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女主角的前男友為了還高利貸把他的女朋友給別人玩,最後女主角離
這是2000年的日本電影《不溶性..,.
.,..侵犯》
英文名: Freeze Me
導演: 石井隆
編劇: 石井隆
主演: 井上晴美 / 竹中直人 / 鶴見辰吾 / 北村一輝
② 急求:《求求你表揚我》電影賞評
一直沒看這部電影的原因也是因為看過的人沒對它有太多的評價,也許就是看過就看過了,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就沒有什麼好說的。出於從眾心理,我一直把它列在「並不十分值得看」的電影的行列。
把片子看完,我只能感嘆,這么多好演員,演了一部比較差的電影,當然,這和他們的影技沒什麼關系,只是寫劇本的人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寫出了這樣一部劇本。
范偉在裡面的演技沒得說,一個字:棒!特別是電影一開頭的個人特寫,表情加語言,配合的天衣無縫。只是短短開頭兩分鍾的時間,就塑造了一個憨態可鞠,忠厚老實,腦子還有點「不好使」的人物形象。語言很有特色,和人物性格十分符合,特別是那一番「幸福論」:「上廁所,只有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說的怎麼樣?俗!但就有理!經典,絕對的經典。范偉把楊紅旗這個人物演活了。其他演員嘛,王志文的表演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他在劇裡面起了一個「橋」的作用,是把這電影要說的事串起來的關鍵人物。至於陳好演歐陽花,我覺得不是很妥當,感覺怪怪的,有點「老牛吃嫩草」的感覺,給人巨大的「反差感」,陳好在《澀女郎》中的「萬人迷」給人的印象是比較深的,而今突然演一個清純的大學生,讓人一時轉不過來。
這部電影的演員在國內都是叫得響的名字,但我現在要說的是劇本。看電影前半部分,我被吸引住了,因為它有吸引人的理由:到底是楊紅旗撒謊還是歐陽花撒謊?總是盼望後面會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壞就壞在這部電影的結局沒有任何波瀾,楊紅旗沒撒謊,這是我們早就能預料到的,因為范偉確實是把楊紅旗這人演活了,我們不相信他會撒謊。一個毫無懸念的結局,造就了一部平庸的電影。如果反過來,是楊紅旗撒謊了,很出人意料,但這也不能怎麼提高整個電影的架構分數,如果是那樣,我們只能說,范偉厲害,演的這個角色把所有人都騙過去了,范偉不簡單吶!一部平庸的電影,把一個原本三言兩語能說清的事硬是花了大把時間才揭開所謂的「謎底」,讓人不禁大呼上當。更讓人不解的是,電影結尾和電影整體基調極不相符,這部電影前面力求表現的是真實,朴實,而結尾卻讓人不知所雲,電影的基調一下子有了一個「質」的飛越,總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面在說什麼這是?我想電影編劇,也有可能是導演想來個「亡羊補牢」,也許他也知道單憑劇情這部電影是失敗的,想來些「虛」的,想來些「特高尚」的,讓人覺得這部電影的可取之處並不只是演員的演技。可結果是,我覺得,是狗尾續貂,當然,整個電影也只能說是用演員的演技「撐」出來的,到底算不算是個「貂」,還真說不準。
一個女大學生歐陽花雨夜遭侵犯,半路遇到楊紅旗相救,強奸慣犯犯罪未遂。楊紅旗老父生命將息,唯一遺憾就是憨厚老實的兒子沒有得到半個表揚。所以,楊紅旗就找到明日晚報名記者古國歌要求表揚。
做了好事應該得到表揚,可是女孩子的貞操名節卻因此被摧毀。一面是一生勤懇正直將死之人的盼望,一面是正值青春如花的少女的未來。事件極大的動搖了記者古國歌的價值觀。
究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一個事實,如何報道!
古記者最終選擇了逃避,但是心中卻有了一絲牽掛。他遠離熟悉的工作和生活,隻身來到北方,再一次遇見久別的楊紅旗。楊紅旗的老父得到了生命奇跡,他說:做了好事就應該得到表揚。
古國歌只是意味深長地笑了。
鏡頭拉到正前方的毛主席紀念堂——那個象徵著老一輩的地方。
這個問題真的太嚴肅了。兩代人,雖然他們生活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但是生活的環境,認識,所持的價值觀,站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無論做怎樣的決定,都是一種不公平。
周國平:
我何嘗不知道,在人類的悲歡離合中,我的故事極其普通。
然而,我又不能不對自己的故事傾注更多的悲歡。
對於我來說,我的愛情波折要比羅密歐更加驚心動魄,我的痛苦要比俄狄浦斯更加催人淚下。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是羅密歐,不是俄狄浦斯,而是我自己。
事實上,如果人人看輕一己的悲歡,世上就不會有羅密歐和俄狄浦斯了。
所以,過眼雲煙,隨他們去吧
《求求你,表揚我》
什麼是幸福?
幸福就是,我餓了,別人手裡拿著個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別人穿件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兒,你就比我幸福。
那你為什麼非要表揚呢?
表揚了我,有人就會幸福。
看上去楊紅旗只不過是一個為了滿足父親臨終前的願望而不惜用這種辦法來讓自己得到表揚的農民,而實際上,他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民,憨厚老實,愚昧,又好耍小聰明。他是好人,看到那天晚上的那件事,他毫不猶豫的沖上去幫忙;而對自己被拉走的自行車,總要對比看是否核算才去要回來。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在電影里,他還是屬於被我們同情的角色。
古國歌,《明日晚報》的頭版記者,是名望把他拉進這個復雜的故事中,從此不可自拔。他還是個比較有職業道德的記者,雖然起先不肯「表揚」有些嫌棄的緣故,到後面有了主編的許可,他仍沒有草率的寫出報道。要證實新聞的真假,必須調查,有證據,這是他拒絕「表揚」楊紅旗的理由,但是取證並沒有那麼順利,首先是當事人便一口否認。
歐陽花,女大學生,情人節事件的當事人,和許多電影中的女大學生一樣,一開始影片就給了我們一個陽光燦爛天真無邪的鏡頭,但漸漸的,天真消失了,和她的職業(學生)不相稱的成熟冒了出來。第一次采訪她便否認了那晚的事情,但第二次采訪卻是她主動提出來的,如果說她是想對古國歌傾訴的話,那約會前的化裝打扮,似乎就有點另外的目的。而這也正是現實中很多女大學生的代表,覺得自己有文化有點姿色,便迫切的要好好利用這些,就像歐陽花冒雨渾身濕透的去古家中見他一樣。我們同情她,畢竟她是受害者,畢竟她還年輕,但隱瞞事實僅僅是她不想面對過去嗎?
為了調查,古國歌去了楊紅旗在的村子,村支書更是酒席款待。但當得知大記者詢問楊紅旗時立馬慌了神,馬上打聽是不是自己村的,知道了是他村裡人後馬上送了口氣。他是個很「稱職」的幹部,知道如何當官如何提升自己。見到了楊紅旗的父親楊勝利,一個受到過無數次表揚的老同志,勞模,卻住在那樣破爛的屋子裡,還堅持說為了省國家的錢不去住院,的確讓我們肅然起敬,在這個社會里,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但事實是這樣的嗎?接著我們看到一張久遠的照片,是古國歌他們主編當年的作品,還得了大獎。古回到報社把照片交給主編我們又看到了感人的一幕,主編懷念當年老朋友的舊情,要求古國歌馬上開始報道。
這期間,古也做過不少調查。我們可以看到,他和楊紅旗一起去了派出所,所里的警察還能認出他當天報過案,但卻又否認案件,理由很簡單,「粉巷」連續多年被評為治安優秀地區,連小偷小摸都沒有,又怎麼會有強奸呢?只是為了一個「優秀」一種「表揚」,昧著良心報喜不報憂,這種情況如今早已見怪不怪了。
沒有辦法,只有兩個當事人當面對質了,但由於種種原因楊紅旗始終不敢正面面對歐陽花,而歐陽花對自己那晚的解釋也太完美,這不由得引起了古的當警察的女朋友米依的懷疑。她懷疑的不僅僅是歐陽花,同時也包括古國歌,這也可以說是做女人的對自己男友一種正常范圍內的猜疑,但她疑心實在太重,雖然古國歌這一代表的男性在有女朋友的情況下面對誘惑並不能像他所保證的那樣毫不動心,但大體還是個好男人,米依還是利用職權,半逼半引著罪犯承認情人節那晚的罪行,目的其實就是除掉歐陽花這個不能確定的情敵。
突然間,楊紅旗的父親死了。得到消息的主編拿著當時古國歌交給他的那張老照片很快便趕到了村裡。在葬禮上,楊紅旗哭的很厲害,他是個孝子,沒有完成父親最後的願望他悲痛欲絕,而村支書卻不合適宜的笑了,還神秘的拿著那年的老照片對主編說:「老楊走之前說你一定會來的。」主編當然心知肚明,這照片也是當年自己為了拿個獎而跟楊勝利合夥編出的假新聞啊,話不挑明,讓這照片陪著楊勝利葬進塵土,誰還會知道這些呢?
歐陽花已經又被拉進了回憶,她痛苦,自己的一輩子就這么被毀了,她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像歐陽花這樣的女大學生們本性還是善良的,她知道自己也遭成了另一個人的痛苦,便去相楊紅旗道歉。但憤怒的農民是不會考慮後果的,一切人都是騙子,他就把歐陽花給「干」了,這是愚昧思想對這個社會單純而又粗暴的反抗,這也正是大多數農村鬧事後處理的方式,簡單直接粗暴,這也正是落後的原因。而就在這時,那篇「表揚」稿也終於發表了,主編親自下手,又一篇志在得獎的報道,題目《他終於得到了表揚》。兩件後事同時發生,這不僅是一個巧合,還是對這個悲哀的世界莫大的諷刺。
古國歌良心收到了譴責,他毀了兩個人的一生,巨大的壓力迫使他辭職,離開了這個城市,而他的女朋友也離開了她,畢竟,女人都是最現實的動物。
故事就這么完了嗎?沒有!直到最後一刻,才發現,原來我們都被騙了。楊勝利根本沒有死,他跟村支書串通好了一場假死戲,來「威脅」主編。他只是想讓兒子得到「表揚」,像他自己得到那麼多的獎狀一樣,得到一個虛榮的沒有任何價值意義的贊揚,這是中國教育制度的悲哀。而到這時,楊紅旗仍埋在鼓裡,他告訴古國歌,父親的病出現了奇跡,父親說做了好事就該受表揚。
故事結束,一切都是為了「表揚」,這種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贊賞,也可以說是人的虛榮心,或者說是對慾望的追求。男青年對漂亮女孩、記者對新聞獎、女大學生對大款、政府幹部對業績、警察對上級評價......有追求是好的,有目標是好的,想做好更是好的,但是取得好的成績僅僅只是為了這個結果嗎?或者是別人羨慕的眼神?這和小孩子考試拿了一百分一樣,大家都在拍手錶揚,誰又會在乎這個滿分是怎麼來的呢?心態決定一切做事的方式,當這種心態還沒有侵佔整個社會,我們該清醒清醒了。
王志文和范偉的表演沒的說,這部戲大部分的表演還是靠他們倆來支撐的,當然,劇本的編排也很出色。剛開始時我只是當一部搞笑喜劇來看的;看完第一遍,是感覺演技很棒,而且結局感覺很唐突;後來仔細想了想,又再斷斷續續看了看,才終於明白過來。真正的幽默諷刺不是擺在檯面上,而是放在暗處,細節中不經意的出現從而影響整個故事,服了。
徹底的不可知論——《求求你,表揚我》
電影是根據作家北北的小說《請你表揚》改編的。小說中的楊勝利死了,楊紅旗強奸了歐陽花。而電影不同,電影是導演的再創作,即使這種再創作,它的預期效果與我們對它的評判也將大相徑庭,可以肯定的是,我想談的絕不是電影與小說的區別。
首先,導演想表現的是什麼?——荒誕,或者說徹底的不可知論。
楊勝利與楊紅旗父子是堅守傳統道德的農民,名字就充滿了正統的意味,他們的朴實似乎象徵著社會主義得以勝利的根基——終極的信仰的根基;然而這種根基在今天的社會早已不復存在,勞模的父親,民工的兒子,這種變化是否恰恰應驗了一種道德的淪喪?楊紅旗做了好事想得到表揚沒有錯誤,更何況他其實是在盡一個兒子的孝道;錯的是報社不相信他?然而報社憑什麼相信他?報道是要以事實說話的,他陳述的事實沒有旁證就構不成事實,或者說就是假象,古國歌有責任堅守他的職業道德不予報道,記者沒有錯;錯的是歐陽花?她也沒有錯,她有權利維護自己的名譽不受損害。現實中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報社出點錢私下給歐陽花,古國歌用化名寫一篇假新聞,各得其所,我們的媒體不都是這樣子嗎?然而導演不會這樣做,那電影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黃建新要把這一輪悖論放大,再放大,大到荒謬,大到昭然若揭。
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這真是大錯特錯。看完這部片子,我的心情是沉悶的——我們還可以相信什麼?我們所謂的真理的標准在哪裡?我們道德的底限是什麼?真相是什麼?
真相是什麼?黃建新沒有給我們答案。他解構了真相,解構了道德,甚至解構了電影本身。
黃建新用了誇張的手法。
楊紅旗這樣的人怎麼會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我把她給幹了」?我們沒法相信,就像人們一開始不相信他救了歐陽花一樣。楊勝李的假死是誰指使的?導演,只能是導演!這說明了什麼?難道我們應該相信導演一定有他的理由?那我們就錯了,導演僅僅是引導我們走向迷惘,走向假象,這便達到了他懷疑主義的初衷——我就是要讓你們議論、讓你們懷疑、讓你們不確定,因為這世上原沒有值得確定之事。能做到這一步,在中國現當代導演中,已實屬難能可貴了。
黑澤明在《羅生門》中揭示人性的真相,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人性的自私與險惡;安東尼奧尼在《放大》中揭示真相,我們通過影片最後那個「不存在」的網球認識到真實與表象只不過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罷了,追求真理並不見得比承認虛構高明且快樂得多;黃建新則通過《求求你》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社會狀態下,人們無法達到共識,真理沒有統一的標准,道德只不過是人們實現自我價值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托詞;無論是感覺還是理性都是不可信的,這個世界是徹底不可知的。所以古國歌最後郁悶了、迷惘了,他無法再在報社呆下去,他寫不出一片真實的報道,因為他不知道何謂真實;也許一紙空文最能說明這一切了,它遠比主編寫的那篇報道真實而深刻得多!
我堅信,古國歌就是黃建新的影子。影片最後,他的笑是一個智者無奈的笑,悲劇的笑;立於神聖的天安門前,這笑似乎否定了一切權威與獨斷;抬頭質問蒼天:我們還可以相信什麼?電影能回答這天問式的疑惑嗎?我們似乎看到導演自己在仰天長嘆——電影是什麼?
我么無法掌握現實生活,現實太復雜了,我們寧願承認自己對不可知論的焦慮。
影片在思想上完成了一種哲學式的追問,但在劇情與技巧上有欠成熟;陳好的演技一般,或許她根本無法領會導演的意圖。
③ 電影《人證》講述了什麼故事
《人證》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
故事簡介——
在東京皇家飯店的電梯里,一個美國黑人青年突然被刺死。經調查得知,死者叫喬尼,是從美國來日本尋找生身母親的。經過警察一系列的偵破真相大白,原來殺死喬尼的正是他要尋找且已找到的母親——日本服裝設計師八杉恭子。
喬尼的的黑人父親威爾夏1946-1949年曾經服兵役到過日本,當時的八杉恭子為了謀生與作為士兵的威爾夏同居而生下黑孩子喬尼。後來威爾夏帶孩子回到美國。事隔多年以後,兒子喬尼萬里尋母,母親八杉恭子為了保護自己的榮譽和地位;
保住另一個後來生的兒子恭平的前途,將喬尼殺死。恭平因犯罪逃往美國終被警方擊斃。當八杉恭子正在1978年度服裝設計授獎大會上獲得大獎時,警察到會場拘捕殺手。八杉恭子看到兩個兒子都死了,難以克制內心的痛苦和復雜的情感,來到斷崖前自殺了。
(3)女人也離開他叫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八杉恭子
與戰後駐日美軍士兵威爾歇同居生下了兒子焦尼,美軍撤出日本時兒子被帶走。而八杉恭子不久嫁給了黑市小商人郡陽平,對他隱瞞了過去,生下了兒子居恭平。在美國的焦尼長大成人思念母親來日本尋找。
2、郡陽平
駐日美軍撤出日本時是個黑市小商人的他,娶了八杉恭子為妻,兩人有一個兒子居恭平。現在則成了一個有相當實力的資本家,同時也是國會議員。
3、棟居
嫉惡如仇的警官,從兇殺現場發現一頂草帽和一本詩集,深入調查,使八杉恭子在人性面前低下了頭。為了查找證據,堅韌不拔,使冷酷的八杉恭子恢復了人性。
④ 電影東邪西毒劇情
黃葯師和慕容嫣。影片的初始,王家衛就給出了黃葯師的性格:放盪不羈。這個傢伙是這片子里最多情的一個,也許也是煩惱最多的一個,從歐陽鋒的嫂子,到盲劍客的妻子,再到慕容嫣,他個個都有好感,當然盲劍客的妻子,桃花最特別一點,是他最後認定的最愛。這個從電影給他的結局可以看出來。他唯一記得的,就是自己喜歡桃花。至於他為什麼沒有如約去見慕容嫣,是因為他說自己「不能同時愛上兩個女人。」慕容嫣最初說自己已經不想知道自己是否是黃的最愛,那是因為害怕他到時會否定她是他的最愛(那也是事實),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假如哪天真的見到黃,一定還是會忍不住問她,而對此她也已經想好了要讓他騙自己說她不是他的最愛,因為,如果黃果真承認她是他的最愛的話,她一定會瘋掉。而最後她也的確是瘋掉了,因為把自己替換成了黃的歐陽鋒最後告訴她,她是自己的最愛。到了這里,就必須要提一下這片子里的人物替換。慕容嫣把這句告白當成了是黃的告白,而歐陽鋒則把這句告白當成了是對嫂子的。慕容嫣和歐陽鋒,都是兩個孤星入命的人,這兩個人都比較適合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來敞開自己的心扉(就好像梁朝偉作演員一樣,躲在角色之後發泄感情),因此片子中兩人的互相的角色替換就給予了他們一個絕好的表達自己情感內心的機會。而在現實中,兩個人卻都是膽卻的。其實,這種情況我想普通人也都在生活中體驗過一二吧?因為得不到,於是便開始試圖在其他人身上去尋找那根本不可替代的東西。而事實是,有些人能很快從這種狀態中掙脫出來重新面對現實,而有些人,就會像慕容嫣一樣越陷越深,甚至變瘋(電影中她最後甚至開始愛撫起一顆樹來了)。
盲劍客因為老婆和好友黃葯師有染而毅然「離家出走」,但是他內心卻始終無法忘卻自己的愛妻。孤獨絕望的他最後也只能用替換角色的方法以吻別雞蛋女作為對妻子和自己的了結。而這個雞蛋女其實是對他有好感的,只是在她得知了盲劍客對妻子的那份真愛之後,也毅然地離去了(這個電影用了一段慢鏡頭表現)。而在他強吻了她的時候,雞蛋女掙扎推開了他,因為她知道他要吻的人不是她,而是他的妻子。於是後來我們看到,在盲劍客走了之後,雞蛋女開始痛哭流涕。
最後盲劍客死了。本來黃葯師為了挽回和他的友誼,主動放棄了自己和桃花的感情(電影開頭有提到黃葯師在朋友離開之後再沒有去找過桃花),但是盲劍客卻到死了也還不知道這個真相,而且他到死也沒有原諒這個朋友。但事實是,盲劍客最初的離家出走,其實就是為了成全好友黃葯師和妻子桃花的那段感情。最後我想只能說,這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一段孽緣。
其實在盲劍客走後,妻子桃花也漸漸意識到丈夫盲劍客才是自己的最愛。她一直在等他,甚至當最後黃葯師再來找她時(電影最初的那段),她也毅然掉頭走了。但等到了最後,她卻只是等到了死去丈夫的一塊手巾。所以她說,「現在這東西已經沒有什麼用了。」於是,又一個女人開始痛哭流涕。
歐陽鋒和他的嫂子:這兩個人是這部電影里最重要的兩個人物,雖然嫂子的出場次數和長度都不多。嫂子起初對著她的孩子說「明明心裡想要,嘴巴卻不肯說,總是要等到你送到面前才肯要。」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她的這段話其實是針對歐陽鋒說的。她最初是由著他,但漸漸地卻不願再遷就他了。於是她最後拒絕了和他結婚。她和歐陽鋒是一類人,這類人倔強頑固,不肯服輸。她以為自己會贏,但是她最後卻發現自己錯了。其實,「明明心裡想要,嘴巴卻不肯說。」的人也是指的她自己。他和歐陽鋒兩個人其實從一開始就都輸了。她曾今說過,「講不講都沒有分別,因為有些事情是會變的。」這句話我想至少有兩層意識,第一層是事情並沒有按照她想像中的那樣發展,都變了;另一層是,其實不管講不講,事情怎麼變,她對歐陽鋒的,以及歐陽鋒對她的感情是一直沒有變過的,這是一生一世的愛。她以為「有些話說出來就可以一生一世」,但其實,有些東西不用說出來,也會一生一世。
不知能解釋清楚不
⑤ 韓國電影<<美人>> 結局為什麼那個男的要殺了那個女的
這個女是個糾結體,心裡愛著經常打他的男友,知道自己男友死了,很痛心,求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