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關於3口家庭父母要離婚 女兒阻止他父母離婚的電影 電影名字叫什麼
兩個人的房間
❷ 當年有有一部電影三個女人頭上戴草葉給父母報仇是什麼電影了
《一個母親的復仇》我看了兩遍。第一遍一個人在電影院看的午夜場,開車回家的路上腦子里全是希里黛玉充滿殺氣的眼神,看著三環夜裡亮堂的路燈,感覺特別踏實;第二遍是上個周末在家裡認認真真地聽了一遍印地語原聲,按捺不住想寫篇文章。
不論是電影本身的各種細節,還是劇情背後傳遞的印度宗教精神,這部片子足稱硬核。
硬得就像濕婆神毀滅一切的眼神。
雖然我租老不會大規模劇透,但還是建議朋友們先去看電影,再來讀這篇文章,應該會更能體會細節的有趣之處。
主題是復仇和毀滅——前半部分源自於《摩訶婆羅多》,後半部分源於濕婆教派。
一、一個復仇的故事
電影中有一段,希里黛玉和那位神秘偵探在藝術展覽上交換情報。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段,發自內心地贊嘆印度電影的匠心。
只要看過電影,一定對那個展覽印象深刻。至少會記得展廳中間碩大的手指,以及希里黛玉面前那副血色的畫。
精心製作的寶萊塢電影有多走心呢,這副展里的每一個細節都足以讓我寫一篇「印度神話專題」。希里黛玉的台詞解釋了這場展覽的主題——《摩訶婆羅多》。《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是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之一,「摩訶」的意思是「偉大」,「婆羅多」則是古印度的自稱,意譯出來就是「偉大的印度」。這部長達十萬頌的史詩記載了古代婆羅多國的一場王位爭奪戰,它也從各個方面反映了古代印度文化、歷史、風俗、宗教的各個方面。不誇張地說,讀懂了兩部史詩,也就讀懂了印度文化。
那個巨大的手指屬於《摩訶婆羅多》中的一位神箭手,他被老師要求割下拇指作為獻禮;
拇指雕塑上方懸著許多骰子,那是史詩中賭博的工具,直接影響了故事的走向,後文會詳細敘述;
有個抽象畫畫著一個躺在箭床上的戰士,象徵著史詩決戰中著名的場景——天誓死亡。
我可以侍型亂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三分鍾的片段里,出現的每個展品都有內涵,許多故事與本文無關,留著以後的「印度神話專題」系列去展開吧。
我最喜歡的一副作品是希里黛玉和偵探討論的血紅色當代藝術作品,價值500萬盧比,卻不知道在表達什麼的詭異畫作。
那幾十秒的畫面不是冗餘信息,也不是為了揶揄當代藝術,對白中沒有明示的內容是印度文化的暗喻。
希里黛玉對史詩的解讀很有趣:這是一個古老的復仇故事。從某種角度上說,十萬頌的史詩的確是復仇的故事。更確切一些:為一個女人復仇的故事。《摩訶婆羅多》的主線故事是兩個王室家族爭奪統治權的故事,一方是般度族,也是所謂的正統;另一方是俱盧族,某種意義上的反派。
故事的女老檔主角叫黑公主(Draupadi),他是般度家族五位王子共同的妻子。在王位爭奪戰的一開始,俱盧族的帶頭大哥難敵設了個賭局,邀請般度族的般度族的帶頭大哥來玩骰子。千百年來,無數的賭局都是同樣的套路,再厲害的賭客都會被莊家玩死。(印度的骰子是四面的,此前寫過相關的內容介紹:何贇:從劫波到剎那,時間都去哪啦?)
果不其然,堅戰這個大傻子先是輸了財富,接著輸了軍隊和奴僕,很快又把王位繼承權搭了出去,還賠上了自由。書中描寫這一段的時候,堅戰就像個癮君子一樣不停地擺出新的籌碼:從百萬、千萬到萬億計數的金銀財寶,到幾萬奴僕和軍隊,再到從印度河到恆河的所有土地,最後搭上了四個弟弟和自己的人身自由。賭桌對面的莊家只是不斷地仍骰子,不斷地重復:「我又贏了」。
般度族輸得連內褲都不剩,莊家提醒堅戰,你們般度族最後的資產就是美麗的黑公主,要不要用她做注來回本。人生三大錯覺之首是「我能反殺」,堅戰大傻子顯然也著了道,他說:
我用她和你賭……(她)眼睛如同秋蓮,芬芳如同秋蓮,容貌如同侍奉秋蓮的吉祥天女。她是男人渴望得到的那種溫柔、美麗和端莊的女人……我就把這位腰肢纖細、體態美麗的般遮羅國公主押上啦。
他能反殺的只有自己的尊嚴和榮譽。
黑公主就這樣被輸掉了,一片驚愕中,俱盧族的帶頭大哥難敵派他的弟弟難降去般度府上里把黑公主接過來,他要當著參與賭局的所有賓客的面宣示他對般度五子以及黑公主的所有權。
難降粗暴地拽著黑公主來到了宴會廳。黑公主不願意進去見眾人,難降扯亂了她的頭發,拖著頭發把可憐的女人拽進了大廳。百般言語刁難與挑釁,黑公主舌戰一屋子的大老爺們,她質問賭局的合法性,她用經典上的道義來訓斥俱盧的險惡用心,也批判他丈夫們的愚蠢。
惱羞成怒的難降兄弟動手拉扯黑公主的衣服,紗麗被撕掉,裡面的內襯也被撕破,難敵兄弟兩在眾人面前侮辱她,難敵故意露出自己健壯的大腿給黑公主看,吹噓自己的勇武。一片嘩然中,般度族的人在做什麼呢?在接受這一切,堅戰是正法的化身,願賭服輸是他必須接受的結果。
披頭散發、衣衫不整的黑公主近乎半裸地躺在大廳中間,四周圍著或是猥褻或是憤怒或是悲傷的眼神。故事的最後,是老國王,也就是俱盧族和般度族共同的長輩出來主持了公道。他歸還了般度五子與黑公主的自由,讓他們回自己的屬地去了。
這段故事在有些解讀中就是古代宮廷的一次輪奸,後來婆羅多大戰中除了王位和正統,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復仇,為了黑公主丟掉的尊嚴,也為了堅戰大傻子的尊嚴。
黑公主留下了誓言,被脫掉的衣服她會一件一件穿回去,但是散亂的頭發不會再束起,她要用難降的血洗掉侮辱。
十四年後,俱盧之野遍地屍首,般度家的老二怖軍剜下了難降的心臟,他用難降的血給黑公主洗了頭。那年女主人公說的復仇,如期而至——滿屏的血色,就是那幅畫的涵義。
另一個或許不那麼重要的細節,肌肉棒子難敵輕浮挑弄露出的大腿被怖軍打斷。電影最後,最彪悍的大隻強奸犯,也是跪在地上被擊斃。
二、一個毀滅的邏輯
यदा यदा हि धर्मस्य ग्लानिर्भवति भारत । अभ्युत्थान- मधर्मस्य तदात्मानं सृजाम्यहम् ।। 一旦正法衰落, 非法蔓延滋生, 婆羅多的後裔啊! 我就創造自己。
——《薄伽梵歌·第四章·第7節》(漢譯參見黃寶生先生的版本)
電影的主題或許更恰如其份的寫在了展覽廳門口的特寫海報上。
薄伽梵歌里的神,也就是薄伽梵(Bhagavata)就是毗濕奴,我們都知道他是印度教三相神中維系正法的角色。他負責人間的正義和公正,但是其實這部電影創造了另外一個更大的困境:
倘若你的正法本就不正,你的保護神根本無用,那該怎麼辦呢?
法理上,這是一道程序正義的命題;宗教上,這是神義論的范疇。在《摩訶婆羅多》里,傳遞的教導是愛神,聽從神的旨意,用虔敬之心去化解仇恨。
不過,溫順的形象在電影里不存在的,雖然以《摩訶婆羅多》為引子,卻走向了濕婆派的教義。
是的,就是我們愛的那位暴脾氣大神。
如果人間正法不正,那就把你的神,你的正法,你的信仰,全部鏟掉。
神說:愛是寬容,是原諒。
濕婆說:去你媽的。
電影角色里除了希里黛玉,就屬這位面目猙獰的偵探大哥令人印象深刻。截圖中的這段對話是希里黛玉說,神並不是無處不在的。他說是啊,所以他創造了母親。
在印度古典劇作中,有個類似「劇中敘事者」的存在,他們並不是主線故事的直接參與者,卻始終推動著劇情的發展,解答著主角的疑惑。偵探大哥就是這樣的角色,透過他的視角,導演把真正需要表現的內容呈現在觀眾面前。
偵探大哥叫DK,他的全名是 Daya Shankar Kapoor。這部作品裡的名字都取得很用心,從他的全名里其實我們就能看出端倪。Shankar 就是毀滅之神濕婆的名號,這是他作為丈夫和父親在行走於人間時的稱號。從名字上判斷,DK的宗教身份是個濕婆派婆羅門。讓我們更大膽假設,他就是濕婆在人間的使者。他和濕婆一樣,長相粗陋、不擅表達,內心卻無比熾熱而堅定。有意思的是,正如濕婆有三隻眼睛,DK也有第三隻眼睛——他一直戴著的眼鏡藏著微型攝像頭記錄一切。濕婆的第三隻眼睛,一旦睜開,世界就要毀滅;DK的攝像頭每次都把關鍵的證據保留了下來。
❸ 起訴父母的原因是生了他。電影《何以為家》的結局是什麼
該獲得幸福的人都獲得了幸福,像那些曾經傷害了別人的人,只能孤獨終老獨自的度過晚年生活。
❹ 請問電影《何以為家》中小黑人小孩在現實中是什麼結局
原型小男孩贊恩與家人遷往挪威,並且接受到學校的教育。
戲里戲外,贊恩都承受著他這個年紀受不該承受的痛苦,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現實生活里的贊恩,他是2004年10月4日出生在敘利亞,生下來就隨家人以難民身份逃離到黎巴嫩,風餐露宿就是八年之久。
小男孩贊恩是將自己的故事,通過電影方式講訴給大家聽。何以為家裡的「贊恩」,是無數個難民孩子的原型。據悉,在出演《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時,贊恩才12歲,不認識字。令人欣慰的是,在這部電影獲得國際范圍認可後,贊恩的現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起訴父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
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
❺ 電影《秘密訪客》講了個什麼故事
主線大概是這樣的:一個貴族學校的司機因為某些原因在懸崖路邊停車,此時一個貨車出現來不及反應後撞上校車,校車被撞下懸崖,車上僅有一個男孩被司機救了回來,其餘學生全部死亡。
由於這次事故影響很大,因此家長們紛紛都把矛頭指向了校車司機,不過由於司機並沒有存在過錯,因此在法律層面上並不能將校車司機治罪。
而貴族學校的家長則覺得判決不公,妄圖通過自己的權利和關系改變判決,無果,其中汪楚祺的父親汪父則開始了一場扭曲人性的報復,其目標就是讓校車司機於困樵主動認罪,汪父用了一年時間,東拼西湊的拼出來了一個貴族家庭,將於困樵困於自己家中地下室內。
汪父算好於困樵醒來的時間(在昏迷後1年,因為後面有劇情提到於困樵於警察核對案件時間的時候差了一年),故意演了一出戲,讓於困樵覺得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只能躲在汪父家中度日,他對於汪家來說,是一個秘密訪客。
但是東拼西湊的家時間久了肯定會出問題了,其中汪父的妻子首先就忍不下去了,選擇了出軌並且還懷孕了,汪父得知妻子懷孕孩子還不是自己的表現得出奇的冷靜,這又是一個小細節,可以拉出一大堆不正常的關系。
再後來,汪女汪楚瞳也越發忍受不了這個沒有家味道的家,而後對於困樵多次提及逃走,並且製造一系列詭異的行為來刺激於困樵逃走,不過於困樵此時已經深深的陷入了這個詭異的家庭中。
❻ 《誤殺瞞天記》點映獲好評,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誤殺瞞天記》是一部懸疑類型電視劇,講訴的是一位父親利用電影所學到的反偵察手段幫助自己的家人脫罪的故事。
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後,將薩姆掩埋,並讓安玖和妻子不許將事情宣揚出去,更不可以報警,對於薩姆的作為,父親認為就是薩姆咎由自取,不應該讓妻子和安玖進監獄。父親維傑從小玖很喜歡看各種懸疑電影,更是將劇中的反偵察手段運用到了現實生活中,即使維傑沒有讀過幾年的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維傑的頭腦很是靈活,當警察上門時,他早已經和妻子、安玖對好了口徑,製造了許多不在場的證據,就等著警察上面來查。
《誤殺瞞天記》口碑無論在國外還是在過年都很好,有網友發現《誤殺瞞天記》和國內的《誤殺》很相似,而當初《誤殺》電影上映之後就有網友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翻拍的電影,《誤殺瞞天記》的到來正是說明了當初的猜測。
❼ 迄今為止,哪部電影最感動你
,生在農村的我,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喜歡看電影,那時農村生活的沒啥 娛樂 的,,電影便是農村人的唯一生活樂趣了,我是一個心比較比較善的那種,幾得有一部電影叫,媽媽在愛我一次,,,,在場的人都眼淚稀里嘩啦的看完的,看完回到家我的眼睛都腫了
第一次看《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很多年前小時候一個冬天的夜晚,父親打著手電筒,拉著我的手一起去隔壁村看這個在當時是很隆重的節目。我至今還記得那晚父親把自己的厚棉襖披在我身上自己卻躲在後面吡吡發抖的情形。今天我強忍淚水看完《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很感動,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強,他媽媽獨自一人含辛茹苦把他養大。小強上幼兒園時學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回家唱給媽媽聽,因此這首歌深深印在了媽媽心中。小強上學了,當初不要他們母子的爺爺家,因為沒有後代延續香火,不擇手段要把小強帶回去。為了小強能受到好的教育,媽媽忍痛把他送回富裕的爺爺家。小強天天都想著媽媽,就從爺爺家偷偷跑回去找媽媽。媽媽也天天想小強,可是為了讓小強回到爺爺家不再偷跑出來,她卻把小強打了一頓,叫他以後別回來,否則自己就躲起來不要小強了。可小強實在太想媽媽了,忍不住對媽媽的思念之情,又偷偷跑回去找媽媽。但是他到了家門口卻不敢進去,怕媽媽躲起來,就去了王爺廟。媽媽知道小強不見了,發瘋似的到處找他,最後在王爺廟前找到了因發燒而暈倒的小強。小強的爸爸趕緊帶他去看醫生,媽媽卻怕再一次失去孩子而過於激動,不慎從台階上摔了下去,得了精神病。後來,小強長大從美國留學回來,到一所精神病院工作,在那裡見到了自己的媽媽。他滿懷深情地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一下子喚醒了媽媽的記憶。母子倆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團聚在一起。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深體會到母愛是多麼偉大!母親是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因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想想我們自己,天天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幸福地生活,每天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幸福而辛苦工作。可是我們還經常埋怨他們嘮叨,有時甚至還沖他們發脾氣。我們要體會父母望子成龍的苦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更要珍惜媽媽給我們的愛,學會感恩。我以後要聽媽媽的話,好好學習,長大了一定要孝順媽媽。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好好報答媽媽,願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永遠幸福快樂!
2010年的時候出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讓我哭了好幾個月,每當想起電影中的情節的時候,我就會流眼淚,我本身也是一個淚點比較低的人,當時去電影院看這部劇,看的哭出聲來,那時候沒有覺得丟人,因為電影院里很多人哭,連我身邊的男同士都問我要紙巾擦眼淚。
這部電影講的是1976年的唐山發生的地震時,是以一個母親選擇保兒子還是保女兒展開的電影,這部電影的開頭是媽媽有兩個番茄,但卻只給了弟弟吃,其實小女孩子也很想吃,能夠看的出來,母親應該是兩個孩子都愛的,但多少還是有些偏心。
那天夜裡大家正睡的香,突然地動房搖,原來是發生了地震,而後丈夫死了,房子倒塌下來時,正好壓住了兩個孩子,女兒在裡面兒子在外面,這時候有人說只能選擇救一個,並且讓母親盡快做選擇,母親哭著說兩個都是她的命,她兩個都要,女孩子虛弱的喊著媽媽媽媽,這時候媽媽喊著女孩子的名字,說對不起女兒,她要替方家留個根,說她爸爸已經沒了,方家不能沒有人了,於是媽媽選擇救女兒。
這時候女兒聽到媽媽說救弟弟,棄她的時候沒有說話,但嘴唇動了幾下,然後眼淚就往鼻子嘴巴里流,最後女孩子奇跡般的活了,別人都以為她死了,但她卻在死人堆里站了起來。
這時天下起了雨,女孩子穿著破破的短袖,回頭看向媽媽走的方向沒有流眼淚,眼睛裡全是絕望。再後來她被收養了,大概是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她活的很不開心,怎麼說呢,看完這部電影,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表達我自己的心情,我只能感受到身為女孩子被母親放棄的絕望。
可以說如果她死了,那就是她媽媽親手殺死的,而她媽媽後來的幾十年也是很痛苦,覺得對不起女兒,最後女兒找到媽媽,媽媽跪下求女兒原諒時,那時候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會不會原諒她。
有部老電影叫《九香》,是宋春麗主演的,講的是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家裡窮的要死,連張好被子都沒有,個個露著棉花,吃的就更不用說了,有一段我記得特別清楚母親做的玉米面餅子給孩子當上學的干糧,等孩子走了以後看孩子吃剩的碗里還有沒喝乾凈的玉米麵糊糊,捨不得直接拿水刷,就一個一個的去舔碗里的玉米糊糊,無意中被其中一個孩子看到了,孩子就拿自己帶的餅子硬往他母親嘴裡塞,可母親就是捨不得吃。當時我看這部電影時哭的稀里嘩啦的,後來有個一直幫忙照顧這個家的男人想和這位母親再成個家,可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最後也散了,到最後孩子長大了都不在身邊一個人孤苦無依的,有首歌《懂你》的MV就是這部電影的鏡頭。
我做了一下比較:對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部電影:
希望我的推薦能幫到你。謝謝
人越長大,好似越來越不忍接觸一些殘忍絕望的故事,但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不缺少殘酷,不是我們不去接觸就能夠迴避得了的。電影《何以為家》便是最近在上映的一部殘酷主題的片子,看完讓人無比壓抑,殘酷的劇情,殘酷的本質。
電影故事以倒敘的手法展開,12歲的小男孩贊恩,因持刀傷人被拘留,絕望之下他又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在贊恩的控訴里,父母生下贊恩與其兄弟姐妹,卻絲毫未盡養育的責任,他們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在贊恩仇恨而絕望的眼神里,你完全想像不到這是一個12歲的小孩。
「贊恩,笑一個,這不是遺照,這是證件照」他笑了,我哭了。不只是我,影院里很明顯的啜泣聲。影片結束了,但是悲傷沒有結束,隔著銀幕,那個世界裡的絕望也沒有結束。「我要起訴父母。」「為什麼?」「因為他們生下我。」有很多孩子有類似的想法,只是他們沒有起訴的權利。大人不由分說地生下他們,像養豬養狗一樣把他們養大。
男孩的勞力,女孩的身體,都由他們支配。如果只是贊恩自己,他會習慣這種命運,也許長大以後,成為他父親那樣,但是妹妹的被賣、死亡都讓他成為抗爭者,離家出走的階段,他邂逅一對母子,自己也在一定時期內充當了黑人寶寶的「父母」角色,當被生活所迫,不得不賣掉寶寶,贊恩在理發時哭泣。贊恩父母的哭訴有道理嗎?在一定程度上有,都是戰亂的受害者,誰都想要富足安穩的生活,但他們的辯護也是無力的,因為在他們眼裡,孩子只是工具、商品。
紀錄片一樣的效果,對現實的真實殘酷反映,迦百農,混亂失序之地,耶穌不在,真主不在,窮人如同螻蟻,演員沒有演技,也不需要演技,他們只是復刻生活。隔著鐵窗的慰問,荒誕無比,隔著銀幕的同情和反思,卻未必沒有力量。
最讓我感動無比的是來自台灣的《陽光普照》。
首先是整部影片的色調處理。縱觀全片,在血腥鏡頭、監獄生活、死亡片段、哭泣特寫等等,都是運用暖黃色加輕調的音樂進行展現。但有趣的是,所表現的核心效果卻給觀眾一種冰冷的態度。表面風平浪靜的暖,實質何嘗不是一種寒冷在席捲?
再來就是劇情的彰顯。《陽光普照》也採用任何家庭類電影的共質——幽默感。不一樣的是這種黑色的幽默。最讓我動容的是母親兩個片段,第一次在監獄時,對牢里的阿和不斷的謾罵,隨後馬上問一句:「你要吃點什麼」?看到阿和對食物的珍惜,她笑了。第二是當小玉阿姨想了解阿和為人時,母親從阿和的惡行開始介紹到結束。這樣怎麼讓阿玉怎麼放心交給他,但母親說:「至少陪你一起不放心」,這是一種比親情還要更高級別的感情。是人性的共性 情感 ——家庭責任。
感謝閱讀,祝大家鼠年吉祥!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82年生的金智英》(韓國)雖然反映的是 社會 中平常人家的故事,但很真實,可能不小心戳中了自己的哭點,幾乎從頭哭到尾。看過很多部電影,有些電影雖然感動,但可能更多的是震撼和感慨。
這部電影反映的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小事,可能很多人也經歷過相似甚至相同的事。家庭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生活在小家中,也都生活在 社會 這個大家中。不同的 社會 大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小家,但無論時代怎麼變化,時間怎麼溜走,好像 歷史 總是略略相似,但人好像在進步,在成長的更好。
重男輕女的觀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雖然時代一直在進步,但想改變大部分人真的好難,別人一口一口的唾沫星子都會淹死你。總是在說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可是別忘了你生活的地方是有人的,管不住別人,只能改變自己。新思想開始總是像怪物一樣遭到歧視、排擠,但如果你是對的,時間會見證並給你答案。生活的經歷不斷塑造一個不同的你。
金智英有一個很愛她的丈夫和家人,但誰也無法替代自己的;身邊的環境會影響你,但只有自己能救贖自己。孤獨,無人理解不是最可怕,關鍵是沒有希望,現實束縛著你的手腳,禁錮著你的思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現實和理想大多數情況下是沖突的,不要祈禱別人為了你放棄所有所愛,希望每個人都懂得,全職媽媽也並不是理所應當,她們也有自己的小世界。
多對身邊的親人一點關愛,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很委屈,但如果每人都向前邁出一步,可能世界就會有些許不同。
精神方面的疾病,不是矯情和做作,是真的,家人需要多一些關愛,別等到無法挽回時在追悔莫及,後悔是最沒用的情緒。
願每個人都不要被現實打倒,做生活的強者。尼採的一句話說的好:「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
生活的智慧,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生活可能就是表面平淡如水,但底下卻暗流涌動,願應對自如。
電影詳細情節還需自己慢慢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感謝閱讀!
《雄獅》
如果你曾經被奧斯卡金像獎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深深打動過,你一定不會忘記那位叫戴夫·帕特爾的少年。他眼神中的誠摯讓人過目難忘,小麥色的皮膚襯托出他本人的堅韌與執著。
《雄獅》根據暢銷書《漫漫尋家路》改編,故事源於作者薩羅·布萊爾利的一段真實經歷。
五歲時薩羅在印度的火車上不小心與家人走散,他在加爾各答的街頭流浪了幾個星期,之後被送進一所孤兒院,並被澳大利亞的一對夫婦收養。25年後,他開始憑借隱約的記憶,用谷歌地球去尋找過去的家。
奧斯卡影後妮可·基德曼飾演薩羅(戴夫·帕特爾 飾)的養母蘇,先後憑借《龍紋身的女孩》《卡羅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提名,並拿下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的魯妮·瑪拉則飾演薩羅的女友露西。
這是一場尋根之旅,也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更是愛的旅程。
在失落、回歸的過程中,年輕的薩羅和我們每個人一樣,經歷過孤獨恐懼的時刻,卻因為愛得到拯救,也在愛的支持下勇敢地走過最艱難的旅程。
無論身處何方,不變的故土與永恆的愛,總會成為我們一生的牽念,引領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地方。
一個普通男孩的成長之路為何會讓人感動落淚?請你到影片中尋找答案吧!
在這里頭最感動的內容是:後媽蝴蝶在路上出了車禍,爸爸把蝴蝶送去了醫院,蝴蝶最後沒事,在醫院里住著,回來的時候,韓飛叫後媽蝴蝶媽媽,媽媽,蝴蝶就把韓非抱到了懷里,電影到這里讓我很感動。
想到自己的媽媽,每次都覺得應該讓父母少受一點氣,讓父母不要太過勞累,父母如果工作回來了,我們一定要做我們能做到事情讓父母不要太過勞累,讓父母開心一點,讓父母感覺我們長大了,不要太過讓父母還覺得我們很調皮,這樣父母老是管我們,他們就很累。
可能母愛是人性最原始的愛,也是最深刻的,不管什麼愛,在我心中,都超越不了母愛。
這部劇看完時,我偷偷哭了幾次,因為覺得太感人了。可能這部劇適合我吧,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尊愛父母,讓父母少累些,做實在的事情幫助父母,如洗菜,洗碗,拖地等。我不願「子欲孝而親不在」。這也是我最原始最深層次的想法吧。
不知道解決了您的問題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