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院看電影為什麼要戴3D眼鏡,不戴為什麼字都開不清
3D眼鏡的原理是廣大3D愛好者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關於3D眼鏡的原理
的文章也有很多,但表述太過專業,一般人比較難理解,這里用比較清晰的示意圖來闡釋一下3D眼鏡的原理,或許有助於您理解。
首先,了解一下我們的眼睛。我們的雙眼一般相隔6厘米左右,這意味導致我們在看某個物體時,兩隻眼睛是從左右兩個視點分別觀看的。
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而右眼則會看到她的中間或右側。當兩眼看到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左右兩面的印象合起來,就會得到最後的立體
感覺。
3D電影和3D眼鏡的原理就是利用我們眼睛的這種特性。首先,在拍攝3D電影時,導演用兩台攝影機模擬人的左右眼,分別拍攝兩條影片,同
時投放到屏幕上。這時,如果不戴3D眼鏡,我們左右眼看到的都是兩副畫面的重疊效果。而戴上3D眼鏡後,3D眼鏡使左眼只看到左邊的畫面,
右眼只看到右邊的畫面,然後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左右畫面結合起來,產生三維立體感覺。
轉自
http://wenku..com/view/a558b86c011ca300a6c3906a.html
2. 看3D電影必須要戴3D眼鏡嗎
這個不是必須要帶的,您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一般情況下,3D電影配合專業的3D眼睛會有更加完美的觀影體驗,戴上眼鏡可以體驗與角色零距離互動的快感,體驗身臨其境的驚險與刺激,讓自己更好的融入電影情節。但如果由於配戴眼鏡引起您的身體不適,您可以隨時摘掉眼鏡,當做2D電影進行觀看。
立體電影(ANAGLYPH):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如在每架放影機前各裝一塊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屏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屏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3. 看3d電影為什麼要戴一種特殊的眼鏡,是什麼原理
通常來說
日常生活中你是用
兩隻眼睛
來觀察周圍具有空間立體感的外界景物的。3D電影就是利用雙眼
立體視覺
原理,使
觀眾
能從
銀幕
上獲得三維空間感
視覺
影像
的電影。它不同於一般普通電影在放映時只有影像的
平面
感覺。
而3D
眼鏡
製作
有著多重形式
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
偏光
眼鏡法。它以
人眼
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
電影攝影機
,分別代表人的左、
右眼
,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
視差
的
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
電影放映機
,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
偏振
軸互成90度的
偏振鏡
。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
畫面
投放在
金屬
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
雙影
。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
偏光鏡
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
左眼
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
視網膜
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看3d電影為什麼要戴眼鏡
那樣才能有立體效果,猶如逆身臨其境,不戴只是普通的2D電影而已,沒有立體感。
5. 看3d電影為什麼要戴3d眼鏡
目前在電影院里主要是播放採用兩種不同原理的3d影片,一種以imax大屏幕立體電影為代表的,這種技術是效果最好的,即所謂的偏振光技術,在播放是,用兩部帶偏振鏡的放映機同步放映兩路視差影像,即左右眼分別應該看到的影像.因此如不帶電3d偏振光眼鏡的話,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重影影像,而觀眾配帶的3d眼鏡就是兩個偏振光鏡片,通過它們,就能讓我們的左右眼分別看到屏幕上放映的左右眼視差圖像,產生立體效果.imax影院的屏幕有高達七十多米高的,圖象非常清晰,3d效果強烈,音響也很棒,是目前立體影院中最好的.另外一種稱為紅藍補色立體電影,中國以前放的都是這種電影,觀看影片時,影院會給觀眾發一個幾塊錢就能買到的左紅右藍的濾色眼鏡,帶上後,左眼就能看到屏幕上的紅影圖象,右眼看到藍影圖像,從而產生立體影像,這種立體電影比imax要差很多,立體感要差一些,但它的成本較低,也可以在普通的電影銀幕上放映,可以讓更多的人體會到立體電影帶來的視覺魔術,同時由於這種電影對屏幕沒有限制,所以我們只要買一副幾塊錢的紅藍立體眼鏡,就能在 電腦上觀看立體電影
6. 什麼是3D為什麼看3D電影要戴3D眼鏡
3D電影:通常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然後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並將這略有差別的
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僅僅這樣還不夠。此時你只能看到一團模糊的像。這時要藉助光學原理,在放映機前面安裝偏光設備,改變光射出時光波的振動方式。當這
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時,配合專用的立體眼鏡,人的每隻眼睛就只能看到相應一側的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
映出的畫面。用這種方法「欺騙」我們的大腦後,你就會得到立體感很強的圖像。
7. 觀看3D電影時,為什麼要用眼鏡才能看清
3D電影 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任何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要證明這點很簡單,請舉起右手,做「阿彌陀佛」姿勢,將拇指緊貼鼻尖,其餘四指抵住眉心。閉上左眼,只見手背不見手心;而閉上右眼則恰恰相反。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3D的秘密--「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8. 為啥看3D電影要帶3D眼鏡
這要先知道3d的原理:3D其實就是模擬人的眼睛的,你可以做個實驗,在你的眼前擺上兩個物體,一個近一個遠,然後分別用左右眼去觀察,你會發現兩者觀看的角度是不同的,越近的物體,那麼兩個眼睛的角度差就越大,越遠的物體角度差就越小。這就是人的兩隻眼睛可形成的3D視覺。而拍攝的時候,使用兩個鏡頭,同時拍攝出兩個只有角度上差別的畫面。再把這兩個畫面分別進入人的兩個眼睛,也是可以在大腦中形成立體效果的。所以,現在的3D技術就是怎麼讓AB兩個畫面,A畫面只讓左眼看到而右眼看不到,B畫面只讓右眼看到而左眼看不到。這就需要設備和眼鏡的配合。
目前影院有兩種技術,快門和偏光,快門是通過兩個畫面的交替顯示,再通過快門眼鏡的閉和開,讓你的每隻眼睛在一瞬間只能有一隻眼睛看到畫面。這種投影的刷新率比普通的快一倍,所以你也感覺不到兩個畫面在交替。偏光則是利用了兩個投影設備投到一個幕布上,在投影鏡頭前方加一塊偏振片,兩偏振片的偏光方向垂直,然後再利用兩個垂直的偏光鏡片(偏光眼鏡)分別過濾掉一個投影機投射的畫面,從而讓你的一隻眼睛只能看到一個投影機的畫面,這樣通過兩個眼鏡分別看到兩個角度差的畫面,自然就形成了3D視覺。
目前的3D電影大部分都是720P或者1080P的,一個DVD的容量根本就不可能放得下一張真正的3D電影。所以目前無法用DVD來觀看真正的3D電影