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電影院看一部爛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就是說電影院看一部爛片,其實你自己這種感受就是也挺無奈的感覺,花了錢之後特別的吃虧,其餘的沒什麼感覺
『貳』 看電影是件奢侈的事
小時候,看電影是件奢侈的事情。村裡很久才會放一次,夏天的夜晚,十里八鄉的村民聚到村頭空曠的場地,支起幕布,男女老少帶著馬扎子小板凳,先去的坐在前排,現在應稱之為「搶沙發」吧,後來的站著看,再晚來只能爬牆上樹才能看到了。
(此刻我的內心戲:這一段兒也太暴露我的年齡和出身了,哈哈哈哈)
童年有大把的時光造作,像歌里唱的,「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能看露天電影也是幸福。電影對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那時候並不知道。只記得一聽說晚上要放電影,我興奮地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就帶著馬扎子跑去「搶沙發」,散場後大家不再聊家長里短,而是聊著電影,拎著馬扎子溜達回家。
今年年初,我在公號徵集電影和書,後台很多朋友熱心留言,為此發出去的紅包夠我看幾場電影了。如果小時候有這些錢,我可以看好多場電影。
其實,童年時村裡是有電影院的,但在那個飯都吃不上的年代,掏錢買票看電影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電影院里也沒有如《天堂電影院》里艾弗多一樣熱愛電影的放映師。所以,電影院成了閑置的擺設,真正的電影院在村頭那片空地上。
現在,誰還會認為看電影是件奢侈的事,誰還買不起一張電影票?但對我來說,仍是奢侈的。還像歌里唱的:「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工作、學習、生活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否經常懷念起沒有錢卻有大把時間的童年。
一部電影約兩個小時,如果去影院,需提前選好電影,訂票,選座,來迴路上也至少一個小時,如果路上堵車,到了還要排隊,可能耗時更久。在家觀影省錢省時,但弊端也顯而易見,3D效果不行,畫面,音效特效都不及影院。
最主要的是,時間成本絲毫沒有降低。為什麼不用出門,時間卻還沒省下來呢?
在家就可以看的電影頻道,小米盒子及各種網路軟體,可選擇性很大,若還有優酷,騰訊,愛奇藝等各大視頻網站的會員,那簡直是沒有看不了的片子。
隨之而來的選擇困難症也出現了,翻分類,看簡介,一番比較後終於選定。好看的電影可能還要再看一遍,甚至幾遍。若還想再看看影評和評價,至少要用小半天,而且看完才會知道這部電影值不值。碎片化時間變成了一整塊時間,可選擇性就大了。就像一場賭博,輸和贏看似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實際遠超出你的預想。
原本可以去健身、看書、學習、睡覺,打發時間的事情有很多,但你卻看了一部爛片,如同喝了劣質的酒,抽了冒牌的煙,剛咽下一塊蘋果,看到手裡的那半蘋果里,躺著半截蟲蟲屍體,那感覺,無法形容。
一部好電影是良師益友,比如這次朋友推薦的話癆愛情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黃昏前》、《愛在午夜降臨時》,年少時我不可能看,男女主角從頭聊到尾,現在看來,不是一般的經典。兩個人在一起不止是能聊就可以,愛情中,一個想說,一個想聽,你會看到他們是怎樣從生死、兩性、宗教,聊到教育、藝術、哲學,這種高質量的精神伴侶,大概只存在於電影里吧。
前幾年看過《她》,講的是一個男人和電腦系統相愛的故事,也是大片對白,但女主卻連個影子都沒有,當時因為評分高,我逼著自己看了三次,第一次看了十分鍾就退出,第二次快進十分鍾看完不知道講的什麼,第三次終於看完,才後悔沒有早看。轉念一想,又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與電影的相遇亦如此,在能看懂的時候看到,也是一種幸運。
爛片是殺手,有的人拍電影是因為熱愛,有的是想圈錢,有的人心有餘而力不足,有的人演而優則導。好電影的品質不止是大製作和名演員,就像靈魂伴侶一樣,可遇而不可求。2016年國產電影的驚喜之作《驢得水》,演員演技都在線,小成本製作,講了一個好故事。這讓我想起黃渤的成名作《瘋狂的石頭》,當時也是小成本,一部純粹的娛樂商業電影,但卻比同時期大導演大製作大投資的電影好了不知多少倍。
有生之年,看好書,觀好影,算是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表現之一吧。
在我心中,電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應是和看書,旅行,聽音樂,畫畫,攝影一樣,在瑣碎的生活之外,給靈魂一個自由寬廣的棲息地。
每次看完一部好片,心裡總有個聲音自問自答,就像小雞破殼,蝴蝶破繭,腦袋裡有一株吸收了日月精華和風霜雨露的植物,在一個美妙的清晨,突然開了花,香氣四溢。靈魂在歲月的洪流里,不再是漫無目的飄搖的小舟,而是有著明確航向的大船。
你忍不住一看再看,分享給身邊同樣愛看電影的人。又從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這種分享的收獲,是無法用物質衡量的。比如大家這次給我分享的電影,如果不是這個活動,我可能要很久才會遇見這些好電影吧,再次感謝你們。
讓你又哭又笑的不止是初戀,還有電影;讓你開闊眼界的不止是書本,還有電影;讓你坐兩個小時不挪屁股的不止是一頓大餐,還有電影;在你無聊寂寞的時候陪伴你的不止是朋友,還有電影。
謹以此文獻給喜愛看電影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