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抗美援朝影片有哪些
首先看改革開放以前: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這個貌似看過,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此外,一些電視劇中,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天空》等都或多或少的帶有朝鮮戰爭的因素,即使是被廣大軍事網友詬病的《集結號》也有。
㈡ 在總攻發起前將什麼大橋炸成廢墟
橫城大橋。
電影《集結號》里,抗美援朝戰爭中,連長趙二斗接到了任務,要在敵人眼皮底下設置處觀察點,在總攻發起前將橫城大橋炸成廢墟。這次戰役中趙二斗就如同全軍的眼睛,因此當他踩到地雷時,穀子地毫不猶豫地替換下了趙二斗。
《集結號》里出現了兩座橋,一座是汶河橋,穀子地的47個弟兄就是過了這座橋去阻擊國軍。另一座是朝鮮戰場的橫城大橋,趙二斗用炮彈炸的那座橋。
(2)電影集結號為掩護部隊炸毀什麼橋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戰斗空前慘烈。九連連長穀子地(張涵予飾)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
一座廢棄的舊窯場里,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穀子地親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排長焦大鵬(廖凡飾)是穀子地的左右手,他在臨死之前說自己聽到了集結號響,讓穀子地帶著僅剩的幾個弟兄撤退,戰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大家對此產生了分歧。
穀子地此時發現友鄰部隊早已撤退,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導致戰友們枉送性命。強烈的震驚和內疚之下,他攜帶炸葯包奔出窯場隻身前往敵軍戰壕。
㈢ 集結號炸的什麼大橋
集結號炸的什麼大橋
電影《集結號》中的情節,飾演炮兵連長趙二斗的鄧超接到了命令,設立觀察點,炸毀橫城大橋。
地點叫婁子溝。婁子溝在遼寧省,那座橋目前沒有確定名字。所有戰場外景都是在婁子溝拍攝的,汶河南岸打阻擊,抗美援朝都是,不過電影里叫橫城大橋。
㈣ 集結號中炸的是什麼橋
電影里叫橫城大橋。
《集結號》里出現了兩座橋,一座是汶河橋,穀子地的47個弟兄就是過了這座橋去阻擊國軍。另一座是朝鮮戰場的橫城大橋,趙二斗用炮彈炸的那座橋。
《集結號》里朝鮮戰爭場景一上來就是1951年,橫城郡。著名的橫城反擊戰所在地,不過影片中只是提到了這個地名,而沒有過多展開。
在電影中,抗美援朝戰爭中,連長趙二斗接到了任務,要在敵人眼皮底下設置處觀察點,在總攻發起前將橫城大橋炸成廢墟。
(4)電影集結號為掩護部隊炸毀什麼橋擴展閱讀
《集結號》里出現了兩座橋。
一座是汶河橋,穀子地的47個弟兄就是過了那橋去阻擊國軍。這座橋是空腹式圬工拱橋,在國內,這種橋型在60年代,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石拱橋的傳統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和推廣。影片里的汶河橋就是這個時期的典型橋型。
另一座是朝鮮戰場的,鄧超用炮彈炸的那座。這座橋跨度較大,是薄壁箱型拱橋,在(拱圈)吊裝技術較成熟的七八十年代運用較廣。
㈤ 在總攻發起前將什麼大橋炸成廢墟
在總攻發起前將橫城大橋炸成廢墟。
電影《集結號》里,抗美援朝戰爭中,連長趙二斗接到了任務,要在敵人眼皮底下設置一處觀察點,在總攻發起前將橫城大橋。大橋炸成廢墟。這次戰役中趙二斗就如同全軍的眼睛,因此他踩到地雷時,穀子地毫不猶豫地替換下了趙二斗。
(5)電影集結號為掩護部隊炸毀什麼橋擴展閱讀:
電影起始為1948年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主角穀子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的連長。在一次阻擊戰中,團長劉澤水命令谷連長為斷後部隊,聽到集結號後才可撤退。
戰後,穀子地繼續查找原部隊和戰友屍骨。借著已晉升團長的趙二斗之幫助終於找到了原部隊的消息。他在烈士陵園見到了原團部司號員小梁子,梁現在是已犧牲的劉澤水所葬烈士陵園的管理處主任。
司號員告訴了他真相,穀子地才知道由於阻擊部隊牽制住了大量敵軍,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吹集結號的命令始終不曾下達。
㈥ 抗美援朝炸橋什麼電影
就在近日,抗美援朝題材的戰爭影片《金剛川》正式上映,講述的是志願軍在進行金城戰役的時候,部隊要通過金剛川上的一座浮橋開赴前線,所以美軍就拚命要把這座橋炸斷,阻止志願軍向前前行,圍繞著炸橋和修橋展開了一系列戰斗。
我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當年在真正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是怎樣炸橋的?
我們知道當時美軍在整個chao xian半島都是掌握著制空權,飛機在空中,觀看的橋只有一點點大,想要炸毀橋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基本上不會用B29來炸大橋,通常用的更多的是P51野馬和F4U海盜這樣的攻擊機,影片中出來的就是F4U海盜。這是美國在二戰時研製的一款艦載戰斗機,曾經在太平洋上是把日本的零式吊打,到了chao xian的時候,他就改為主要作為對地攻擊,所以影片中用F4U是完全符合當時的現狀的。關於電影《金剛川》看了之後,美軍當年是怎麼炸橋的,就分析到這了
㈦ 抗美援朝有那些電視劇
1、皮影
劇情簡介:
1951年秋,朝鮮戰場鏖戰正急。敵情報機構發現志願軍使用的新型火箭彈威力強大,台灣國民黨一家神秘的皮影劇團,分析出新型火葯的生產地點:中國西南的小城——竹山。
一場殊死的較量就此展開。面對復雜的敵情,公安領導急調智勇雙全的偵察科長阿宏組成偵破小組,擔負起挫敗敵特陰謀和保衛軍工生產的重要任務。阿宏深入土匪老巢,將土匪武裝徹底剿滅。
鬥智斗勇中,隱藏在我方內部的特務被阿宏識破。幾番驚險,特務名單被陸子儀獲取。激烈的的戰斗里,敵特頭子試圖孤注一擲,皮影劇團的藝人們在驚心動魄的斗爭中擦亮了眼睛,協助阿宏破解了最後的危機。
2、三八線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後,村子裡的年輕人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投入保家衛國的戰役。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較量,歷經數次浴血的戰役之後,漁村青年完成了從沖動的年輕人到智慧果敢的愛國戰士的轉變;與此同時,經過幾輪戰略戰術調整,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國際輿論支持和關注;
在最後的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以生命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以及停戰協議後的和平。
3、抗美援朝
劇情簡介:
抗美援朝戰爭,是本世紀中葉的重要事件,是一場對世界格局起著重要作用的局部戰爭,是中國近百年與外敵交手時首次迫使對手坐下來談判並以相對公平的和約結束的一場戰爭,在國際戰爭史和國際軍事史上都占據著重要位置。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揭露了美帝國主義主宰世界、稱霸全球的侵略本質,戳穿了它不可戰勝的神話,有力地表明了新中國是不可戰勝的。
(7)電影集結號為掩護部隊炸毀什麼橋擴展閱讀:
與抗美援朝有關的影視作品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烽火列車》
《烽火列車》是1960年上映的故事片,由朱文順執導,李亞林、史可夫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初期,美軍為阻撓我志願軍向南挺進,炸毀了清川江大橋。劉風、金萬吉、苗景春等冒著生命危險,把軍火提前運到前線,保證了我軍的作戰需要。
3、《英雄坦克手》
《英雄坦克手》是一部劇情片,由李昴導演,王仁、高保成、趙汝平、里坡、張可方主演。主要講的是1952年,朝鮮戰場某次戰斗中,美帝國主義侵略軍在大批坦克的掩護下,向中國志願軍350高地猛攻。中國志願軍坦克部隊,在排長張勇率領下被派去350高地配合步兵作戰的故事。
4、《集結號》
《集結號》是2006年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演出。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一部以第二次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5、《我的戰爭》
《我的戰爭》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戰爭片,由彭順執導,劉恆編劇,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祐寧、葉青等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9月1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
㈧ 電影《集結號》裡面那個炸的是什麼橋
電影里叫橫城大橋。
《集結號》里出現了兩座橋,一座是汶河橋,穀子地的47個弟兄就是過了這座橋去阻擊國軍。另一座是朝鮮戰場的橫城大橋,趙二斗用炮彈炸的那座橋。
《集結號》里朝鮮戰爭場景一上來就是1951年,橫城郡。著名的橫城反擊戰所在地,不過影片中只是提到了這個地名,而沒有過多展開。
《集結號》的簡介:
《集結號》是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出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地對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