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鏡頭和畫面的區別是什麼
電影鏡頭和畫面的區別是釋義不同,畫幅不同。
一、釋義不同
1、電影鏡頭:電影鏡頭是由一系列玻璃或透明物質所組成。其任務在於把各種射向鏡頭的光線,聚集於焦點平面,使得影片感光。
2、電影畫面:電影畫面是指不間斷地通過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靜止或運動的對象,能表達一定涵義,並能與上下鏡頭畫面進行組接的有可視影像的一段膠片片段。
二、畫幅不同
1、電影鏡頭:鏡頭的畫幅為橫式長方形。寬、長比例,普通銀幕影片為 1:1.375,寬銀幕影片為1:2.35,70毫米影片為 1:2.2;個別鏡頭採用遮擋等特殊方法拍攝,可以獲得圓、三角、豎式以及多畫面等特殊畫幅。
2、電影畫面:一個畫面可以幾分鍾,也可以幾秒鍾,甚至可以不到一秒鍾只有幾個畫幅。比如閃電、炮擊,三五幀畫幅即可構成一個畫面。膠片上畫面的比例,也就是銀幕的比例,是3× 4(18×24),通常稱之為「黃金切割率」。
(1)電影鏡頭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鏡頭的運動方式:
1、搖──中心位置不變,向縱橫各方向搖攝;
2、推、拉──利用移動車或攝影師走動向攝影對象推進或拉遠地拍攝;
3、伸、縮──利用變焦距鏡頭的調整,攝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的畫面。拍攝的結果在透視方面與推、拉鏡頭不同;
4、移──不固定跟隨某一對象,縱橫移動著拍攝;
5、跟──跟隨一個或數個運動著的對象拍攝;
6、升、降──在升降機上,在升高或降低的運動中拍攝。
2. 電影中的鏡頭有哪幾種分別是怎樣解釋的
1、推鏡頭(推):
兩種情況:
A、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
B、採取變焦距鏡頭,從短焦距調至長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前行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推鏡頭的作用:
①、把觀眾帶入故事環境;(攝影機前行)
②、把被攝主體(人或者物)從眾多的被攝對象中突出出來;
③、突出人物身體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現力,如臉、手、眼睛等。
④、強調、誇張某一被攝物體的局部。(變焦距鏡頭)
⑤、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變焦距鏡頭)
⑥、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變焦距鏡頭)《法國中尉的女人、海邊相遇》。
2、拉鏡頭(拉):
兩種情況:
A、
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
B、
採取變焦距鏡頭,從長焦距調至短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
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後退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拉鏡頭的作用:
①、表現被攝主體與它所處環境的關系;
②、結束一個段落或者為全片結尾。
3、搖鏡頭(搖):
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影機的機位不動,只有機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轉等運動。
搖鏡頭的作用主要是:
①、介紹環境。
②、從一個被攝主體轉向另一個被攝主體。
③、表現人物的運動。
④、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
⑤、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
4、移動鏡頭(移):
攝影機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動。(「升」、「降」是垂直方向)。
兩種情況:
A、人不動,攝影機動;
B、人和攝影機都動。(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樣)。
5、跟鏡頭(跟):
攝影機跟隨被攝主體一起運動。
「跟」與「移」的區別:
①、攝影機的運動速度與被攝主體的運動速度一致;
②、被攝主體在畫面構圖中的位置基本不變;
③、畫面構圖的景別不變。
6、靜止鏡頭
要樹立大的運動觀念。在這種觀念下,「靜止鏡頭」也是一種電影運動的一種。
如《鳥人》的靜止鏡頭。
如《悲情城市》的靜止景深鏡頭。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實際拍攝中,推、拉、搖、移、跟和靜止,往往是綜合運用的。不應該把它們嚴格分開。
3. 電影鏡頭和一般鏡頭有什麼區別嗎
1、卡口不同。
現在網路電影為了省錢用的是EF卡口的鏡頭一些大的電影廠商為了適應市場也開始出售EF卡口的鏡頭了但畫質光圈沒得選只有一種。但是在真正的數字電影機中式沒有EF卡口的都是PL卡口電影鏡頭製造商在這種卡口上提供多種畫質的選擇比如蔡司的CP系列UP系列MP系列一般小成本的數字電影也是要UP起步的。
2、畫質不同。
電影鏡頭和一般鏡頭在解像力上不是一個級別的,電影頭中最差的也要比一般鏡頭要強太多了。電影鏡頭能夠很好的還原事物細節,色彩通透,顏色過渡均勻自然。事物輪廓出對比明顯。跟焦。
3、操控性上不同。
一般鏡頭接頭主要是要攜帶方便,所以製作的都比較緊湊所以在跟焦是會容易跑焦行程很小,電影鏡頭的跟焦行程是很足的能夠很好的保證你的跟焦。
(3)電影鏡頭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鏡頭的維護
(1)攝影者不能自行隨意拆卸鏡頭,有問題要到專門維修部門修理,否則,拆卸後無法復原,又不能進行精確調校,造成鏡頭的損傷會影響鏡頭的成像質量。
(2)不能用粗糙不清潔的物品擦拭鏡片。
(3)用鏡頭刷刷鏡頭表面時,應保持毛刷的清潔,不能用手觸摸毛刷,刷毛用臟後應及時用酒精清洗。
(4)不能在攝影鏡頭調節環處隨意添加潤滑油。以免流入鏡頭內部沾污透鏡表面。
(5)不拍攝時,應把鏡頭調焦環調到無限遠,把光圈調到全開狀態,把推拉式變焦環和微距環縮回,以改善鏡頭的抗震性能。
(6)攝影鏡頭長期不使用時,最好保存在儲有乾燥劑的玻璃密封器皿內,或將其密封在有乾燥劑的塑料袋內。
4. 單反和電影鏡頭的區別
單反和電影鏡頭的區別
1、前埠徑。
單反相機鏡頭使用螺紋濾鏡和卡口式遮光罩前埠徑各不相同,而電影鏡頭需要遮光斗阻擋雜光及安裝方形濾鏡,遮光斗後部的膠圈、遮光環或卡口必須緊貼鏡頭前端,所以往往一組鏡頭的前端做成相同口徑,更換電影鏡頭時就不需要更換配件了,省時省力。
2、內外變焦。
許多單反相機鏡頭採用外變焦方式,變焦時鏡筒伸縮。而電影鏡頭由於要使用接觸式的跟焦齒環,遮光斗和濾鏡,伸展式的鏡筒不適合,因此鏡片組的位移必須完全在鏡頭內部實現,外部不能看出絲毫痕跡,通常採用內變焦。不僅如此,電影鏡頭經常採用追焦和移焦,必須解決鏡頭的呼吸效應,從而採用了浮動鏡片組的設計。
3、對焦/光圈環及卡齒。
一組電影鏡頭中各個焦段的對焦齒環和光圈齒環位置都相互匹配,換鏡頭的時候跟焦器或是三軸驅動馬達就不用調整位置,省時省力。單反相機鏡頭通常沒有配合跟焦系統使用的齒環,對焦和光圈環都是紋理設計,方便操作者手持抓握。
4、操控。
電影鏡頭比單反鏡頭更加強調更精準的對焦以及更流暢的控制,所以電影鏡頭對焦環行程很大,光圈環分的也很細,而且有無段式的光圈設計。
5、光圈值。
電影鏡頭光圈指數跟單反鏡頭用的F 不同,採用T 作標示,例如:CN-E24mm T1.5 LF。就是說,不是像F光圈值那樣僅通過簡單公式計算得出,而是經過嚴格測試之後標注的實際進光量,相對於F光圈值來說,偏差要小很多。
如何選擇合適單反鏡頭
通常來說,使用變焦鏡頭想要有大光圈,就得付出非常昂貴代價,而定焦頭用「白菜價錢」就可以輕易買到「燒鵝味道」的大光圈鏡頭。首先,光圈越大,搜集的光線比小光圈的變焦鏡頭多,可以輕易製造淺景深的`效果,在晚上或室內弱光環境下不用調高感光度(ISO)就可以拍到所想的照片。再者,因為定焦鏡頭的組件可以製造得比變焦鏡頭細小,所以會很輕巧。同時,由於沒有變焦的「便利」後,你就需要靠自己的移動來拍攝,可以幫助你認真思考構圖。加上定焦鏡頭的構造純粹,素質往往都會比變焦鏡頭高,而且價錢相宜,物美價廉誰能不愛。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定焦鏡頭最常見的三個焦段:35mm,50mm,85mm。
35mm定焦鏡頭――EF 35mm f/1.4L USM
35mm是著名的人文廣角,同時也適合風光和團體人像,甚至肖像都適合使用。它能在街頭上讓攝影師足夠的空間進行構圖,而且可拍攝的范圍較廣,能將人物及大部分的周邊環境拍進去。再者,具有微廣角的透視感,受到許多街頭攝影或新聞攝影的人士的青睞,所以有人認為用35mm鏡頭拍攝的畫面比標准、人像定焦鏡頭更有「視覺沖擊力」。
50mm定焦鏡頭――AF-S NIKKOR 50mm f/1.8G
50mm定焦鏡頭應該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鏡頭。著名攝影師布列松亦喜愛用Leica配搭一支50mm鏡頭拍照,他認為鏡頭對他來說就像是眼睛的延伸,更認為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所見即所得」。透過觀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於你肉眼當前所看見的,當需要快速構圖時,可以在腦中幻想需要的畫面。這顆廉價高素質的尼康定焦,也被去圈內人士戲稱為「人類光學精華」。
拓展: 單反鏡頭知識入門
入門知識之快門:於普通的數碼相機相比初學者最直接的變化就是不斷調整快門,通過快門調整照片的進光量,然後根據拍攝環境和經驗值進行合理的選擇,入門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動檔或者P擋模式,先拍一張,然後查看照片參數,再通過M擋或者AVTV等進行快門的變化,一般照片暗了減少數值,照片亮了增大數值。
入門知識之ISO:在特殊光線下進行拍攝的時候,單純通過快門控制有些力不從心,而ISO的合理設置將給出更多選擇空間,一般ISO值越低相片質量越好,噪點會少,而高的ISO值一般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使用,或者為了拍攝運動物的時候保證主體清晰,因而ISO的不斷改變是入門的時候必須學會的。
入門知識之光圈:照片的虛實和層次感可以通過光圈的合理選擇來實現,一般人像或者靜物的拍攝,需要突出人或者物,通過大光圈的方式把背景虛化,一般風景需要容納更多信息,通過小光圈的方式把前、中、後等多層次的風景記錄到照片中;光圈的直觀數字就是f值,f值越小光圈越大,主體外的虛化越高;f值越大光圈越小,風景中的層次感越好。
知識中入門的時候可以先把以上3個熟練運用,拍出清晰的、滿意的照片,入門攝影學會拍清晰,拍明亮,拍突出,隨著懂的越多及對光影攝影的不斷理解,一般單反入門中將經歷:多拍記錄,隨意抓拍,照片挑剔,為啥而拍,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等等。語言組織可能表達不清楚,後續文字再多記錄。
攝影技巧之參數法:初學者對照片參數需要有一個熟悉過程,那些環境下需要對應的ISO是必須知曉的,而快門的數值也是需要對照片回看後及時調整,一般單反入門玩家都先試拍然後及時調整快門,而最簡單的參數獲取是自動檔試拍,或者直接有身邊的攝影高手指點該如何設置
攝影技巧之水平:在入門攝影的時候保證橫平豎直是基本功,雖然有些呆板,然後但是很有助於習慣的養成,並有利於熟悉機身的重量和逐步熟悉單反相機的功能。
攝影技巧之構圖和光影:好的照片要麼有事件價值要麼有溝通和思想融入,然後在光影方面做好視角的切入還有從構圖知識上做准備是必須的,入門攝影需要從一些基本的嘗試上做到不遺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攝影。
入門攝影最終要的是獲得進步的樂趣和提升動力,開心拍及拍的越來越被自己和更多人喜歡就好,堅持拍攝及總結和分類拍照中的優點和不足,然後更有準備的練就捕獲瞬間的功力,愛好非專業,入門了能玩的開心是關鍵。
5. 最詳盡的相機鏡頭與電影鏡頭區別,老司機快來看你能
以我的使用經驗來看,電影鏡頭和相機鏡頭的區別大體如下:1電影鏡頭做工一般都比較好,由於拍攝的需要,不會用替代材料(樹脂,塑料)來製造。2電影鏡頭的鏡身刻度都比較精細。3電影鏡頭光圈一般不是等距離刻度。4部分電影鏡頭光圈按照T值來刻畫。從成像上來看1電影鏡頭一般性能比較明確,拍特寫的鏡頭如果拍攝中遠距離成像一般都不好,同理拍遠距離的近攝也是如此。2電影鏡頭基本都是以套件出現,並且成套鏡頭色溫色彩等都比較接近,這是為了保持電影畫風一致所必須的。3電影鏡頭像場都比較大,比如部分s35的鏡頭(電影鏡頭大體規格S35,35,S16,16,8.75,8)可以覆蓋超過6*6像場。4電影鏡頭的畫幅計算方式和相機鏡頭不同。大體先寫這些,有興趣私聊。
6. 拍電影所用鏡頭和普通單反鏡頭相比有什麼區別
對焦行程不一樣。單反鏡頭是180度 電影盡頭是300度;鏡頭呼吸,單反會很明顯,尤其是變焦單反鏡頭。電影鏡頭不會有的;光圈制式單反是f制的,與真實的光線通量有一定的誤差。而電影鏡頭是t制的。不存在誤差,對於電影的精確補光有的積極作用;成像質量,電影鏡頭與單反鏡頭在同樣焦點的情況下都要比單反的體積大。這是因為內部的光線組建更為復雜。鏡片模組要多。有利於鏡頭有的更好的成像質量。比如紫邊控制。鏡頭的色彩還原。畸變矯正暗角等;變焦鏡頭的變焦阻尼,單反變焦鏡頭的變焦阻尼都不是很均勻,在拍攝變焦鏡頭的時候易產生卡頓現象。 而電影鏡頭的變焦阻尼都是特別勻順的。不會出現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