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辯護人想表達的道理
《辯護人》這部電影是2013年韓國推出,由宋康昊主演的劇情片。自上映以來該片獲獎無數,並因其立意大膽敏感又發人深省而受到眾多觀眾的認可。
辯護人
首先,來講講劇情吧。《辯護人》講述的是高中畢業的律師宋佑碩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通過了司法考試,成為一個法律人。窮困潦倒之時,他曾在一個小飯館里欠了一頓飯錢,正是這頓飯,讓他一直背負良心的譴責,也正是這樣讓他感受到了飯館大嬸和兒子鎮宇的單純善良。可後來鎮宇因組織讀書會,被警方認為是反動的赤色分子,並被嚴刑拷問,逼其供述。在所有的律師都擔心被迫害而不敢為當事人辯護的境況下,宋佑碩挺身而出,擔任了本案的辯護人。這不是一件普通的案件,這是上升到愛國、民主、公義等大道理的案件,幾個無辜單純的當事人後面,是一群濫用職權的魔鬼在和人權、人民作對。對於擔任赤色分子的辯護人,肯定是凶多吉少。但宋佑碩從來不是個貪生怕死的人,為了他堅持的公平正義,人權民主,他無所畏懼。
辯護人
盡管他最後的努力杯水車薪,但至少他是唯一一個敢和魔鬼刑警車東英當面硬剛的人。特別是他無所畏懼的直視車東英的雙眼的時候,那種眼神里的堅毅和嘴裡吐露的吶喊,讓人為之鼓掌,為之振奮,他真是一個有良知的辯護人。和其他西裝革履、光鮮亮麗、高學歷的律師比起來,宋佑碩不僅學歷不驚艷,就連外在形象都顯得有些寒酸。但他從來都是一個真誠不虛偽的人,雖然曾最真切地體驗過貧窮帶來的苦惱,但他從本質里卻不是個沾滿銅臭味的趨利者。人生在世總有些輕重緩急,宋佑碩的價值選擇里,他懂得很多東西比金錢重要。所以,當他成為一個法官後,他願意為了民主權利,而被革職,當他成為一個律師後,他依然願意為了民主權利而放棄大把賺錢的機會,為了人權、為了民主、為了正義而辯護。
辯護人
其次,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價值觀。愛國、民主、正義、人權,看完電影不自覺地會因這些大情懷的東西感到十分沉重,而我想把他概括為一個法律人的自我修養。社會中的很多法律人都是本片中的一般人,他們沒有宋佑碩那種對法律的思考和認識,完全把法律當成一種掙錢的武器,從而淪落為金錢的奴隸,誰給錢就為誰服務。宋佑碩的故事給我們垂範了一個真正法律人該有的本色。總有些東西是比金錢,權利可貴的;總有些人是值得你為其辯護的;總有些正義需要你哪怕犧牲也要去捍衛的。什麼是愛國?那個聽到國歌都會用手摸住心臟的車東英,卻被宋佑碩問得啞口無言。一個常把國家安全,大韓民國的意思掛在嘴邊的人,居然不知道國家的含義。
❷ 韓國電影辯護人社會背景
韓國電影辯護人社會背景:
《辯護人》以1981年韓國全斗煥軍事獨裁政府以傳閱危險書籍,進行非法集會,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理由對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和大學出身的活動家,進行拘留刑訊的"釜林事件"為素材改編拍攝。當時還是個平凡的稅務律師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在接觸了受害學生後受到震動,隨後參與為學生辯護,並從此走上"人權辯護"道路。宋康昊在片中所飾演的律師宋佑碩的角色設定與盧武鉉頗為相似。
盧武鉉2003-2008年在任韓國總統,卸任後不久為親友收受財界賄賂的丑聞所困擾,於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殺身亡。
該人物的政治敏感性和極富爭議,曾令宋康昊一度拒演。他擔心很難毫無顧及的去演繹一個頗具爭議的政治人物的人生斷面。但在回味了劇本15天後,宋康昊決定接下這個角色,他給出的理由是"為身處那個年代的那些人們的人生態度和熱情所打動",並且宋康昊還坦言"主人公宋佑碩前後心境和現實行動的轉變勾起了他的表演慾望"。
在《辯護人》籌劃初期,正值李明博當政,一部映射全斗煥前總統暗殺事件的《26年》曾因題材敏感一度停拍。《辯護人》戰戰兢兢的製作方因為宋康昊的加盟看到了一線生機。而當時剛剛經歷過《嚎叫》和《藍鹽》兩部商業電影票房敗走的宋康昊,也正急需一個為自己正名的好角色。
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佑碩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
該片於2013年12月28日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該片獲得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獎。
上世紀1980年代的韓國釜山,高中畢業、既沒錢也沒背景的宋佑碩(宋康昊飾)考下了律師執照,憑借一腔熱情和個人努力當上了稅務律師,成立了個人事務所,打著"守護客戶錢財"的口號到處散發名片招攬生意,雖艱辛卻也小有成就。
因為心存感恩,宋佑碩經常光顧一家七年前曾經蹭飯吃的小飯館。一天,小飯館突然關張,主人順愛(金英愛飾)的兒子鎮宇(林時完飾)不明原因的被關進了監獄。前往探視的宋佑碩看到遍體鱗傷的鎮宇,感到震驚。受順愛的請托,宋佑碩在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後,決定為鎮宇做一次辯護。
(2)電影辯護人里撒鹽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辯護人》是由梁宇皙執導,宋康昊、林時完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3年12月18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宇錫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的故事。
2014年,該片獲得第3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電影獎;同年,梁宇皙憑借該片獲得第5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編劇獎。
❸ 2013年上映的韓國影片《辯護人》為何能得到觀影者的喜愛
《辯護人》將一個原本唯利是圖的稅務律師走向人權的守護者的道路的心路歷程平靜的重現,它並不想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憎惡之情,而是希望借影片為人們提供一個相互理解和自省的機會。
1)故事講述的是只有高中學歷的男主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了一名律師。他依靠自己賺來的錢讓妻兒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也還了7年前在飯店大嬸那裡欠下的良心債,然而韓國民主化斗爭愈演愈烈,飯店大嬸兒的兒子被扣,上赤色分子的帽子,被捕入獄並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看到滿身傷痕的少年,雖然愛錢但更重感情的男主內心非常難受,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安穩的生活,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❹ 辯護人觀後感1000字以上
《辯護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特定時代的 故事 。下面是我精心為您整理的辯護人 觀後感 ,希望您喜歡!
辯護人觀後感1000字以上篇一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勇氣且有毅力做到了平凡人不敢做或不願去做的事情。
《辯護人》里的宋佑碩便是這樣一個人,在觀看影片之前,我已經在網上偶然看到過這部影片的簡介,因為對這種類型的電影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只是簡單掃了一眼,並沒有打算去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在課上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這部影片,果不其然,它一如我意料,是一部很沉重很發人深省的影片,也是一個很讓人悲傷的故事。
老師說影片中的主人公宋佑碩的原型是韓國已故總統盧武鋒返炫,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總要比純屬虛構的故事更加能讓人動容,《辯護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特定時代的故事,就像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經歷痛苦一樣,一個國家民族在其發現過程中也必然要度過一段黑暗的時期。黑暗的時代里,一個人的權利是遠遠無法與至高的權力相提並論的,雖然是和平的年代,但政治對人的摧殘也絲毫不亞於戰爭時期鐵踢對人的踐踏,將特定的這一時期真實的故事搬上熒幕,無疑給人的觸動是巨大的,戰爭會因一方的勝利而結束,但隱藏在和平外衣下的風波浪濤又該由誰來平復呢?這時候,總需要有膽識有正義感的人來撫平時代的傷口,就如時勢造英雄,英雄又從不問出處,宋佑碩便是這樣一個平凡無奇卻因時代的悲哀和自己的正義感造就的英雄,他的平凡,一如三國時期賣草鞋的小販劉備,一如秦末漢初大街上的小混混劉邦,毫不起眼,卻能一鳴驚人,可在日後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作為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宋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律師資格證,讓自己從一眾建築工人中脫穎而出,擺脫了與泥土瓦漿為伍的生化;作為一個普通的律師,宋慧眼獨具,嘗試了其他律師不敢嘗試的領域,發傳單、拉關系,一步步將自己的事業推向成功;作為一個走著不菲收入,工作穩定,家庭幸福的律師,宋又被正義感呼喚醒,寧可失去工作,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去用一己之力與當時的黑暗政治做對抗,他的初衷卻很簡單,只是對一個相識的飯館大媽伸出援助之手,幫她找回兒子。
我相信,大多數像宋那樣條件,的人,面對和自己毫無利益關系的人的請求,都會予以拒絕,更何況是和政治沾上邊,但宋沒有偏安一隅,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違,只因為體內的良知,與黑暗勢力去做殊死的對抗,且不論他是否能成功,但僅僅是這種舍我其誰的精神,就註定了他的不平凡,通往成功的路沒有捷徑,堅持和選擇同樣重要,路上起風了,別人放棄了,他堅持著;下雨了,別人放棄了,他冒雨前進,堅持著;摔倒了,別人放棄了,他咬咬牙爬起,拍拍身上的土,繼續堅持向前走。命運總會篩掉一批人,機會只會眷顧那些始終不會放棄的人,金字塔的頂端地方那麼小,只留給最後爬上去的人。
我不想去對影片的背景做過多批判,最讓我動容的還是宋佑碩的勇敢與堅持,我想這也是盧伍炫能當選總統的原因,也是千千萬萬成功的人的力量!還是那句話,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勇氣與毅力做到了平凡人沒有做到的事情。
辯護人觀後感1000字以上篇二
近年來,韓國電影的發展速度令人瞠目,2014年12月12日上映的《鳴梁海戰》再次刷新了觀影人次紀錄,據說每3個韓國人中就有一個觀看了此片,這僅是院線統計出的數據,想必通過其他 渠道 觀影的野基雹人數加在一起,至少達到50%。
我想,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據。
在韓國,突破1000萬觀影大關的電影並不多見,該國總人頌帆口不過5000萬左右,其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然而在這為數不多的熱門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還是在2013年12月28日韓國上映的《辯護人》。同樣在年末歲底,同樣的超過千萬的本土電影,相對於《鳴梁海戰》的大製作,《辯護人》只能稱作小電影了,然而其力度與深度卻不落下風。
該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佑碩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
看過該片之後,我問了好幾位朋友,他們都說「這片子,毫無抵抗力」,大家都落了淚,然而這淚水與《我腦海中的橡皮擦》、《假如愛有天意》、《雛菊》等等情感糾葛劇惹下的眼淚完全是兩碼事了。善於抓住內心細膩情感的韓國電影人同樣也在一些現實題材、敏感事件中尋找創作源泉。在《辯護人》中,男主角宋佑碩的人生經歷的起伏、思想觀念的變化是一條清晰的主線。從一名生活窘迫的法律人,變成了一名衣食無憂的稅務律師,聰明苦乾的他實現了自己物質生活的華麗轉身,買上了新房,還上了人情債,在同學面前有頭有臉,腰包鼓了,但卻未曾發現他的精神追求漸漸萎縮了,並且從未得到身邊人的認可。他過著犬儒式的生活,對社會不公漠不關心,對民主政治充耳不聞,在一次酒醉之後,與同學起了爭執,也許至此他才有所 反思 ,而直到他發現一件震驚當世的冤案被害人中,有他恩人的兒子時才開始左右為難。
這次事件的背景即是1981年「釜林事件」,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及大學出身的活動家22名青年, 被指傳閱危險書籍, 並在戒嚴的情況之下進行非法聚會, 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集會示威法》等, 遭到拘捕。片中的朴鎮宇即是他視為恩人的兒子, 也是這22名青年之一。
最終,在老師的引導、懷疑下,在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的說服、請求下,他走向了維護人權的抗爭之路。這條道路崎嶇坎坷,然而越是深入其中,越是難以自拔,越是困難重重,越是奮勇抗爭。這條路,險象環生、危情四伏,也許會丟掉他好不容易過上的好日子,還會慘遭威脅、毒打。然而男主角正義凌然、愈挫愈勇,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在他心中已燃燒起了維護公平正義的熊熊烈焰,這團火焰在最後一次公審時如同火山一樣噴薄而出,唇槍舌劍、義憤填膺、滿腔怒火,在對抗不公的斗爭中點燃了所有人爭取公平正義的信念與豪情。
後來,宋佑碩成為了一名維護法律正義的律師,在這條偉大然而艱辛的道路上揮灑青春熱血,在片尾,當他作為被告被起訴時,為他自願辯護的律師一個又一個地站出了身,釜山142名律師, 共有99人出庭為他辯護,他們在認同宋佑碩的同時,更是跟隨了他的腳步,從一個人的抗爭到一個群體的覺悟,縱然經歷了種種艱難的求索,然而那不可動搖的法治信仰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作為一名法律人,大概都應該去看看這部讓人深思、惹人落淚的作品,該片的情節鋪陳從涓涓細流至波濤洶涌最後如大海般平靜博大,片尾時,觀影人早已淚光點點,血脈噴張。然而正如男主角的飾演者宋康昊說的那樣「重要的是電影和事實本身,而不是沖突和政治」,我想該片應該為人們樹立起一種信念,特別是為法律人樹立起一個標桿、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正是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不屈不撓的精神與鬥志,而不是政治斗爭以及其他。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25日,韓國法院對「釜林事件」進行了復審宣判,33年前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被法院認定無罪。
辯護人觀後感1000字以上篇三
近期大家比較熱議的一部法律人的電影是韓國的《辯護人》,該影片是以真實人物時間為背景、但內容是虛構的。主角宋佑碩背後的真實人物是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炫,電影是以1981年韓國第五共和國全斗煥軍事獨裁政權執政初期的釜山為背景,講述了平凡稅務律師宋佑碩的為震驚全國的「釜林事件」受害學生進行人權辯護的故事。「釜林事件」 是釜山地區歷史上最大的「容共」捏造事件。當時政府以傳閱危險書籍,並在戒嚴的情況下進行非法聚會,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集會示威法》等罪名,對對釜山地區的22名青年進行了拘留處理。據媒體回顧,盧武鉉是「陰差陽錯地作為他人替補進入了辯護律師團」,但這成就了他的第一次「時局事件辯護」。稅務律師盧武鉉與政治結緣,並最終成為韓國總統,始自「釜林事件」,也就是《辯護人》里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的宋佑碩是一名為生活奔走的小律師,生活貧苦。為賺錢養家,另闢蹊徑,做房產登記業務,為拉業務到處散發名片,而為其他同行所不齒。但由於其勤奮刻苦還是賺取了不少收入,其他律師開始爭相做這方面的業務。一個偶然的時機,宋佑碩又想到利用自己稅務方面的專業知識,轉做稅務方面的業務,成為一名比較成功的稅務律師,在當地小有名氣。這時候爆發了「釜林事件」,宋佑碩也僅僅是專心做自己的業務,至於國家政治,只要不關乎自己利益便是絲毫不關心,甚至覺得那些去遊行示威的學生簡直是吃飽了撐的。但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恩人的兒子鎮宇無故陷入「釜林事件」,在恩人的懇求下,宋佑碩才決定為鎮宇辯護。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對案件了解的深入,宋佑碩看清了案件背後的官官勾結,濫用公權力,明白了其實整個案件都是陰謀,就連審判也只是一個過場而已。當他了解到那些被污衊為「赤色分子」的青年所承受到的非人折磨和虐待,他無法妥協、無法屈服,即使是僅憑一人之力,即使安穩幸福的生活被打亂,他也堅持進行無罪辯護。其實,此時他已經不僅是因為恩人的私人感情而奮斗,從他所說的「想讓我的孩子們不要生活在因這種荒.唐的事踩剎車的時代」可以知道他看見了國家社會的黑暗,想要改變,在金錢之外明白了自己所要為之奮斗的正義。在法庭上,對於施暴者車冬英作為證人出庭時言論的憤慨,宋佑碩情緒激動、慷慨激昂:「國家,證人所說的國家到底是什麼?大韓民國憲法第一條第二項,大韓民國主權屬於國家,所有的權力都由國民產生,國家即國民。但是證人毫無法律依據,一味強調國家安保,就把國家鎮壓踐踏在了腳下,證人所說的國家知識強製取得政權的一小部分。難道不是嗎?你是讓善良無罪的國家生病的蛆蟲,軍事政權骯臟的幫手而已。」雖然在當局的百般阻撓下,這場辯護以失敗告終,但宋佑碩成為了一名民主鬥士,三番四次組織示威遊行,最終因違反集會和示威被當成嫌疑人站在法庭上,全釜山142名律師中有99名作為辯護人出席法庭。這是電影的最後一幕,很是震撼。
在電影之外的真實世界裡,盧武鉉的勝利是——釜山地 方法 院於2014年2月13日對「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判決5名被告人無罪,距離一審判決時隔33年。「即使岩石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是活著的生命,岩石最終會碎成細沙,而雞蛋終究會孵化越過岩石」,這是鎮宇對宋佑碩說的話,最後終歸實現。
通過這部電影,反觀各個國家的法律及政治體制,也都不免存在著不少公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情形。雖然民主的過程必定伴隨血與淚,但追求公平、民主、正義的人永遠都存在。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詞是「死磕派」律師,這些死磕派律師也像電影里的宋佑碩一樣,在面對踐踏民主的事件時,也是勇敢的站出來,用法律捍衛公民的合法權益,即使自己也會因此受到牽連。我想,正義,永遠不會消逝,終有一天會拔雲見日,就像野火永遠燒不盡荒原一樣,總有一粒種子等候春天的到來,去散播無垠的田野。
《辯護人》-----「我想,當我滿頭白發時,無論腳下的這片土地變或不變,我依然會記得宋佑碩放棄安穩選擇顛簸的理由:想讓我的孩子們,還有你的孩子,不要生活在這種荒.唐的時代。」
❺ 為什麼說2013年上映的《辯護人》是難得的佳片
故事的主題很大,涉及到不少值得探討的話題。不是拿著喇叭,不是背有正確答案的簡答題,是涉及到土地上每一個活著的人。可惜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幾乎很少想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在教化之下接受觀點,接受剝削。長此以往,明哲保身成為了社會交往的免死金牌,想著「沒發生在我身上」『還好倒霉的不是我」誇大自己的幸運,將他人的遭遇歸因為倒霉或是自作孽。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只有高中學歷的男主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了一名律師。他依靠自己賺來的錢讓妻兒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也還了7年前在飯店大嬸那裡欠下的良心債,然而韓國民主化斗爭愈演愈烈,飯店大嬸兒的兒子被扣,上赤色分子的帽子,被捕入獄並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看到滿身傷痕的少年,雖然愛錢但更重感情的男主內心非常難受,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安穩的生活,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❻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辯護人》分享一下吧
昨天剛剛看完,為曾錯過這樣一個好電影微慚愧首先要贊一下各位演員的演技,主演宋康昊把一個雖重錢,但更重義的律師宋佑碩表現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慧眼識機的稅務律師,還是到後來替朴鎮宇等人辯護,直至走上街頭為眾人引航的人權律師,細節方面都把握的很好,其中在片子稍前部分宋佑碩見剛剛生完孩子的妻子,深覺自己必須改變命運,奮發圖強的那部分,是這部片子第一次讓我看哭的地方。其次讓我深感不易的演員是林時完,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他大概是擁抱太陽的月亮里的那位美男子,實在不曾想過在這部片子里(雖然這部片子應該在擁抱太陽的月亮之前)他能擺脫奶油小生,每一個眼神都流露出那種朴鎮宇式的情感,對媽媽,對宋佑碩,對一同無辜受難的同學,以及在遭受暴行拷問時那種恐懼,最後受盡酷刑時的無神,都很傳神。為他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