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劇院魅影、 歌劇魅影是同一部電影嗎 主演是誰電影原名是什麼誰能簡要介紹一下阿謝謝拉!
同一個。
劇院魅影(又名歌劇魅影)
導 演:
喬·舒馬赫 Joel Schumacher
主 演:
明妮·德瑞弗 Minnie Driver 西蒙·卡洛 Simon Callow 斯安·海恩斯 Ciarán Hinds 米蘭達·理查森 Miranda Richardson 艾美·羅薩姆 Emmy Rossum 大衛·阿爾內爾 David Arneil Imogen Bain 保羅·布魯克 Paul Brooke
上 映:
2004年12月04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英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法語 義大利語
評 分:
7.1/10( 8524票 ) 詳細
顏 色:
黑白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 長:
143 分鍾
類 型:
劇情 愛情 音樂
分 級:
德國:6 澳大利亞:PG 阿根廷:13 挪威:11 美國:PG-13 瑞士:12 新加坡:PG 芬蘭:K-11 英國:12A
劇情簡介:
講述了一個毀容的音樂天才,歌劇院幽靈巴特勒在巴黎歌劇院的地下墓穴里神出鬼沒,還經常出來鬧一鬧鬼。當他愛上了可愛的年輕女演員姬絲汀之後,歌劇院幽靈 決定不遺餘力的把姬絲汀打造成為一位耀眼的明星。
但是一位年輕的子爵華魯在看過姬絲汀的表演之後也一見傾心,姬絲汀對華魯也很有好感,兩個人相愛了,更偷偷的訂了婚。而後來知道真相的 歌劇院幽靈 怒不可遏,他強烈的控制欲,對姬絲汀強烈的愛讓他認為自己受了欺騙。於是在這一對戀人和一個歌劇院幽靈之間,復雜的關系和強烈的感情徹底的改變了他們三個的命運……
2.
想當年,在莎拉·布萊曼還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妻子的時候,她優美的女高音給了韋伯諸多的靈感,莎拉·布萊曼也憑借其演出的《劇院魅影》,使她戲里戲外成了永恆的克里斯汀,被譽為「首席紅伶"。
那麼,現在這一版電影的《劇院魅影》要想在音樂上取得成功,最重要就是這些音樂背後的主唱者。導演喬·舒馬赫認為這個故事講的應該是愛情與性的啟蒙,擔綱演出的演員應該要越年輕越有說服力。最後,由年僅16歲的艾米·羅森演出克里斯汀一角,而傑拉德·巴特勒則出任魅影的角色,勞爾一角由百老匯明星帕德里克·威爾遜飾演。
韋伯很聰明,他把導演一職留給喬·舒馬赫,自己還是全程監制並重新安排了電影管弦配樂,還新作了一曲《LearnToBeLonely》來暗喻「魅影"仍要孤獨一生的悲傷。在音樂創作中,韋伯運用了超現實手法和異化聲音的處理,把一個黑暗與神秘的巴黎歌劇院表現得聲色無常,這樣華麗刺激的聽覺享受,不光是克里斯汀,也許是很多人在心底隱藏的小小幻想。
韋伯找來他的老搭檔奈·傑萊特與音樂總監賽門一起製作電影版《劇院魅影》的歌曲,並以28人的管弦樂團演奏電影音樂部分。為了灌錄本片最後的配樂版本,甚至在倫敦親自挑選管弦樂團成員。而克里斯汀的純真特質在艾米·羅森演來甜美誘人,她清新美妙的嗓音更是動人心弦。艾米·羅森7歲起就在大都會歌劇院受訓,她把從青梅竹馬的純愛到對音樂的感激,以及迷惑於魅影的神秘而後憎恨魅影的殘暴,乃至到看到魅影的真面目所產生的憐憫心情,表現得自然而又深刻。而傑拉德·巴特勒是一個具有搖滾男高音的演員,帕德里克·威爾遜又是紅透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首席小生,他們和女主角的音樂魔力,成為這張原聲大碟成功的厚重籌碼。
因為資金的關系,電影版的配樂是在韋伯看過喬·舒馬赫第一次剪接的樣片之後,再與配樂團評估是否該重新演奏、重新錄制音樂,甚至重譜配樂。韋伯在原聲大碟里加上15分鍾的新曲,用來描述魅影的童年、克里斯汀坐馬車去父親墳前以及勞爾重返公墓的主題。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舞台劇音樂的風貌,這種改變中,時而靈光乍現,時而兼收並蓄。
就是這樣,韋伯使用新老融合的音符或許是恰當的,他在流螢與碎影中尋回了失傳已久的彩虹,2004年的這一版電影似乎又回到了聲音時代的開始。一種音色、一種人聲都似乎成了一個詞語,它們以相對獨立而散發出來的信息,成就了這張原聲大碟的華麗篇章,也共同支撐起百老匯歌舞劇敘事方式的復活。嚴格來說,《劇院魅影》代表了愛情的自由和選擇,這或許也是技術上的考慮,因為它自由、簡單而且多樣。
⑵ 電影歌劇魅影到底有多少個版本
據我所知有四個版本
2004年的歌劇魅影相信大家都知道
1989年有一部,導演:德懷特·H·利特爾,主演:彼得·克拉彭 喬納森·劉易斯 特倫斯·哈威 斯蒂芬妮·勞倫斯 比爾·奈伊
1943年有一部,很老了
其實還有更老的,1925年的一部
那首搖籃曲真的就不知道了
⑶ 愛情電影《霓裳魅影》,講述主僕情感故事,是不被認同的愛情嗎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一部愛情劇情片,故事設定於上世紀50年代的戰後倫敦。有魅力的女子艾爾瑪(薇姬·克里普斯飾演),她成為了伍德考克的繆斯與愛人。但是他發現自己打造的裁縫人生正在遭愛情破壞。
4.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霓裳魅影》,氣質復古陰抑,鏡頭畫面考究,故事內核夠老舊,年齡和身份差距所帶來的隔閡,情感中的偏執與控制欲,均被細節呈現,令敘事略顯冗長,出色的配樂於此便似有了帶動節奏之功效,影片後20分鍾的力道似乎更好一些。該片是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息影之作,其表演已然出神入化,那迷人的微笑被稱作劉易蘇。至於片中服裝,真正好看的沒幾套,且劇照中的比動態好看,也是奇了。
5.雖然節奏有點舒緩,但影片的敘事是一直在線的,加上兩位演員的出色演技,劇情的推動一直比較有序。影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服裝、配樂已經攝影的構圖。女主外出娛樂時,劉易斯三次探頭的鏡頭,感覺非常妙。總體來說,不錯~
⑷ 帶魅影兩個字的美國電影
《歌劇魅影》喬·舒馬赫執導
傑拉德·巴特勒、埃米·羅森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
改編自英國音樂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創作的音樂劇《歌劇魅影》
於2004年12月22日在美國上映
⑸ 電影《歌劇魅影》是幾幾年的故事啊故事本身的原型是什麼啊
1896年5月20日,歌劇院在上演《忒提斯與培雷》的第1幕正要結束時,掛在觀眾席上方的水晶燈因短路走火掉下,1名中年婦女不幸被砸死,據傳她恰好坐在13號的座位上飯
巴黎歌劇院也確實有華麗的中庭平台階梯,在這階梯的第13級台階上摔死了從2樓平台跌落的女演員,這階梯最後成了《歌劇魅影》舞台上另1個證明與巴黎歌劇院關系的布景
「魅影」的原型是1位叫埃里克的男子,生在魯昂附近諾曼底的1個小山村裡
1張甚至連父母都無法接受的丑臉,讓他8歲便被父母遺棄,之後1家馬戲團將他帶走,7年裡將埃里克鎖籠里供人觀賞,埃里克的臉就用來吸引眼球
埃里克逃到了波斯並為當時的阿沙工作成了1名藝人,後又擔任起了建築師助理,還設計並建了好幾個後宮類建築,這也使埃里克對建築設計有更深入的了解!
之後他又去了法國,由於對當時的建築設計師查爾斯·加尼葉印象深刻和欣賞,埃里克便作為其中1枚建新劇院的承包商簽了1份合同,這劇院便是巴黎歌劇院
這樣的履歷足以讓他成為1名合格的:魅影
生性自卑,又滿腹才華,他夜以繼日的工作,為自己造出這座屬於魅影的劇院,就跟劇中的人設1樣,埃里克在這座劇院中有屬於自己的5號包廂,他將包廂旁的立柱設計成空心,好讓自己有來無影去無蹤的畫面感
和故事1樣,這位埃里克愛上了當時在巴黎歌劇院工作的女歌手克麗斯蒂娜·尼爾森
在1次晚間表演後綁架了女歌手以示真心,結果當然是完犢子
也正因此,埃里克悲痛欲絕,將自己關在位於劇院地下的公寓里直至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