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為什麼電影的聲音高頻較多

為什麼電影的聲音高頻較多

發布時間:2023-07-10 02:24:01

❶ 電影聲音的聲音特性

有聲電影的空間是由光和聲音塑造的。攝影機的工作原理是藉助於光、透鏡及感光膠片,把現實中的三維信息以紀實的方式輸入到二維平面上,再投影在二維銀幕上,造成三維的視覺運動幻覺,錄音機則可忠實地紀錄和還放空間里的聲波(直達聲、反射波、衍射波等)。單聲道的錄音系統可以忠實地體現聲音的距離、縱深運動等空間特徵。立體聲系統還可以體現橫向運動。因此它大大增強了銀幕上二維影像的立體幻覺。例如,杯盤的碰撞聲不僅是簡單的音響效果,它還描繪了聲源所處的空間,並且傳達了使用者的情緒狀態。聲音的全方向性傳播的特點及人耳全方向性的接收形成一個無限連續的聲音空間,因此在事件或敘事空間以及超事件或超敘事空間中,聲音沒有畫內畫外空間之分,只是聲源有畫內畫外之分。
聲音體現的空間有:事件或敘事空間、超事件或超敘事空間、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如解說詞或評價性音樂)。在事件或敘事空間中,看不見的聲源的聲音可形成極其豐富多變的空間變化,並創造出各種情緒氣氛。 聲音的時間關系有 3種:放映或觀看時間、事件或敘事時間、觀眾欣賞的心理時間。放映時間與事件或敘事時間完全同步的時間叫做實時的時間,如多機位拍攝的一場實況演出。在故事片中很少有真正的「實時」影片。美國影片《正午》是罕見的一例。它的故事是假設發生在1小時45分鍾之內的,放映時間亦為1小時45分。放映時間與事件或敘事時間的不同步(如在90分鍾的放映時間內表現了20分鍾的事或2000年的事),構成觀眾的獨特的心理時間。由於電影作品的時間是以1/24秒為最少時間單位的連續流程,因此它的心理時間更像音樂作品的欣賞時間,而不像戲劇的欣賞心理時間,更不像小說的閱讀心理時間。
構成欣賞心理時間的可變因素是事件或敘事的時間。在這一時間范疇內,聲音可以表現為現在、過去、將來3個時態以及這3個時態的各種同時性結合,如在蘇聯影片《湖畔奏鳴曲》中,醫生在樹下休息時,過去(閃回)的聲音與現在時態的遠處的雷鳴聲同時出現。
聲帶上一段時間連貫的聲音(如對話)和時空不連貫的一系列畫面結合起來,可以造成時空不連貫的幻覺,也可以造成時空連貫的幻覺,這是好萊塢電影中對話場面的正拍/反拍模式的依據。
一個聲音可以通過重復來獲得戲劇性的效果。例如在美國影片《邦妮和克萊德》中,破產的農民用手槍打已經抵押出去的農舍的玻璃窗,這聲槍響出現在兩個連續的鏡頭中(射擊的鏡頭和玻璃窗的鏡頭)。
一個聲音可以把兩個不同的時空聯系起來。例如,在蘇聯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中,戰爭時期的女戰士聽見的一聲布穀鳥叫與十幾年後和平時期另一個姑娘抬頭聽見這一聲布穀鳥叫的鏡頭接在了一起,從而把兩個時代緊密聯系起來做了鮮明的對比。 認識的發展 有聲電影出現之初,無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理論對聲音的認識是局限的,因此出現「視覺為主論」。這種觀點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歷史的,即認為有聲電影是無聲電影的繼續,視覺畫面加上了聲音,而電影應是視覺媒介。因此,德國電影理論家R.愛因漢姆提出了有聲電影的「存在本身是否合理這樣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對電影本身認識的角度問題。一般都認為攝影機高於錄音機。德國電影理論家S.克拉考爾是這一觀點的代表,他在《電影的本性》一書中提出:「視覺形象在其中(指電影)占首要地位時,它才是符合電影的精神的。這個要求是合乎情理的,因為電影的最獨特的貢獻事實上無可置疑地是來自攝影機,而不是錄音機。」
有聲電影經過60年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感光傳播媒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使人們不再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繼承性來認識有聲電影,不再認為電影是視覺畫面加上聲音,而認為電影藝術的視覺與聽覺效果同時共存、相互作用、互為依存。本體論的觀點也改變了,認識到無聲電影的最獨特貢獻來自攝影機,無線電廣播(電聲學)的最獨特貢獻來自電聲收錄還放設備,而有聲電影使用的工具則是攝影機和錄音機。由此出現了視聽相對平衡的觀點並進一步產生了視聽結合(或稱聲畫結合)的觀點。由此許多以視覺為主的聲音術語也隨之起了變化。例如,過去把不出現在畫面上的聲源發出的聲音稱為「畫外音」。之後認為,一個空間的聲音是不受畫框限制的,聲音不能以人眼看見與否,而應以人耳聽見與否作為分類標准。一個人聽見一種音樂往往引起要看到聲源的願望,但是,一個人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卻看不見自己。 有聲電影是對外部世界的視聽感知。人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以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起來感知外界(當然還有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感官)。人眼的視網膜感受的是光波,它有一定的視野(角度),瞳孔可以調節光通量,兩眼的視差可以判斷物體的距離和大小,並可以辨別色彩。人耳不同於人眼的功能,人耳的耳鼓可以接受全方向性的聲波(聲音信息),沒有固定局限的角度。只是兩耳在接受聲波時有一相位差,所以人的聽覺世界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無限連續的聲音環境,而同時又可以辨別出聲源的方位、距離和運動方向,但不如視覺那樣精確。電影的攝影系統和錄音系統可以模仿人眼和人耳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配合作用。這是聲畫同步概念產生的根據。
光波(即電磁波的可見光譜)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聲波的速度為每秒 340米,人的視覺神經的傳遞速度為每秒1200~1400米,人的聽覺神經的傳遞速度為每秒 800~1200米。光波與聲波之間的速度有差別,視聽神經之間也有一差別,這構成極其復雜而豐富的視聽關系。
例如,電影作曲家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他們脫離了畫面,按要求譜寫一段15秒長的音樂,但是在混錄時,對著銀幕上的動作演奏時卻感到音樂的節奏快了。反之,一段動作性極強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聲音就顯得慢了。這種對所有的觀眾都產生同樣的效果的現象稱做視聽生理-心理效應。視聽效應是視聽結合的最低層次。美國導演A.希區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視聽效應。
人憑生活經驗的積累獲得一種肌肉運動的記憶,搖鏡頭、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動感,這和空間感、方位感、運動感結合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銀幕上處於陰影里的一張臉突然大喊一聲時,觀眾會感到那張臉亮了一些。這是因為聲音引起觀眾把視點聚焦在陰影下的那張臉上,瞳孔重新做了調整。
又如,銀幕上傳來看不見聲源的聲音,引起銀幕上的人把頭轉向左方,於是觀眾就產生那聲音確實來自左畫外的幻覺。如果那個人物進一步把頭移向畫框左側,畫框右側是空的,這時觀眾就會把視線中心移到畫框左側的那張臉上,結果形成觀眾視野右半區落在銀幕的左半區,而視野的左半區卻落在左畫框外,於是形成強烈的畫外空間感。。這不僅涉及觀賞者的文化水平,而且還涉及觀賞者或創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徵。
光影、色彩的飽和度和聲音、尤其是音樂性的聲音有著微妙的心理關系,因此在電影中所考慮的是視聽結合的飽和度。例如感情強烈的音樂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畫面達到飽和,而色彩達到飽和的影像可以不需要音樂的加強。又如,笛子的高音區的音色可以給視覺畫面鋪設一層凄涼的色彩。色彩同樣亦可改變音樂的情調。
聲畫結合亦可借用多聲部變調音樂的對位。例如,美國影片《勝利者》在聖誕節槍斃逃兵的段落,使用了聖誕節的抒情節日歌曲與視覺上跳躍的槍斃逃兵的場景對位的手法,不僅造成了反戰思想強烈沖擊的效果,而且給那悠揚的音樂蒙上了一層悲慘的色彩。
另一種對位的方法是造成視聽反常的現象,以引起觀眾的思考。例如,聲帶上傳來原子彈爆炸及沖擊波的聲音,但是銀幕上卻是一片寧靜的景象,從而使觀眾產生疑問:是否爆發了一場原子戰爭?

❷ 電影院的超級音效是如何煉成的

電影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從無聲、單聲道到多聲道立體聲的技術改進,從普通銀幕發展到大幕、球幕、環幕等。在世界電影放映史上曾產生過3次大的危機。一直以來,改善電影院的視聽環境是增強電影放映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觀眾所接收的聲音信息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影片自身及還音系統質量的優劣,還取決於電影院聲學特性的好壞。在片源和還音系統相同的條件下,對影廳的控制就成為各個影院改善觀眾廳視聽環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電影蓬勃發展,而相對地電影院的趨勢式逐漸趨向小型化和多廳化;小型化的電影院的一般觀眾廳容納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設樓座。而多廳化的情況則集中在整棟建築物內部,有時廳與廳之間相鄰接,難免雜訊相互干擾的問題相對突顯,建築設計時就需要謹慎應對處理。

對於觀眾而言,選擇一家電影院,除了考慮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維IMAX形式,其次就是電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電影院的銀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觀眾在很遠也能看清楚。揚聲器的功率也不受聲回輸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調整到很響亮;如此觀眾廳可以很長,但是長度超過40米以上,會造成視聽不同步的缺陷。再擇如果揚聲器功率使用過大,前後座位的聲級差會更加懸殊。

來自未經聲學處理後牆的長延遲反射聲(主要對前區座位),很容易產生明顯回聲,使對白清晰度嚴重受損,這是常見的聲學缺陷。可以在後牆加裝傾斜的板牆,使來自揚聲器的直達聲部分反射給後座聽眾。務使揚聲器發出的直達聲與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強反射聲之間的初始延遲時間的間隙不超過40微秒,它相當於直達聲和反射聲的傳播路程差13.7米。觀眾廳內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時,頂棚中央區乃是優選界面。

從視線方面來考慮,電影院座位應以環繞銀幕成弧形排列為宜,結果後牆也順著成為弧形;而銀幕後面的揚聲器總是指向觀眾廳的後牆,如此就更會對前座引起強烈反射聲,甚至產生聲聚焦現象,形成的回聲干擾特別嚴重。因此電影院的後牆一般還是處理強吸聲為宜。

平行側牆之間會產生顫動回聲,但電影院的背景雜訊較音樂廳為高,因為時有笑聲、嘁嘁細語聲,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強烈的反射表面,這些顫動迴音的干擾程度並不太明顯。為控制電影院的混響時間,側牆必須做吸聲處理,有利於消除顫動迴音。

為了使全場聽眾都有較為均勻的直接聲,前後的聲級差不致過大,揚聲器的位置應該放置在銀幕高度2/3以上;同時利用揚聲器的指向特性,主軸射向後牆,以便利用揚聲器軸向聲級最高的特點,彌補隨著距離作反平方衰減的損失。這樣使聲束覆蓋區均勻一些,以便調節前後排座位聲級的差異。實驗得知揚聲器主軸對著前面觀眾席,前後排相差10dB-12dB,而對著後牆則前後差可縮減為5dB左右。但是如此將會使後牆反射更強烈,更需要做強吸聲處理。如果揚聲器主軸射向2/3的後座,可以減少後牆強反射的威脅,但是前後排的聲級差異會稍微大些。

銀幕後面的強吸聲處理,可以消除後牆反射聲對直達聲的干擾,同時也減少這個空間的混響而提高言語清晰度,對多聲道立體聲電影院,則更有利於聲像定位。

電影院的聲音是錄音重放,其衰減過程比較特殊,它不僅體現出觀眾廳的衰減過程,而且包括錄音棚中錄下的衰減過程,或是電子調音加工過程中所帶來的衰減過程。

為了便於控制混響,電影院的每座容積在4 m3左右。作為專用電影院雖然沒有舞台空間,但銀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間必須保持相當距離,而使用寬銀幕時,這個距離更大。因此在這個空區的地面上最好鋪設地毯,減少反射和加強聲源定位。銀幕有一定的設置高度,如此觀眾廳的每座平均容積會比4 m3大些,這時只有加強界面吸聲處理。另外電影院的滿座率因為影片關系的變化很大,所以要採用吸聲較大的軟墊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佔用座席的電影院內部的總吸聲量,都能保持穩定不致差異過大。人造皮革座椅吸聲較差,不易滿足此種要求。這些都是保持觀眾廳內有較短響時間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體聲電影效果影片的觀眾廳,為使來自各個聲道的聲音保持明確的方向感,電影院廳內混響時間比普通單聲道的廳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於電影廳混響時間很短,聲音在廳堂內傳播有點像半自由場,所以靠近揚聲器的前排可能太響,而後排又會太輕;因此把揚聲器盡量提高,使揚聲器高音頭剛好放到銀幕上部邊緣處的高度,並利用揚聲器高頻指向性對著後牆來緩和廳內前響後輕的這種矛盾。由於人爾對於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較差,所以不會有聲音和影像分離的感覺。有人嘗試把高音揚聲器升高到銀幕之上,聆聽感覺還不錯,只是對於最前面的幾排會聽出定位偏高。揚聲器掛高之後,可以使掠入射聽眾席所帶來的低頻衰減低谷消除,從而也相當於提高聽眾席中後區的低頻響應。

人耳對水平面上聲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銀幕後面揚聲器時要特別注意。通常使用三聲道揚聲器時,中置的一組揚聲器放在中央是毫無疑問的,而左右兩組則分別放在銀幕左右邊線之內約為幕幅寬度六分之一寬的位置。如果是五聲道揚聲器時,兩側揚聲器約為寬幅約十分之一寬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組揚聲器則分別與相鄰揚聲器距離幕幅寬度五分之一寬的位置。有時尤其在狹長電影院內,為了加強中區和後區的立體聲效果,還可以把揚聲器間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時為了加強低音效果,把低音揚聲器前的障板連接起來,高音揚聲器則露出在上面。這時就要考慮大面積障板表面作高頻吸聲處理,以減少電影廳縱軸上的反射。注意揚聲器切勿與建築障板有任何聯接,以免產生不應有的強迫振動雜聲。

在特別小型的電影院廳中,有時可把揚聲器完全嵌入牆體內部,此時要考慮檢修時出入的方便。當時寬銀幕立體聲電影已經日趨普及。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臨場效果,觀眾廳還設有一套環繞式揚聲器,布置在兩側牆的後三分之二部位及後牆上。它們一般不少於12個揚聲器,兩側和後牆各4個揚聲器。寬的後牆可適當增加一些,揚聲器數量增多,聲場可以均勻一些,而且不讓聽眾感到環繞聲來自某一個揚聲器,以獲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則環繞揚聲器的單只功率不會很大,但總的聲功率應與一個主聲道的聲功率相近,如果個數太少就會影響環繞感的氣氛。

環繞揚聲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並作15度向下傾斜,以照顧中區聽眾。否則邊座聽眾會特別注意到環繞聲來自最近一個揚聲器,而破壞整體環繞感氣氛。為了達到均勻覆蓋聽眾席的效果,這種非強方向的小揚聲器要使用得很多。揚聲器垂直輻射角-3 dB處,應與聽眾席靠牆邊線相接。

在眾多的立體聲電影院中常見的觀眾廳平面體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鍾形等,剖面體形主要有一層懸挑式樓座、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和無樓座等模式。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TI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兩種體形稍低。三種平面體形在頻率1000Hz的SPL值在觀眾席分布都比較均勻,由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扇形和鍾形的SPL均值無明顯差異,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兩種體形有顯著區別,且平均聲壓級值也最高。

一層懸挑式樓座體形和一層懸挑後退式樓座體形的整個觀眾席STI均值無顯著差異,無樓座體形整個觀眾席的STI 均值和另兩種體形有區別,均值稍低。三種體形全部觀眾席的SPL均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對於有樓座的觀眾廳,給安裝環繞揚聲器帶來很大困難,尤其在眺台下的聽眾席。所以正規電影院廳不推薦採用跳台方式,而採用坡式布置。

銀幕畫面要對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時眼睛(以及畫面)會欺騙耳朵的聲源定位能力。當然有時耳朵也會欺騙眼睛,聲音會使人感到固定光點似乎在移動,因此畫面上某處出現講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來電影系統中的所有對白只錄在中置揚聲器的聲軌上。

現在流行多廳式電影院,房屋隔聲更顯重要。相鄰兩廳之間的隔聲量要求很高,一個分離的雙層牆可達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設置走到隔離,頂棚和牆面均用吸聲處理,這樣方式最為理想。如果兩廳式上下迭加構造方式,則樓板的空氣聲和固體撞擊聲(例如翻動座墊)隔絕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築式樓板再加上彈簧吊鉤的頂棚。

THX系統曾按不同條件提出隔聲推薦值,相當於美國隔聲曲線指數達到STC-70的牆體構造。所以在隔牆設計上需要仔細考慮,尤其在低頻段困難更大。另外在電影廳與休息廳之間也要處理隔聲問題,採用類似聲閘的雙道門吸聲處理走道,除了阻絕雜訊侵入內廳,另也可使觀眾進出較暗電影廳之前後,適當調整眼睛適應過程,防止門扉開關的漏光干擾。

電影院的超級音質不只在主動方面的揚聲器的等級,對於被動方面的建築聲環境的預先規劃設計與裝飾處理,更是保證電影院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銘秋;同濟大學建築聲學博士)

❸ 為什麼我家電腦音響播放電影時,背景音樂聲音很大

可能是軟體驅動設置問題:請做如下檢查
1、進入控制面板,找帶realtek字樣的圖標雙擊(圖標可能是褐色的喇叭或藍色螃蟹)進入音效卡設置界面
2、進入音效界面,右上角有個卡拉ok按鈕,它有人聲消除功能,檢查它是否被啟用.關閉之聲音就能正常了.

❹ 為什麼老電影里,安靜時,背景雜訊會變大

1, 與當時的錄音採用自動增益調整電路有關。即遇到聲音響的時候自動壓低,遇到聲音弱的時候會自動調高。所以有音樂背景又有人說話時,效果比較好。但遇到靜音數秒後會出現交流聲,那是增益自動提升了。
2,老電影的膠片放的次數多了,會有背景噪音。當音樂及人聲大的時候不容易感覺到。

❺ 為什麼電影院的聲音要大得「震耳欲聾」

因為如果去電影院看電影的話要的就是一個氣氛,往往聲音比較大而且有回應的話會顯得氣氛更棒一些,尤其是看一些比較驚心動破的動作片的時候,聲音大的話會效果更好。

❻ 看高清電影的時候,效果聲音往往被人聲要大得多,請問如何解決

點擊你的音頻屬性,裡面有個左聲道,右聲道。你把左/右聲道調小一下試試

❼ 電影中聲音的作用 4/29

首先,聲音在電影中的最大價值就是 模擬現實中的聽覺感受 , 讓觀眾身臨其境 、感同身受。比如,畫面是一片森林,聲音就是去塑造一個空間上的聽感。再比如《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很多人在看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從聲音設計的角度來解釋就是,電影加入了很多特殊頻率的雜訊,從而讓觀眾感受到穿越黑洞時的無助。

其次, 聲音還可以為電影創造一些實際的功能 。比如,不想讓畫面看起來太血腥,可以通過聲音去調動觀眾的生理反應,同樣也能表現出暴力和殘酷;再比如,受到影片預算的限制,雇不了那麼多的群眾演員,或者沒有能力去很多地方實景拍攝,聲音就要承擔起營造影片地域感、社會感和時代感的功能。

此外,聲音還可以 脫離畫面,單獨敘事。同一個聲音會勾起觀眾的不同情感和回憶 ,比如,聽到《新聞聯播》的開場曲,就知道是傍晚的時間;聽到留聲機的歌聲,就會讓人有一種老上海的年代感。聲音的這種「符號化」可以運用到電影中,起到塑造人物造型和情境暗示的作用。比如,電影《風聲》里有一個司令的角色,經常拄拐杖。趙楠和團隊在做聲音的時候, 給拐杖加了一個聽起來很特別的金屬彈跳聲,它成了這個人的標志 ,只要聽到這個聲音,觀眾就能想到這個人物。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電影的聲音高頻較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再換個說話是什麼電影 瀏覽:376
如何引流電影粉 瀏覽:765
克雷孿生兄弟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35
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怎麼樣 瀏覽:753
電影院的會員怎麼辦 瀏覽:285
德國四級有哪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26
阿閑是什麼電影人物 瀏覽:66
電影院排期怎麼做 瀏覽:371
好看的歐美情愛電影 瀏覽:310
近期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2
怎麼把電影內存變小了 瀏覽:7
好看的有智商劇情的電影 瀏覽:729
好看的戰爭軍事電影 瀏覽:818
翁美玲演過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582
加菲貓影視怎麼緩存電影 瀏覽:544
大約在冬季電影多少分 瀏覽:889
漫威多久沒出電影了 瀏覽:818
代號8號電影免費 瀏覽:946
好看的戒毒電影 瀏覽:668
什麼什麼之x計劃是哪部電影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