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星際穿越中的五度空間是什麼
五維空間在電影中是指的未來的人類,也就是電影中男主他們認為的"they"所創造的空間
一維就是直線也就是只有X軸,二位就是平面X+Y軸,三維就是立體空間X+Y+Z軸,高中數學學過吧
電影中的五維空間里的時間是以實體形式存在的(那一堆線),我們人類是三維生物所以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無法理解五維空間。
電影中男主用五維空間中的時間實體,改變了時間線中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告訴自己的女兒在黑洞中的引力數據,讓自己的女兒解開方程,因而創造除了COOPER STATION,電影結尾的空間站。
說的夠細了吧 明白了么
Ⅱ 電影構圖的方法有哪些
1、電影構圖的方法——電路組成
線構圖是用垂直於畫面上下幀的線元素構圖電影。直線的構圖一般具有高、直、庄嚴、有力的特點,充分體現了景物的高度和深度。影片中的瀑布和高大的樹木可以作為線性組合。
2、電影構圖的方法——水平的作文
它傳達了一種平靜、寧靜、舒適和穩定的感覺,經常被用來拍攝一個平坦的湖。
3、電影構圖的方法——對角線構圖
它可以分為垂直斜線和水平斜線。它經常表現運動、流動、傾斜、顛簸、不平衡、緊張、危險、千里等場景。有些圖片用斜線來指出特定的物體,起到固定的引導作用。
4、電影構圖的方法——年代的形式
屏幕上的場景以s形曲線的形式呈現,具有延伸和變化的特點,使人看起來有節奏、美觀、優雅、和諧。當我們需要用曲線的形式來表達一個主題時,首先要想到s形的構圖。常用於河流、小溪、曲徑、小徑等。
5、電影構圖的方法——對角線構圖
當主體排列在對角線上時,可以有效地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也可以產生伴奏與主體之間的直接關系。充滿動感、活潑、易於產生的線條融合趨勢,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突出主體的效果。
6、電影構圖的方法——交叉結合
場景、色調或顏色在屏幕上的變化是正交的。這種組合允許更多的空間,因此允許更多的背景和配體,讓觀眾的眼睛自然聚焦在交叉。
7、電影構圖的方法——心組件
主體位於中心,周圍的景物以構圖的形式向中心靠攏,可以有效地將視線引向主體的中心,起到集中的作用。它具有突出主體的鮮明特徵,但有時卻成為壓抑的中心,有一種壓抑和沉重感。
8、電影構圖的方法——三角形的組合
電影構圖的主要方法是一個有三個視覺中心的場景,有時以幾何的方式將三個點排列在一邊,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是等邊三角形、斜邊三角形或反三角形。斜三角形更常用,也更靈活。三角組合穩定、平衡、靈活。
9、電影構圖的方法——對稱的構圖
它的特點是平衡、穩定、相關性和滿意度。畫面結構完美,排列巧妙,相應的平衡。它經常被用來表示對稱的對象、建築物和具有特定風格的對象。
一般來說,電影構圖的方法分為題材、伴奏和環境三個部分。如果要製作具有膠片質地的圖片,首先要熟悉膠片的基本原理,大致可以分為景深、色彩、光線和構圖。後續將會有更多關於影視後期中各個分類的設計技巧與資訊,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Ⅲ 如何分析電影中空間結構
電影的空間結構包含著很多內容和元素,短時間內沒辦法回答清楚,只能大概地給你說一下。
首先,電影的空間由兩部分構成:鏡頭內的空間和鏡頭外的空間。注意:我說的是鏡頭,不是畫面。鏡頭內的空間是窺視空間,可以把攝影機當作你的眼睛,這個空間是極為有限的。在這個空間里你所能見到的僅限於電影本身的劇情,這個空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完全相同的;而鏡頭外的空間是一個延展空間,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因為鏡頭外的空間是留給觀眾自己想像的。可以把攝影機當作是你自己,從而完全置身於電影之中。這個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常說「電影的空間是無限的」一般是指電影的整體空間而言。包括了鏡頭內外。如果一部電影的主人公只是在一個畫面似的背景下交代劇情似地進行表演,那麼空間結構就體現不出來了。
所以,分析電影空間結構,應該先把電影的內外空間弄清楚,然後綜合地產生對一部影片空間的基本概念。
其次,電影空間結構是立體的。比如一樓和二樓、池塘和地面、隧道和出口等等。看一部電影的空間結構如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空間的立體性做得夠不夠好。有些電影中只使用蒙太奇來簡單地交代敘事,並沒有通過長鏡頭將空間連成一個整體,這是低水平的空間構造。一般來說,長鏡頭對電影空間結構的立體性和無限性作用很大。可以說,是長鏡頭成就了電影空間。《雲水謠》的開篇鏡頭、《殺死比爾》、《公民凱恩》以及希區柯克的大部分影片對於空間結構的理解都非常好。如果你是要研究空間,這些片子看幾百遍都不多。
最後,電影空間結構是具有隱喻的。電影由運動產生,又因為隱喻才具有意義。《公民凱恩》的長鏡頭運用被認為是至今為止長鏡頭運用的最高水平,因為它的長鏡頭的隱喻作用幾乎無處不在,而且非常具有創新性。你可以去找出來看一下。一般來說,人物在鏡頭中的位置是隱喻的重點。高和低、遠和近、大和小等等,甚至平等位置的鏡頭都可以看作是一種隱喻。再比如說,鏡頭本身的拍攝位置也可以作為一種隱喻。仰拍和俯拍就是很好的隱喻鏡頭。還有就是空間大小本身就可以作為隱喻。狹小的空間和空曠的空間對於觀眾產生的心理暗示是完全不同的。
基本上就是以上幾點。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Ⅳ 關於電影的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理解。
電影是時間又是空間的藝術 。電影是在時間的延續中展示空間, 同時又是在空間的變化中展示時間。既能表現時間又能表現空間。電影時間對生活中的實際時間的表現既有忠實的一面,又有極大的自由的一面。每個鏡頭所表現的時間和現實的時間是同步的(升格、降格除外),又電影是由一個個鏡頭剪接而成的,兩個鏡頭之間為時間的跳躍提供極大的自由。第一個鏡頭在北京,第二個鏡頭可以紐約,可以同時也可以不同時。這就是電影的時空特性。電影表現空間有獨特的方法,可以用搖鏡頭來展示空間,也可以用剪接製造空間,將幾個鏡頭剪接在一起,創造一個現實並不存在的空間。舞蹈和戲劇也有時空特性。
Ⅳ 影視畫面的構成元素
點、線、面、體是影視畫面的基本空間構成元素,對於畫面構成元素在影視中的運用,早在電影誕生初期,就有先驅者嘗試以純視覺元素來創造作品,從而達到對新穎藝術形式、風格和題材標新立異的追求。這種共有現代主義色彩的先鋒派電影,比現代主義繪畫或詩歌晚了一二十年。可以說先鋒派影片源於反叛傳統的現代西方藝術流派達達主義。
幾何曲面體是由幾何面或線構成的塊體或回轉體,它是一個幾何面或線沿規則弧線運動或以某一直線邊為軸旋轉的結果。幾何曲面體主要有回球、圓環、圓錐、圓柱等,這種造型具有非常強的秩序感,表現出理智、優雅、嚴肅、穩重又富於變化的視覺感受。如某品牌的洗發水廣告創意為「女飛行員」,因此在場景設計中使用了十圓環組成的「離心機」,在表現旋轉不影響頭發柔順的同時又利用圓環將頭發的光滑質感和優美線條體現了出來。
當代影視後期特效的製作者不僅將點、線、面、體基本空間構成元素運用於影視畫面,還將編輯和蒙太奇技巧用於表現范疇,將時間概念引入到影視畫面中,在看似無序的關系中建立聯系、產生意義,延續了電影先驅們對電影藝術形式的探索。對影視畫面構成元素運用的不斷研究與探索,促進了影視藝術的發展。
在影視畫面中,視覺元素都是以符號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這里,我們著重探討一下影視畫面中的符號。
符號在構造上可以劃分為物質載體和人們借載體所表達的意義兩個方面。物質載體即人們所說的「能指」,是可以感知的表達層面,即影視畫面中的點、線、面、體等構成元素,尤其是後兩者;意義也叫「所指」,是人賦予的內容層面,即人們的思想情感傳達。影視後期特效的製作者必須在掌握信息載體和傳播信息內容的基礎上將意義形象化,具備賦形象於視覺符號的能力。
在影視後期特效的概念中,符號主要包括圖形和文字兩大類,某種情況下這兩種符號具有同一性。圖形主要是以「形」來傳達信息的,具有無限多樣性,一般我們可以將圖形分為具象圖形、抽象圖形兩大類。
具象圖形直接來源於現實生活,它包括寫實、簡化和變形三種形式,是能夠被觀眾清晰辨識並直接感知的。寫實的圖形可以來自於實際拍攝的畫面、攝影繪畫作品或高度模擬的模型;簡化的圖形一般來自於經過計算機處理後,更為一單純、凝練,充分體現了「減法」的設計思路,完美和突出了物體主要特徵的圖形、繪畫或三維模型;變形的圖形是指被誇張了視覺特徵或改變了自然形態的圖形、繪畫或三維模型,由於特點和性格的放大,神采更為突出。變形在影視後期特效中,通常包括形狀、色彩、動作和透視的誇張處理。具象圖形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往往還能夠表現出幽默,震撼、另類、時尚的感覺。
抽象圖形是指根據點、線、面、體的變化組合,以及通過色彩的處理、創意性地設計,以不代表任何具體形象的符號形式表現或比喻某種特定含義的圖形。抽象圖形不與自然界現實直接對應,有助於擴展藝術表現領域和手段的多樣化,使人得到廣闊、深遠、朦朧的印象,產生聯想、體味和補充,通常表現的是神秘、復雜的視覺意念,使觀眾獲得美感。
文字是一種言語符號系統。影視後期特效中出現的文字有兩大類:文字(中文、外文)和數字。語言的真正意義在話語中,只有通過把詞語組成句子,人們才能夠傳達出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對影視後期特效而言,這種言語符號(即字幕)是由語義、字體、語言組織方式、文字編排方式和出字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畫面中文字處理不僅是傳達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視覺表現力的必要條件。如當畫面中出現多個韓國文字時,觀眾雖然不懂韓文,但至少可以知道畫面內容與韓國有關。
Ⅵ 影視時空結構
隨著電影和電視媒介的延伸,影視藝術的高度發
展,五彩斑斕的影視藝術手段層出不窮,不僅出現了
許多新的手法,如數字技術在影視中的應用,而且對
一些經典的手法也在不斷地賦予新的涵義,如最早也
是最經典的蒙太奇手法,這些手法的不斷創新為絢麗
的影視舞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19}紀末期,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
(那時候還沒有電視),這是個使電影產生飛躍的手
法。蒙太奇最初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
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魅力。電影大師普多夫金在他的
經典著作《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的開篇語就
是這么一句話—「電影藝術就是蒙太奇,』a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喲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
意為構成、裝配。蒙太奇是一種影視創作的敘述手段
和表現手段,它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或
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
組合起來,用以敘述故事情節,刻畫影視人物。因此,憑借
蒙太奇的作用,影視作品享有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
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影視時間和空間。
這一手法在當今的影視創作中得到極大地推廣,並延伸到了
影視創作的思維領域。
下面是普多夫金引用的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
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組合方法,就會產生
不同的效果
鏡頭一,一個人在笑。
鏡頭二,一把手槍直指著。
鏡頭三,同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
通過上述順序組接起來鏡頭,使觀眾感到的是主人公的
怯懦和惶恐。
下面我們改變一下這三個鏡頭的順序
鏡頭一,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驚懼的樣子。
鏡頭二,一把手槍直指著。
鏡頭三,同一個人在笑。
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了主人公是一個勇敢的人。
普多夫金非常重視這種順序的調整,他甚至因而認為單個
的鏡頭本身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而另一位著名的蒙太奇大
師、蘇聯的電影理論家兼導演艾森斯坦對這個試驗曾經加
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乾的問題並列起來,
不是等於一個鏡頭加上另一個鏡頭,最為重要的是它導致
了一種創造性活動,而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合並。因為這
種並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同。」
從現代意義上看,影視藝術中蒙太奇的涵義不僅包括
傳統的將許多拍攝下來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技巧手段,而且
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存在於影視創作的觀念之中,它貫穿於
從構思、選材直至製作的全過程,是影視藝術構成形式和
方法的綜合,也是創作者從高層次把握創作風格和運用創
作技巧的出發點。
傳統意義上的蒙太奇主要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
據此可以把蒙太奇劃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類型敘事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第一種是敘事手段,後兩種主
要用以表意。
敘事蒙太奇
這種蒙太奇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等人首創,是影
視作品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徵是以敘述故事
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故事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
果關系來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
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敘事蒙
太奇又包含下述幾種具體技巧。
①平行蒙太奇這種蒙太奇常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
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或者稱為故事情節的主
線和副線並列表現,
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
個完整的結構之中。
格里菲斯、希區柯克
都是極善於運用這種
蒙太奇的大師。平行
蒙太奇得到廣泛的應
用,首先因為用它處
理劇情,可以簡化過
程,節省畫面篇幅,增
大影視作品容量和表
達空間,加強影片的
節奏其次,由於這種
手法是幾條線索的平行表現,相互烘托,形成對比,易於產
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戰》中,創作者用
平行蒙太奇表現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的場面,造成了緊張的
節奏,扣人心弦。
②交叉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它將同一時間不同
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
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其他的線索,各條線索之間相
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這種剪輯技巧極易引起懸念,造
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是掌握觀眾
情緒的極為有力的手法,驚險片、恐怖片和戰爭片常用此法
造成追逐和驚險的場面。如《南征北戰》中搶渡大沙河一段,
將我軍和敵軍急行軍奔赴大沙河以及游擊隊炸水壩三條線索
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③重復蒙太奇:在這種蒙太奇結構中,具有一定寓意
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達到著重強調的作用,給觀眾
以深刻的印象,從而深化影視作品的主題。如《戰艦波將金
號》中的夾鼻眼鏡和那面象徵革命的紅旗,都曾在影片中重
復出現,使影片結構更為完整。
④連續蒙太奇這種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
太奇有許多線索,而是沿著一條單一的情節線索或一個連貫
動作的連續出現為主要內容,按照事件的邏輯順序,有節奏
地連續敘事。這種敘事自然流暢,朴實平順,在影視作品的
開頭和結尾,能夠使影視作品的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極易
為觀眾所接受。但由於該手法缺乏時空與場面的變換,無法
直接展示同時發生的情節,難於突出各條情節線之間的相互
關系,不利於概括,易造成拖沓冗長的印象,產生平鋪直敘
之感。因此,在一部影視作品中絕少單獨使用,多與平行、
交叉蒙太奇混合使用,相輔相成。
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是以鏡頭序列為基礎,通過相連鏡頭在形式
或內容上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單個鏡頭本身所不具有
的豐富涵義,以表達某種情緒或思想。其目的在於激發現眾
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維活動。
①抒情蒙太奇抒情蒙太奇是一種在保證敘事和描寫
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讓。米
特里指出:它的本意既是敘述故事,亦是繪聲繪色的渲染,並
且更偏重於後者。意義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
寫,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質含義,渲染事物的
特徵。最常見、最易被觀眾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
段敘事場面之後,恰當地切入象徵情緒、情感的空鏡頭。如
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和馬爾蒂諾夫相愛了,
馬爾蒂諾夫試探地問她是否永遠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
「永遠!」緊接著畫面中切入兩個盛開的花枝的鏡頭,它本與
劇情並無直接關系,但卻恰當地抒發了作者與人物的情感。
②心理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心理描寫的重要手
段,它通過畫面鏡頭組接或聲畫有機結合,形象生動地展示
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常用於表現人物的夢境、回憶、閃念、幻
覺、遐想、思索等思維活動。這種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
交叉穿插等手法,其特點是畫面和聲音形象的片斷性、敘述
的不連貫性和節奏的跳躍性,聲畫形象帶有劇中人強烈的主
觀性。
③隱喻蒙太奇:隱喻蒙太奇通過鏡頭或場面的類比,
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影視創作者的某種寓意。這種手法往往將
不同事物之間某種相似的特徵凸現出來,以引起觀眾的聯想,
領會創作者的寓意和領略事件的情緒色彩。如普多夫金在
《母親》『片中將工人示威遊行的鏡頭與春天冰河水解凍的鏡
頭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運動勢不可擋。隱喻蒙太奇將
巨大的概括力和極度簡潔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往往具有強烈
的情緒感染力。不過,運用這種手法應當謹慎,隱喻與敘述
應有機結合,避免生硬牽強以及晦澀難懂。
④對比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類似文學中的對比描寫,
即通過鏡頭或場面之間在內容如貧與富、苦與樂、生與死、
高尚與卑下、勝利與失敗等)或形式如景別大小、色彩冷暖、
聲音強弱、動靜等)上的強烈對比,產生相互沖突的作用,以
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
理性蒙太奇
讓·米特里給理性蒙太奇下的定義是:它是通過畫面之
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環的連貫性敘事表情
達意。理性蒙太奇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於,即使它的畫面
屬於實際經歷過的事實,按這種蒙太奇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
是具有主觀性的特徵。這類蒙太奇是蘇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
愛森斯坦創立,主要包含
①雜耍蒙太奇:愛森斯坦給雜耍蒙太奇的定義是,雜
耍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其間一切元素都是為了促使把導演打
算傳達給觀眾的思想灌輸到他們的意識中,使觀眾進入引起
這一思想的精神狀況或心理狀態中,以造成情感的沖擊。這
種手法在內容上可以隨意選擇,不受原劇情約束,促使造成
最終能說明主題的效果。與表現蒙太奇相比,這是一種更注
重理性、更抽象的蒙太奇形式。為了表達某種抽象的理性觀
念,往往硬搖進某些與劇情完全不相乾的鏡頭。譬如,影片
《十月》中表現孟什維克代表居心區測的發言時,插入了彈豎
琴的手的鏡頭,以說明其「老調重彈,迷惑聽眾」。對於愛森
斯坦來說,蒙太奇的重要性無論如何不限於造成藝術效果的
特殊方式,而是表達意圖的風格、傳輸思想的方式:通過兩
個鏡頭的撞擊確立一個思想或一系列思想,造成一種情感狀
態,爾後,藉助這種被激發起來的情感,使觀眾對創作者打
算傳輸給他們的思想產生共鳴。這樣,觀眾不由自主地捲入
這個過程中,心甘情願地去附和這一過程的總的傾向、總的
含義。這就是這位偉大導演的原則。192&`以後,愛森斯坦
進一步把雜耍蒙太奇推進分電影辯證形式」,以視覺形象的
象徵性和內在含義的邏輯性為根本,而忽略了被表現的內容,
以至陷入純理論的迷津,同時也帶來創作的失誤。後人吸取
了他的教訓,現代影視創作中雜耍蒙太奇的使用則較為慎重。
②反射蒙太奇它不像雜耍蒙太奇那樣為表達抽象概
念隨意生硬地插入與劇情內容毫無相關的象徵畫面,而是所
描述的事物和用來做比喻的事物同處一個空間,它們互為依
存:或是為了與該事件形成對照,或是為了確定組接在一起
的事物之間的反應,或是為了通過引起聯想,揭示劇情中包
含的類似事件,以此作用於觀眾的感官和意識。譬如,《十月》
中,克倫斯基在部長們簇擁下來到冬宮,一個仰拍鏡頭表現
他頭頂上方的一根畫柱,柱頭上有一個雕飾,它彷彿是罩在
克倫斯基頭上的光環,使獨裁者顯得無上尊榮。這個鏡頭之
所以不顯得生硬,是因為愛森斯坦利用的是實實在在的布景
中的一個雕飾,是存在於真實的戲劇空間中的一件實物。
③思想蒙太奇:這是維爾托夫創造的,方法是利用新
聞影片中的文獻資料重新加工、編排來表達一個思想。這種
蒙太奇形式是一種抽象的形式,因為它只表現一系列思想和
被理智所激發的情感。觀眾冷眼旁觀,在銀幕和他們之間造
成一定的「間離效果」,其參與完全是理性的。羅姆導演的《普
通法西斯》是典型之作。
而蒙太奇思維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創作思維方式,它是
以人的視知覺和聽知覺形式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影視作品
中蒙太奇所建立起來的鏡頭之間分割與組合的關系,即不同
元素或鏡頭之間分離與交叉的關系,最終之所以能夠通過分
析與綜合的知覺作用,必須依賴充分聯想和想像的思維作用
才能夠得以實現。
蒙太奇思維就是影視創作者通過影視作品使觀眾聯想或
想像,從而引起觀眾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想像的思維活
動,正是這一重要的思維活動,架設起蒙太奇結構中前後鏡
頭、畫面之間的心理橋梁,用以溝通畫面之間的聯系。它通
過引起回憶和啟迪想像,在影視作品放映過程中,誘導觀眾
對蒙太奇結構實現從分析到綜合、從部分到整體的自覺的藝
術思維活動。按照創作者的意圖,蒙太奇手法中不同鏡頭之
間的關系,可以使觀眾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想像,我們可以將
其大致分為類似蒙太奇思維、對比蒙太奇思維、接近蒙太奇
思維三種思維方式。正是通過這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影視
創作者才能使用蒙太奇思維進行構思和加工,用有限鏡頭的
組合效果把觀眾帶進無限的影視世界。這一點往往不被人所
注意,其實,正是這一點展現了創作者的功力所在。
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蒙太奇思維方式。
①類比蒙太奇思維這類思維方式是在鏡頭或鏡頭組
之間採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現相似的內容,使影視作品的觀
眾會產生類似情景的思維活動。比如,《生死戀》中在大公假
期接近尾聲的時候,也就是兩個人就要走進結婚禮堂的時候,
通過兩個人的信件(這里實際上還應用了聲音和畫面的混合
蒙太奇:聲音是一個人在讀對方的來信,畫面卻是自己在奔
跑。),通過兩個人畫面上的奔跑,使觀眾聯想到兩個人就要
見面,就要走出思念的漫漫苦痛,已經開始提前感受
幸福,當觀眾為主人公感到幸福時,這一創作思維也
就成功了。而在《末代皇帝》裡面,當慈禧對小溥儀
說「我立你為嗣皇帝,繼承大清的皇帝。你……就要
成為天子了。」之後便停止了呼吸,就在這時,影片將
兩個特寫鏡頭組接在一起,一個是小溥儀把手指放在
嘴裡注視慈禧,另一個則是有一雙手把夜明珠塞入慈
禧半張的嘴裡。這種鏡頭組合,把充滿著童真卻要踏
上皇位的小溥儀和已經走進墳墓的慈禧連接在一起,
正是象徵著小溥儀又將步入新的歷史輪回。此類蒙太
奇思維通過簡單的鏡頭表現了難以表達的深意。
②對比蒙太奇思維: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將
其鏡頭素材或片斷之間在形式或者內容上呈現出對立
狀態,從相反的角度表現相同的主題,並且使主題給
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黃土地》中,前一
個鏡頭是夜間一隻男人的黑手揭開紅蓋頭,露出翠巧驚恐的
臉,她懷著難以表達的恐懼無聲地向後退去,緊接著的鏡頭
是以蔚藍的天空為襯底的撞擊著的大拔,延安的莊稼漢們跳
躍著敲擊大拔,鼓起嘴巴吹著瑣吶和騰躍著打著腰鼓的奔放
歡騰場面,形成黑暗與光明、無聲與喧騰、壓抑與奔放、痛
苦與歡樂的鮮明對比,令人思索封建與反封建的兩種文化、
兩種制度、兩種命運的反差。
③接近蒙太奇思維:影視創作者通過同一、同時或相
繼成立的劇情將空間、時間相接近的鏡頭連貫起來,從而引
導觀眾聯想,並思忖其更深層次的內涵。比如,《鬼婆》裡面
狂奔的少婦和隨狂風搖盪的蘆葦,在同一空間上使人想到放
縱的慾望和急切的心情。同樣在《摩登時代》開始的鏡頭里,
先是羊群擁擠在一起走過,緊接著是一大群工人擁擠著走進
工廠,形式接近,行為接近,給人一種想啞然失笑的感覺,同
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變態的深深思索。卓
別林自己評論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即批評我
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中發展而來的。
總而言之,現代蒙太奇的應用,給影視創作注進了無盡
的生氣和活力,使平常的畫面組合成無窮的具有深刻內涵的
影視作品,給觀眾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可以說影視創作中
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是電影歷史上的一場重大革命,更是電
視創作必須借鑒的重要手法。此外,蒙太奇也指各種音響綜
合起來以達到藝術表現目的的方法。蒙太奇在音響效果方面
同樣得到廣泛的應用,它把各種音響效果綜合起來以達到創
作者所要求表現的藝術目的,這一點本文不再討論了。
參考文獻
①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學術委員會.中國應用電視學編
委會編著.中國應用電視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②張弓.汪洋編著.動漫藝術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
③英)歐納斯·特林格倫著.論電影藝術.中國電影
出版社
④楊田村編著.電視劇作藝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