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中外電影中有哪些優秀作品屬於散文式結構的
《城南舊事》
吳貽弓繼《巴山夜雨》之後獨立執導的《城南舊事》,為中國的散文電影提供了一個幾乎難以企及的範本。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為情感線索,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離情別緒中講著三個似乎互不相關的故事。小童星沈潔和《送別》的歌詞與旋律是人們對《城南舊事》最感性的認知。影片注重意象的唯美風格代表了同時期一批中年導演的創作傾向。
該片沒有嚴密的故事聯結,而選取了"英子"童年的一些片段以散文風格進行敘述,清晰自然,難得的此類作品國產佳作.
青木瓜之戀
整部片子幽黯恬靜,籠著一層朦朧的輕紗,女主角梅的每次出現,以及著力刻畫出的昆蟲、清水、器皿、木瓜……的靜態,敏銳捕捉到的深門大戶宅院每一處的細節,猶如從這層晦澀的紗罩中透出的光線,恰如其分,閃爍而不耀眼、靈動卻不張揚。故事也在這一幅幅唯美的畫面里若隱若現有意無意中展開:貧窮的梅年幼時就被送至一個中產家庭作傭人,男主人為追求藝術理想常年在外漂泊,女主人默默持家,為支持丈夫,家道漸落……梅在童稚的夢幻和日日勞作中慢慢長大,少爺浩民漸漸喜歡上梅的淳樸,清新,富家小姐悵然離去……結局仍是隱約含蓄,梅手捧書本席地而坐,散發著趨向成熟的動人光彩,引人無限遐思。
然後必須注意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陳英雄",他還導演了《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合稱為"越南三步曲",都是散文詩風格電影的經典作品,在國際上多次獲獎,是越南近年來電影的標志性作品.
看在你MM才給找了那麼多素材,累啊!!!
『貳』 鄉音鄉情也可以歸入散文詩電影類型
《鄉音鄉情》也可以歸入「散文詩」電影類型。正確
「散文電影」這一名稱翻譯自「essay film」,「essay」譯為文,「film」指的是電影,因此直譯過來就叫「散文電影」。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那我們再來想像一下《蒙田隨筆》》拍出來是什麼樣子諾埃爾·伯奇在1961年關於散文電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雅克·費戴爾曾試圖對蒙田散文進行改編,但這最終成了一個未完成的項目。
好像就是把一些毫無邏輯、沒內在聯系的畫面剪切在一起,只為了講道理?這除了有點太蒙太奇之外,還有點先鋒派的意思先鋒電影是用一種極簡的、誇張的、抽象的、風格化的電影語言表現一種深刻的道理。
那麼,它們和散文電影之間差了什麼?「散文電影」被認為是介於紀錄片、藝術電影和先鋒電影之間的一種電影實踐,當然它也不是故事片。就像「散文電影」最初登場的台詞:「我既不屬於紀錄片,也不屬於故事片。」
我認為,對《背影》而言得加強抒情,而且是通過文本或發聲者。對《蒙田隨筆》而言,得編些合理地故事來說明其中的道理,類似於哲理版的《大耳朵圖圖》。
『叄』 下面哪一部作品被稱為 散文詩 電影 影視鑒賞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1.本質上:屬於詩,也屬於散文﹐有詩的情緒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觀和內涵,給讀者美和想像。
2.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