
渡邊一步一步看著直子的生命走到盡頭,可當直子痛苦的抓著胸膛哭泣的時候,他什麼都做不了,他怕自己多說一句話會更傷害直子,他怕自己的任何舉動都會讓直子更加痛苦,而他所感受到的又何嘗不是當年直子在木月身上感受到的那種心中的愛被壓抑的感覺呢。直子和木月一定也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突然產生輕生的念頭就會自殺的,那需要經歷非常痛苦的階段。
影片中渡邊幾次去療養院看過直子,可是送別的情景只有一次,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這也是渡邊與直子的永別。在離別的那天直子問渡邊:「如果我一輩子都不能和你正常性交,你能接受我嗎?」 渡邊回答:「我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 ,聽到這個回答直子的雙眼濕潤了。
曾經坐在冷風中,此刻躺在冰雪上,直子把渡邊當做木月一樣的去對待,渡邊的慾望被直子用手和嘴發泄掉了,愛與性被分割成了倆個獨立的存在,就像愛一個人和與這個人做愛是倆件完全不想乾的事情。
性是可以獨立存在的,但是愛卻不能獨立存在,這就是為什麼渡邊和直子的永別會在寒冷冬天的原因。其實村上的劇本如此設定也暗示了渡邊已經無法忍耐這種冰冷的愛了,因為渡邊根本體會不到直子對他的愛,直子只是把自己當成了木月而已,於是渡邊還是離開了直子的內心世界,離開了那片挪威的森林。之後石田老師一直給渡邊寫信,告訴他直子的病情不斷地在加重,直子不想在這個時候和渡邊見面,於是內心孤獨無助的渡邊就去找綠子和好去了,因為渡邊此刻真的需要別人對他的愛和關懷。
直子最終還是自殺了,可是連渡邊可能都沒想到直子的死能給自己帶來如此巨大的沖擊,他在無限的痛苦和更加孤獨的世界裡不斷地回憶和反思,於是他終於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多麼的懦弱,他在撕心裂肺的悔恨中迷失了。他是不是也體會到了直子面對木月自殺時的那種痛苦呢?
就如同所有的重度抑鬱症患者一樣,也如同直子一樣,渡邊的思維能力變得緩慢,他的記憶力變得遲鈍,在影片的結尾,綠子在電話里問渡邊此刻在哪裡,他恍若隔世般的看看四周,接著說出了和曾經的直子同樣的話:「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
她是整部小說和電影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一切謎題的答案,如果沒有綠子《挪威的森林》根本看不懂。(待續)
Ⅱ 挪威的森林的內容概括。
1、小說簡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本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2、內容簡介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3、作品評價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頭士的歌曲,書中主角直子每聽此曲必覺得自己一個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凍的森林深處,這正是年輕必經的彷徨、恐懼、摸索、迷惑的表徵。男主角渡邊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時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輕一代,在都市空間愈狹小與人的疏離愈大的對比中,令他們失去與人接觸的慾望,恰是年輕一代避免受傷的保護罩。小說以一個個片斷相連接,但並不使人覺得雜亂無章「許許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斷——在眼前掠過,喚起熟悉親切的氣氛,讓人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的留白里「文字清麗雅緻,筆觸自然流暢,片斷的接續並不妨礙流暢,反而更添加彈性,產生的效果」小說中的人物都帶著「都市化的標識」人物的背景十分簡單,沒有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主人公喜愛的爵士樂曲不斷出現,總是直接引用某個作家筆下的話語來表達情緒,使得人物平面化、符號化。
美國華人學者李歐梵教授在他的散文集《世紀末的反思》將《挪威的森林》列為20世紀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部文學譯著之一。其根本原因,按譯者林少華先生所說的,不妨用評論家白燁先生十多年前的話加以概括最為明白:《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4、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日本著名作家,生於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三十歲登上文壇,曾獲谷崎潤一郎等文學獎項,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村上春樹以62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4位。
5、電影版《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由陳英雄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松山健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
Ⅲ 電影《挪威的森林》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電影版《挪威的森林》是一次很糟糕的改編。個人建議倍速加快進迅速看完。
電影《挪威的森林》相比原著可以說是東施效顰,想要極力還原小說的美感卻丟到了本質的內涵。我希望看過電影的人再去看一遍原著,不要被電影所欺騙。
Ⅳ 挪威的森林電影
挪威的森林電影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由陳英雄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松山健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了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愛恨糾纏並於2010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2011年該片獲得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獎以及入圍第六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開頭用了幾個鏡頭鋪墊木月和直子的戀情之後,就直接進入了木月的自殺過程。精確復制的原著里木月的自殺過程,把觀眾帶入了一種無形的沉重、彷徨和壓抑的氛圍里,在轟鳴的汽車引擎聲里,彷彿和影片中的渡邊們一起進入了一個恐懼和迷惑的世界。
雖然對比原著流暢的故事敘說,影片給人的感覺是故事缺乏整體感,由於審查方面的原因被刪去部分戲份之後,故事中人物的各種行為動機更讓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難以理解。
但是,陳英雄畢竟是陳英雄,村上春樹在那麼多的導演中選中了他來改編自己的作品是有一定道理的。陳英雄抓住了原著的幾個精髓去詮釋村上的故事。
Ⅳ 電影《挪威的森林》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電影《挪威的森林》相比較原著口碑遭到滑坡,被評價為「拍的最美的失敗片」。影片畫面感很足,但卻似乎與東京之象有略微差意,這也取決於導演對東京的了解程度,正是由於原著太過於優秀,語言魅力過於強大,導致電影難以達到文字給予讀者的境界與想像力,其中也極易忽略掉一些重要情節,使得影片的銜接不到位,想要表達出的主旨也很片面。盡管電影《挪威的森林》中上演了一場純粹的青春愛情片,但出於此原著改編的難度以及原著的受眾程度,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畢竟電影與原著各自都有可取之處。
還好電影《挪威的森林》結局處男主的獨白是非常遵循原著的,發出的感慨也多了一絲韻味,作為本片結尾,也不失意境,而且也讓觀眾看到了期待的一幕,少了些許遺憾。總而言之,電影《挪威的森林》改編製作水平一般,但畢竟算的上是情懷之作,還是值得前去觀摩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