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狂怒里.德國人為什麼沒有殺那個坦克下面的美國士兵
因為電影在還原歷史戰與火的同時,披露人性的善與惡。那個德國兵,還有樹林中倒戈的年輕士兵。應該是在表現德國戰敗前期,青少年被逼上戰場,卻無心參戰。穿上軍裝,拿起槍,可終究還是孩子。
都不願意殺人,都是被逼得,年紀輕輕就被逼上戰場,所以美國人的戰爭片是透漏著一些反戰,追求和平的氣息。
(1)電影狂怒為什麼會放過那個新兵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布拉德·皮特飾演唐·「戰爸」·柯利爾
嚴肅、務實、實干——「戰爸」只關心完成任務。他有他自己的道德准則,非常堅忍,但對他的部下關愛有加,也有幽默感。他把新兵諾曼(副駕駛)當作自己的兒子,他的任務是把諾曼訓練成一名合格的士兵。
2、希亞·拉博夫飾演博德·「聖經」·史旺
博德是狂怒兄弟連的副指揮,他操控主炮系統——76毫米高速火炮。他是個十足的殺手,但同時是個有信仰的人,閱讀《聖經》。作為一名基督徒和正直的人,他會告訴你殺人與謀殺的區別。
2. 電影狂怒最後德國兵為什麼沒有殺掉諾曼,有什麼含義
很明顯這部影片突出了宗教信仰,或許那個德國士兵放過諾曼就是上帝的旨意呢,雖然他們都殺了人,但上帝讓他們活著,給他們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望採納,謝謝
3. 美國電影<<狂怒>>最後黨衛軍為什麼放過倖存的二等兵諾曼(坦克下)這部電影情節詬病太多。德國姑娘愛
德國姑娘愛上美國侵略者。最後上帝無法容忍了把德國姑娘炸死了——這一段讓我感到無話可說
4. 誰看過電影《狂怒》為什麼最後德國人放過了藏在坦克下面的諾曼
最後那個德國人就跟開始那諾曼不願意屠殺德軍戰俘是一個心態,作為新兵還沒歷練到殘忍嗜血的程度。
5. 電影《狂怒》結尾,為什麼那個納粹兵用手電筒發現了躲在車底的諾曼,卻默默的走掉了
前不久才重新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正面戰場的大規模兵團作戰,而是選取了一個比較小的部隊,這支小隊深入敵後執行任務,比如營救、比如攔截等等。
這無疑是這部電影一個非常出彩的鏡頭,對於這個德國小兵為何不將諾曼打死或揭發,我們只能猜測其中的原因:
1、這個德國小兵也很善良,不是自願參軍的,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捲入戰爭的。面對同樣的年輕人,他無意傷害對方,於是決定放對方一碼。他就像最初的諾曼一樣,從來沒有殺過人,也不敢殺人,對殺人充滿了恐懼。
2、這是戰爭的最後階段,德國戰敗已經成為定局,這個時候多殺一兩個美軍對戰爭已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所以這個德國小兵乾脆放諾曼一碼。
3、這是導演有意安排的一個橋段,用以揭示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參與戰爭,來表達一種反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