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於一部伊朗電影《柳樹之歌》也叫做《讓風帶著我起飛》的一個問題
在世界地理雜志上偶然看到了介紹伊朗的一篇文字,於是閱讀。也許對於這個國度,人們所能憑記憶勾勒出的只有塵土,平原,沙漠化,小規模武裝沖突,還有貧窮。而這些和影象中的伊朗沒有任何牽連。那裡存在著另一種東方人,他們對生活的執著,無可挑剔。
忽然想到有關劇本,孩子,回憶,寧靜的事情,就很自然的回憶起伊朗電影《風中飄絮》。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是在一次導演基礎課上,因為投影設備出現了問題,維修了很長時間,等著無聊,亂翻幾頁讓雅克桑貝的繪本,萬分庸懶。頭腦中出現了小金魚小櫻桃和小鞋子,幻想著這部千呼萬喚始出不來的片子的魅力。幻想著中東電影一如既往的長鏡頭和同期聲。終於設備修好。光碟運轉正常,並出現了字幕:導演 阿里塔勒比。編劇則是阿巴斯。阿巴斯把休閑小電影做到了一個很好的程度。可以愜意的看完前20分鍾,再度過一個揪心的過程,最後一切歸零,華麗的低調。讓人重新審視生活,然後關機睡個好覺。而在第二天就忘記一切,甚至忘記了睡眠前的自我審視,繼續生活拒絕被打亂。很難將讓雅克桑貝和阿巴斯歸為一類,無從標注類別。但因為喜歡的緣故,覺得他們很像。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亞洲,一個靜一個動,畫筆在道林紙上的摩挲,鏡頭角度錯綜的變換,都在或美或丑的描述生活,透著不動聲色的恰倒好處。
故事開始,一個小學生在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而被罰站在外面,同時一個剛來上學的學生因為凝視著窗外在這個季節並不多見的小雨時被視為注意力不集中清出教室,兩個孩子像遇了,而倒霉的並不只是他們,同樣肩負倒霉命運的還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他為掙家用想和老師爭取到一周兩天在外打工的機會。三個人恍惚的穿梭在教室外的走廊通道中,想離開,卻不知該去向何處。
終於高年級的學生騎著一輛摩托車走了,放學的鈴聲也終於響起。但對於兩個倒霉的孩子,這鈴聲並非就意味著解脫。學生們蜂擁一樣離開了教室,享受著放學回家途中的樂趣。這時老師對打碎玻璃的學生說,如果今天你不能賠償並裝上新的玻璃,你就不能再來學校上課了。這就是這位老師的意見,於情於理,損壞公務應該賠償,但這或許並不是他的真實立場。破碎的玻璃刻意的露出鋸齒一樣的鋒利邊緣。就這樣,被責令裝新玻璃的學生把遺忘在桌上的書包交給那位新來的同學,兩人只能離開。
校外的風景清新不已。玻璃同學追上了新來的同學,並讓他用書包頂在頭上遮擋雨水,這就是孩子的善良,一點點的關愛就會成為朋友。一對好朋友談到了家庭,談到自己的父親。兩個孩子的父親似乎是來自兩個世界的人,他們的生活軌跡彼此平行沒有交點。卻又有著共同的生活狀態。他們都很忙。這個男孩是沒能力承擔賠償玻璃的,自己的父親太忙,家裡的條件不允許他拿出這些錢賠償學校。但因為老師變相的威脅,他還是准備完成這個任務。他還小,連年輕都算不上,上學是他的唯一能做的。我們開始無法想像,這樣一個孩子,在沒有錢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學校的要求,能夠付諸怎樣的行動。錢是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而那個新來的同學,他剛結識的夥伴承諾可以幫他從家裡借出賠償玻璃的二百五十元錢。事情似乎有了眉目。雨也漸漸停了。好像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進展。可電影僅僅放映了二十多分鍾。阿巴斯式的迂迴曲折在這時才剛剛開始,不由得開始擔心起這兩個孩子,擔心兩個不諳世事的孩子被僵直的安排命運。果然,揪心的過程就此開始。新來的同學帶著他們來到自己家。父親是斷然不會在家中的,他很忙,有工作。母親卻也出了門。家中只剩下了他的妹妹,一個被反鎖在家中的可愛孩子。他們只能轉去父親工作的地方,並順利借到了一張五百元的錢。他把錢交給他。如釋重負。他們告別。接下來的事只有靠自己完成,朋友盡到了義務。
他搭上一輛經過的拖拉機,打量著手中的五百元鈔票,彷彿這已經不是一張簡單的鈔票了,它是一塊玻璃,是老師的一次饒恕,是一個能繼續上學的憑證。忽然,鈔票的邊緣讓他想起了玻璃的尺寸。他只能跳下拖拉機,他不能耽擱。因為時間已然在流逝。他把我們帶到了他父親的工作的地方。父子終於見面。而他們的對話卻出奇的冷淡:
"又是錢嗎?"
"玻璃的尺寸,我從朋友那兒借來了錢。"
"在上衣口袋裡,把鑰匙拿去。"
可怕的對話,很輕易便能看出孩子的身上有種無奈的成熟。父親忙著工作,不願多話。孩子找到了寫有玻璃尺寸的紙條。馬上動身去玻璃店。他惟有抓緊時間,他走過小山,墳丘,浮橋,終於來到久違的玻璃店。店主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問詢了孩子要配玻璃的尺寸,而孩子也在這時才發現字條上面關於玻璃尺寸的數據模糊難以確認。老人按照自己多年的經驗,干練的為他算好尺寸,然後進行裁剪。玻璃裁好後,他給了孩子一些泥子和釘子。並教給他裝玻璃的方法。臨走前他找給了孩子二百五十元錢,又拿出一本書夾在孩子的脖子與玻璃上沿之前避免劃傷。送孩子出門時提醒孩子說,尺寸不合適的話,七點之前來,如果過了七點,就明天再來。店中一座鬧鍾指定的時間是五點半,老人不無憂傷的眼神系掛著孩子坎坷的前程,輕脆薄透,易竭易摧,天颳起了風。
他已經精疲力竭,一個應該在此時此刻在家中倍受呵護的孩子卻要冒著被劃傷的危險抱著一塊大玻璃在風中艱難的行走。而阿巴斯卻沒有留給他絲毫的同情。來時的浮橋已經被水沖走,孩子只好捲起褲管入河,終於他到了對岸,帶著剛剛涉水而過的潮濕繼續前行。為了抄近路,他再次走過墳丘,一個別人遠離的地方。值得慶幸的是,他遇到了那位高年級的同學,他抓緊了他,懇求他帶自己回學校把玻璃裝好。高年級的同學終於同意。但飛快的車速又令坐在後座上的他擔心玻璃被震碎,他終於流淚,也許這是他應該得到的發泄。他哭著求高年級的同學放慢車速。高年級同學因為同樣需要在某個時刻把貨送到,所以無法繼續送他。並承諾等工作結束再來載他去學校,而他並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孩子一直在和時間與命運賽跑,一刻也不能耽擱。他說不能,但他還是讓高年級的同學自顧自的離去。他放棄了一個有很大風險系數的捷徑,他決定依然靠自己。
天又下起了雨。
在雨停的時候,終於的終於。我們的好孩子,他走進了教室,此時風透過那扇破碎的玻璃窗襲入房間。殘余在窗欞上的玻璃碎片的尖端依然鋒利,清晰可見。他搬來了桌子,他必須站在兩張桌子上才能達到需要的高度。透過窗子他看到一輛摩托車,有人還在學校!多麼美好的一件事!他出去尋找沒有離開學校的那個救星,但卻沒有找到。他只好自己架高桌子。忽然的一個主觀鏡頭,一個校工模樣的人騎上了那輛摩托車准備離校。他追出校門,卻沒能追上。但他很清醒,他意識到能完成這個任務的只有他自己,別人是靠不住的。他找了一把錘子,把它揣進褲子的後袋,抱著玻璃小心的站到了最高的桌子上,當他的雙手按住正好卡在窗框內的玻璃時,我不禁長吁,尺寸合適,他做到了。而這時卻發現泥子和釘子都放在了課桌上。忽然他看到那個人推著摩托車回來了,但我們的孩子在擎住玻璃和跑過去喊人之間只能接受接受前者。命運在此時再次戲耍般的玩弄了這個孩子。他隔著窗子大聲呼喊,沒有作用。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玻璃,再一次追出校門,還是沒有追上。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錘子從他褲子的後袋裡掉在了地上,他沒有發覺。當他再次踩上架高的桌子把玻璃卡在窗框上的時候,幾分無奈地看著地上的錘子。他雙手嘗試著離開玻璃,然後讓玻璃暫時留在原來的位置上,他已經筋疲力盡,經不住反復地折騰了,就在他准備轉身去地上取錘子時,玻璃摔到了地上,最後結果統統歸於沒有"固定"的原因。
他能做的,只有看著破碎如初的玻璃。是的,破碎如初。
故事還沒結束,阿巴斯的高潮在結局。令人感動的卻不是他似乎被玩弄的命運。僅有的希望隨著玻璃的破碎而破碎了。但他還有二百五十元錢。他再次遇到了下班回來的高年級同學,他上了車,他們一路走遠,時間距離七點還早,玻璃店老人會等著他,會劃給他一塊新的玻璃。他不再會忘記把泥子和釘子帶在身上,他會小心的放置錘子。新的希望開始被滿載。他只是輸給了強加橫阻的命運,卻為自己贏得了平常並不多得的成長積淀。
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取前半句。有時不得不屈服於命運。客觀的東西總是無可預知。無法改變,又無法接受,只能繼續著生活,摸索著路子。
② 跪求電影《羅拉快跑》的影評
相關評論:
《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
《羅拉快跑》明亮鮮活的敘事結構,製造出不斷的曲折與驚喜,在片中沒有任何事是被承認的,這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導演於此片中注入強勁的視覺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與震撼的電子音樂,勢必將迷惑所有的觀眾。
由「德國的盧貝松」之稱的新銳導演TOM TYKWE湯姆提克威編導及配樂,此片被譽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觀眾跟著劇情全場喊叫並歡聲鼓掌。
動作、懸疑、驚竦,意想不到的情節,一出絕妙的浪漫驚悚劇,電影語言節奏強勁有力,表現手法新穎,原創性十足,有突破窠臼的耀眼展現。
人物寫真:
《羅拉快跑》在德國已經變成一種現象、一個奇跡,它是德國98年最賣座的電影!!許多德國女孩甚至模仿片中的女主角蘿拉染了一頭紅發。德國市長更誇張的把自己的肖像印在《羅拉快跑》的海報上製成廣告招牌,想藉此片塑造其活力、年輕的形象,可見此片受歡迎的程度!
女主角卡波騰說:「羅拉帶來了人一直期待著的某些東西。」導演補充說:「羅拉是一天的英雄,但僅只一天!這故事是很好的借鏡,我們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陷入如此困境中。」
卡波騰拍片時平均一趟要跑200-300公尺,而她總共跑了將近20次。她必須訓練自己跑步的速度,還要跑得充滿精神,而且姿勢要像一般人跑步時一樣正常。
《羅拉快跑》在日舞影展超越其他好萊塢大片奪得「最佳觀眾人緣獎」,導演湯姆提克威相信在接下來的2年內,他仍然會致力於拍電影,但他從未想過到好萊塢發展,而且只要場景適合故事劇本,他也有可能到美國、日本或澳洲等德國以外的國家拍片。
整個電影其實就發生在這生死攸關的20分鍾內,這20分鍾內發生了什麼事情,羅拉是否能找到父親,父親是否會幫她,她又是否能及時趕到曼尼處?如果電影僅僅給觀眾這樣一些懸念,並最終一一給出答案,也不失為一部情節緊張的懸疑片,但導演用意顯然不在於此。影片高妙之處在於,導演打破了傳統敘事結構、敘事角度以及時空限制,對同一事件講述了三種不同的故事情節,這種講述故事的做法顯然是大膽的,導演以觀眾的視角去導演整個電影,同一個故事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結局。
電影多處用了動畫、蒙太奇、大量的快速切換鏡頭,貫穿始終的喧鬧的搖滾樂,羅拉的紅頭發以及奔跑晃動的畫面營造出的緊張急促的氣氛足以讓人窒息。
然而導演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
仔細比較三種情況,就會發現羅拉遇到的這些偶發事件以及羅拉的選擇產生了混合連鎖效應,最終影響了結局。
非常關鍵的一個事件是遇上梅耶先生。梅耶的車是去銀行接羅拉父親的,在前兩種情況下,梅耶因撞車耽誤了行程,沒准時趕到銀行。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羅拉才得以見到父親。而在第三種情況下,梅耶沒有撞車結果接走羅拉父親,導致羅拉最終從賭場贏得10萬的概率事件,但同時也間接導致了梅耶車與那部車更嚴重的車禍,殃及父親。
遇見急救車也是一個關鍵事件,第一種情況,羅拉沒有想搭急救車,急救車在遇到玻璃時也停了車。而第二種情況下,由於羅拉的干擾,急救車就撞上了玻璃,並直接導致司機為趕時間超速行駛撞上了曼尼。
其實,在羅拉籌錢的20分鍾事件中,只有父親一個人是和羅拉直接相關,會產生直接關系的人。梅耶、單車男子、乞丐、急救車司機都本應是局外人,但卻與羅拉產生了聯系。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實都有產生的原因,而原因導致結果,結果又導致原因,這樣的因果循環便導致了事件產生的必然性。所謂必然在偶然中產生,偶然又都存在於必然中的道理就在於此。
想起了幾年前看到的一則電視新聞:鄭州航院的一名大四學生騎車經過路邊一個建築工地時,突然被一個電線桿砸中頭部,當即生亡。這件事情讓我開始認識到生命的脆弱。當電線桿倒下時,正好有人經過,又正好砸中頭部,又正好砸中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何況又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是多小的概率事件啊。如果把那個人被砸中之前經歷的事件一一回放,一定會知道究竟是哪些偶發事件導致了這個必然。也許是遇到一個老同學說話的時間直接增加了幾率,也許是為了早點回學校,抄近路正好趕上那個時間。也許,也許還有太多的也許,然而人已逝去,終無奈何。
電影中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羅拉兩次都碰見了乞丐,卻都匆匆而過。而在第三種情況下,羅拉居然憑92.7個馬克贏了10萬馬克,而曼尼竟也追到了乞丐要回來了錢袋。於是羅拉拚命弄到的10萬馬克突然失去了意義,羅拉像個獃子一樣,不知所措。似乎是導演故意跟觀眾開了一個玩笑,卻發現其實人生本無常,命運本多舜,有人忽然一夜成名,有人忽然一夜暴富;有人第一次買彩票就會中頭獎,有人第一次坐飛機就遇上飛機失事。有時候你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忽然有天就得來全不費功夫,有時候你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你不怕了卻也不來了。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種瓜得豆,種豆得瓜,人生就是這樣的循環錯亂,讓世間凡人或狂喜或狂悲,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又有誰能達到?導演毫不留情的以此來隱諭人面對人生和命運時的渺小無能,讓人愈加悵然無助。
想起了《七宗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慾、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認為是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最後的一個場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察最終還是因暴怒(殺手因為嫉妒殺了警察妻子)殺了殺手,這就中了殺手(自稱是代神懲罰人類)的安排,因為殺手自己犯了嫉妒之罪,要借警察之手殺了他自己,那麼警察也因暴怒受到懲罰,殺手替撒旦完成懲罰人類七宗罪的任務終於完成!看到這點,讓人不寒而慄,影片有濃重的宗教昭示意味,人終究要為自己犯下的罪行受到懲罰。人終究逃不過自己的命運。《七宗罪》的一個隱諭是講人的宿命,而《疾走羅拉》也是在講人面對命運的無能和渺小。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可以選擇不同的結局;人生終究還是人生,永遠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也忽然能夠理解為何那麼多人把自己的精神獻給一種宗教保管,當人真正開始思考自己的時候,思考生命與世界,與宇宙的關系時突然發現有很多問題無法回答,無法解釋,於是產生了恐懼感,而所謂恐懼感就是一種不確定感的深層心理反應。其實人充其量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浮沉,在面對未知的力量時,會變得渺小不堪。於是很多人開始相信命運,相信未知的力量,相信把精神交給神來保管就會在恐懼感中得以永久的安歇。不知道是不是人被上帝造出來時就對萬物對宇宙有一種天然的恐懼,又找不到自己的庇護人,於是人類就自欺欺人地虛擬出一個萬能的神,接著製造出宗教,告訴自己有神與我們同在,那種恐懼感就會消失了。可悲的人類啊!
短短一個小時十幾分鍾的電影《疾走羅拉》像一部無情揭示人類宿命的詔書,讓人無限深思,心存敬畏
③ 有一個電影講的是主人公不小心進入了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也就是早上8點到次日7點59,一下樓就遇到一個人·
名稱:土撥鼠之日 / 聖燭節 / 今天暫時停止 / 偷天情緣 / 二月二日聖燭節 / 土拔鼠日 / 土撥鼠日 /
Groundhog Day
劇情:菲爾(Bill Murray飾)是個氣象播報員,每天除了在攝像機前給觀眾做風趣幽默的天氣預報外,每年的2月2日他還要前往一個名為普蘇塔尼的邊境小鎮,報導當地的土撥鼠日慶典。
事實上,菲爾對這一節日相當嗤之以鼻並開始對工作感到厭倦,當他例行公事完成今年的報導後,便急不可待地想重返家園,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耽擱了。
第2天醒來後,菲爾意外地發現時間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撥鼠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驚訝、不信、刺激、狂喜、煩悶、焦慮、不安、絕望、倦怠等各種情緒輪流侵佔菲爾的感官領域,可無論他如何選擇度過這一天,他都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開始了他重復的人生。
PS:男主每天起床下樓都會遇到一個胖男、老闆娘、高中同學......again...again...again...
④ 電影7宗罪講的是什麼
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電影「七宗罪」講的是什麼 [ 標簽:電影 七宗罪,電影,七宗罪 ] Cancer 回答:3 人氣:3 解決時間:2008-11-01 20:23 滿意答案不錯 內容:紐約警察局。重案組。 經驗豐富的老警察沙摩賽還有七天就退休。接替他職位的是風度翩翩的年輕「小片警」米爾。早上七點,報案鈴響—貧民窟里,有人離奇死亡。 大雨滂沱,老式公寓樓道內彌漫著陰森詭譎的氣息。死者是個大個子,坐在椅子上,一頭扎在麵食桶里,全身早已浮腫,手腳均被束縛,身上還被割去一磅肉。現場勘查後,米爾認為這是一起普通的兇案。沙摩賽並不以為然,當夜折返現場,在冰箱後面發現了一行神秘的文字Gluttony(暴食)。 米爾向警長要求接手負責此案的偵破。沙摩賽並沒有甩手而去,而是在圖書館翻閱復印了《聖經》《神曲》和《坎特伯雷故事》等書中提到的有關Gluttony的內容。根據這些書上記載,人類天性具有七種罪孽,即暴食、貪婪、懶惰、妒嫉、淫慾、傲慢、暴怒。米爾對案情一籌莫展,天亮時分才昏昏睡去。米爾醒來已是上班時間,卻見桌上留著一疊復印材料。沙摩賽預測這將是一個連環兇殺案,要米爾作好心理准備。 沙摩賽的判斷是正確的。星期二,人們發現一著名律師死在他的辦公室,現場留著鮮血抹寫的大字:Greed(貪婪)。沙摩賽在一幅畫後面發現了用指紋印下的文字:救我! 警察局比對指紋,確定這是一個名叫維多的人的指紋。重案組和防暴警察直趨維多家,但他已處於半死不活狀態,左手被人割掉。據說維多是個十足的懶漢,躺在床上有五年之久。在維多床頭的牆上,赫然留著Sloth(懶惰)的字樣。 米爾覺得一切都在被兇手牽著鼻子走。沙摩賽認為,罪犯是個狂熱的教徒,深諳《聖經》、《神曲》等典故,正在以「上帝的使者」的身份,行使「審判權」,以「救贖」自己的靈魂。他確定兇手一定在圖書館留下借閱的痕跡,便搞到了一張近兩年經常借閱有關書籍的讀者名單。經仔細排查,一個叫杜·約翰的疑點最大。 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米爾通過妻子翠西邀請老警察上他家吃飯。 又是陰雨天。米爾和沙摩賽來到一幢公寓樓內,敲響了杜·約翰的房門。就在這時,有人從電梯內出來,向他們射來一串子彈,然後逃之夭夭。米爾和沙摩賽一邊還擊,一邊分頭追捕。當米爾追到了一條小巷裡,有人突然從一輛垃圾車上躍下,狠狠將他踢倒在地,腦袋上還被抵上了冰冷的槍管。雨水迷濛中,他見到一身穿雨衣的男子,可還來不及作出反應,就被打昏在街頭積水裡。 周五晚,某夜總會一妓女被殺。有人以為這是兩個男人為一個女人爭風吃醋而引起,只有米爾和沙摩賽心裡明白,現場留下的字跡「Lust(淫慾),表明罪犯在向他們挑戰。 一連串的兇案引起了社會的恐慌,記者不著邊際的報道,讓警局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警長下令限時破案。米爾很不服氣,乾脆住在辦公室里不回家了。翠西發現自己有身孕,同時擔心丈夫的狀況,便打電話給沙摩賽吐露心事。沙摩賽告誡米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回家陪翠西幾天,案子由他來負責偵破,功勞依然算在米爾頭上。米爾發誓:不破此案,決不回家! 周六,意想不到的案件又發生了:一個模特兒被割鼻毀容,現場留下了「Pride(傲慢)」的字樣。就在米爾和沙摩賽通宵達旦疲於奔命之時,一個渾身血淋淋的男子一早前來投案自首。此人正是杜·約翰! 杜·約翰果然是個狂熱的宗教分子,他承認自己一手製造了連環案,請求得到上帝的懲罰。米爾忿忿地說:法律將會給你嚴懲,你已無法完成你的七宗連環兇殺案了。杜·約翰神色迷離但非常肯定地回答:上帝會替我安排好的。他願意帶米爾指認另一案發現場。 在直升機的空中保護下,米爾、沙摩賽荷槍實彈,押著杜·約翰長驅數十里,來到一個空曠的山谷。此時,天空的陰霾已一掃而光,晚霞燦爛輝煌。米爾問兇案現場在哪兒?杜·約翰低沉地說:神靈指示,傍晚七點會大白真相。 七點快到,一輛快遞車急速而來。快遞員說這郵包是一個客戶早上發送,要求傍晚七點必須送到這里。沙摩賽小心地打開紙盒,不由倒吸一口涼氣,轉身連忙要求米爾收起手槍,押著杜·約翰快快離開。米爾執意要弄明白事情真相,掀開盒子,先見紙上的文字「Wrath(暴怒)」,繼而見到的,是愛妻翠西的頭顱! 杜·約翰喃喃道:「路途漫長而艱難,地獄一出即光明。我Envy(疾妒)你有美麗的妻子和美滿的家庭。」而此時的米爾,狂怒得像一頭獅子,他舉槍向杜·約翰連連射擊。杜·約翰慢慢倒下時說:「瞧,上帝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⑤ 想問一部老香港鬼片,吳君如主演,劇情是吳君如求鬼賭錢逢賭必贏,但是要在第二天早上7點前把贏的錢全部
《一世好命》
由香港導演梁家樹執導,吳君如和盧冠廷飾演的,於1991在中國香港上映的一部喜劇/恐怖電影
⑥ 有這樣一部電影:一到7點表就停止,主人公就被追殺,死後又重新回到早上然後7點表又停止
領袖水準 Boss Level
⑦ 12點鍾之前必須回家的電影
鬼家怪談
情簡介
《鬼家怪談》劇情取材自轟動日本的社會新聞事件,這起社會新聞案件的來由是30年前發生在京都地區的一樁罕見命案,一名女高中生放學後失蹤,人憑空消失也找不到屍體,這樁命案在當時保守的京都地區轟動一時,但警方也查無頭緒,少女失蹤案就此成為懸案,但之後她原本住的公寓逐漸有流言傳出:搬進去的住戶如果沒有等待新住戶搬入後才搬出,任意搬遷就會莫名地死於非命,一開始當地人以為只是流言亂傳,但是怪事真的接二連三的發生… 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的大和充,帶著女兒愛實搬進一幢離車站偏遠但非常便宜的老舊公寓,沒想到卻從此陷入意想不到的惡夢之中… 愛實一家從搬家開始便不斷發生怪事:屋檐上的怪異人影、空屋裡的神秘少女、午夜12點前沒回到公寓前的白線內,就會被惡靈蹂躪至死的恐怖預言、13戶人家因想搬家而慘遭怨靈迫害而死的詭異傳言等等… 各種光怪陸離,匪夷所思之怪事毫無間斷,不斷發生,這是一棟被詛咒的恐怖陰宅,各種惡鬼每晚輪番上陣,不斷折磨愛實,她既逃不出也躲不掉。她漸漸陷入自己內心深處的黑暗記憶中…
⑧ 問一部片的名字
你說的是不是郭晉安和陳慧珊演的<隔世追凶>喲,郭晉安演的警察叫morning sir,陳慧珊演的就是一位殘疾人
這部連續劇挺好看,可以看看
或者古靈精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