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Ⅱ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樣計算的和賺多少錢有什麼關系
看看這個收益計算表就明白啦。拿《你好,李煥英》舉例,分賬的錢除以成本是5倍,那麼你投資的收益就是你投資份額的5倍。或者大體可以算作為:3倍成本後就可以賺錢了。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問我。
影視投資收益怎麼樣?影視投資怎麼賺錢
Ⅲ 關於電影投資和票房收入的問題
海外市場票房收入大於國內收入的現象並不罕見,尤其是美國。而關於電影票房收入的完整資料屬於商業機密,沒有任何可靠來源。至於非常成功,屬於宣傳用語,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Ⅳ 大家覺得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嗎
我覺得電影產業應該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畢竟票房高,我們出錢買的電影票就越多,豈不是收益越高。
在現在電影產業,還真的是不知道怎麼來獲取收益的。應該就是取得的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好,要不然不可能在電影播出時,或者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買票時,都會選擇去看票房最高的。
一部好的電影,其實也不擔擔看票房的高低就來決定,其實還是有很多票房低的電影往往是很好看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什麼東西都可以炒作,更何況是電影的票房。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多方面的考慮一下,畢竟投資人不一樣是一個人,所以他們不賺錢光賠錢也是不可能的吧。
Ⅳ 電影成本和票房的關系是怎樣的
國內的不清楚,歐美的院線基本和電影公司一半一半。當然還要看是否是知名電影公司,是否關注度夠高。關注度越高,院線的分成越低。
Ⅵ 電影成本和票房的關系是怎樣的
一般說來,在影片開頭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公司的宣傳片頭,第一個一般是發行方,後面的就是製作方。電影的成本通常是製作方的費用,宣傳算在發行方頭上,這個炒作盛行的年代,宣傳費用也不比製作少多少。還有一個就是院線方,畢竟放電影也要錢。
所以簡單的計算,票房製作方,發行方,院線各抽調三分之一,也就能跟成本比較出是否有盈餘。
Ⅶ 大家覺得投資電影是票房越高,收益就會越高嗎
2002年,張藝謀指導的《英雄》橫空出世,國內票房突破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突破1.77億美金(約合14億人民幣)。
華語電影的大片時代來臨,十億,二十億,五十億,電影的票房收益越來越高,電影公司的收益越來愈高,市值一路高歌,電影市場也愈發繁榮。
但,高票房真的能帶來高分賬,高收益嗎?
如此計算下來,成本較低卻意外走紅的黑馬電影所取得分賬收益往往會更高,高票房的超級大片有時也會入不敷出。
當然,電影收入還包括版權出售、衍生品售賣、廣告贊助、海外版權費等其它收入,票房不過是其中的一項目,並不是投資電影的全部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