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薦一些關於老年敬老院題材的優秀電影
飛越老人院 剛上映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民營的老人院里,老周(吳天明)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
海報(6張)
,無論誰踏進這里,都會聞到一股死亡的氣息。正在這時,老周的老朋友老葛(許還山 飾)也加入到他們當中。為了使自殺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時也為了讓其他老人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組織大 家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藉助老人 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喚醒大家沉睡的勇氣和參與精神,組織大家一起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
老人們充滿熱情地集體排練、在排練中相互逗趣、設計逃離老人院,駕車「飛越」馳騁公路。人生的熱情再一次被點燃,生命的層層意義也被逐步揭開……等到如願以償登上了夢想的舞台,但他們誰也不知道,外表健康、樂觀幽默的老周已經到了生命的終點……
『貳』 推薦幾部關於孤兒院的或養老院的很感人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很感人的一部電影,特別是裡面的曲子
『叄』 《老爸102歲》影評——適合父母思考人生的療愈影片
和朋友一起去看印度影片《老爸102歲》,有些觀點和其他的影評有些不同。
通觀全片,片名參照英文名稱《102 Not Out》翻譯成「102歲不出局」似乎更吻合劇情,含義也更深刻些。
102歲的老爸達特利(里希·卡普爾 飾)是擁有26歲靈魂的酷老頭,他的兒子75歲的巴布卻暮氣沉沉刻板無趣。老爸決心向中國的壽星王重北(不是王重陽)學習,挑戰吉尼斯世界長壽紀錄。榜樣王重北和第90頁的吉尼斯紀錄暫不可考,這是印度影片典型的喜劇特點,千萬別卡在這里(較真兒),這只是個引子,姑且信之。
老爸對再活16年就創新紀錄信心滿滿,但是他有一個擔心:「和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相處,超過煙草帶來的危害」。老爸決定將兒子送進養老院。巴布當然不情願啊,可讓老爸妥協是有條件的:兒子巴布必須完成一系列老爸交辦的任務。
影片最開始用一些實例列舉了巴布的生存狀態。巴布洗澡絕不會超過十五分鍾,因為超時就會感冒,所以他設定鬧鍾,在14分鍾時准時出浴;巴布把看醫生當成例行公事,稍微有點腰酸背痛就緊張,生怕身體出現什麼錯兒。巴布覺得在他這個年紀,做什麼事都要很小心,關燈關水關門,他在自己的動線里不止一處貼著提示紙條,他認為這些重復的提示很有必要。
總之,在巴布看來,自己75歲了……已經很老了,人不服老不行……。也許你認可巴布保守謹慎,這老爺子也算是個省心的老人哦。可是102歲的老爸把巴布的孤獨、懦弱、恐懼、焦灼、狹隘、僵化、局促、無力、乏味……都看在眼裡了。套用時髦的話說:巴布把日子過得太喪了!
老爸用私人訂制的方法為巴布布置了循序漸進的任務:
(1)給自己已經去世的妻子寫情書;
(2)用最徹底的方式得罪醫生,不要再和這個沒事瞎折騰、每周都套牢他的醫生往來;
(3)把巴布從童年就開始依賴的毛毯剪出幾個鴨子的形狀;
(4)孟買一日游;
(5)用半個月的時間讓一盆君子蘭開花。
……。
如果不能完成作業,老爸就要把兒子送到敬老院去。當然老爸也給了巴布根據個人意願跳過其中一項任務的權利。老爸還找了態度認真得有點軸的年輕人迪魯做見證,由他來陪伴巴布完成這些任務。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以迪魯誠實的視角復原了巴布的經歷和改變。
如果從我個人角度的解讀,老爸這么做,有他的不同目的:
讓巴布寫信是為了讓巴布釋放情緒,不再自閉,和自己去世的妻子總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而且還可以沒有顧慮實話實說吧。事實上,巴布也確實這么做的。最開始的部分他像學生寫命題作文一樣拼湊出來,可是寫著寫著他就把對老爸的吐槽也寫進去了……。
栽贓醫生是小偷,這是老爸不給75歲的巴布退路:不要依賴醫生,不要總以為自己有病且病得不行。巴布起先覺得無厘頭,後來明白老爸的好意卻抹不開面子對醫生使小壞,老爹果斷出手替他把醫生得罪完了,讓他不能回頭了。
老爸說巴布小時候最喜歡一條毯子和小黃鴨,建議巴布直接把毯子剪成小黃鴨的形狀,這樣可以更好的斷舍離,舍掉舊事物,不再貪戀過去,才能迎接新人生。這條依賴了一生毯子就像蓋在傷口上的紗布,巴布不捨得,決定跳過這道題。在這里,老爸的任務已經碰到巴布的心痛之處了。老爸沒有繼續強求,他答應過給巴布跳過其中任何一項任務的權利。
巴布的孟買一日游好溫馨啊。到小時候去過的公園里,看到童年時自己喜歡的造型飛機還在,他的嘴角洋溢出微笑了;在帶著兒子阿莫去過的教堂,放佛重新看到兒子童年的身影;陪他同行的迪魯很驚奇巴布竟然知道老爸讓他去的每一站,巴布還驕傲地告訴他,自己知道父親就在不遠處關注著。巴布在最愛的麵包房買最喜歡的蛋糕,然後甩開迪魯去坐人力馬車,有愛人陪伴時他總是在馬車上和愛人分享蛋糕。現在愛人不在了,他把分給愛人的蛋糕分給車夫和孩子們,收獲了很多喜悅。每一個場景都有過往的一幕重現,一天里巴布回顧了他人生中很多塵封的重要片段。
一日游歸來,沒用老爸督促,巴布完成了他逃避的任務,親手把自己從小抱到大的舊毯子剪成了小黃鴨。巴布似乎忘記了被老爸逼迫去夕陽紅養老院的求生欲,這一天回憶里的喜悅、和父親的心意相通如涓涓細流般滋潤了巴布幾近乾涸的心田。
巴布不再抗拒老爸漸進的啟發,不再抗拒未知的任務。即使老爸真的出了一道不靠譜的試題,他也能滿心歡喜地迎接。巴布陽光燦爛地悉心照顧他的花 (我能給印度影業提個意見嗎?那盆花真的不叫君子蘭,中國的君子蘭哪有那麼丑!) ,期待花能如期綻放。這一天,父親用自己開花的盆花偷偷替換了巴布的作品。迪魯問為什麼,老爸說驚喜是給巴布的獎勵。
在這滿是父子情的情景里,一個電話鈴聲違和地響起,被老爸背著巴布給刪除了。那是巴布兒子阿莫記起巴布的生日打來的電話。老爸給兒子放出優美的音樂,鼓勵巴布放鬆自己時,又拔掉了家裡的電話插頭。他知道一旦巴布接到阿莫的電話,這個生日又將鬱郁寡歡。
當發現兒子來過電話卻被老爸故意掩蓋的事情後,巴布很生氣。老爸交代給巴布的最後一項任務是:把自己白眼狼般的兒子趕出家門,結束這種難捱的日復一日的等待。巴布一怒之下,做了財產公正,並將公正文件扔給老爸,用一句「該死的時候得痛快去死」怒懟了老爸。
面對這句狠話,102歲的老爸垂下眼睛,大概只有幾秒鍾的難過。再抬起眼睛的時候,已然心無所住,他體諒並涵養了巴布肆無忌憚的「該死不死」的表達,給予了類似於孩子在父親面前撒歡兒過度時的鼓勵:「不管怎樣,我兒子的氣勢出來了」。這一幕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不過劇情節奏來不及讓人閃淚。
無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裡,他們就是孩子。面對固執倔強的巴布,老爸嘟囔了一句很霸氣的話:「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 !」。
巴布打電話給遠在美國的阿莫,央求兒子回來看看。老爸對迪魯說這個時候巴布就像一個乞丐。當迪魯表示不理解時,老爸透析了孫子阿莫的不孝和兒子巴布的委屈。巴布辛辛苦苦把兒子送到美國,兒子到了美國後平均半年一個電話,照片也很少發,連他媽媽長達28天的死亡通知也沒讓阿莫回來。在老爸講訴時,巴布一面流淚一面幫阿莫辯解。老爸試圖給阿莫打電話以讓巴布明辨是非,電話轉入語音留言提示,老爸只好詐稱財產分割通知,語音留言即刻轉為正視通話。巴布目瞪口呆看著老爸戳穿阿莫的謊言時,接到阿莫打來的電話,阿莫已經迅速訂好了回國的機票。
老爸直言相勸,自己得了癌症,已經時日不多了。他想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看著巴布活得開心,成為眼中有光熱愛生活的新巴布;他希望巴布能不再自欺,也不再被自己的兒子所欺騙。
劇情到這里,我覺得就像在看一部老年童話。多大歲數有老爸老媽都是幸福的,可以一直有父母的庇護和引領,可以不厭其煩來告訴自己人生道理,可以每次投過來任務,砸碎自己內心想要逃避的過往和糾結……,這幸福真的是比童年時有個機器貓還要完美了。可是如果你揶揄很多人75歲了,還沒弄明白生命的意義,卻難得有102歲的爸爸來苦心教導時,那你這心態可活得有點靠近前半集的巴布了……。
當我想到阿布爾汗對里希·卡普爾的贊美時,我恍然大悟,卡普爾是領悟了父母的靈魂和慈悲的人,無論父母的生命在哪一個階段,在或者不在,其實早已把愛根植於每個子女的心中,他們希望孩子們也能在靈魂深處找到這份快樂。劇中所有的深刻和深意都是父親在啟發兒子通過靈魂深處的悅納來釋放情和意,繼而可以有氣勢、不糾結地讓自己從逼仄里走出來。
接下來是巴布為迎接兒子開始了一系列的忙碌:為阿莫選購礦泉水,購買各種治療拉肚子的葯。迪魯問:「難道在其他國家的人喝印度的水真的會拉肚子嗎?」。這里是個笑點——去印度旅遊,人們被叮囑最多的是:別喝那裡的水,不衛生、會拉肚子。類似這樣的污點和詬病,在印度似乎從來不是要隱瞞遮蓋的事情。相反地,面對社會問題、生活短板和不安上,印度人好像從不遮羞,而是自由深入地進出其中,以此化心化行化治。就像對待生死的態度,承認存在又能理解並超然。
在機場,阿莫被巴布教訓那一場戲相當過癮。當巴布把兒子的儲蓄罐摔碎,告訴阿莫這42盧布是你的財產時,巴布聽到從未吹響過口哨的老爸真心喝彩的口哨音亮麗響起。
片尾巴布給父親揉腳時,老爸跟他說:「我是堅決反對死亡的,我也沒死過,能活著就不要死。」 。老爸潤物無聲地去了之前巴布被死本能支配的勢。想想我們的父母,有多少人可以像102歲老爸一樣活得自由精彩,又有多少人像巴布那樣擁抱著所有不快的經歷和感受,消沉、僵化、悲觀、麻木的活著?
希望這個影片能讓我們這些中年人想起最需要這部片子的人。也許這是我們的父母最好的療愈影片,治癒內在的小孩,做自己內在小孩的父母,餘生該如何面對的生活態度,應對變化時的豁達大度……,也許他們也會揶揄導演的設想,但是感動和啟發一定更多,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思考餘生如何更開心,真的很值得。
可以說這部劇是為了巴布和老爸對話角色的飽滿而不由分說地給了阿莫一個不孝的罪名。生活中的這種極端的不孝並不多見,即使很多,那麼也更需要培養這種不孝子的父母反思。生活中許多年長者內心晦暗、低能量的生活不完全來自體力不支。他們不曾覺察也拒絕探索自己的無意識,對生的痛苦和失落的恐懼遠大於對死亡的恐懼。子女們看著他們扭曲著自己的情意、把節儉變成囤積、在生活勞作和個人情緒里無謂的受苦,也基本束手無策,沒轍。只有家長們能懂得死本能比癌症更能擊鼓傳花地相互感染和代際傳遞,這種業力才可能被消減。
父子在古老的印度街上雨中共舞的畫面太美好了,那是生的美好。有美好的音樂、有開滿鮮花的小店,那些路過的年輕臉龐,就像一個個不同時期的自己……。巴布和老爸臉上都煥發著對生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激。
看到有的影評為這部片子的創作視角這樣點贊:「印度電影又走在了我們前面」,讓我很有共鳴。我國和印度一樣,都是人口大國,在印度走過,直覺里印度的百歲老人比我們多。但是談起老齡化的問題,我們真和人家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除了老齡人口的基數、結構比印度的情況嚴重的多,中國老人的心理問題更可能超越我們的想像,比起長壽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年老的心態。中國……幾乎到了一個老年強則國強的時代。
如果說死本能是一個完全私人的感受,那麼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年同樣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自我選擇的成分。《老爸102歲》這部印度電影可以對4050年代出生的長輩們產生積極影響,是我們關愛身邊老人的一個好契機,影片里有對暮年、生死和養兒防老更有建設性的思考角度,具有積極、豐沛的現實意義。這部片子,並非關於親情和孝道的質問探討,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怡情的輕松喜劇,劇中老爸的能量流動著,沒有卡在任何情緒和臆想的痛苦中。當然,我未能了解觀影的長輩們的心態,只期望他們在這部片子中笑淚由衷。
也請中青年朋友不要問我沒有父親和孩子阿莫的巴布接下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希望你看了這部片子可以溫暖治癒……好像你早已設限了生命的意義……這種委委屈屈誇大其辭的思維未免狹隘了。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黃泉路上無老少,誰都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是依靠子女,還是自己活出精彩才能安度晚年,相信你的答案早已瞭然於胸。就像地球一樣,除了公轉,還需要滿滿能量去自轉。
『肆』 一部講養老院內幾個老人之間感人故事的電影
飛越老人院(2012)
『伍』 關於敬老院老人院養老院的電影是國產的喜劇片
是不是《老人院》
『陸』 一部日本老年人電影《0.5毫米》陷入思考,老去彷彿比死亡更可怕
我昨天看了一部電影。是一個日本關愛老年人的一個電影《0.5毫米》讓我陷入了深深的人性的思考,我一直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只是聽說而已,沒有感受過。
這部電影深層次的給你剖析了真正的「久病長壽」的老年人需要承擔的精神負擔和一個真正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需要的情感需求,性需求以及它對社會的整體需求。
你知道嗎?2020年報道說,日本的老齡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全中國的28%。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是真正的需要關懷起來的一部分人。我們中國在2020年的報道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13.5%。
可能年輕人都希望老去,兒女成歡膝下兒孫滿堂。不用工作可以愜意的享受老年生活,多麼的美哉,妙哉。我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以為就是那樣的。可是你知道嗎?真的是那樣嗎?老年人沒有老年人的需求和存在感嗎?她們並不是像小貓小狗一樣,你給他口飯吃,給他個房子住就可以的。她們該有的需求一樣有。
我簡單的把這個劇情給你剖析一下。
女主角叫佐和她是一個沒有家人,沒有愛人,孤苦的一個女人。她在一個家政公司做護理工作。整部影片就是她和5個老人之間的故事,還有第1個僱主的女兒和她對她得到救贖的故事。
01佐和昭三老人
佐和在第1個僱主雪子的片崗家,照顧雪子的父親叫昭三。這個叫昭三的老人是一個半癱瘓的老人,每天佐和需要給他接大小便,而且需要給他吸痰,佐和很認真的照顧著老人,很細心的照顧著老人。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垂死掙扎,枯木僵死的一個老人,居然也有性需求。如果我不是看這個電影的話,我可能真的不敢相信。是我們對人性的認識太少了。而佐和剛好是經歷過培訓的護理人員。
這一天晚上僱主雪子對佐和提出了要求。希望她能幫助父親最後的遺願。雪子說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樣,喜歡媽媽的懷抱,懷念母親的乳房。他希望佐合和能陪他父親睡一宿。它可以多多的補償佐和的費用。
雪子委婉的和佐和說著這件事情,希望他能完成父親的遺願。佐和先是愣了一下,但是回頭一想一個垂死掙扎的老人,不會對他做什麼事情。而且費用也很多,就答應了雪子。
到了晚上,雪子讓佐和把他她媽媽的一條紅裙子穿在身上,雪子說,她曾經也穿過這條紅裙子。
其實這里也是電影的伏筆,我一開始第1遍看的時候沒有看到,看到第2遍的時候看懂了。我發現作家也好,電影導演也好,她們在拍每部作品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伏筆,只是我以前的時候只是看了會兒了,沒有看懂而已。
現在我明白那句話了,內行看門路,外行看樂呵
佐和穿好裙子,合衣而睡,躺在昭三的身邊然後關燈入息了。可是沒成想,後半夜昭三居然枯木重春對佐和動手動腳,欲行不軌之事。
佐和也是嚇壞了,不停的掙扎,結果把旁邊的電暖爐弄著了。引發了大火,佐和一邊踉踉蹌蹌的把昭三拉下樓,一邊呼喊著昭三的女兒雪子。結果下來看到詭異的一幕。
學雪子上吊自殺了,只留下一個獃獃傻傻的少年真子。老人昭三在還沒有拖出屋的時候就已經斷氣了。
第1部分我看的挺詭異的,壓根就沒看明白,只看明白了老人有性需求,然後女兒也是神神叨叨的,而且他那個孩子也是奇奇怪怪的。
所以你看一部電影的時候要好好認認真真的看,看完的時候再下結論。我從他第1個老人的故事裡 ,只看到了老人是有性需求的 。
02佐和和老人康夫
佐和也嚇壞了,然後派出所傳喚,最後斷定她也沒有什麼涉嫌犯罪的,就把她放出來了。
但是前面不說了嗎?佐和也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也沒地兒住,工作現在也沒了。他取出所有的錢買了一條外套,然後把這個紅裙子准備扔到垃圾桶里。這一段演的特別好,大家可以仔細去看一下。
她在垃圾桶跟前兒琢磨不定,最後又把那條紅裙子撿回來了。這個也是這樣的伏筆,最後這個紅裙子是有用的。
他就做上日本的輕軌,准備找個地方住。結果因為太累了,迷迷糊糊睡著了。居然坐過站了。他踉踉蹌蹌的趕緊下車,一陣冷風吹過,她發現他把外套落在了那個輕軌上。而且那個外套袋子里還有她剛取了她所有的積蓄。
不得不說好,日本的電影真是讓你倒霉到透頂,倒霉到一切都沒有。電影好看的原因都在這里頭,因為他現實生活中是無法發現的,就是我們再悲慘也悲慘不到這種境界,再美好也美好不成電影中那種境界。
然後佐和就這樣漫無目的的在大街上游盪著。他在一個KTV門口看見一個拖著氧氣瓶的一個老頭。在和櫃員討價還價,這個老頭康夫是被兒女氣出來的,因為他還沒有死呢,兒女就在爭家產,他就是現在得病了嗎?他准備拿出自己所有的錢利用一晚上全部花光。
正在櫃員兒敲杠竹老頭康夫的時候。佐和假扮是三陪女把康夫拽到了KTV的包間里。佐和陪著康夫唱歌喝酒,談天說話,一直到天亮。康夫很感激佐和的陪伴。早晨分別的時候,康夫把1萬日元塞在了佐和的手裡。
康夫托著他的氧氣瓶就走了,結果回頭看見佐和單薄的身體,把他那個卡其色的大衣脫給了她。這一段演的特別感人,我都有點看哭了。我覺得當時應該是老人很幸福的一晚上吧,起碼不用跟兒女那樣勾心鬥角。佐和雖然是賴皮賴臉的,白白佔了一晚上的住的便宜,但是她是真心的關心康復這個老人的。
我看第2部分的時候,我就發現人老了以後可能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他真的需要很深的關愛。可能就是一頓飯一個陪伴,喝一頓酒,這是他想要的而不是錢。我們身為兒女真的要想一下,沒事多陪伴一下父母。
子欲養而親不待
03佐和和阿茂
阿茂是一個孤獨的獨居老人。這個老人很有意思啊,他在孤獨的時候可以和垃圾桶說話,可以跟樹木說話。他還有個怪癖就是偷自行車。他看見好的就偷回家,看見不好的不順眼的就扎個氣。而且這件事情是樂此不疲,一直在做著。
這一天他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扎人家輪胎的時候,被佐和發現了。佐和用同樣的撒潑打滾的辦法,讓阿茂把他帶回來家。讓阿沒給她買好吃的給他買飯吃,當然啦,佐和也不是白吃白喝的,也每天給他收拾家務,做一日三餐。
時間一長啊,沒發現這個佐和也不是什麼壞人,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半夜的時候也會被佐和蓋被子。
佐和也發現了阿茂有一個自稱為「朋友」的人名字叫齋藤。不得不說啊,日本人的名字實在是太難寫,太難拼了,好煩吶。
這個齋藤是個詐騙犯,但是呢,阿茂一直稱他為朋友,這個齋藤一直引導阿茂把所有的積蓄用來投資他的那個產品。
我看到這里的時候好心疼這個阿茂的老人。原來他心裡什麼都知道,他只是想要一份關懷,而不是兒女冷漠的想要他的家產,想把他轟回敬老院。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有沒有對自己的父母也是這個樣子的?
後來佐和帶著 啊茂把他那個癖好改好了,把所有的自行車歸還回去,而且還給寫了個道歉信,在每一輛歸還的自行車上面。
到了這里她們就要分開了。阿茂帶著佐和把他一個倉庫打開,裡面有一輛很老舊的小轎車。那是阿茂開了一輩子的一輛小轎車。阿茂要帶佐和去兜圈風。就這樣他們一路開到了養老院門口。原來。阿茂的家人早就已經要把他送到了養老院,不想贍養他。
阿茂把跟了他一輩子的小轎車送給了佐和。在養老院門口真心的跟佐和說了一聲謝謝,然後就走進了養老院。
阿茂是一 個可憐需要關愛的老年人 ,他不想去療養院,但是他到了那個年紀又無力反抗。
第3個故事,我看到這里的時候覺得心裡好酸哪。我們年輕人可能真的太忙了,有的時候真的顧不上,老年人想要給他去一個好的高檔的養老院,可是那並不是老人需要的。可能我們還沒有步入老年,無法感受那種感受吧。
04佐和老人義男
走河又無家可歸了,開著阿茂送給他的車,穿著康夫送給他的外套。漫無目的的走在東京的街頭。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奇怪的老人,每天上班的時候出來,下班的時候回去,但是他已經退休了,沒有工作。
佐和用同一個辦法跟蹤了這個老人,在一天這個老人偷色情書刊的時候。被佐和逮了個正著。佐和用同樣的辦法威脅老人把他帶回家。
後來佐合了知道了這個老人叫義男,他是一名參加過二戰的海軍退休老教師。而且在義男的家裡不光有他,自己還有一個癱瘓的老伴兒。影片里看到義男的家庭條件是非常好的,他的老伴有專職的保姆和義工在照顧著。
一年的老伴在半夜的時候會高聲歌唱,每次都惹得義男很煩躁。每次義男都會有瀕臨崩潰的邊緣的感受。但是佐和用他專業的義工培訓素養,安撫老太太,教會義男如何照顧老拌,如何和老半溝通,找到她們曾經一輩子風風雨雨。
但是義男也有生理需求,每次鎖佐和洗澡的時候他會偷看。就這樣在慢慢的相處中,一男找回了對老伴兒的情感,慢慢的放下了對佐和的性慾。
影片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以為會結束了。然後義男的侄女兒也知道了佐合的存在,他就和佐合說他想照顧他的姑姑,姑父,想讓佐合離開。
就這樣在佐合離開的時候,義男和他說,讓他把他從來不讓別人動那個包包拿過來。義男一直告訴別人,那個包里是他機密的文件,誰也不讓動。
可是當佐合打開那個包里的時候,發現都是一些預防老年痴呆的資料跟書籍。裡面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機密的文件。
也就是說義男早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就這樣佐和出去的時候,義男老年痴呆症爆發了,已經不認識佐和了。他把佐合當成了報社記者,懺悔的說說他一輩子的懺悔錄。
佐和拿著義男的錄音,開著阿茂送給他的汽車,穿著康夫給他的外套。拿著雪子給她的紅裙子。在回來的路上遇到雪子的女兒貞子。
05貞子和貞子的父親木健和佐和
這是最後一段故事。
貞子在片頭的時候,我們就不知道他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就知道他是一個精神恍惚還不說話的一個少年。
他的父親在一個工廠上班,並不怎麼富裕,還經常喝酒。貞子總是吃不飽的,向旁邊小賣部偷吃的時候被佐合發現了。佐合用同樣的方法住進了貞子的家。
貞子的父親同意了撮合住進來,但是要求他要照顧他們爺倆的起居生活。佐合至始至終,從來都沒有白吃白住別人的,一直都是照顧著大家的生活,像他一直做他的護工工作一樣。
我以為影評到這里就平靜了。就要結局了呢,或者和貞子的爸爸產生一點愛情,結果並不是。
貞子的爸爸木健有一次喝醉酒以後,抓著貞子要給他剪頭發,讓他說話。還有一次吃飽飯後還差點兒把佐和強暴了。但是佐和逃脫了。
貞子被他爸爸抓著剪頭發,那一次她瘋狂的跑到了河邊,差點就自殺。佐合一路繼續。後來發現了貞子是女孩兒。
也終於知道了雪子為什麼自殺,為什麼貞子跑到姥爺的屋子,雪子那麼驚慌。原來雪子在年幼的時候被他父親強暴過。
就是片頭的第1個老人昭三,所以雪子為了保護貞子,一直把他當男孩兒養,一直讓他剪短頭發,穿男孩子的衣服。也是為貞子的一種保護。
2
影片到這里基本上就要結束。佐合和這5個老人的故事。佐和把雪子留給他她的那條紅裙子穿在了貞子的身上。
貞子第1次抱著紅裙子大聲的哭了出來。這是在她母親去世以後第1次放聲大哭。佐合 帶著貞子和貞子的父親木健告別了。
影片到這里就算結束了。
看到這5個老年人的現狀,一個垂死掙扎的老人,一個被兒女拋棄,要爭奪家產的老人,一個孤獨的個垃圾桶說話的老人。一個因老伴患病,自己也步入老年痴呆的老人。一個媳婦兒有心理創傷,女兒也不說話的,孤獨的喝酒的老人。
難道真的來卻比死亡更可怕嗎?
人口的老齡化不光是日本,中國全世界都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原來她們不光是需要解決溫飽,還需要精神層面的一些問題。
3
我前兩天看過一個報道,一個8旬老人說的話。
他說人老了到80歲了,應該做到4個方面,這樣的話兒女會更喜歡你,你也會更容易的在兒女身邊待著,不會走到養老院。
第1個適當的自私,給自己留條後路。
這句話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人到65歲以上給自己留一些過河錢。這些錢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拿出來。如果自己真的有什麼事情的話,如果有一些不算的人你不給你拿出來的話,你千萬不要拿出來,這個真的要自私一下的。
你看電影里那幾個老人真的很可憐呀。
第2個。兒女如果多的話,一般是要端平。
其實我自己也有三個小孩,但是我自己知道一碗水是這樣子平的,我就有一個最喜歡的只有兩個不是很喜歡。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這樣的,即使都是你生的,也都是你養大的,但是總有你是最喜歡的。
其實你心裡是這樣想的,但是也不要表現出來嘛。尤其在兒女長大以後。可能是他的某個性格點不找你喜歡,但是你要用幽默的性格告訴你的兒女,你是都喜歡的。
第3個,禍從口出,要懂得沉默是金
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老年人其實到了中年以後,人就喜歡絮絮叨叨了。如果控制不住自己講話,那就少說一些不招人喜歡的話吧。
畢竟我們這個時候已經年紀大了,要懂得沉默是金。畢竟這個時候的我們真的需要陪伴。可能你也不喜歡一個絮絮叨叨的人吧。不過我們現在社會的年輕人還是多半都很孝順的,很可心的。
第4個。兒女孝順我們雖然是應該的,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應該說一聲謝謝。
這句話我第1次看的時候,我覺得一般的父母和兒女之間都很少說謝謝的吧。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父母還認真的跟我說一聲,這樣,媽媽謝謝你的陪伴。
那我應該是會很感動的。也許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的。母愛也好,父愛也好,以及你對父母的尊重,愛也好。
所有的愛都是需要回應的。因為誰都不是誰肚子里的蛔蟲都是要表達出來的。我們要學會去愛別人,別人愛我們的時候也需要我們回應。
我們要把我們自己想的宏觀一點,不光愛是愛情,親情,友情,都是愛。
04總結一下
我們終將有一天也會老去。也不知道老區的我們會怎麼樣。雖然我們還很年輕,可能離我們很遙遠,還有50年,還有60年。
可是我們根本沒有發現老年人的各種需要。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和逐漸老去的父母相處。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當下的實況,可以去學習。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老去。
電影中說人和人的距離,哪怕每個人進步0.5毫米,那麼團結起來就是進步了一大步。我們真的需要太多的關愛。關愛老年人,關愛一些需要關愛的事情。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下午5:26天氣晴。
『柒』 找一部電影,關於老人和小孩的,小孩家是開老人院的
像是電影《返老還童》的情節 樓主是不是有些細節記錯了~ 主角本傑明·巴頓(Benjamin Button,布拉德·皮特飾)身體奇特,出生時就像一名87歲的老人,母親則因難產而去世,後被父親托馬斯視為怪胎遺棄到養老院。無法生育的黑人女護工奎妮收養了他,並為他起名本傑明。接著,本傑明開始逆著常人成長的定律長大,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稍有活力。由於牧師的心理暗示幫助,他從輪椅站起來學會了走路。他在養老院里度過童年時光,並遇上富勒太太的孫女黛西(Daisy,凱特·布蘭切特飾)。逐漸成長的本傑明後成為切爾西號的海員。船長邁克帶領本傑明·巴頓去了妓院,本傑明·巴頓平生第一次體驗召妓。父親托馬斯偶然與本傑明相遇,邀他飲酒,但沒有與本傑明相認。 隨後他離開黛西,隨船出海周遊,期間他不斷給黛西寄回明信片,從而開始情緣。摩爾曼斯克的旅館中,本 傑明遇到了已婚婦人伊麗莎白·亞伯特(Elizabeth Abbot),兩人成為情人。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切爾西號被美國海軍徵用,從事打撈搜救的工作,在一次戰爭中其拖船與敵方相遇,兩者同歸於盡,最終只有3人生還,他在其中。往昔的同事紛紛先他而去,而這些經歷使他對人生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不順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一切憤憤不平,你也可以詛咒命運,但到頭來,你還是得放手。」「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要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們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 若干年後,當他回到養老院巧遇黛西,這時本傑明·巴頓已變成了50多歲的成年男人,他拒絕了和黛西上床。不久,他獲父親托馬斯的邀請,在他父親的工廠里他得知自己身世。此時托馬斯已身患重疾,將自己124年的家族生意鈕扣廠交給本傑明·巴頓,沒多久,父親托馬斯離去,他和他的養母出席了葬禮。此時,黛西成為芭蕾舞團中唯一美國人,事業如日中天,與另一位男演員相愛,本傑明前來觀看黛西的演出,本想和她說父親去世的事,但看到此景本傑明離開了。 不巧,黛西在巴黎表演期間由於一系列偶然之下,在街上遭車禍,使得無法重回芭蕾舞舞台,本傑明·巴頓接到電報後到訪,但兩人未能更進一步。本傑明離開黛西並在外度過一段風流歲月,慢慢地他的身體變得如同40歲的成熟男人。1962年春,黛西回到養老院,與本傑明重逢,兩人自組家庭並開始了激情的婚姻生活,這時他的身體變成了30多歲的性感男人。隨後黛西成為舞蹈學校師,並有了一個女兒,本傑明·巴頓意識到他將繼續變小,最後將變成小孩子一樣,為了能給黛西一個正常的生活,他將所有房產、產業變賣,然後交給黛西後離去。他又一次開始周遊世界的旅程,在世界各地從事各種工作,而黛西則改嫁給一位鰥夫 十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在本傑明下榻的旅館中,他們做愛了,盡管時間無法停止,但本傑明對黛西的愛從沒變過。數年後本傑明·巴頓隨後體型變成小孩,回到療養院中,記憶開始衰退之下,警察在其背包上找到其日記並把其交給黛西,然而黛西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照顧他,最後在2003年,本傑明·巴頓變成嬰兒躺在黛西懷中閉上眼睛,那一刻黛西知道,本傑明認出了她。此時作為回憶人的黛西躺在醫院里,颶風卡崔娜吹襲美國南部之時,悄悄離開人世。
『捌』 淺析電影《飛越老人院》反映的社會現實
淺析電影《飛越老人院》反映的社會現實
來源:旅遊學院 作者:萬木英
電影《飛越老人院》是一部涉及長輩與子女的關系、老人如何養老以及老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的影視作品。本文從社會學視角分析了,其反映的社會現實:一是長輩與後生之間心靈的隔閡;二是敢於為夢想執著追求;三是溫暖需要真摯的友誼。基於此,我們認為子女不僅要從物質上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還要從精神上為老人創造更多溫暖舒適的心靈園地;夢想不應該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約束,為夢繼續奔跑,夢想為我們綻放,人與人之間友情的滋潤。
電影《飛越老人院》於2012年5月份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老人院的故事,即老葛(許還山 飾)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充斥著矛盾、乏味、孤獨和煎熬。無論哪個老人踏進這老人院也往往意味著等待和面臨著生命的結束。直到老葛的老朋友老周(吳天明 飾)加入他們當中,老周性格樂觀開朗、幽默大方不僅幫助憂郁匆匆的老葛重新振作以及最後解開與孫子、與兒子的多年的心結,而且還通過帶領老人們玩「超級變變」等游戲,為了能夠去天津參加比賽老人們可是費盡周折用盡「洪荒之力」,這可謂給老人們帶來了內心的歡樂和精神上的充盈。
長輩與子女間的愛過於失衡。愛的不對等,是一個非常籠統、復雜和抽象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長輩與後生兩大主體之間相互給予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長輩對子女的愛深沉、真切和最無私,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子女對長輩的愛則膚淺、馬虎和不耐煩。這種愛的不對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有外界因素即生活環境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又有女子與長輩各自的性格類型、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內在不足的干擾。電影中發人深思的是老葛與孫子有關「詢問麻雀」的故事,對於孩子的勤思好問,長輩總是感到無比欣慰,也總是溫聲細語、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的為子女解答;然而,子女長大了長輩卻也老了,當老人詢問到第二遍、第三遍時卻惹得子女不耐煩,甚至爆發脾氣。在現實生活中愛的不對等,往往導致父母過於對子女的溺愛或愛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缺位;也表現在子女對父母的不理解、不關注和不耐煩亦或「假像」的以為給父母更多的物質保障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愛,忽略了老人內心的需求。張楊,王式憲(2012)等指出我國老齡化人口嚴峻而目前的養老方式一般分為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集體養老」電影《飛越老人院》所呈現的是集體養老模式,該模式具有固定的活動空間與社會的接觸互動微乎其微,且認為「居家養老」是最有利於老人心身需求的養老方式。這說明家不僅僅是身體的住宿更是心靈的寄託處。可是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與父母、與老師、與親友的交流少之又少,彼此很少走進對方的內心。
為夢執著無關年齡,夢想無關大小。電影《飛越老人院》中呈現出來的不僅是家庭長輩與子女之間的家庭關系,還賦予了老人「青春與熱情」,展示了一群老人為了實現演出夢想,為了看看與養老院截然不同的精彩世界,勇敢的「飛越」老人院的感動場景。年紀大了,一般情況下應該在安靜而舒適的地方修養身心,大多數老人不喜歡甚至不宜選擇過於激烈的活動,面對生命最後的終結,有的老人能夠坦然面對,有的老人則愁眉苦臉。那麼,這部影片實際上也探討了老人們面對死亡、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一種選擇。該電影通過朴實而又不失生動的故事情節將人物個性凸顯得淋漓盡致,又從多維視角多重關系中折射出老人內心對家庭和諧、家人關愛、友誼情懷和追求夢想等精神世界的深切渴望;同時以電影節目為載體,鼓勵老年人面對生老病死不應悲觀而是學會從容和勇敢面對,為呼籲社會更多的年輕人發自內心的去傾聽老人的心聲,去理會老人的意願,去尊重和滿足老人的需求,多一點陪伴、體諒和呵護,少一點自私、抱怨和爭吵才能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