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講述二戰美國的電影之中的長島在哪裡
美國東部哈得孫河河口和東河以東的島。面積4,356平方公里。長199公里,寬19-37公里。系冰川堆積物構成的砂質島嶼。西部屬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和昆斯兩區,多屬紐約市郊外住宅地。有橋梁和輪渡同曼哈頓和布朗克斯兩區相通。中部、東部為農業區,以蔬菜栽培、家禽飼養和漁業生產為主。濱海有著名的海濱療養地。 構成美國紐約州最東南端部分的島嶼,概略與康乃狄克州南部海岸平行,由此向北隔著長島海峽。長島西端構成紐約港的一部分。島上包括4個縣,由西而東分別為國王郡(又叫金斯縣,英文country可翻譯成縣或郡)、皇後郡、拿騷縣和沙福克縣。國王郡即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皇後郡即皇後區。占長島1/3的西部,自紐約市向外延伸,幾乎全散布著市區和市郊。東部2/3仍具有幾分鄉村的性質,大抵上由平坦肥沃的農地和蔓延的沙灘構成。 長島從哈得遜河口由東北向東延伸190公里(118哩),寬19~37公里(12~23哩),面積4,463平方公里(1,723平方哩)。東端分為兩個狹長的半島,北邊的半島長約40公里(25哩),至奧連特角(Orient Point)達到最高點;南邊的半島長約64公里(40哩),終抵倡導最東端的蒙陶克(Montauk)角。 長島從哈得遜河口由東北向東延伸190公里(118哩),寬19~37公里(12~23哩),面積4,463平方公里(1,723平方哩)。東端分為兩個狹長的半島,北邊的半島長約40公里(25哩),至奧連特角(Orient Point)達到最高點;南邊的半島長約64公里(40哩),終抵長島最東端的蒙陶克(Montauk)角。長島北部沿岸的海灣包括弗拉興(Flushing)、利特爾內克(Little Neck)、曼哈西特(Manhasset)、科爾德斯普林(Cold Spring)、亨廷頓(Huntington)、史密斯頓和傑佛遜港。南部沿岸幾乎是一連串成行不斷的沙洲和沙地,成為牙買加海灣等若干海灣的屏障。這一帶相連的沙地在有些地方擴大而形成小島,其中有些已成為享有盛名的海水浴場。羅卡威(Rockaway)灘、長堤、瓊斯灘和歐克島灘都賴此為生。最長的半島叫法爾島(Fire Island)或大南島,是法爾島國家海岸的一部分。
編輯本段歷史
歐洲人殖民之前,長島為印第安人居住之地,大多屬德拉瓦族。原為普里茅斯公司管轄的土地。據說島名是1635年查理一世傳達給斯特凌伯爵(Earl of Stirling, 即威廉.亞歷山大爵士)的。後來成為荷屬西印度公司的土地,布魯克林(Breuckelen,今作Brooklyn)、艾默斯堡(Amersfort,今弗雷特蘭斯〔Flatlands〕)、米德渥(Midwout,今弗雷特布希〔Flatbush〕)和紐烏特勒支(Nieuw Utrecht,今作New Utrecht)即為該公司在1636~1660年間所設置。英國殖民者所建的城鎮包括南安普敦(1640)、南澳(Southold,1640)、亨普斯特德(Hempstead,1644)、格雷夫森德(Gravesend,1645)、弗拉興(1645)、紐敦(Newtown,1655)和牙買加鎮(1656)。1650年新尼德蘭和新英格蘭殖民地聯盟簽訂《哈特福特條約》(Treaty of Hartford),從奧伊斯特貝(Oyster Bay)到海洋畫一條分界線,承認以西屬於荷蘭,以東屬於英國。 長島一隅
1664年3月查理二世把長島賜予約克公爵。同年8月英國實現了佔領新阿姆斯特丹和荷屬領土。1665年3月長島成為約克夏一部分,由在亨普斯特德公布的法律管理。1683年實施設縣制度,設置沙福克、皇後和金斯等縣。美國革命時期,長島成為保皇派及愛國派活動的溫床;沿岸地區常受私掠船和軍隊襲擊。革命戰爭期間為糧食和木材主要的來源。長島戰役為1776年戰役首次的交鋒。 1844年長島與格林港間的鐵路完工,使長島成為主要的果蔬集散中心,產品得以運往紐約市。捕魚、捕鯨及養蚝業仍然重要。19世紀後半期,長島成為吸引紐約富豪名流的戲水場所。島的北部海岸建了許多大社區和大廈,南部海岸從紐約市以東,夏日旅館的興建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夏日度假者。科尼島、瓊斯灘和許多其他海灘、海港、遊艇區、高爾夫球場及島上的溫帶林地,使長島現在每年夏天成為數百萬觀光客的游樂場所。 20世紀紐約市不斷的成長,使長島人口急遽增加。1950~1970年,拿騷縣人口增加1倍,沙福克縣增加4倍,後來即漸穩定。每日成千上萬長島居民通車往紐約工作。該島已成為主要製造業中心,製造飛機和電氣設備為特別重要的工業。長島南北兩岸交通依賴貫穿中心地帶的長島鐵路,承載的通勤人數居全國之冠。捷運系統高度發展、效率高,藉著幾條可通汽車和地下鐵主要橋梁和隧道連接該島與曼哈頓區及紐約其他各市區。人口6,861,474(1990)。 歐洲人殖民之前,長島為印第安人居住之地,大多屬德拉瓦族。原為普里茅斯公司管轄的土地。據說島名是1635年查理一世傳達給斯特凌伯爵(Earl of Stirling, 即威廉.亞歷山大爵士)的。後來成為荷屬西印度公司的土地,布魯克林(Breuckelen,今作Brooklyn)、艾默斯堡(Amersfort,今弗雷特蘭斯〔Flatlands〕)、米德渥(Midwout,今弗雷特布希〔Flatbush〕)和紐烏特勒支(Nieuw Utrecht,今作New Utrecht)即為該公司在1636~1660年間所設置。英國殖民者所建的城鎮包括南安普敦(1640)、南澳(Southold,1640)、亨普斯特德(Hempstead,1644)、格雷夫森德(Gravesend,1645)、弗拉與(1645)、紐敦(Newtown,1655)和牙買加鎮(1656)。1650年新尼德蘭和新英格蘭殖民地聯盟簽訂《哈特福特條約》(Treaty of Hartford),從奧伊斯特貝(Oyster Bay)到海洋畫一條分界線,承認以西屬荷蘭,以東屬英國。 我國八九十年代熱播的美國電視劇《成長的煩惱》中西佛一家就居住在此地。
❷ 二戰美軍攻擊塞班島的電影叫啥名
《風語者》 吳宇森導演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
是說的這個吧
❸ 二戰時期美軍和日軍在太平洋的最後一戰的電影是哪個電影啊好像有6集呢!
二戰時期,美軍和日軍在太平洋的最後一戰應該是沖繩島戰役。而反映此役的電影主要有(日本拍攝的)《姬百合部隊》、《沖繩島上最後的醫療輔助師》、《血戰沖繩島》等。
另外還有紀錄片《沖繩島戰役》、《傳奇之日落太平洋》等。
❹ 二戰沖繩島戰役很是慘烈,有沒有以此為原型的電影
《血戰鋼鋸嶺》。
劇情介紹: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不願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一個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著其他戰士們的排擠。
盡管如此,他仍堅守信仰及原則,孤身上陣,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戰友。
數以百計的同胞在敵人的土地上傷亡慘重,他一人沖入槍林彈雨,不停地祈禱,乞求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盡再救一人,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跡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
(4)二戰時期電影什麼島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戴斯蒙德·道斯。
虔誠的基督徒、軍醫,體格瘦弱,性格內斂的男孩。他堅決拒絕在戰場上拿起武器,卻因此在軍營遭到中遭到眾人的排擠,但最終他說服了軍隊讓他可以不攜帶武器,並被招入美軍第77步兵師醫療部。
2、葛洛佛上尉。
戴斯蒙德的父親,是在法國服兵役時曾經受傷的一戰退伍老兵,因為好友在戰場的犧牲,走不出悲傷的陰影,長期酗酒並且實施家庭暴力。在自己的兒子參軍入伍之後,努力嘗試獲得戴斯蒙德的諒解。
3、多蘿西·舒特。
多蘿西·舒特是一名美麗善良的護士,她對戴斯蒙德一見鍾情,與戴斯蒙德墜入愛河而成為戴斯蒙德的愛人,妻子。
❺ 求一部關於二戰硫磺島的電影名稱
《父輩的旗幟》是比較近的電影。
《硫磺島浴血戰》是很老的片子了。
❻ 反映二戰太平洋瓜島的戰爭影片
細細的紅線 The Thin Red Line (1998)
導演:
泰倫斯·馬力克 Terrence Malick
主演:
西恩·潘 Sean Penn
約翰·特拉沃塔 John Travolta
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類型:動作 / 劇情 / 戰爭
更多中文片名:
細紅線 / 紅色警戒 / 狂林戰曲
更多外文片名:
Mince ligne rouge, La
片長:170 min
國家/地區:加拿大 /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上映日期:1998年12月25日 美國
官方網站:Fox
劇情:本片是一部描述美國在1942年到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期間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戰爭故事。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因設法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名為210號的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
❼ 一部二戰電影叫什麼,血戰蒙特,,,,
《火海浴血戰/血戰蒙特祖島》
二戰末期,盟軍艦隊攻擊在太平洋中的一個由日軍重兵把守的島嶼,然而日軍動用火箭(現在導彈的原型)等重武器,整個島嶼頓成一片火海,盟軍傷亡慘重,曾經是退伍軍人又因為戰爭重回部隊的喬,帶領一個班的戰士開始了對日軍橋頭堡的偷襲,找出隱藏火箭炮陣地的准確位置。
本片是一部不錯的戰爭片,片中出現了許多不常見的武器裝備:LVT兩棲裝甲,甚至有後期衍生型號的LVT(A)兩棲TK車,還有加裝了涉水通氣裝置和噴火裝置的的謝爾曼TK。
片頭壯觀的登陸場面應該為記錄片的鏡頭,一些細節也考慮的比較周到,如:陸戰隊員均裝備兩個水壺,這是在太平洋海島戰中必不可少的個人裝備,對於片中日軍的「火箭」翻翻了手邊的《燃燒的太平洋》一書,沒有找到有日軍裝備「火箭炮」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