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美國災難電影是什麼名字
看是不是《世界末日》和《天地大沖撞》
2. 關於一部外國科幻片屬於彗星撞地球的電影
絕世天劫~
http://www.56.com/u24/v_NTk2OTA0NzU.html
3. 請問有人知道有一部美國關於彗星撞地球的片子嗎
片名:彗星撞地球/天地大沖撞/末日救未來/天搖地動/天搖地動 英文名:Deep Impact
摩根·弗里曼 扮演的總統發表的演講確實震撼: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在這里發表演講,我不是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身份,也不是以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我們正面臨著非常可怕的挑戰,聖經上稱為世界末日,一切事物的終結。然而這是第一次在星球的歷史上人類以掌握的科學技術防止自身的毀滅,請你們跟我們一起祈禱,我們必須懂得我們所能做的避免這場災難的,就是隨時准備為我們人類的生存而戰斗,人類渴望美好的生活,向科學攀登的每一步,每一次太空冒險,一切現代科技,甚至進行的戰爭,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對付這場災難的武器,我們人類經歷了歷史的混沌、錯誤和過失,經歷了所有的苦難和不幸,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只有一種東西,能夠純潔我們的靈魂,激勵人類超越自己,那就是勇氣,全球的命運寄託於今晚這14名勇士的身上,他們將登上太空。我們全世界的公民都在關注這件大事,祝你們順利,祝你們成功。
劇情介紹:
科學家們預測,被命名為沃夫.比德曼的彗星將猛烈撞擊地球。新聞節目主持人珍妮.勒納正在緊盯著關於總統性丑聞的消息不放,卻受到湯姆.貝克總統的「邀請",來到他召開秘密會議的地方。這位總統以獨家報道權作為交換條件,讓她沉默兩天,協議達成後她才知道彗星即將帶來的危機以及太空人正在執行偏轉彗星行進軌道的努力。前宇航員斯珀吉奧.坦納臨危受命,擔負起拯救地球的使命
4. 一部災難片,有關加州的,只記得什麼加州下沉,天上掉大火球。請問是什麼電影啊忘了
《天地大沖撞》
在弗吉尼亞里奇蒙天文實驗室里,14歲的里奧.貝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不知名的彗星,後來經過科學家沃爾夫證實這竟是一顆能給予地球毀滅性打擊的彗星。這顆彗星重約500兆噸,面積相當於紐約市大小。它正受太陽的引力而圍繞太陽運行,如果按照它所運行的軌道,大約一年後便會與地球相撞。
為了拯救地球,政府決定派遣由前宇航員坦納船長率領的小組駕駛由美、俄聯合製造的飛船「彌塞亞」號登陸彗星,試圖用核裝置引爆彗星或使彗星偏離原來的軌道以阻止這顆災難之星。然而由於對彗星結構分析的不夠,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兩塊仍繼續飛向地球,「彌塞亞」號則在行動失敗後與地球失去了聯系。隨著彗星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近,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其前進,地球雖然不會因 為撞擊而消失,但撞擊所產生的海嘯與塵埃將會給地球所有的生命以致命的打擊。[2]為了能夠使人類生存下去,政府不得不實行了最後的「方舟」計劃,即建立一處秘密庇護所,裡面存有種子、植物、動物和少數人類的精英以便在兩年後塵埃落定再出來完成自己的重任。撞擊的日子終於到來了,第一塊小彗星以超過聲音的速度撞進了大西洋,頃刻之間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幸運的是,「彌賽亞」號幾經波折又與地球取得了聯系,宇航員們毅然啟動核裝置,義無反顧地沖向隨後而來的大彗星塊……蒼穹劃過一片壯麗的流星雨,人類終於得救了。5. 有哪些災難片,關於海嘯,末日,地震,龍卷風,火山噴發的,夠可以,謝謝
災難片是好萊塢最重要的類型片之一,每年盛產多部而且質量上佳,從地震、海嘯、龍卷風火山爆發到外星人入侵、病毒肆虐等等題材,基本拍了個遍,從空中到陸地到海上到地下深處都有相關電影,災難片大體可以分為自然災難片和人為災難片,當然有時候二者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最著名的《泰坦尼克號》。
觀眾愛看災難片,這是植根於人類心中深處的一種危機感,比如基督教《啟示錄》的文化傳統,加上現代文明和自然環境的嚴重沖突,都讓種種危機成為潛在的可能。這類災難片有的是追求生理刺激,有的則帶有明顯的道德寓意:或是環保的,或是倫理的。
這期我們推薦一些精彩的災難片。很多災難片一開始就設定了世界末日的背景,不展現末日來臨的過程,只呈現結果,比如一些科幻片、喪屍片就如此。
《獨立日》
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入侵,這類電影永不過時!
1996年的《獨立日》是好萊塢商業片的一座里程碑,從口碑到票房當年都是現象級的存在,也是外星人侵略題材災難片中的標桿作品。導演羅蘭·艾默里奇也是好萊塢災難片的頂尖高手,新世紀的《後天》《2012》都是他的得意之作。《獨立日》達到了當時電影特效水準的最高峰,現在看起來依然震撼,不過今年的續集算是徹底撲街。
《天地大沖撞》
1998年的這部電影做出的災難設定是關於彗星撞地球的,彗星撞地球這種猜想是比較現實的,這部電影其實缺點很多,比如敘事較弱,幾條線索各自發展卻很難結合在一起,但在災難細節的想像上面很有亮點:阻止彗星撞上地球的辦法,就是派出小分隊在太空把彗星鑽幾個洞,裝進核彈炸掉。最後撞上地球引發的海嘯場面。
《世界末日》
邁克爾·貝在1998年的作品,說來有趣,這部電影的劇情和《天地大沖撞》簡直高度重合,都是彗星撞地球,都是派出英雄去外太空在彗星上鑽洞安裝核彈炸毀。而且兩部電影的上映時間相差不到兩個月,不過本片的卡司強大很多,布魯斯·威利斯、本·阿弗萊克、麗芙·泰勒主演,整體觀感上超過《天地大沖撞》。
《完美風暴》
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入侵,這類電影永不過時!
這是關於海上暴風災難的電影,喬治·克魯尼和馬克·沃爾伯格主演,捕魚船上的五位船員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安排,急需用錢,而附近的海域魚類資源已經急劇減少,眾人決定航行到遠方海域捕撈,途中卻遇到了致命的風暴。這部電影不僅是單純的災難片,風暴更接近一種隱喻,讓眾人的行為具有了一種高貴的尊嚴。
《後天》
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入侵,這類電影永不過時!
羅蘭·艾默里奇真的是一個人挑起災難片的半邊天,作為新世紀災難片的現象級作品,2004年的《後天》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全球進入冰河世紀,極度嚴寒中人類如何生存成為本片一大看點,強烈的環保主義訴求讓本片顯得政治非常正確。2009年羅曼導演的《2012》成為當年話題之作,屬於綜合性末日災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全上,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一直到2012年還被人們紛紛討論。
《僵屍世界大戰》
關於僵屍爆發的災難片無數,這部《僵屍世界大戰》的特別之處是比較「嚴肅和深沉」,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前聯合國調查員承擔起保護家庭和拯救世界的重任,過程自然凶險萬分,最後皮特遭遇喪屍包圍那段,簡直讓人緊張到窒息。喪失題材的災難片要翻陳出新已經非常困難,《我是傳奇》也是不錯的例子。
《流感》
韓國電影工業化發展迅猛,災難片也學習好萊塢花樣繁多,今年大熱的《釜山行》《隧道》都是這一類型,這部2013年的《流感》也很出色。屬於災難片中的「病毒肆虐」題材,來自東南亞的偷渡客隨身帶來了致命的豬流感病毒,病毒幾何式廣泛傳播,造成全面的恐慌。從氣氛營造到敘事,本片都是水準之上。
《末日危途》
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入侵,這類電影永不過時!
本片根據小說改編,有著濃厚的文學屬性,重在氣氛渲染、心理描摹,幾乎沒有什麼沖突的情節,屬於災難片中的另類。就是在世界末日的設定下,一對父子的遠途征程,周圍全都是喪心病狂的末日人類,而他們卻保留著人之為人的底線,懷念美好的過去,雖然末日,但總有一些溫暖不經意出現,給予這對父子堅定的力量。
《海嘯奇跡》
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入侵,這類電影永不過時!
本片也是根據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的真實事件改編,娜奧米·沃茨飾演的母親在突如其來的海嘯災難中和自己的三個兒子失散,在漂流中她發現了自己的大兒子盧卡斯,母親決心要帶著兒子活下來。災難片的情節都不復雜,幾乎都將人性尤其是親情、愛情作為核心元素,本片就是典型代表。
《地心營救》
這部根據智利礦難成功營救33名礦工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在今年三月曾在國內上映。從災難類型到營救方式等許多細節,後來的韓國電影《隧道》似乎都有借鑒。只不過《隧道》重在諷刺,這部《地心營救》則是智利主旋律,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表現極其出彩,整部電影節奏穩健,細節豐富,雖然老套了些,但也值得一看。
《鯊灘》
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外星人入侵,這類電影永不過時!
幾乎每年都有好萊塢災難片引進國內,這部《鯊灘》九月初在國內上映,屬於那種以小博大、靠節奏取勝的電影,很容易讓人想起《大白鯊》等鯊魚災難片。布蕾克·萊弗利的獨角戲,和一隻鯊魚鬥智斗勇,最後幹掉鯊魚的手法非常具有想像力。這部電影給了「反派」鯊魚一個環保主義的包裝:它因為被人類傷害,所以憤而報復。
災難片大概是永遠不會過時的類型片,不管是氣候變暖還是核彈危機,人類永遠不可能完全安然生活在地球上,並無止境地掠奪自然資源,這才是災難片受到觀眾喜愛的一種深層心理。當然,還因為美國人愛扮演世界拯救者的角色,沒事兒就創造幾個大災難然後再拯救,電影里的總統說幾句人性永恆的話,鼓勵大家一切從頭再來。——災難片也需要翻陳出新啊!
6. 是一部關於海嘯的電影
有部電影就叫《海嘯》.....
德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