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院的電影為什麼一直都是上下黑邊的
上下壓黑邊稱為信箱模式,這跟電影的畫幅和影院銀幕的長寬比有關系。 在電影領域,是沒有統一的畫面尺寸規定的。 早期電影都是1.33:1(4:3)比例,銀幕相應也都是這樣的比例。 20世紀50年代早期,寬銀幕(2.35:1)出現,。它的寬幅畫面能讓一些導演更自如地調度場面,比如萊昂內,試想《黃金三鏢客》的結尾,如果不是寬銀幕,三人之間那種空間張力就不可能這么強烈。 如今大部分電影都是兩種比例:1.85:1和2.35:1。 相應的,新建的影院銀幕尺寸也做了調整,具體數據不清,肯定是調寬以適應1.85:1的標准畫比。 但是在播放寬銀幕畫幅的影片時,為了容納整個畫面,只能縮小畫幅,讓左右畫面壓邊,上下就黑邊處理。 所以電影院不是為了壓黑邊而壓黑邊。在比例合適時,通常影院都會選擇全屏播放。同時,也有專為寬畫幅設計的銀幕,通常略帶弧形,縮小視野寬度,防止頸椎病。。。
Ⅱ 為什麼很多人把視頻上下加黑條當做「電影感」
因為人眼視覺感知天然適合更寬的畫幅、因為建築結構電影院拉伸橫向長度比提升高度更便宜更方便;因為早期變形寬熒幕的藝術、商業推動;因為要和電視做出更大的差異化……等等等等,寬銀幕是一系列技術原因和商業原因推動導致的電影總體的發展趨勢。現代電影中使用更寬畫幅比的不在少數,而大家使用消費級設備拍攝出的默認畫幅比為16:9,這在視覺記憶里被刻上了廣播電視幾個大字,自然不利於讓視頻看起來更高級,更好。因此使用類寬銀幕的畫幅比來獲得電影感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應該是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或者比較懶。直接改變視頻的長寬比是更合適的一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在更寬銀幕上出現黑邊套黑邊的情況,大部分陽間播放器自然會在全屏時在你的視頻上下端填充黑邊。
Ⅲ 為什麼看電影時畫面上下都會有兩塊地方是黑的
准確的名稱是--遮幅電影
遮幅電影又叫「假寬銀幕」電影。在拍攝寬銀幕影片時,需要用變形壓縮鏡頭,將景物橫向壓縮成又瘦又長奇形怪狀的變形形象。在放映時,必須使用反向壓縮的變形放映鏡頭,將原來橫向壓縮了的影像重新按原比例橫向拉長。這樣,就會產生開闊視野,真實感較強的寬銀幕電影的藝術效果。
為了改變和省略繁瑣的光學變形原理的攝影和放映,現在普遍採取了,—種簡便、經濟、實用的「遮幅式影片」。拍攝這種影片時,往往在攝影機鏡頭前加一個擋板,使普通銀幕的畫幅上下邊各遮去一部分,從而造成畫幅比例的變更。放映時,用焦距較短的鏡頭,就能收到寬銀幕的效果。近年來,由於電影攝影技術的進步和攝影機運動幅度的增大,人們深感普通銀幕在拍攝大場面時視野不夠開闊,而一般寬銀幕在拍攝近景和人物特寫時又不如普通銀幕理想,故而找到了這種兼有兩種銀幕優點的銀幕比例。我國規定採用遮幅電影的銀幕高寬比例是1:1.66。
「遮幅電影」具有視野廣闊。畫面構圖優美,色彩和清晰度好等優點。此外,它在拍攝和放映時又與普通銀幕差不多,因此能普及到廣大農村和山區,是一種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電影形式。
Ⅳ 為什麼電影屏幕的上下會有黑邊
那是遮幅電影。
遮幅電影又稱「假寬電影」。是一種非變形寬銀幕系統,使用標准35毫米電影攝影機和光學鏡頭拍攝,拍攝時在攝影機片窗前加一遮擋框格,遮去原來標准畫幅的上下兩邊,使畫面寬高比由標准畫格的1�33∶1,遮擋成1�66∶1至1�85∶1的畫幅比例,由於畫幅上下兩邊被遮擋住,畫面寬高比例也就明顯增加,放映時用短焦距鏡頭直接放映,得到的銀幕效果與寬銀幕效果相同。用此方法製作寬銀幕電影,簡單、經濟,在世界上被廣泛應用。
Ⅳ 為什麼電影上下有黑邊呢
遮幅電影
遮幅電影又稱「假寬電影」。是一種非變形寬銀幕系統,使用標准35毫米電影攝影機和光學鏡頭拍攝,拍攝時在攝影機片窗前加一遮擋框格,遮去原來標准畫幅的上下兩邊,使畫面寬高比由標准畫格的1?33∶1,遮擋成1?66∶1至1?85∶1的畫幅比例,由於畫幅上下兩邊被遮擋住,畫面寬高比例也就明顯增加,放映時用短焦距鏡頭直接放映,得到的銀幕效果與寬銀幕效果相同。用此方法製作寬銀幕電影,簡單、經濟,在世界上被廣泛應用。
Ⅵ 為什麼電影上下兩部分都是黑色
不僅象LVTT說的,還有,黑色吸收所有光,可以使視覺感受更好,電影更有觀賞性.
Ⅶ 為什麼電影播放時上下有兩條黑邊
現在一般的大片都是2.35:1 或者 2.4:1的,小成本製作的片子1.85:1比較多,16:9的幾乎沒有,順便科普下這幾種視頻的畫面比例:
4:3的畫面比例
從電影誕生的那一天開始,電影的畫面比例就一直在發展變化,最原始最傳的畫面是4:3(1.33:1)的比例。這種比例在上世紀50年以前就確立了主流地位,但是現在看起來會很不舒服,因為人眼是橫而扁長的,看寬扁的東西會更舒服一些,接受的信息量也大些,而4:3的比例過「方」了。至今4:3比例仍然還在使用,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傳統電視的畫面比例是4:3的,第二是因為傳統電影膠片的比例也是4:3的。所以,現在DVD影碟中也會提供4:3畫面比例,以適應影片在傳統電視上播放。
1.85:1的畫面比例
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誕生了一種畫面比例是1.85:1的寬銀幕。這種寬銀幕被稱為學院寬銀幕。傳統膠片為了配合這種畫面比例,會在拍攝電影時用遮擋物在膠片上下屏蔽一部分,使畫面比例符合1.85:1。而後,放映電影時調整畫面投射大小,呈現寬銀幕效果。但這個實現這個畫面比例,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它沒有充分利用膠片的高度,浪費很多膠片的有效空間。目前,很多DVD影碟包裝上印有「1.85:1」的字樣,這就是指該影片的畫面比例。
2.35:1的畫面比例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有誕生了一種畫面比例為2.35:1寬銀幕,它的學名叫做「變形寬銀幕」。沒過多久,這種變形寬銀幕電影便成為了主流。因為這個畫面比例是最符合人眼觀看習慣的,而且還能充分的展現壯觀的場景。雖然它也是利用傳統膠片拍攝,但是由於利用特殊光學鏡頭,而不用遮蔽膠片,使之成為寬銀幕,所以2.35:1寬銀幕就避免了浪費膠片的有效空間的缺點。目前,很多DVD影碟包裝上印有「2.35:1」的字樣,這就是指該影片的畫面比例。
16:9的畫面比例
目前流行的16:9(1.78:1)這種畫面比例,主要是因為是電視業想模仿電影寬銀幕而誕生的一種畫面比例。由於16:9畫面比例在現在的電視業中佔了一席之地,所以,現今也誕生一些16:9的寬銀幕電影。但目前在很多人將DVD影碟中16:9與1.85:1畫面比例混為一談。其實,DVD影碟包裝「16:9」的字樣是指該影片適合在16:9的寬頻電視上播放,但是實際影片畫面比例是1.85:1的。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DVD包裝上印有四種畫面比例數字分別代表的意思了吧。4:3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適合在傳統電視上播放;16:9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適合在寬頻電視上播放;1.85:1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的畫面比例是1.85:1;2.35:1是指DVD影碟中提供的影片的畫面比例是2.35:1。
Ⅷ 電影為什麼上下都有黑邊
16:9是顯示器規格標准,其實好萊塢那些大片,基本上沒有黑邊,不信你去電影院看看。網上的電影資源都是因為製作字幕而添加的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